《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热门28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精选28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习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习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习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习(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习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习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习(3)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习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习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3)、复习(12)
元月份: 期末复习(8)
XX年9月1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五。、教学难点:
这一册的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一单元
数一数
1课时
二单元
比一比
2课时
三单元
1至5的认识
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单元
分类
2课时
六单元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七单元
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
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单元
认识钟表
2课时
九单元
9加几
3课时
九单元
8、7、6加几
4课时
5、4、3、2、加几
3课时
十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4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5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六、教学进度:
1 、数一数比一比
2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分类
7、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期中复习
9、 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的认识和加减法
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1—20各数的认识
14、 11—20各数的认识
15 、认识钟表
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期末复习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6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表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1课时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3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 1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2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3课时
分积木 1课时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课时
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7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2)班学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五、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8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班和五班两个班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80人,这些学生都来自县城及各乡镇幼儿园,所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天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问题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小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缺乏一些上课的常规意识及纪律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随便下座等。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 ”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9
一、指点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领会数学对开展本身思想才能的作用,领会数学对推进社会提高和迷信开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明价值,进步做为将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本人开展与社会提高的需求。
二、教学详细目的
1、取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艺,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实质,理解概念、结论等发生的背景、使用,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办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经过不同方式的自主学习、探求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缔造的历程。
2、进步空间想像、笼统概括、推实际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置等根本才能。
3、进步数学地提出、剖析和处理Issue(问题)(包括容易的实践Issue(问题))的才能,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开展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才能。
4、开展数学使用认识和创新认识,力争对理想世界中蕴涵的少许数学形式实行思考和作出判别。
5、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构成锲而不舍的研究肉体和迷信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认得数学的迷信价值、使用价值和文明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想习气,崇尚数学的感性肉体,领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运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1》,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秀保守的前提下,仔细处置承继,借签,开展,创「此文转载于好教师资源网」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Issue(问题)提出,笼统概括,剖析了解,思考交流等探讨性学习进程。详细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生动的展现方式,激起兴致和美感,引发学习热情。
2、Issue(问题)性:专门布置了课题学习和探求活动,培育Issue(问题)认识,孕育创新肉体。
3、迷信性与思想性:经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络与启示,强调类比,推行,特别化,化归等思想办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Issue(问题)的方式,进步数学思想才能,培育感性肉体。
4、时代性与使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巧提议和信息技巧使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理想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增强数学活动,开展使用认识。
5、人文使用价值性:编写了少许阅读资料,开辟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开展脚印中获得养分和动力,片面感受数学的迷信价值、使用价值和文明价值。
四、教法剖析:
1、选取与内容亲密相干的,典型的,丰厚的和学生熟习的素材,用生动生动的言语,创设可以表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办法,以及数学使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发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终究的激动,以到达培育其兴致的目的。
2、经过察看,思考,探求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实在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行,特别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办法,尽能够养成其逻辑思想的习气。
五、教学措施:
1、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请求、师生说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决心,进步学习兴致,在客观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留意从实例动身,从理性进步到感性;留意运用比照的办法,重复比拟相近的概念;留意联合直观图形,解释笼统的知识;留意从已有的知识动身,启示学生思考。
3、增强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才能就处理实践Issue(问题)的才能,以及培育进步学生的自学才能,养成擅长剖析Issue(问题)的习气,实行辨证唯心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络;增强温习检验任务;抓住典型例题的剖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根本办法,注重进步学生剖析Issue(问题)的才能。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注重数学使用认识及使用才能的培育。
六、教学进度布置: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0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习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1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 、1—20各数的认识 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 10课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3
一、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4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5
一、指点思想:
使先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领会数学对开展本身思想才能的作用,领会数学对推进社会提高和迷信开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明价值,进步做为将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本人开展与社会提高的需求。
二、教学详细目的
1、取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艺,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实质,理解概念、结论等发生的背景、使用,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办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经过不同方式的自主学习、探求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缔造的历程。
2、进步空间想像、笼统概括、推实际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置等根本才能。
3、进步数学地提出、剖析和处理Issue(问题)(包括容易的实践Issue(问题))的才能,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开展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才能。
4、开展数学使用认识和创新认识,力争对理想世界中蕴涵的少许数学形式实行思考和作出判别。
5、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构成锲而不舍的研究肉体和迷信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认得数学的迷信价值、使用价值和文明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想习气,崇尚数学的感性肉体,领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运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1(?)》,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秀保守的前提下,仔细处置承继,借签,开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Issue(问题)提出,笼统概括,剖析了解,思考交流等探讨性学习进程。详细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生动的展现方式,激起兴致和美感,引发学习热情。
2、Issue(问题)性:专门布置了课题学习和探求活动,培育Issue(问题)认识,孕育创新肉体。
3、迷信性与思想性:经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络与启示,强调类比,推行,特别化,化归等思想办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Issue(问题)的方式,进步数学思想才能,培育感性肉体。
4、时代性与使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巧提议和信息技巧使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理想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增强数学活动,开展使用认识。
5、人文使用价值性:编写了少许阅读资料,开辟先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开展脚印中获得养分和动力,片面感受数学的迷信价值、使用价值和文明价值。
三、教法剖析:
1、选取与内容亲密相干的,典型的,丰厚的和先生熟习的素材,用生动生动的言语,创设可以表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办法,以及数学使用的学习情境,使先生发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先生看个终究的激动,以到达培育其兴致的目的。
2、经过察看,思考,探求等栏目,引发先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实在改良先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行,特别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办法,尽能够养成其逻辑思想的习气。
四、教学措施:
1、激起先生的学习兴致。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请求、师生说话等途径树立先生的学习决心,进步学习兴致,在客观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留意从实例动身,从理性进步到感性;留意运用比照的办法,重复比拟相近的概念;留意联合直观图形,解释笼统的知识;留意从已有的知识动身,启示先生思考。
3、增强培育先生的逻辑思想才能就处理实践Issue(问题)的才能,以及培育进步先生的自学才能,养成擅长剖析Issue(问题)的习气,实行辨证唯心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络;增强温习检验任务;抓住典型例题的剖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根本办法,注重进步先生剖析Issue(问题)的才能。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注重数学使用认识及使用才能的培育。
五、教学进度布置
依据县局一致布置。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6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7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联,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联。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联、户外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忙下,初步学会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用心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明白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就应思考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搞笑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8
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19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六、教学进度:
1 、数一数比一比
2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分类
7、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期中复习
9、 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的认识和加减法
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1—20各数的认识
14、 11—20各数的认识
15 、认识钟表
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期末复习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0
一、 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六、教学进度:
1 、数一数比一比
2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分类
7、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期中复习
9、 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的认识和加减法
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1—20各数的认识
14、 11—20各数的认识
15 、认识钟表
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期末复习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1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2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3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班有42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
2、降低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7
学生素质分析:
我们班学生共有77人,有一大半学生经过了幼儿园教育。从基础知识看,大多数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一定数数经验,能动手摆小棒、观察画面等实践活动。从学习习惯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上课积极思考、发言,能积极完成作业。但还有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好动好插嘴,行为、语言无约束性,作业拖拖拉拉。从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动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意识,思考过程欠条理性,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学习独立性差。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综合为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处理、空间与图形安排、分类与统计、实践活动。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
略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合集 篇2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