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推荐33篇》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精选33篇)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
一年来,我中心始终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县为契机,以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工作重点,集成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切实做好各种农作物病虫测报,重大病虫的监测与防控,以及水产养殖的检疫工作,确保我县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今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科技培训,促进科技兴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提升农民素质,今年以来继续强化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我中心结合“新型农民及农技人员培训项目”、“x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项目”、“x县20xx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项目”和“广东省扶贫培训惠州基地农村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等项目的实施,深入各镇、村及农业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今年共组织了100多场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学员6000多人次,发放各种科技宣传资料20xx0多份。培训内容包括蔬菜、水稻、花生、甜玉米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例如我们结合龙华镇、柏塘镇、麻陂镇项目区农业发展现状,在认真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计划。科技推广计划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区植保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结合水稻三控栽培技术、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推广,完成相关技术培训10期,培训5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100人。发放肥料、种子、农药等物资,发放《x县农业综合开发培训教材》、《x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x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等技术资料20xx本,栽培技术及宣传单张5000多份,为各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必要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植水平。
(二)积极引进新品种,配套新技术,做好良种良法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步伐
1、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做好宣传示范工作。今春伊始,积极与x县农盛种业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合作,引进一批优良的水稻、甜玉米和花生新品种分别在我县的麻陂、杨村、观音阁、公庄、横河、柏塘、长宁、龙华等镇设点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主要有水稻新品种:华航31、万金优20xx、恒丰优387、恒丰优386、五山丝苗、七佛占、广籼粘3号、Y两优、粤农丝苗、博I优273和合丰占;甜玉米新品种:新美甜、广甜2号和药品糯;花生新品种:粤油45、汕油65、汕油188、汕油199、汕油52和仲恺花10号等。并规范上述新品种资料,向广大农民朋友进行推介。
2、落实良法推广,为良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落实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的培训、宣传工作。据统计,今年开展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培训8期,培训1000多人次,发放各种实用栽培技术资料25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300多人次。指导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做好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快该项技术的的推广进度。重点在观音阁镇、公庄镇、泰美建立连片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示范种植基地,面积合共3000亩。在柏塘镇高桥村和黄埔村举行了甜玉米(新美夏珍、先甜5号)专用除草地膜良种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着重对此项技术进行了试验推广,为甜玉米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果。良种良法的'覆盖推广,为继续促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建设农业强县具有深远意义。
(三)着力推进沃土工程的实施,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民节本增收
1、着力推进沃土工程的实施,开展有机肥的试验示范推广
联合x县广大甜玉米专业合作社,在杨村镇安排开展了甜玉米增施有机肥和实施秸秆还田措施的试验示范,连续两造直接将甜玉米秸秆通过机器切断碎腐还田,全年推广面积达2万多亩,促使土壤的各种有效养分得到均衡的提高。通过抓沃土工程的实施,全年引导农民增施各种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6万吨,施用面积141万亩,其中积集施用农家肥达4.2万吨,施用面积93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8万吨,施用面积48万亩,另外推广稻草覆盖和各类秸秆还田15万亩。在项目区大面积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增加耕地的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土壤健康素质以及农产品的安全系数,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节本增收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1)按照“县有万亩示范区、镇有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点”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片18个,示范面积达 3.6万亩。其中县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2个(分设在杨村镇、泰美镇),建设16个面积各1000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镇、办事处和罗浮山2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
20xx年,农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签订了《20__年度“三农”工作目标责任书》。今年,农业局紧紧围绕“转型升级”, 认真研究农业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打造美丽新村产业,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十二五”的顺利收官与“十三五”的精彩开局。年度目标执行情况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责任
(一)农牧渔业增加值
确保增长3.2%,力争达到3.5%
实际实现增加值1.21亿元,总量达到18.78亿元,增幅6.9%。
(二)完成省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
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其中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已通过省级达标验收,现代农业重点县正等待验收。
(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1.新增粮食520吨,确保总产量10.961吨,建设1个粮经复合区产业基地;2.新建茶园3000亩,改造3000亩,新建1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3.新建1个蔬菜万亩示范区,新增蔬菜基地1000亩,改造3000亩;4.巩固和完善油菜产业化基地,新增油菜籽535吨,总产量达到1.281万吨;5.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5万亩。
1.全县粮食总产量11.1925万吨,比20__年增加2835吨,增产目标完成率540%;新建成1个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目标完成率100%;2.新建茶园4000亩,改造4500亩,目标完成率分别是133%和150%,在界牌镇新建成1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目标完成率100%;3.在甘霖镇新建成1个蔬菜万亩示范区,目标完成率100%,新增蔬菜基地20__亩,改造5000亩,目标完成率分别是200%和166%;4.全县油菜总产量1.244万吨,比20__年增加165吨,目标完成率30.8%;5.完成绿色防控示范5.12万亩,目标完成率102%。
(四)现代畜牧业发展
1.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生猪三元杂交改良面积提高2%,主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面提高2%;2.生猪出栏增长3%,小家禽出栏增长1.5%,兔出栏增长2%,禽蛋产量增长2.3%;3.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达95%,重大动物疫病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70%,产地检疫开展98%,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及肉品检验开展面100%,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100%,动物卫生及监督执法违法案件查处率100%。
1.全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生猪三元杂交改良面积提高2%,目标完成率100%,主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面提高3%,目标完成率150%;2.生猪出栏增长、小家禽出栏增长、兔出栏增长目标完成率均100%,禽蛋产量增长3.3%,目标完成率143%。3. 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重大动物疫病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及肉品检验开展面、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动物卫生及监督执法违法案件查处率目标完成率均为100%,产地检疫开展面100%,目标完成率102%。
(五)统筹推进农村产权改革
完成22个乡镇农村土地确权颁证
全部项目乡镇已完成公示,进入验收资料准备阶段。
(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维修、供应、租赁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重点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力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以上。
全年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家,其中家庭农场8家、农机服务主体2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2家、专业合作社5家。海滨农场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家也是20__年度唯一一家申报成功的家庭农场。
(七)全面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6%,饲料产品合格率98%,全年无重大农畜产品安全事件。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通过市级达标验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正加紧实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XX县。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和饲料产品合格率均达到98%,全年未发生重大农畜产品安全事件。
(八)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及品牌建设
新增无公害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登记10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5个,目标完成率分别是333%和250%。佳美公司“红嘴鸥”系列产品获得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名牌产品”和“四川省著名商标”,培育了“千里云”品牌、“四贵”品牌、“心念”品牌3个行业知名品牌。
(九)农机生产
年度提水保灌面积13.9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5.5%,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结算进度90%,农机合作社作业 1.5万亩,较大以上农机事故零起。
年度提水保灌面积14.6万亩,目标完成率105%。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实际达到55.85%,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结算进度92%,略超目标完成。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1.8万亩,目标完成率120%。较大以上农机事故起数、违规上牌发证起数0起,目标完成率100%。
(十)民生工程
强化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户用沼气新增450口,新建沼气工程2处。
完成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目标完成率100%;新增沼气450口,新建沼气工程2处,目标完成率都达100%。
(十一)完成转型升级年固定资产投资
目标任务15000万元,奋斗目标16000万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目标完成率113%。
(十二)完成农办党委下达的党建工作任务
全面了完成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宣传等党建工作。
(十三)完XX县委、县政府及县农村工作小组下达的其它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助农增收专项工作目标责任
(一)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工作机制,成立促农增收工作领导机构,结合部门职能,制订具体工作举措,促进农牧渔业增效、农民增收
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李俊慷为组长的“20__年三农目标执行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局目标执行工作;按照业务范围,分设了种植业工作、畜牧渔业工作、农村工作三个专项组,相关领导为责任人,划分责任站股,责任到位;各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及时推进。全年农牧业实现农民人均纯增收439元,全年完成率115.5%。
(二)全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合理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促进农民财产性增收
今年,完成22个乡镇农村土地确权面积32.7597万亩;建立土地流转管理平台,实行常态化流转管理;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万亩。有序开展了产权抵押试点相关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3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区一段时期曾出现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的情况,这些问题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深入开展调查,认真剖析原因。通过部门座谈、群众走访、典型分析、数据对比,我们深刻认识到:分散的农民、无序的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效益流失的关键所在;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必须着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把农民有效组织、联合起来,走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二是理清工作思路,瞄准工作方向。农民知识层次不齐、生产方式不同,区域生产条件不一、产业基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是我们区委、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对全区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放手发展、逐步规范的原则,着眼长远,合理规划。全区优质高效渔业、xx名品花卉苗木板块、特色林果板块三大农业经济板块、畜牧、水产、花木、林果、蔬菜、米业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每个板块、产业力求实现“四个一”:有一个重点专业批发市场,有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区,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一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坚持循序渐进,梯度推进,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的实力。三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为了树立培育市场竞争主体的意识,营造培育市场竞争主体的氛围,我们多次组织农口部门负责人、镇分管农业领导、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先后召开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等一系列会议,进行理论灌输、 思想发动、舆论宣传,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二、正确引导,科学调控,坚持用行政调节手段来落实。
一是突出规划调控。按照做大、做强特色林果板块、水产养殖板块、花卉苗木板块的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原则,我们对凡是在三大经济板块内,新建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加工企业、示范园区、合作组织,实行“三个优先”:申报项目优先立项,扶持资金优先安排,科技成果优先考虑,如:今年我区申报并落实到位的市级以上农业项目xx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xx万元,左右的资金都集中在这三大板块。二是注重典型引导。我们采取部门分工、相互挂钩、重点扶持的办法,积极培育各类典型。区农林局利用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优势,积极实施挂钩帮扶,每个局领导和中层干部蹲点1个镇,挂钩2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结对帮扶3个种养大户,联系帮扶40个服务载体;通过强有力的典型引导,使我区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实力日益强大。三是加强资金扶持。近年来,我们改过去的“天女散花”为“集中扶持”,制订完善了《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管理的意见》,优化资金投向,择优扶持一批对本地产业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去年,我区x万元的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不含科三经费)集中用于xx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扶持资金达多万元。
三、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坚持用分类指导方法来推动。
我们区委、区政府从三个层面着力培育壮大农业市场竞争主体。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区依托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省、市、区三级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农业产业调整与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目前,我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x个,市级龙头企业x个。去年全区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x万元,利润x万元,出口创汇万美元。尤其是外资开发农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总投资万美元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开发淡水鱼加工。二是培育壮大合作组织。我区把培育壮大合作组织作为增强市场主体“谈判”地位的关键,制订下发了《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对新建的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指导一批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自发组织起来,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是坚持“三个一批”,即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改革规范一批;对运作比较规范、带动力强的,通过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一批。利用这些有效载体,解决了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去年,全区新批建立专业合作社x家,累计已达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累计入社社员达x名,劳动农户x万余户。三是培育壮大示范园区。我区制订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领导小组,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示范辐射面较广的科技示范园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今年,我区按照“养殖进小区、种植上规模”的模式,扶持壮大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区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累计达家;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xx个,面积达x万亩。
四、加强协调,强化服务,坚持用良好发展环境来促进。
一是搞好科技对接。为切实帮助农业合作组织、示范园区等市场竞争主体,解决“怎样调、调什么”的问题,解决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夯实发展后劲的问题,我们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每年举办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邀请一批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我区传授科技知识,使我区大部分龙头企业、示范园区、规模大户能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来武装自己,努力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二是加速土地流转。我们认为: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不能停留企业、个人的“一亩三分地”,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为帮助市场竞争主体发展规模经济,确保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我们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土地流转中的矛盾,促使其连片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x;流转户数达x户,有效地解决了规模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三是推进农商联姻。我区农副产品加工数量虽然较多,尽管有的企业产品质量较高,市场前景也很好,但规模普遍较少,对本地区农业生产带动能力不强。为切实引导企业解决“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销路问题,我区组织开展有关农商对接洽谈活动,x只无公害农产品、只农副加工产品已打进、等大中型超市市场。今年借助在举办分会场活动的契机,积极展示我区花木这一特色产业,花木这一品牌更加响亮,被广大客商所接受。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确保农业竞争能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之举。
下一步,我们区委、区政府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坚持以追求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原则,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按照“引进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强化市场的意识指导农业,运用科技的力量支撑农业,理清产业的思路发展农业”的基本策略,继续壮大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实力。具体工作中,我们区委、区政府将瞄准方向,抓住重点,力求实现“四个突破”: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求突破。计划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规划并建设农(本资料权属业生态保护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大力推进无公害行动计划,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争创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专销阵地。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在增强农民自身服务功能上求突破。重点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解决农业生产服务过程中,集体组织代办不了、政府部门包办不了、农户自身操办不了的一系列问题。三是提升科技化水平,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加大农科对接频率、力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农口事业单位改革,确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技人员领办农业服务中介组织,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农科队伍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作用。四是加大多元化投入,在“三资”开发农业上求突破。营造发展环境,打造开发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拉长农业利用外资的短腿,进一步加大农业的对外经济与技术合作交流。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4
x县地处西端,全县辖xx镇x乡,x个行政村,人口万,土地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人口密度x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机构设置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x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路
xx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xx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针对此种情况,19xx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依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xx区、南北部xx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x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x—x亩。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xx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x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台套,价值xx万元。每站配备工作人员x—x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直接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员配置上,按照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县农技中心在岗人员中抽调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xx人,配备区域农技站。xx人中,农艺师x人,助理农艺师x人,技术员x人,技术工人x名。区域农技站自建立以来,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务为手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积极参与实施重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区域农技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技中心,保证了基层农技站国有资产不流失,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能正常顺利开展,充分弥补了因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多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农技站在新技术引进及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农情监测、新技术示范、农民培训、田间指导等主要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大都由区域站完成,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种新的农技服务模式。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农技站的基层络优势
区域性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下设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物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站两制"。
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业务工作按照县农技中心的总体推广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农技站,并将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任务下达各站,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也首先安排在区域站实施。技物配套服务按各区域站实际状况及地域优势,确定合理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同时将文明建设也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
三是严格检查考核。县农技中心对各区域站和工作人员制定了翔实的考评考核办法,依照目标责任书,逐项量化考核打分,并将平时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人事聘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即由县中心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再由区域站负责人招聘各站工作人员。
区域性农技站作为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乡镇农技站联系的纽带,在完成县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对辖区乡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组织乡镇农技站,协调与乡镇的关系,并参与实施辖区乡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宣传培训工作。近年来,全县"三田"建设、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主要技术推广工作都以区域站为主导力量组织完成。
区域性农技站实行"一站两制"的运行机制,在目前财政困难,推广经费不能保证的情况下,通过技物配套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促进了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县温水区域农技站在黄姜引进示范推广中,所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示范推广等经费都来自经营服务创收,使黄姜生产成为温水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被誉为x县黄姜生产第一镇,有过辉煌的一页。
三、区域性农技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实行"一站两制",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使得各站注重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
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量薄弱。x个区域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xx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x人,占总人数的。
三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成果引进、试验、示范难以深入开展。县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各区域站的水电费、办公费等正常开支费用通过技物配套服务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下乡补助、各种津贴等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
四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及通信设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务上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效益比较差。
四、区域农技站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在工作思路上,紧紧围绕农业"两法"和中央有关文件,争取重视和支持,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络,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为此,要抓住时机,主动改革,创新机制,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实行产业开发,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一是鼓励支持区域农技站和个人开展技物结合,综合服务,在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的同时,经营良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增加收入。
二是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办点,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收益,探索农技服务新路。
三是利用推广单位自身优势,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打破"铁饭碗",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5
一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我站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及项目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__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一年来,我站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技推广工作全局,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职能,积极推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主要是: 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高效棚膜蔬菜技术;推广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探索提高耕地质量和培肥地力的有效技术途径,切实加强耕地地力状况评价工作,为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优质、高产、高效黄瓜新品种开发以及推广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在优先选育两个黄瓜新品种的基础上,深入农户,选择责任性强、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塑料大棚农户3家,在4栋大棚(共计4000平方米)内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品种打破常规品种适应性差、抗逆性弱的特点,首先在品质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价格比常规品种高0.20~0.50元,当年增收10﹪以上,得到蔬菜种植户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选择了适合当地的五优稻三号以及吉粳81良种和宽1.2m、厚0.005mm的黑色单层简式超微膜。结果表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有效分蘗比常规水稻栽培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像今年前期低温条件以及后期刮台风的条件下也没有发生倒伏而正常生长,而且在一定范围之内越栽培希植,产量提高也越显著。说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我市山区和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的繁琐以及人工覆膜移栽、后期清理废膜等生产费用角度来说,很多农户很难接受,阻碍了此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所以找出投入少,见效快的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是此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协助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完成《大豆垄上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以及《抗冷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推广》两项项目推广应用,已初步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0__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巩固提高,加大覆盖面,共完成土样采集1100个,并全部GPS定位。完成土壤化验1100个土样的土壤碱解氮、有机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和铁、锰、铜、锌、酸碱度等九个项。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经常向专家请教,确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化验分析,共8000项次,并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份;采集化验植物样品50个;完成田间试验53个,归档总结材料20份;完成对1600个农户施肥信息反馈,并对5个土壤养分长期定位监测;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3万亩,覆盖全市45个行政村。其中示范面积 0.9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10.23万亩;共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 35 期,发放技术资料16700 份,累计培训农民33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400人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玉米实现平均单产561.9公斤,比习惯施肥区玉米单产502公斤增产59.9公斤,增产11.9%;完成了《市耕地地力评价报告》,通过国家农业部的验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实,不仅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而且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作物品质,保证了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为了开展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辐射带动全市玉米、水稻、大豆种植户,今年我站在全市2个镇、9个村,涉及农户348户,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其中,依兰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__吉玉米301)落实面积11,400亩,台岩村等涉及2个村、农户为105户;朝阳川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__吉水稻259)落实面积12,000亩,横道村等涉及3个村、127农户;依兰镇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__吉大豆013)落实面积10,950亩,古城村等涉及4个村、116农户。在落实上各负其责,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示范区农户合力创建的良好格局。
一是落实玉米、水稻、大豆高产创建面积和农户。
二是制定高产创建目标。万亩示范田创建目标:玉米亩产800公斤、水稻700公斤、大豆200公斤以上,力争示范片单产水平比上年提高2%以上。具体目标为玉米亩产411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水稻亩产462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大豆亩产135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
三是科学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根据多年经验,按照以下原则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民科学技术意识强,生产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技术辐射带动面积广;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强,在农民中有威信;区域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状况良好,种植品种相对集中,单一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连片。
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及运行管理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建成了检验检测综合楼及配套用房1350平方米,且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节约资金,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过各方努力,与国土、设计、建设、人防、消防、气象等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尽最大努力减免了部分项目办理费用。延吉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延吉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已于20__年10月搬进实验楼办公。
为充分发挥我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基础设施的作用,确保实现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快速反应,科学防控。我们将形成市、乡、村三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定点系统性调查及大田普查并随时将病虫发展动态传递到省、市区域站,实现了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可视化,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了信息发布范围,提高了宣传效果。
五、科技培训工作
今年我站共举办培训班39次,其中巡回讲课26次,培训镇、村干部210人次,重点培训了560个科技示范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8970余人次。通过传媒手段形式宣传农业新技术共11期,专栏20多期,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2200多份。加大力度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
六、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1)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植物检疫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站及时地开展了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植物检疫法律法规,普及疫情的防控知识,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植物检疫工作的了解与支持,推进检疫执法监管和疫情阻截防控等重点工作。
2)对农业重大病虫害疫情情况做了全面调查,派专人每周调查一次,及时上报疫情发生情况,每周一上报。对全国性农作物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蝗虫、美国白蛾、苹果蠹蛾等疫情进行监测防控,每个镇都安排了疫情调查员,对疫情的发生情况及时上报。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6
在20xx年,托口镇农技站在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全力抓好本镇辖区的病虫防治工作
今年来,我站在农作物病虫防治方面主要抓好水稻、柑橘、杨梅、油菜等为主体病虫防治工作。全年共印发病虫防治资料18期2500余份,张贴病虫情报通知2期。病虫高发期,分别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病虫防治战役3次。使得今年病虫爆发大灾之年无大灾。让群众能及时进行病虫防治,并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达到了丰产增收的效果。
二、积极引进超级两系稻推广
1、完成水稻种植推广两优系列、丰优系列等4500余亩,占总面积的51%以上。
2、推广柑桔大果实蝇控防新药剂、新防治技术1000亩。
3、完成推广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药剂4000亩。
4、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柑桔、杨梅、油菜等作物栽培)2万余亩。
三、抓好产业发展、粮食生产播面,国家惠农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
1、历时一个月与中南设计院托口电站协调指挥部,完成了托口库区十六个村,两个街道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2、发展东魁杨梅种植6000余亩,生姜500亩,黄桃350亩。
3、完成粮食生产播面8308.44亩,春秋玉米播面共3435.8亩,油菜播面1570.6亩。
4、落实国家惠农补贴(水稻)8308.44亩、补贴资金124626.6元。
四、抓好我镇农技推广与科技知识的普及
今年协助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380余人,培训对象为杨梅、生姜、黄桃、水稻、柑橘等科技示范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其中选送各4名果树、蔬菜专业户去硖洲职业中专学习。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7
一、本周线上教学主要工作
(一)院级线上公开课
学院按计划于第四周举办了公开课授课观摩活动,在一二周线上教学稳定开展以后,我们在第三周系内教研活动中以系为单位推荐了三名线上教学做的好的任课教师,在本周展开线上观摩,院领导、系主任以及没有课程的任课教师全部参加了观摩活动。课后,组织参加观摩的教师们展开研讨交流。通过此次公开课活动,可以更一步促进教师线上教学方法的改进,互学互评,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曾经有人说“课堂是一门残缺的艺术”,尽管我们老师准备线上授课很努力,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授课内容的更新,还有每一届学情不同等诸多因素,教师的授课内容永远在持续更新,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举办线上公开课研讨的主题围绕“教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持续改进”为来开展的。
二、农学院线上教学的管理方法
(一)促管——有序开展线上教学
根据农学院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全部采用直播的形式小班授课,合班上课的情况很少,学生都是自己专业的学生,任课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我们的管理方式是以系为单位,系主任随时进课堂,抓教学情况,院领导做好系部的督管工作,有序、有计划、逐步的开展线上教学。
(二)促教——建立教师线上教学档案
农学院注重线上教学课程档案的建立,从第一周开始,要求学院任课教师按照学院的总体要求注意整理和收集线上教学课程材料,学院从中筛选典型经验制成线上教学案例集,推给学院任课教师来观摩学习。当然,线上公开课和随时进课堂也是促教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三)促学——学生线上教学效果反馈
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现在清楚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讲解没有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涵义是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高教学质量的线上教学同样是关注学生是否学明白,所以我们在了解自己专业学生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线上学习学生的“采样”和“反馈”。学院发放问卷调查的重点是考察学生是否学明白,学生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压力等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情,接下来学院会针对自己学生的反馈全院范围内认真整改,发动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持续改进,使教学质量监控形成一个闭环。
同时,我们会通过学校每周工作交流跟其他学院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且保持与其他高校的及时沟通,学习和交流有效的线上教学方法和监管模式,不断改进。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8
一年来,区农技推广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及今年中央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提质增效落实年”活动要求,认真做好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组织出版了《XX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为我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新型杀虫剂福戈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市农技推广奖三等奖。
一、全年各项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扎实开展各项农技推广业务工作,农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我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51。3万亩(包括冬种),早、晚造总面积为42。1万亩,其中水稻16。7万亩、甜玉米8。53万亩、花生5。3万亩、蔬菜8。91万亩、甘薯1。2万亩,其它作物1。46万亩。预计冬种面积为9。2万亩。回顾一年来的农技推广工作,主要体现在“五推进,三确保”八个方面:
1、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推进了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推广
“科技创新,良种先行”,优良品种的应用是农业增产稳产的最基本保障。20__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引进优良品种的力度,加快良种的更新换代,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来推进我区良种的推广。全年主要推广近30多个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全区良种播种面积达98。6%,良种覆盖率在97%以上。在横沥镇墨园村建立500亩水稻优质品种和航天品种示范区,示范推广华航31号、华航丝苗、粤禾丝苗、粤齐新占、粤丰新占、固丰占、广8优169等10个品种;并在下半年,引进试验华航32号、华航33号、华航36号、金航油占等4个航天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效益显著。在横沥镇土桥村百亩水稻新品种展示区示范推广华航丝苗、粤美丝苗、粤禾丝苗、桂晶丝苗、玉晶软占、广红2号、宁优1179等品种。在农科示范基地内开展花生、玉米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展示了粤油45、湛油75等5个花生优新品种,以及华美甜8号、粤甜16号等9个玉米优新品种。通过建设示范基地,为完成全年的良种良法推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举办农作物优新品种展示观摩会、与华南农大合作示范新品种、技术跟踪指导、宣传配套技术等方式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
2、加快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推进了新肥料、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是我区近年来持续实施的国家级农业项目,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坚持“增产、高效、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紧紧围绕配方肥推广这个核心,在全区建立8个示范村整建制推进,建立健全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服务体系,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工程,针对规模化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示范面积2万亩。在全区水稻种植大户、示范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稻配方肥“一卡通”补贴,补贴面积400亩。全年全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次,其中水稻16万亩,甜玉米9万亩,花生4万亩,梅菜4万亩,蔬菜7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11。8万亩次,覆盖全区129个行政村,为4。8万户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5万份,入户率达到93%以上,建立1个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0个村级示范方,在117个行政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开上墙。此外,在全区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广有机肥施用技术、秸秆回田技术等,加强土壤地力建设。通过建立示范区进行新肥料、新技术的展示与推广,在横沥镇土桥村、沙岗村各建立1个百亩水稻控释肥示范区,在农科示范基地内建立甜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示范展示区,并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推动了新肥料、新技术在我区的推广。
3、加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推进了植保新设备的引进与示范
农作物病虫测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我区病虫测报准确率,围绕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这一主题,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测报人员根据农作物生长的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病虫害发生时期,到有关乡镇进行田间调查,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科学分析做出病虫害发生预报、研究制定防治措施并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镇(街)和广大农民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全年共印发了15期《农作物病虫情报》,病虫情报准确率达95%以上,全区全年没有发生大的农作物病虫害。向省、市植保站报送测报数据34期,为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对症防治、减轻污染和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全区开展了荔枝病虫的监测普查,并进行防治防控指导,提高了农户的科学防控荔枝病虫害水平,确保了荔枝生产安全。据统计,今年全年各类作物病虫草螺鼠害发生面积302万亩次,防治面积398万亩次,挽回损失56619吨。此外,还加强植保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联合珠海绿卫士航空植保技术有限公司在横沥墨园村开展植保无人机田间施药现场演示会,以此让更多农户、合作社了解并接受新技术、新设备,更好地为农户服务。
4、完善“惠城农技110”服务,推进了农业科技信息的进村入户
不断创新农科信息服务方式,丰富农科信息服务内容,完善了“惠城农技110”的各项工作制度,使服务的方式更趋科学化和更具实效性,让广大农户方便、及时、有效地获得农技信息,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共接受咨询220多人次,解决100多宗关于病虫防治、农用物资信息、种植技术指导咨询及求助业务。此外,继续维护管理好惠城农技信息网和农技手机快讯,并使该网与“惠城农技110”服务热线相结合,通过农技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科技网络”到镇、科技信息到村的目的,使农民能及时得到相关农技信息。全年在惠城农技信息网发布230多条有关农技动态、实用技术、良种推介、农作物病虫情报等信息。利用惠城农技手机快讯发布47000多条有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灾害补救复产措施、良种推介以及如何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信息。
5、积极开展农科教育培训,推进了农业科技下乡的便民惠民
坚持以农民实用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宣传,认真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全年在马安、汝湖、横沥、芦洲等农业大镇共举办了80多场有关水稻、花生病虫害防治、甜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培训班、科技集市、田头论坛等活动。据统计,今年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共出动了农业科技人员300多人次,培训农民达5000多人次,咨询人数1万多人次,发放各类农科资料及挂图5。5万余份,赠送种子、肥料、病虫害防治农药、害蚁防治药物各一批。各媒体对我中心开展的科技下乡、农技推广工作宣传报道了62次,其中惠州电视台播报了2次、惠州广播电台报道了3次、《惠州日报》宣传7次、市农业局网站宣传14次、市农技中心网站宣传14次、城区政府网宣传18次,在《中国农业信息》、《广东农业》、《惠州农业信息》等刊物发表文章4篇。
6、狠抓红火蚁防控工作,确保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秩序稳定
至今年底,我区13个镇(街)142个行政村都有发生红火蚁,总发生面积达12。8万亩。为加强红火蚁的防控,我们加大了防控力度。一是加强监测普查。每月组织植检人员对全区红火蚁疫情开展普查和监测,定期统计和上报红火蚁发生面积,及时摸清了红火蚁发生点的分布情况,建立和完善红火蚁的监测网点。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和广度。在村(社区)、公园、小区等公共宣传栏张贴红火蚁防控技术挂图,向市民公开咨询热线电话,向群众广泛普及红火蚁的防控救护技术。全年共发放了2。5万余份红火蚁防控图册等宣传资料,举办了32场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班。三是加强示范区防控工作。继续加强横沥翟村、建安村、江北、九龙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科示范基地等五个红火蚁防控示范区的防控工作,并以点带面扩大防控范围,推动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积极组织群众力量,开展群防群控。据统计,今年全区共投入人力1万人次,投放药剂6吨,投药面积达4。5万多亩。五是加强植物检疫。通过大力宣传植物检疫法规和植物检疫知识,提高植物检疫人员业务水平,提高社会对植检工作的认识程度。组织人力、物力,定人包区分赴到各镇(街)进行疫情的产地检疫,发现疫情后及时指导有关人员进行扑杀,从源头上防止了红火蚁疫情在我区进一步扩散和蔓延。通过努力,全区的红火蚁发生基本上得到了有效遏制,重点防控区内防治效果达到了95%以上,维护了人们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7、建立全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机制,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继续在全区耕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治理工作,建立防控机制。全区全年建立了95个市级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点,完成了样品采集工作,并建立了15个“省控点”与20个“区控点”,完成了布点工作。通过整合专业技术队伍,并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建设。通过面源污染物治理、科学施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等技术的推广,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了污染重点区域和一般农区的耕地土壤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对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发展趋势、土壤地力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监控。
8、配合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
积极配合农业行政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市场调查等活动,认真开展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促进农资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生产用种、用药和用肥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主要与市农技推广中心共同开展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4次,协助区农业局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服务和指导,解决种子质量纠纷2宗,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各项社会工作顺利开展
1、积极开展党建及思想教育学习
按照区委要求,我们今年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纪律教育学习月中,我中心对学习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使纪律教育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教育学习活动的健康发展。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
2、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我们单位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心党总支部完善了党务公开工作,增加了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完善了《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机关工作制度》等操作性强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健全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定并实施了《XX区农技推广中心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凡重大的经济开支项目,示范区工程发包、提拔任用干部、评优、人员进出等均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进一步推动了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拒腐防变的思想大堤。一年来,单位没有出现党员、干部职工违法违纪案件。
3、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
继续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各帮扶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想办法筹集了一批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帮助挂点村发展农业生产。
4、扎实做好安全维稳等社会工作
对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爱国卫生、计划生育方面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遏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特别是计划生育方面,我中心严格按照区计生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折不扣完成计划生育任务。同时,协助计生局做好干部职工的生育、节育、优育工作,100%落实查环查孕工作,计划生育多项指标均达上级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还是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技推广资金还有较大缺口,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许多好的农业科研成果、新的农业技术只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农技推广技术手段与力量不足,缺乏病虫害检验等现代化农技检测设备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存在学历和职称偏低、专业结构单一、知识老化、年龄结构老龄化等问题;三是红火蚁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周边地区红火蚁发生严重,随人流、物流、水流传播到我区。另外个别镇(街)对红火蚁防控工作认识不足,防治力度不够,依赖性强;农民放药时间不统一,特别是道路、沟渠等公共地带,无人管理,无人施药,影响防治效果,我区红火蚁的全面防控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20xx年的主要工作打算
主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法》,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贯彻实施能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整合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组建“专家定点联系、包村包社联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方式,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到社、入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2、做好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促进化肥用量零增长
为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化肥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接下来要加大力度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释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水稻“三控”施肥等技术,全面普及科学施肥技术。着力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广先进施用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转变施肥方式。同时推进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快施肥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3、做好农作物病虫测报及综合防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充分发挥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的作用,加强基层测报队伍与专业种植户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防治水平;建立农作物病虫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联合各镇(街)设立的灯测站,定时定点调查,观察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发生趋势,做好水稻、花生、甜玉米、果树、蔬菜等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计划全年印发15期农作物病虫情报,指导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同时,做好病虫害绿色综防、专业化统防统治以及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及使用培训工作。
4、抓好红火蚁防控等植物检疫防疫工作,维护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红火蚁在我区有蔓延趋势,防控任务艰巨。接下来,我们将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狠抓防控工作落实,进一步明确各镇(街)、各有关部门的责任,贯彻“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落实部门管理、分级防控的职责,切实抓好防控工作的落实。
(2)做好普查工作,准确掌握红火蚁发生情况。
(3)依法检疫封锁,严防红火蚁扩散蔓延。继续对红火蚁发生区进行封锁和检疫处理,严格控制红火蚁发生区对外物流, 防止红火蚁外延。
(4)正确宣传引导,维护社会秩稳定。通过宣传引导,消除群众对红火蚁的恐惧心理,认识到红火蚁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5)抓住防控红火蚁的有利时机和关键时节,开展红火蚁防控统一行动,确保红火蚁得到有效防控;并做好公园、公共场所等重要地段和重大节假日等关键时期的红火蚁防控,确保不发生红火蚁伤人事件,维护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5、引进推广农作物优新品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良种的更新换代。
(1)继续引进国内外新的优良品种,在全区进行示范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确保全区良种播种面积达98%以上。
(2)继续抓好主要农作物优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调整优化我区种植业结构
。(3)以建设农科示范基地为平台,进一步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6、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开展“科技惠民”活动
继续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计划明年开展80场以上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和新肥料等为重点,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新型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动组织形式主要是开展农科知识咨询集市、举办技术讲座、发放科技资料和科技挂图、观看科技录像、开展 “田头论坛”、设立科技服务热线、到田间地头和果园菜地实地指导农业生产等。
7、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促进服务水平实效提高
继续维护管理好“XX区农业科技网”和“惠城农技快讯通”,利用网络信息及时地为农业种植户提供更有用的农业信息。继续做好“惠城农技110”服务电话咨询工作,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服务的方式更趋科学化和更具实效性。
8、全面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提高农技队伍综合素质
主要抓好5项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机关。
(2)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强化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大堤。
(4)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工作,促进党群关系更加和谐。
(5)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好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和社会综合治理等工作,杜绝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9
20xx年县农业科教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县农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重心。积极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展农业科教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送“科技下乡”,稳步推进
历年来送“科技下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始终作为我县农业科教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局派出22名技术人员与乡镇农技人员组成9个科技小分队,采取“县乡”联动,人员入户,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方式,把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小分队采取技术讲座、图片展览展示、发放技术资料、专家现场咨询等形式,把农民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实用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全年共举办有机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5600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近25000余份,同比增长10.2%;开展技术咨询12余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6个。
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以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一是做好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镇村、镇的村建立了200亩连片核心示范区,重点推广应用了“一增四推”技术,实行“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型高产栽培,农业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二是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试验示范工作。重点对16个新品种进行展示,这些品种栽种适应性良好,有10个品种亩产达1200斤。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种粮大户工程、新品种展示等项目,示范带动农户开展生产,效果显著。高产创建区早稻平均亩产492公斤,同比增产10公斤;中稻平均亩产716公斤,同比增产13公斤;二晚平均亩产528公斤,同比增产8公斤。
三、全面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现代化发展为核心。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了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坚持立足产业,确立培训目标。三是坚持农民主体,界定培育对象。四是坚持原则,确定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五是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质量。六是规范了资金分配。七是确定了补助标准。八是合理支出范围。九是加强监督检查,健全保障机制。全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300人,其中贫困户57人。
四、继续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各方面都步入了正常轨道。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明确了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经费筹措的基础上,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彻底解决以前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问题。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统一考评。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确保了人员到位,财政拨款到位、农技推广服务到位。并将乡镇农技站建设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考核,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巩固落实基层农推体系建设改革成果,完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的一个项目,是现代农业的科技助推项目,是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项目。
20xx年我县遴选科技示范户300人,实行了县、乡二级农技员与科技示范户一对一、一对多户的对接科技服务,认定了三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选派了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各5名,20xx年选派了12名优秀基层农技员参加省农业院校培训。
六、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及有关科教材料的上报工作
抓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管理工作,职称聘用是跨年度的工作,为了推进有关专业技术干部政策落实,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利益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20xx年送市通过评定中级农艺师3人、初级农艺师3人。根据工作部署每月及时向市农业局科教科报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度月报,农技综合站改革进度,送科技下乡及有关材料报送工作。
七、20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咨询,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300人。
3、抓好落实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申报的三个基地的服务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0
一、全力抓好本镇辖区的病虫防治工作
今年来,我站在农作物病虫防治方面主要抓好水稻、柑橘、杨梅、油菜等为主体病虫防治工作。全年共印发病虫防治资料18期2500余份,张贴病虫情报通知2期。病虫高发期,分别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病虫防治战役3次。使得今年病虫爆发大灾之年无大灾。让群众能及时进行病虫防治,并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到达了丰产增收的效果。
二、用心引进超级两系稻推广
1、完成水稻种植推广两优系列、丰优系列等4500余亩,占总面积的51%以上。
2、推广柑桔大果实蝇控防新药剂、新防治技术1000亩。
3、完成推广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药剂4000亩。
4、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柑桔、杨梅、油菜等作物栽培)2万余亩。
三、抓好产业发展、粮食生产播面,国家惠农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
1、历时一个月与中南设计院托口电站协调指挥部,完成了托口库区十六个村,两个街道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2、发展东魁杨梅种植6000余亩,生姜500亩,黄桃350亩。
3、完成粮食生产播面8308.44亩,春秋玉米播面共3435.8亩,油菜播面1570.6亩。
4、落实国家惠农补贴(水稻)8308.44亩、补贴资金124626.6元。
四、抓好我镇农技推广与科技知识的普及
今年协助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380余人,培训对象为杨梅、生姜、黄桃、水稻、柑橘等科技示范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其中选送各4名果树、蔬菜专业户去硖洲职业中专学习。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三农”作为工作重点。过去抓农业,是口号多、说的多、会议多,现在抓农业,惠农政策多、惠农措施多、农民得的实惠多,面临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三大目标,致力特色产业、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体系建设,突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大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全区农业总量增长、质量提高、效益增加。
20xx年全区具体发展目标是:计划种植粮食面积64.5万亩,其中水稻39.5万亩,玉米4.5万亩,豆类1万亩,薯类2.5万亩,包括17万亩夏粮在内,实现粮食总产29万吨;油料面积22万亩,其中油菜16万亩,花生5万亩,芝麻1万亩,实现总产4.34万吨;棉花4.5万亩,总产3500吨;蔬菜8万亩,茶叶2.5万亩,滁菊0.5万亩,饲草1万亩,苗木花卉、草坪3万亩,五早作物15万亩。
畜牧上生猪饲养量25万头,出栏18万头,羊15万只,出栏11万只,奶牛存栏3000头,家禽饲养量700万只,出栏550万只,争取实现肉类总产2.8万吨,蛋类产量0.4万吨,鲜奶产量0.7万吨。
水产品养殖面积8万亩,实现产量2.05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4万亩,稻虾连作8000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今年基础上增长8%,达到4750元。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足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农业。要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来做在做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振兴农业块状经济。
一是开展粮油高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在稳定现有86万亩粮油作物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以及油菜振兴工程,继续做好1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区农委分别在沙河、乌衣等镇办建立2个亩产700公斤的万亩水稻高产攻关片,在乌衣镇、章广镇建立亩产175公斤的千亩油菜丰产方,带动全区粮油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基地,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以施集镇、章广镇、办等镇办为中心,建立5000亩的滁菊生产基地,开发深加工,拓展省内乃至国内销售市场;以办、乌衣、腰铺、沙河等镇办为中心,发展2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将我区建设成为全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以施集镇为中心,建好2.5万亩茶叶生产基地,继续做好茶叶的.发展,整合加工力量,形成强势品牌效应;依托天一牧业、泽民禽业等企业带动,建立万头生猪和10万只水禽养殖基地;以乌衣镇为中心,新建20xx亩鲈虾养殖基地,形成4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以汪郢农场为主,带动全区渔苗繁殖生产,形成全省重要的渔苗规模化生产基地。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20xx年将进一步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要以特色基地、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农业标准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力争建成茶叶、蔬菜、生猪、奶牛等4个标准化种养基地,提高全区农业标准化水平。同时,大力扶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好沙河镇图业生态农业示范园、黄泥岗镇舜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科所蔬菜三新示范园等,引进各类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立足科技推广,发展科技农业。农业要持续增长,潜力最大、见效最快的是科技。按照综合技术抓优化、重点技术抓量化、常规技术抓简化的原则,念好科技经,打好技术牌。
1、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20xx年,我们要继续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广播讲座、农技110、12316农事咨询热线等有效形式,深入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启动3月份和10月份两个“科技报告月”活动,春节期间开展“冬闲返乡农民工集中培训周”行动,继续落实农业科技入户、畜牧科技进万家等项目,全区组织60名种养殖业技术人员,与1000余户农民结对,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和帮扶活动。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共培训62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700人,新型农民培训1000人,农业技术培训1500人,提高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综合素质。
2、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推广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含量。20xx年继续做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油菜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无性系良种茶栽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健康养殖、名特优水产养殖、沼气综合利用等十项关键技术。尤其是做好涉农建设项目的实施,重点是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国家植保工程、农村沼气工程、测土配方项目续建工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阳光工程培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站、大型菜篮子基地建设等项目,重点争取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项目扶持,建设10个农业综合站,力争第一批建成并完善区内农技综合推广与服务体系。
3、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20xx年我们将继续与区内新闻媒体保持联系,充分利用区内“一报两台”,联合办好涉农信息专栏,利用农广校的视听培训资料资源,在区电视台开展可视化技术培训。做好《区农业信息网》的网站维护工作,并逐步向涉农部门、镇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延伸,利用网络平台,为农民提供系统、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农业部的基点、物价、成本调查,及时编报《农业情况》、《农村经济信息》及各类农业报表,为各级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参考。
(三)立足质量监管,发展安全农业。今年,全区要在保障农产品数量的同时,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放心消费,确保农产品安全销售。
一是抓好动植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控。狠抓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同时做好平时的补栏补防工作,确保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高度关注突发性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大镇办测报网点建设,做好植保信息的进村入户,重点的组建20支植保专业防治服务队,使机防面积达30万亩次,力争全年病害、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20xx年将重点查处高毒高残农药、剧毒灭鼠剂***、非法添加剂如瘦肉精等农业投入品,加强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等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通过媒体通报、曝光、建立诚信户档案等形式,严厉打击各地销售假劣农资的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三品”。20xx年要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加强政府部门、企业间的协作配合,扩大基地规模,增加认证产品,20xx年全区力争新增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6个,其中有机食品2个,同时,提高企业对“三品”认证的保有率,使企业“三品”保有率达90%以上。
四是抓好农业抗灾生产。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未雨绸缪,做好避灾、抗灾两手准备。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一旦发生灾情,迅速组派专家指导群众开展抗灾生产自救,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协助做好农业核灾等相关工作。
(四)立足机制创新,发展现代农业。要突破传统农业工作思路和理念的束缚,创新思路,改进方法,用现代化的理念来筹划工作,特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民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扶持做大农业龙头企业。结合农业招商引资,继续扶大做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数达到12个,鼓励其建立基地、制定标准、发展订单、精深加工、开发市场,带动粮油、畜牧等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行种植业上技、企、农三方结合的“三角产业链”经营模式和畜牧业由龙头企业提供种苗、技术、饲料、回收产品的“三提一回收”经营模式,提高全区种养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是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实现合作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双赢,20xx年全区计划新建立农民合作组织10个,总数达到59个,带动农户1万户。同时,加强对已成立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20xx年重点对绿园蔬菜、禾盛优质稻米、施集茶叶、大柳香菇等4个农民合作社强化指导,促使其规范化运作,在全市乃至全省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农经管理。领会和贯彻中央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农村土地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并切实做好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工作。各镇办农技员、经管员要紧密配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工作,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清理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2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模式。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我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始于1962年,42年来,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成功选育推广了经省州审定合格的48个粮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全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先后获得了166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48项,地厅级奖116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九五"以前,我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成立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协调和业务指导。其次,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研和推广割裂现象明显,农业技术创新流程不能相互衔接,利益关系不明,农业科技的体制和机制都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创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内研究、州外推广"、"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情况,构建适宜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研推广体制势在必行。
"九五"以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促进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楚雄州农科所积极向州委、州人民政府争取,于1998年4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州农科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雏形,为目前形成的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科研是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我们在科研方面强化了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市场需求,搞好选题立项,有的放矢地开展选题立项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我中心所有的农业科研项目必须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状况来选题立项。具体情况为:以优质种源为基础,面向市场和农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重点研究优质"楚粳"水稻新品种和糯性好、食味佳的"楚单"系列杂交玉米品种,着力推进长荚大粒蚕豆新品种的选育,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强高蛋白、高湿面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新品种的选育上档次、创优质,推动全州粮食生产向优质化方向转变。开展适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特种蔬菜、果树苗的引种与繁育研究,开发新肥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强科研推广后劲。二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五次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由国家农业部立项投资,在我所青龙桥基地建成了省内第一个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1998年,省计委和省农业厅立项投资,在我所基地内建设高原粳稻原种扩繁基地。1999年,农业部将我所列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十五所科研院所之一,给予立项投资,对我所高原粳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进行更新。20xx年,省政府投资建设组培中心。20xx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投资建设高原粳稻良种繁育基地。以上项目的投资建设,使我所的农业科学研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稳定提高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和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深入调查了现有学术带头人中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根据需要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改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同时在继续发挥老年专家作用的同时,委年轻人以重任,努力提供参与国内外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机会,从而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科技队伍,为提高科研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几年来,以优质为前提的科研工作己初见成效。如"楚粳香1号"、"楚粳22号"、"楚粳23号"、"楚粳24号"、"楚粳25号"、"楚粳26号"、"楚粳27号"、"楚恢7号"、"楚恢12号"、"楚恢13号"、"楚粳优1号"、"楚粳优2号"、"楚紫优1号"以及引进的"云恢290"、"红优1号"等优质稻品种。"楚粳香1号"经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监督中心分析测定,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了优质米标准;"楚粳24号"在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粮食局联合组织的第三届优质稻品种评审会上,被评为优质稻品种;优质小麦新品种"繁19"、"96鉴-4"的育成推广,填补了长期缺乏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空白;玉米"大白单1号"、"楚白单4号"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解决了鲜食玉米的需求,提高了全州的玉米生产水平;土肥等其它科技措施的研究推广,有力推动了全州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抓好推广是关键
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于科研工作的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争取政府重视,加强体系建设。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的"瓶劲"问题,理顺了州、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从体制上保障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科技成果。在每年的小春生产中,与州面粉厂合作,在我州小麦生产重点乡镇推广种植"96鉴-4"等优质小麦新品种,由州面粉厂按既定订单收购,使粮食加工企业在获得优质原料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大春生产中,结合优质米基地建设的实际,与优质米加工企业合作,大力推广"楚粳香1号"、"云恢290"等优质稻品种。其中"楚粳香1号"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0.50元,"云恢290"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1.80元,农民种植优质稻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彝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广大农村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兴农意识不强,科技应用水平较差。贫穷落后的县乡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在自然条件、科技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使科技推广普及层次较多且量大而面广,增大了科技推广的难度。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我们加强了农村科技培训,指导和支持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召开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现场会,建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热线,在乡镇集日宣传科技成果,让广大农民对先进科技成果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广大农民能自觉地接受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四是认真抓好全州常规农业技术的推广。通过州县乡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逐年得到了加强。全州每年平均完成水稻旱育秧12806亩,其中塑盘简化育秧3307亩,共移栽大田38.418万亩;推广壮秧剂27吨,秧田应用1120亩,移栽大田16800亩;推广水稻抛秧31101亩;推广摆秧23282亩;完成水稻双龙出海条栽88.036万亩;推广优质稻62.01万亩,其中特优稻21.95万亩;推广玉米育苗移栽15.355万亩;推广旱作立体间套种16.807万亩;实施地膜玉米13.013万亩;推广"沃土工程"示范样板103490亩,辐射带动837470亩;推广平衡施肥技术1594808亩,推广作物专用肥618553亩,推广中微肥805898亩,推广种植绿肥218199亩,秸秆还田519458亩。
四、成果开发是重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传统科技成果转化体制的延续和涉农部门利益机制的约束,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科研推广部门难以将新品种和新技术等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在种子开发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综合实力提高缓慢。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增强科研成果开发的自主性,使科研成果的开发为农业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我所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于199年申请,200年农业部授权保护了5个农作物新品种,拥有独立的新品种权。其中,水稻新品种为楚粳23号、楚粳香1号、楚粳24号,玉米新品种为楚白单4号和楚单7号,20xx年前获新品种权保护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50,居全省农业科研院所之首。20xx年已申报四个品种(其中水稻3个,玉米1个,水稻品种为楚粳26号、27号、楚恢7号,玉米品种为楚单8号)。20xx年,拟订申请保护2个水稻新品种(楚恢12号和13号)。
通过申请新品种权的保护,为独立自主和高效地开发科研成果,增强自身实力打开了新的局面,品种权对育种的反哺作用已初现端倪。第一,拥有独立的品种权后,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经营获得品种权的新品种,充分保护了我所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果。第二,有效改变了部份推广部门长期以来忽视知识产权,无偿开发经营的'状况,规范了拥有品种权新品种的开发。第三,在开发经营中,我所把开发拥有品种权的新品种作为带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的突破口,依法委托县乡农技推广部门及州内外个体户经营"雄丰"牌种子,走出了一条育繁推结合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即保护新品种权,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成果转化,开展经营服务,提高整体实力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以明确"责、权、利"的方式,与州内外开发商广泛合作,加大开发力度,极大地提高了新品种的开发效益。20xx年以来,己有3家州外的种子部门、6家州内的种子部门签定了开发协议,带动我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年平均利润突破了100万元。已授权品种在州内外的推广面积逐年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现。
虽然我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但省内外"中海拔"稻区在楚粳系列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中,授权品种被侵权的现象广泛存在。为此,我们在维权工作中重点强化了以下方面。一是对授权品种被侵权的情况作了深入调查,并向省农业厅和州农业局作了汇报,得到了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二是针对州内市场存在的侵权行为,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就"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座谈,并就进一步强化授权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共识。经协商决定,在20xx年以后授权品种的开发利用中,开发单位必须向提供品种的单位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开发每千克种子支付0.07元,并逐步统一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针对州外市场存在的侵权行为,在省农业厅科教处的指导下开展了维权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部份种子企业及科技推广部门已前来协商合作开发授权品种有关事宜。四是每年的4月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品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五是在维护授权品种权益的同时,主动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依法积极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授权的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科学管理是保障
为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及其它各项工作有序、规范、高效地进行,我所在市场经济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针对全所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管理出科研成果,管理出经济效益"方面的教育,使全体科技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系统、综合的农业科技管理新观念。与此同时,在涉及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经济核算、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考勤管理、履职考核、利益分配等各项工作中,结合事业单位的改革,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管理的杠杆作用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向管理要科研成果,要经济效益的规范化管理新局面。通过推行科学管理,推动了我中心科研工作持续发展,技术推广稳步推进,成果转化明显加强,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兴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全面发展是目的
随着科研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逐步显现,科研成果转化效益的稳步提高,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科研推广基础设施逐年完善,逐步改善了科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形成了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成果保护和开发转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尽管科研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形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力争申请保护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较大的开发潜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确保先进的农业科技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以诚实守信、友好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与省内外、地州市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之间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与广大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各项授权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开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3
一、树立“四个意识”与党时刻保持一致
支部及时购置学习书籍,制作宣传图片。组织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建立学习园地。到xx村慰问贫困户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清理社区垃圾、维护交通秩序,为我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做贡献。
二、粮食作物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抓好粮食作物技术指导。
一是深入田间进行小麦、玉米苗情监测及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分析研究,撰写小麦春季管理意见、中后期管理意见、小麦产量分析、小麦成熟期考察报告、种麦技术意见、小麦冬前管理意见;夏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夏玉米中期考察及中后期生产指导意见、夏玉米成熟期考察报告等指导文件,以市局文件上报下达,供领导决策参考,指导全市小麦和玉米生产。
二是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现代媒体,搞好小麦、玉米技术服务,及时交流发布有关信息。今年我站接受电台新闻中心记者采访14次,与电视台农村天地节目组录制《小麦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玉米苗期管理专题片。在xx日报、河北科技报刊发小麦、玉米技术文章7篇。
三是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25场次,直接培训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17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100份。全市农技系统共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239场次,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55万余份。
四是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及时与气象部门沟通,探讨天气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根据气象预报提出具体技术措施,及时将气象月报、土壤墒情及农用天气预报通过农技推广QQ群、微信群进行发布指导农业生产。
在小麦生产上狠抓优化种植基础、冬前培育壮苗、合理运筹春季肥水和后期一喷综防等关键技术环节。全市小麦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全密种植、浇冻水、春季肥水调控等关键增产技术普及率均达到85%以上,播后镇压面积达到65%,深松耕面积达到了20%,一喷综防实现全覆盖。有效应对了本年度冬前光照较少、冬春持续干旱、后期高温干旱较重的不利天气条件,今年的小麦单产再次创历史新高,全市480.4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39.6公斤,比去年增产8.6公斤。
另据成熟期实地考察:随机样点平均亩穗数47.5万,穗粒数32.7粒,千粒重估算为41克,亩产541.4公斤(非统计局数),与20xx年考察数据相比,亩穗数比去年多3.4万,穗粒数比去年减少0.2粒,千粒重比去年低2.6克,均亩产比去年增加3.8公斤。由于着力推广了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据调查,全市春浇一水麦田占7.4%,春浇二水麦田占62.7%,比去年增加8.5个百分点。
在玉米生产上,提出了进一步压减普通粒用玉米面积,着力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适度发展专用玉米生产及增值加工,大力示范、推广以农艺农机高度融合的绿色精准高效生产技术,稳定玉米生产收益。抓住小麦收获偏早的有利时机,抢时播种,重点推广了选用优良品种、药剂拌种、玉米抢时早播、精细播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化学除草、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据我站9月下旬考察,亩穗数4148.3穗、比去年减少259.3穗,穗粒数502.8粒、比去年增加6粒,千粒重329.8克、比去年增加20.1克,折实产584.7公斤/亩,单产比去年(576.4公斤/亩)增加8.2公斤/亩。全市粮食生产获得丰收。
三、季节性休耕项目顺利实施
今年4月-5月,协同市局农业处组织专家对20xx年“季节性休耕项目”和“种养结合或旱作农业模式项目”进行了验收。20xx年度季节性休耕项目实际完成20.05821万亩,超出该项20xx年任务面积573.649亩。“种养结合或旱作农业模式”项目只在蠡县实施,该项目实际完成12834.84亩,未完成的2165.16亩任务,计划20xx年实施完成。
20xx年实施季节性休耕项目10.7万亩,其中:容城0.8万亩、安新县1.7万亩、雄县3.2万亩、蠡县2万亩、高阳县3万亩。亩均节水180立方米,实现地下水压采1926万立方米,共投资5350万元。现已全部落实,正处于公示阶段。另外在雄县安排500亩绿肥试验。450亩已播种黑麦草,剩余50亩来年春天种植二月兰。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制定季节性休耕项目实施方案。二是参加xx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实施管理培训班。三是对季节性休耕项目县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指导意见。四是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及时掌握进展情况。10月16我站下发了“季节性休耕项目进展调度表”,对掌握的情况及时报省。20xx年1月14日完成了省厅种植业处对市、县两级项目完成情况督导考核。
四、早熟区夏玉米试验站建设项目圆满完成
今年是我站承担xx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早熟区夏玉米试验站建设项目第五个年头,按照本年度计划,完成了夏玉米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麦茬清垄免耕施肥精密播种技术、夏玉米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夏玉米高效缓控释肥施用技术、xx省夏玉米病虫害前移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玉米防治病虫多功能种衣剂技术、夏玉米化学除草剂减量应用技术等7项试验、示范任务。实施300亩夏玉米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分别在农场二分场、望都县、高碑店进行了“夏玉米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单产达到了711.4-744.6公斤/亩,比当地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幅度达到了11.2-23.1%,辐射带动望都、高碑店、顺平3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三个万亩片平均亩产668.8公斤,亩产值1117.1元,比对照亩增产60.3公斤,增产幅度9.9%,亩增效96.6元。
7月11日召开了玉米新技术培训会,全市各县、市、区农业局技术骨干、种粮大户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9月22日在农场二分场试验基地召开了夏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参加人员有各县、市、区农业局主管局长、技术站站长及种植大户,邀请xx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到会,参加会议的人员80余人。参会人员考察观摩了夏玉米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夏玉米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夏玉米高效缓控释肥施用技术、玉米防治病虫多功能种衣剂4项试验示范。20xx年1月25日完成了项目建设总结述职。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4
今年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安溪县开展的第二年,在县农业与茶果局的领导和安排下,我积极投身于这项惠民工程中,在这项活动中,以普及茶叶生产科技知识,提高茶农素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炒制茶叶,机械化采茶为重点,以农民满意为标准,认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自今年1月份至今,集中召集科技示范户培训活动4次,每户平均上门指导服务12次以上,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20户,取得较好效益,使示范推广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全国农技体系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是一项贯彻党的各项政策、方针、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的一项惠民工程。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茶叶推广特点,筛选了一线工作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作为入户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合同,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茶农手中,我能当选为技术指导员,既感到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
二、加强培训,推广技术
开展科技培训是农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较化和提高茶农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制茶,机械化采茶,茶园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用理论讲解,实地参观,现场操作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力求群众易懂,易接受,易掌握。
三、深入农户,现场服务
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理论培训,又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指导。在茶树发生病虫害期间,我们密切关注动态,只要接到病情报告,立即赶赴现场诊断,提高防治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5
12月30日,到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进行参观实习,村支书韦书记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下渌村的概况,全村以人畜粪便沼气-果树的生态模式发展,主要种植沙糖桔,并形成品牌。向我们一行人展示沼气使用,村里发展成为农家乐生态旅游。
下渌村是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广西武鸣县双桥镇政府驻地东面2公里处。如今,下渌村实施了龙眼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平均亩产龙眼655.6公斤(储良品种),平均每亩增收120.8公斤。该村以种植龙眼、芒果闻名,四季有水果、野菜采摘,鱼塘建有钓位,八月有“农家乐龙眼节”。风味小吃有:白切土鸡、高峰柠檬鸭、下渌鱼生、上汤野菜、烤红薯等。
近几年来,下渌村加快了小康村全面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沼气入户率达98%,村巷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化,农户的住房基本实现了楼房化,庭院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整个村庄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舒适惬意。下渌村根据本村荒山多、水利条件好的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养殖-沼气-种果”这一生态农业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相继创建起100公顷的无公害龙眼生产示范基地和40公顷的无公害砂糖桔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下渌村瞄准地处南宁郊区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走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子。目前,村里已建起3家休闲农家乐生态旅游山庄,节假日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游客们在这里摘果、钓鱼、踏青,品农家饭,喝农家酒,其乐融融。
步入村民敞明亮的庭院,犹如进入一个小型旅馆,卡拉OK、烧烤炉、钓龟竿、菜谱、电磁炉等一应俱全。村名跟我们说,他家有300多棵龙眼树和13亩大青枣、无核黄皮果,12亩鱼塘。前几年,他利用自家三层楼房开办农家乐旅游山庄,设有24个床位。“以前我们村很脏很乱,自从搞了生态文明村以后,经济发展起来了,环境优美了,我家的农家乐旅游也变得兴隆起来,每个星期都有100多人来这里旅游,每年有6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村科普站人员还将协会会员的供求信息发布在网上,既方便又快捷。除此之外还经常协助各级部门在村里举办龙眼节、龙眼擂台赛、柑桔丰收节等大型活动,成为当地一大亮点。他们还争取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制作下渌水果产品包装,为会员统一销售产品,使下渌的龙眼、沙糖桔打出了品牌,下渌的水果成为武鸣优质水果的代表。
经过这次参观学习,我认真总结了下渌村的几点发展经验: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来指导新农村建设;二是利用互联网这一方便,及时快捷的获取准确地信息对进一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同时还树立了“新农村建设首抓产业发展”观念,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三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以生态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结合沼气池建设,应用捕食螨、黄板、幼虫灯杀虫的先进技术,大抓生态、优质、高产高效产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6
XX市于20xx年开始“农业110”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开通“农业110”热线为全市广大农民朋友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20xx年的运行,“农业110”受到了全市农民的一致好评,深受全市农民朋友的欢迎。为农业生产及时、快速地解决了技术上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我们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成立XX市“农业110”服务组:中心主任任组长,业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各业务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等农业专家组成,并在中心设立办公室。在全中心形成共识,主次分明,职责明确。
二、增加服务设施。中心利用上级部门的项目整合各种资源,添置了电脑、录像、放像器材、电话。并指定专门人员,利用相关器材积极编制农业实用技术。这样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农业110”服务系统提供设施保障。
三、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为使农民的技术疑问得到准确的解答,中心将各级各类农业专家组织起来,研究我市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河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并通过院市共建的有利条件,将农科院的'专家吸收到服务组中。这样就为“农业110”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保证能为农民解决各种各样的农技问题,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四、中心指派丰富农村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农业110”办公室主任负责主持日常事务。并分配了六个业务站七名农业技术人员轮流值班,全天二十四小时接受农民们的电话咨询。这样就保证了农民有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充分地体现了农技110及时、快速的特色。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110”在农民中的影响。为了使全市农民对“农业110”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把加大宣传力度当做首要工作来抓。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农业相关会议对“农业110”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让广大农民明白“农业110”的宗旨和服务内容。二是印发宣传资料,使家家都知道“农业110”,确实使广大农民知道了“农业110”的真正内涵,有了问题就找“农业110”。三是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把农业科技服务内容以及电话号码3320214向全市公布,扩大影响,扩大服务效果。
六、建立健全“农业110”网络,利用全市成立“四组三大”和选配村级技术员的有利条件,建立健市、乡、村三级农业技术快速服务网络。中心设立农技快速服务指挥中心。配备农业专家队伍,由专业技术精干人员组成常规专家队伍,抽调专门坐堂专家负责日常信息咨询和处理。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值班,接听110热线,解答农民提出的技术问题。各乡镇设立了农技服务网点,地点设在农技推广站,其技术人员主要由基层农业推广站的技术人员组成,并由农技推广站领导专门负责指挥调度。村委会,自然村则选择村技术员作为技术服务人员。
七、加大对值班技术人员、乡镇技术人员和自然村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从思想和业务两方面开展培训。使技术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110”是为农民服务的非常重要的方式,高度重视本职工作,对农民的来电来访要热情接待,认真回答,让农民朋友满怀希望而来,又能满意而归。在业务培训上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多次全面培训。聘请农科院、农大等单位专业方面的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技术人员可以在电话里就能够给农民朋友满意的答复。并针对我市农业产业现状重点培训了马铃薯、大豆、玉米、甜菜等作物的实用技术,使值班技术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八、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农业110”技术服务中心实行全天候值班制度,日常由专家带领技术人员值班。节假日有技术人员值班,尤其是农忙时节,保证时时有值班人员接听热线。
九、成立3个快速反应科技小分队,由相关专家带领科技人员组成,一旦电话中不能解决,小分队紧急出动上门服务。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农业110”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有效的服务作用,特别是在今年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农业110”积极为农民抗旱自救提供技术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业生产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农业要发展只靠“农业110”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风险过大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抓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依靠科技、防灾避灾,认真吸取近年来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的沉痛教训,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县农业生产灾后面临的问题,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力争抗灾夺丰收。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33.8万亩,总产达到11.19万吨,比上年增加2430吨,增长2.2%。现把20__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小结如下:
一、引进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
20__年,引进回水稻新品种天优863、玉米新品种瑞玉11、小麦新品种蜀麦969、油菜新品种德油杂188等4个,在我县不同生态条件的坝、丘、山区开展试验示范,其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已得到农民认可,部分品种将成为我县明年的主推品种。
二、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20__年,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是节水农业技术、简便农业技术和增产增产增效农业技术。全县推广旱育秧、机插秧、水稻直播5万亩,推广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10万亩、推广地膜玉米覆盖栽培2万亩。通过示范推广,把实用的、简便的、节本增效的农业技术带到千家万户,降低了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农业效益。
三、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农业科技示范片是展示我县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的窗口,也体现我县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根据部、省、市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四川省优势特色油菜产业布局,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我县开展了油菜、小麦和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累计向示范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物资60余万元,开展技术培训15期,印发技术资料1万份、培训农民0.2万人次。并在青州、梧凤、三洞、吴场、黄土、木城等乡镇建立了万亩油菜、小麦、水稻高产示范片,中心示范片设在青州乡的`东山村、吴场镇五显村、三洞镇恒心村、黄土镇东月村。并开展油菜、水稻集中育苗工作,集中育苗做到五个统一:一是实行农资统供;二是开展技术统训;三是统一机械化耕作;四是苗床统一专人管理;五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片平均油菜亩产达到201.3公斤,比上年增加16.7公斤;示范片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03.2公斤,比上年增加38.5公斤;示范片水稻平均单产达到610.7公斤,比去年增加62公斤,其中百亩攻关田最高单产达到726.6公斤。通过开展高产创建,狠抓示范带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保障粮油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创我县粮油生产工作新局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20__年,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29户,流转土地面积1.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种植粮食1.4万亩,粮食总产达到0.69万吨,水稻平均单产在500公斤以上,高于全县平均单产十个百分点。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全县共有种植粮食的家庭农场12个,比上年增加6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1个,流转土地面积1万亩。15年依托项目,整合资金(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等)2500余万元,集中打造高产示范区,并依托青州乡植保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1万亩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中育苗、规范化栽培、配套增产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家庭农场油菜最高亩产达到216公斤,小麦最高亩产达到521.5公斤,水稻最高亩产达到726.6公斤。
五、依靠科技、实现防灾避灾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灾情,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主动应对,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变以抗为主为防抗结合,变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一是坚持以早制旱。合理安排作物播期,适时早播、早育、早栽、早管,把大春作物需水临界期安排在自然降水丰沛时段,躲过夏旱、伏旱危害。二是坚持以旱制旱。在干旱常发区和无水源保障的地区,主动扩大春玉米、红苕、豆类等耐旱保水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抗逆性强的耐旱作物品种,坚决把高塝望天田、漏筛田和无水源保证的两季田改作旱作,全县改旱面积达到380亩,有效规避旱灾风险。三是坚持以改制旱。狠抓旱地改制,大力推广中厢、宽厢带状种植。四是坚持以调制旱。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五是坚持以科技制旱。大力推广节水栽培、覆盖保墒、化学调控等抗旱增产关键技术,全县旱育秧面积达到5万亩、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万亩、免耕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六、顺利完成三项补贴试点工作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今年,中央启动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目的在于加强耕地生产能力建设,实施耕地地力保护。按省市要求,我县及时召开由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三项补贴工作会议,会上对补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核实和督查。截止7月底,全面完成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三项补贴资金2778万元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配合中国人寿保险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对全县受灾乡镇的水稻、玉米、油菜受灾损失进行的鉴定和认定工作,让农民及时得到赔付。一是成立以农业技术专家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家领导小组,负责受灾损失的鉴定和认定。二是广泛宣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造良好氛围,使农民真正体会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稳定农民收入、分担农业风险的惠农政策。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规范操作办法,细化工作职责,并积极制定和探索受灾作物的损失认定标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能量。
明年工作计划:
1、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指导粮油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2、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在全县更大范围、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地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提高我县粮油生产水平。在全县建立油菜、小麦、水稻万亩示范片4片,辐射带动全县粮油作物均衡增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实施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开展好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二是在项目安排上重点针对适度规模经营,技物配套向适度规模经营倾斜,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创新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4、实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是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搞好核查与监督,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推动并形成农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成覆盖我县的农业信贷担保网络。三是统筹安排种粮大户补贴,补贴资金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中统一安排。
5、协助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搞好宣传动员,负责灾后定损和指导农民恢复灾后生产、开展灾后自救,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贮备能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8
一、送“科技下乡”,稳步推进
历年来送“科技下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始终作为我县农业科教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局派出22名技术人员与乡镇农技人员组成9个科技小分队,采取“县乡”联动,人员入户,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方式,把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小分队采取技术讲座、图片展览展示、发放技术资料、专家现场咨询等形式,把农民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实用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全年共举办有机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5600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近25000余份,同比增长10.2%;开展技术咨询12余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6个。
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以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一是做好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镇村、镇的村建立了200亩连片核心示范区,重点推广应用了“一增四推”技术,实行“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型高产栽培,农业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二是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试验示范工作。重点对16个新品种进行展示,这些品种栽种适应性良好,有10个品种亩产达1200斤。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种粮大户工程、新品种展示等项目,示范带动农户开展生产,效果显著。高产创建区早稻平均亩产492公斤,同比增产10公斤;中稻平均亩产716公斤,同比增产13公斤;二晚平均亩产528公斤,同比增产8公斤。
三、全面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现代化发展为核心。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了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坚持立足产业,确立培训目标。三是坚持农民主体,界定培育对象。四是坚持原则,确定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五是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质量。六是规范了资金分配。七是确定了补助标准。八是合理支出范围。九是加强监督检查,健全保障机制。全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300人,其中贫困户57人。
四、继续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各方面都步入了正常轨道。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明确了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经费筹措的基础上,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彻底解决以前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问题。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统一考评。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确保了人员到位,财政拨款到位、农技推广服务到位。并将乡镇农技站建设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考核,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巩固落实基层农推体系建设改革成果,完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的一个项目,是现代农业的科技助推项目,是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项目。
20xx年我县遴选科技示范户300人,实行了县、乡二级农技员与科技示范户一对一、一对多户的对接科技服务,认定了三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选派了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各5名,20xx年选派了12名优秀基层农技员参加省农业院校培训。
六、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及有关科教材料的上报工作
抓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管理工作,职称聘用是跨年度的工作,为了推进有关专业技术干部政策落实,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利益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20xx年送市通过评定中级农艺师3人、初级农艺师3人。根据工作部署每月及时向市农业局科教科报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度月报,农技综合站改革进度,送科技下乡及有关材料报送工作。
七、20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咨询,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300人。
3、抓好落实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申报的三个基地的服务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19
20xx年已经过去,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学生会机构有了很大的改变,成立了各系学生会。我们作为院系分开后的第一届学生会,系学生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我系人数较多,班级较多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在院学生会的指引下,系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会积极探索,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完成了学院、系里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发现了更多的不足和不尽合理的工作方式、理念等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广纳优秀人才,成立高素质学生干部集体
在系学生会成立之初,系辅导员老师通过与20xx届学生会学生干部、各班班长、团支书的交流,深入理解,推荐了我系相对较优秀、工作能力较强、有较高责任心的同学组成了我系20xx届学生会,并于新生入学后,通过自荐、竞选、面试等环节,吸收了一批相对优秀的xx级新同学加入学生会。
二、统一学生会工作思想理念、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在学生会成立后的全体部长以上会议中,大家经过讨论确定了农学院园艺工程系学生会的工作宗旨“尽心尽力为同学服务“,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理念“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奉献自己“。为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统一了工作思想理念。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会主席团带头,明确了各部门,个学生干部的职责,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完成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各部门联系的。学生会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相应初步的的工作制度,如《农学院园艺工程系学生会例会制度》《农学院学生会卫生检查细则及标准》……等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老师学生交流、真情服务同学
我系学生会非常注重新老生交流,在学生会成立初,部长以上学生干部分成两组与新同学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从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学习、生活、活动等方方面面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进而为了让新同学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我们07级与xx级对应专业班级在学生会和班委的协调下“结对子“,顶级进行交流学习。在学期末,学生会了解到新生对于如何应对大学考试很迷惑的问题,组织07级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到xx级新生班集体中“传授“学习经验,帮助新同学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在平时学校学院组织的卫生、纪律、早操等各项检查活动中,学生干部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督促宿舍同学,班级同学做好各项工作,促进了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一些调皮执拗难管的同学,学生干部耐心开道,及时想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基本杜绝了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在省教育厅,省教委等的宿舍卫生检查活动中,学生干部不辞辛苦和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学院、院学生会交给的任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上学期,系学生会根据院学生会的活动要求,以系为单位举行了相关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系学生会学习部举行的相关专业的报告会,张复君主任、翟付顺博士从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到园林、园艺的就业前景给xx级新生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报告会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此外,系学生会在院学生会举行的活动的基础上,系里面还自行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绑腿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带头参加校、院各项活动,促进系内竞争
我系学生会成员在学校学院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带头鼓励新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在学院举行的各项系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院的新生篮球赛、学院的12.9万米接力比赛中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日常的卫生、纪律、宿舍各项常规检查中也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系学生会积极开展各项评比,促进系内竞争,增强了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系学生会一直准备建立一套齐全的学生干部综合考核制度,现已经建立了学生会例会制度,并强调了学生干部综合测评加分将与负责部门在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和检查中的成绩紧密联系。
六、定期召开例会,积极开展讨论,统一思想
系学生会规定了每周三中午12:40召开例会(特殊情况除外),每次确定例会时间不超过50分钟,以确保按时并能有充沛的精力上课学习。并在每次会议最后10分钟开展集体讨论活动,依次开展了“如何看待院学生会与系学生会的关系“,“如何当好学生干部“的主题讨论,统一了大家的工作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方便了学生会工作的进行。召开例会时,要求xx级班长也参加,定期在学生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始终以合适的态度和工作方法对待工作。
七、学生会工作的缺点和不足
通过几个月的探索和实践,系学生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学生会工作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1、系学生会干部普遍反映很难把握院系两级学生会之间的关系,两级学生会之间工作存在冲突。
2、某些系学生会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3、系学生会活动组织不够规范,大多数以娱乐为主
4、系学生会工作宣传工作方面欠缺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0
自参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工作以来,我感到无比荣耀的同时,也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两年多来,我始终把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效作为检测我工作成绩的标准,把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让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师宗县农业局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农民学种田水平,做好农村科技培训和公益性技术指导工作,负责竹基镇上补召村10户示范户的玉米产业指导工作。
通过近一年来的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技术推广人员是改变农民生产行为的促进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只有将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彻底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解决农民最需要的技术问题,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较圆满地完成了技术指导工作。现谈几点工作体会。
一、全面了解科技示范户基本情况,明了示范户需求,为今后更好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项目的实施是党中央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对示范户进行物化补贴和技术培训,密切了政府农业部门与农民朋友的关系,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农户田间指导农民运用新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融洽了干群关系,党群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切实摸清10个科技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和示范户全面对接工作,掌握科技示范户的人口、劳力、耕地面积、生产状况等,为1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档案,每户一本《科技示范户手册》。二是逐户走访科技示范户,宣传项目内容,了解示范户需求,开展现场技术服务,解决示范户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是积极主动联系群众,与科技示范户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加以解决。如在示范户陈所金带领下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原种密度提高10%-15%,但是由于充分利用边际效用和改变田间小气候,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玉米长势非常好,产量大幅度提高。
二、增强了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农技人员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科技入户工程明确了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农技人员公益性职能充分得到了发挥,学有所用,增添了农技人员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自豪感,强化了广大农技人员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更好地服务农民的意识。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学习制度,强化了监管,有效保证了农技人员入户工作时间和效率,农技人员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扎实搞好农村服务工作。
本人秉着“用感恩心做人,用责任心做事”的原则,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到“良种良策”为群众办实事、“技术要领”为群众解难事、“科学运筹”为群众做好事。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被群众说不如主动去听说,应该经常下村走访,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真正做到“人到、心到、责任到”、“问困难、问需求、问发展”、“送信心、送点子、送技术”,积极宣传和教育群众,带领大家科技致富。
三、是抓好科技培训,及时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整体水平
作为技术指导员不仅要有理论水平和业务专长,还要能说会干,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变到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实用技术。在培训中要重点抓住农民在生产中一些不科学的操作环节和粗放管理、陈旧漏习开展针对性讲解,通过举办培训5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提供实物图片20份等形式使农民在品种选用、科学施肥、精细管理上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种植技术和科技意识。
四、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入户到田的快速渠道,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培养了一批“土专家”
特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示范户成了政策宣传员;农村环境综合环境治理标兵;除陋习树新风带头人;更是运用新技术致富能人,是整个农村生产、生活的中坚力量。本人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深入田间地头查看作物长势,记录详细资料,并作认真科学的分析,有的放矢手把手指导农户,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讲解生产中技术难题,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五、创建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让科技示范户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头作用
良种良法得到普及,农业科技人员服务观念不断更新。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入户过程中,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使示范户心服口服。
办好示范样版非常重要,从前期的技术方案的制定到品种的选择,合理配方施肥的应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配套管理都严格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操作规程,使他们乐于接受新技术,新方法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用科技、促推广、带全面、增效益的良好氛围。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1
20xx年,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从全镇农业科技工作的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刻苦工作,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各项惠农补贴的录入与发放工作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今年,全镇共落实耕地力保护补贴面积1.72万亩,累计发放金额196万元;落实稻谷价格改革补贴面积4.1万亩,发放补贴资金89万元;发放集中育秧及大户物化补助66吨。各项惠农补贴录入发放工作要求高,时间紧,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涉农专项资金的安全,我严格要求自已,严谨把握补贴工作从数据统筹到资金发放到户的每一个工作细节,确保了补贴资金及时的发放到农户手中,为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做好“稻油”水旱轮作的试点工作
20xx年,我镇“稻油”水旱轮作试点任务为20__亩,共涉及3个行政村和辖区内的9个村民小组。共发放油菜种籽6000包、硼肥8000包,建立了物质发放台帐。为落实好试点工作,组织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印发油菜种植技术资料500余份,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时刻到田间地头进行科学指导,确保了油菜播种面积与质量。通过项目实施,让农民得了实惠,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成效,很好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今年,世界性检疫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镇的玉米田块发生,为有效防控虫害爆发,我站邀请农业局植保站的技术人员在全镇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讲座,设立利用性引诱剂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点2处,发放宣传图册300余份,定时(每周一次)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结合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手段,有力遏制了草地贪夜蛾在我镇范围内的发生。
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监测上,我站积极配合市农业局植保站对油菜及早、中、晚稻进行了9期病虫害测预报工作,发放病虫情报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经过有效实施防控,确保了防治效果,避免了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失。
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工作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生大事。为保证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我站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与学习。自3月份开始,对镇内4个农资销售即农业投入点进行了每月一次的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巡查,对全镇3个经营主体进行了业务指导与日常监管,对农贸市场在售的蔬菜等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完成检测任务180个,有效的控制了农产品污染源头,有力遏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积极做好早稻集中育秧工作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粮食安全深受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压单扩双”集中育秧的措施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总产量。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我站通过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积极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育秧主体为核心的早稻集中育秧新模式,抛起了农民春播抢种新热潮。通过工作实施,我镇共完成早稻种植面积6000亩,为夺得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六、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黄盖湖村自天鹅电排沿中心沟抵群英四组被划定为有害金属镉轻度污染区。为有效安全利用好受镉污染耕地,我站积极引进污染治理项目,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850亩,通过种植绿肥、田间水份管理、种植低镉水稻品种等多种措施并进,我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稳步推进,达到了理想效果。
七、做好优质稻千亩示范片创建
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优质水稻的种植成为农业发展新方向。通过积极引导,精心协调,我站在广坪村双洲组的稻油水旱轮作区规划种植了以华润2号、桃优香占等为主导的千亩优质水稻示范片,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的带动了全镇水稻种植向优质发展,优化了水稻种植结构,引导了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积极做好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在黄盖湖村推广“稻虾”连作新技术500亩。龙虾养殖采取育养分区新技术,将育苗塘与养成塘分开管理,通过育苗塘的早管理出早苗及养成塘的两次投苗两批上市的管理方法,有效控制龙虾养殖密度,养大虾,增产量,出效益。通过技术运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亩对比增收300元以上。
在全镇推广适合本地(湖区)种植的强抗倒、米质优、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350亩。我镇稻虾模式面积大,长期的水份管理增加了对水稻抗倒性的要求,推广基部节间短、茎杆粗韧性好的水稻品种能有效减少倒伏,降低损失。通过新品种的'推广,有效减少了水稻倒伏,减少亩损失100元以上。
九、科学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
我镇本年度有农业科技示范户8户,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原则,我站入户指导科技示范户30余次,发放农业新技术资料200份,通过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引导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80余户,有效发挥了示范主体优势,创造了农业科技发展以点带面、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黄盖镇隶属农业大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为发挥农业主体优势,给我镇农业发展不断创造生机,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如下几点:
1.加大力度,引进农业实施项目。项目开展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通过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可以将众多农业科技新技术得以体现,并能掌握第一手农业发展数据动态,展现农业科技成果,起动良好的示范作用;
2.加强力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大事,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与监管工作责任艰巨,从农产品的日常检测抽样及生产经营主体与农业投入品经营户的监管等工作入手才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做到位;
3.创新手段,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作物新栽培方法、养殖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改良创新种植结构,促使我镇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
4.积极向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踏实做好惠农补贴的录入与发放、农业技术指导、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预测与防治、产业扶贫等工作;
5.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水平。努力学习各项专业技术知识,致力于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2
一、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按照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和州农业局目标管理要求,我们早部署、早安排,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需求,借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广补助项目、科教兴村等科教项目的良好契机,从去年12月底启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我州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今年12月1日,全州共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14期次,培训农民31.32万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12人,印发资料32万份,共投入培训资金631万元。
今年4月,我们组织对全州农民培训需求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近年来培训的开展极不平衡,部分村近5年内没有搞过一次培训,所以今年的培训侧重向以前的培训死角延伸,通过大范围的常规培训、关键环节的主动指导,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提高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加大了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更好地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为我州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超级稻高产示范
今年全州实际种植中稻面积134.1万亩,其中超级稻面积53.3万亩,占39.7%。由于今年5、6月份持续阴雨低温,秧苗返青慢,分蘖迟,病虫发生较重。但是全州各级农业科技人员认真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管理,超级稻生产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样板带动作用。经农业部门测产分析,预计今年超级稻平均单产518.6公斤,总产量27.64万吨,占水稻总产的50.2%。
今年,全州共创办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示范面积10.5万亩,平均亩产568公斤;共办千亩示范片8个,面积1.12万亩,平均亩产602公斤;办百亩高产示范片12个,面积1638亩,平均亩产684公斤。高产示范区共确认示范户2.1万户,发放各种物化补贴户平150元左右。全年围绕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培训216期,培训农民1.95万人次。
三、认真组织实施科教项目
1、推广补助项目今年是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我州8县市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我们精心组织项目县申报,定期进行抽查和指导,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和部署,11月24-28号组织对8县市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县市都按照项目要求,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优秀农技人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深入推广一线开展农技服务,切实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全州共选聘技术指导员819名(其中种植业530名、畜牧业268名、农机业21名),遴选科技示范户6149户(其中种植业5140户、畜牧业914户、农机业95户)。各县市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全年共建设种植业基地19个,涉及水稻、玉米、柑橘、百合、猕猴桃、茶叶等产业;建立养殖业示范基地11个,包涵山羊、竹鼠、湘西黑猪、湘西黄牛、斑点叉尾鮰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技术培训现场,以点带面,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阳光工程培训全面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加强了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各项目县分别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培训工作,各乡镇全力配合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我们对新认定的基地进行了一次普查,对难以胜任培训任务的基地要求整改。目前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培训资金479万已全部到位,整个项目顺利实施,其中除了生产经营型农民培训需要跨年度开展外(延续到明年3月),其他专业的`培训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3、科教兴村20xx年,是我们在湘西州XX县清水乡河边村实施科教兴村项目的第2年,借此契机,围绕清水乡河边村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实用技术,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一年来,组织2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和技术指导员。共开展玉米宽窄行种植、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训14期次,培训与指导农民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解答咨询农民1350余人次。其间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周树松教授、何可佳教授来村授课。使该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大批农民成为了种田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教兴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四、积极组织申报农业科技专项和农业科技奖项
我们积极组织有关业务站申报部、省、州科技专项和科技进步奖。
(1)申报20xx年农业部科技专项7项;
(2)申报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一个;
(3)申报20xx年湖南省农业科技专项7项;
(4)申报州农业科技专项6项;
(5)申报州科技进步奖5项,经初评其中2项获奖。
五、明年的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好省、州科教项目的实施,加大对项目的督查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2、继续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年力争开展常规农业技术培训达30万人次以上。
3、抓好超级稻的示范样板和高产创建工作,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促使产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4、继续组织省、州科技奖、科技专项的申报工作。
5、做好农学会的日常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3
一、种植情况
全县种植小麦11.7万亩,主要集中种植在我县北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平均亩产200公斤,油菜种植面积3.65万亩,主要种植在我县南部地区,平均亩产135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7万亩(春洋芋),主要集中在半山以上地区,平均亩产1200公斤。
二、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今年小麦、油菜病虫整体属轻发生年,轻于常年。小麦主要病虫共发生30.1万亩次,防治14.3万亩次,换回损失955吨,实际损失15吨。油菜主要病虫发生8.6万亩次,防治3.5万亩次,换回损失250吨,实际损失6吨。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如下。
1、小麦蚜虫
发生11万亩,防治面积5万亩(次),属偏轻发生(2级),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185头,与去年相当。
2、油菜蚜虫
发生3.5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虽然发生面大,但达防治指标面积少。
3、油菜菌核病和霜霉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面积0.2万亩(次),挽回损失10吨,未损失,平均病株率1.8%。油菜霜霉病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2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与去年相当。
4、小麦纹枯病
发生3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50吨,实际损失1吨,发生程度2级。高峰期平均病丛率12.5%,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5、小麦***病
发生6万亩,防治面积3万亩(次),挽回损失150吨,实际损失2吨。平均病株率13.2%,略轻于去年。
6、小麦赤霉病
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主要是预防,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
7、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0吨,晚疫病发生2万亩,发生程度2级,挽回损失200吨,实际损失30吨。
三、主要措施及防治效果
1、加强病虫监测预报。
开展了以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系统调查,发布《病虫情报》,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2、抓示范带动,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重点抓了永新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创建设,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全部实行机防,做到统一药剂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另外,通过“百千万”工程,技术人员包镇负责开展技术指导,以及县、镇两级农技人员通过指导科技术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及时开展病虫防治工作。
3、防治效果。
通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共同努力,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以内,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220公斤,比示范区外增产15%。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4
一、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0xx年县农技中心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农业局的安排组织的各期政治思想学习,巩固了职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作风。同时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单位内部学习、考勤、工作岗位职责等各项管理考核制度与责任制,将技术、业务分配到人,给每个人定岗位,定责任,各司其责,分工协作。为各项工作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促进科技兴农
为了提高农民科学管理红枣、农作物水平,20xx年我单位结合科技之冬培训活动,广泛开展红枣、设施农业、主要农作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实用技术的培训,深入各乡(镇)、村委会举办培训20场次,培训农户0.15万人,发放项目科技宣传材料0.35万份。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根据农时深入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5期,培训农户近500人次。
三、主要项目和科技措施的推广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完成情况
20xx年我单位实施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4.3万亩。经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测产点试验结果统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使我县红枣产业累计总增产1.01万吨,亩均增产30.1公斤,增产率15.3%。
2、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间试验完成情况
在红枣方面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村3个。完成红枣 “3414”试验、氮肥总量控制试验、配方肥验证试验等田间肥效试验和校正试验各8个。
3、土壤的取样分析,建立土样档案完成情况
20xx年在全县各乡镇共采集土样320个,分析化验检测土样320个,化验项目为常规五项和10%微量元素共计化验项次2560项次。为下一步我县的耕地地力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完成情况
开展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12期,培训1800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2200张,开展技术员入户宣传指导农导500户,赶集宣传2次,为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建立完成情况
20xx年完成建立10个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5个为全国土壤监测点,5个为县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圆满完成了今年自治区土肥站下达建立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的任务。
6、土壤化验室建设情况
20xx年5月投资建成240m2的土壤化验室,仪器设备购买投入14.28万元。培训化验员6名,计划明年2月化验室已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7、初步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自治区土肥站要求,在今年8月底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施肥调查表》及土壤化验数据等的录入及审核工作,收集相关材料为开展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作好准备。
8、顺利完成项目自验以及地州级验收
根据项目要求,我单位完成对20xx年项目的自验,并及时申请上级验收。地州级专家组于20xx年9月18日对我县20xx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并顺利通过验收。总结专家组提出的项目不足之处,并列入明年的计划当中,保证全面完成相关工作。
四、严格开展农业执法工作
1、深入宣传,努力提高认识。为尽快提高群众对农业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学法守法氛围。
2、强化学习,广泛开展培训。一是注重内部学习。为提高执法水平,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经常组织学习,有力地促进了我单位农资市场管理工作水平。二是强化外部培训。农资经营是个特殊行业,为提高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年初对全县经营人员进行诚信合法经营培训,共培训25多人次,通过培训,他们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3、严格依法行政执法。为了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农业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公正、公开、公平,坚持原则,不为利所诱,不为情所动,不畏强权暴力,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监督检查权。办案人员职责明确,档案卷宗专人管理,真正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程序合法。
五、紧抓红枣、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为了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我站坚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测报方法进行分析预测。截止目前,已完成枣树、蔬菜、瓜类病虫情报等12期,向各部门、乡镇村发放病虫测报475份,其中长期预报1期,准确率在85%以上,短期预报4期,准确率达95%以上,中期预报7期;为各乡镇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红枣病虫害的时间及方法,给各级领导当好了参谋,起到了全程为农服务的作用。病虫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和普及率较往年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六、20xx年工作打算
(一)认真回顾,稳步前进
一是紧紧围绕岗位目标责任制认真地进行查缺补漏,对没有达到目标的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年底之前达到要求。
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做好明年项目的落实不断拓展单位业务空间,力争项目、多做事,确保有项目、有资金,使单位能够正常运转。
三是对已完成的项目和工作进行后续巩固完善,同时进行认真总结,接受专家组的宝贵意见,做好明年自治区检查验收的准备。
(二)依托项目抓重点
一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二是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等一切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培训工作,力争较多的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5
今年来,本人按照县农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本人作为一名农技站科技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棉花、小麦、玉米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面。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县以棉花、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农业部在20xx年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给于我县,20xx年至20xx年我县被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续建县,20xx年按照自治区土肥站签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合同完成了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各10个,20xx年9月在海楼乡、红旗镇、英买力镇等乡镇场棉花地取土样800个、分析化验10400项次。采集3414试验植株样175个,化验525项次。通过试验我站建立施肥体系2个,利用各乡镇巴扎天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宣传册5000余份、满意调查表100份、同时我站又争取秸秆还田项目,在托依堡镇、海楼乡等5个乡镇场做秸秆还田试验5个。我站在9月地区、自治区顺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秸秆还田项目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肯定和认可。本人在各乡镇选择10户素质较高面积大作为科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户以大带动周边农户,全面带动各村民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四、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全年来主要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农田环境,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
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在指导方式上采用入户指导为主,同时通过科技之冬辅以集中培训和现场交流会形式。及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总之,我将努力工作,加强实践,积累经验,严格要求自己,为发展我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作贡献。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6
20xx年,我们xx乡水产养殖工作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水产局、县水产站的具体指导下,结合全县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大方针,本人今年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好科技示范户的工作。
科技示范村选在了有技术基础,有水源的xx乡老集村,我们共选出了10户水产养殖示范户,说有技术基础是因为有以耿良虎等回乡创业户水产养殖信心高涨,有水源基础是因为老集整村位于城东湖西边,有了这两大因素,做为农技推广单位的我们水产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冲到一线帮助农民兄弟实现水产创业、水产增收,工作中不管晴天、阴天,路有多远我坚持做到了全年进村入户40多次,平均下来每月至少3次,为养殖户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陪农民兄弟一起成长。
二、抓好自己的主推品种。
我们xx乡地处东湖西畔,南大湾圩内有四千多亩稻田,水活草嫩,很是适合稻田龙虾养殖,20xx年我们在上一年2300亩龙虾养殖扩大到3500亩,产量也由上一年的345吨增产到525吨。
三、抓好养殖大户和大水面的'围网养殖。
我们xx乡有50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大户3户:沙道宇的雨顺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位于老圈行水库,面积有上千亩;谢心辉的东湖围网养殖,水美鱼鲜的纯野生生态养殖,面积在20__亩以上;沙勇的龙虾养殖面积在1000亩以上。池塘精养100亩以上的大户有:沙道宝的水库,面积638亩;耿良虎的龙虾、黄膳养殖面积230亩;袁义传的鱼虾养殖面积在110亩;双塔寺的李德龙120亩。
四、在生产过程中。
我们农技人员经常到每户塘头、池边具体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况,组织这些农户参加培训,到外地具体参观其它养殖户的做法,有机会把省、市级有关专家请来具体指导,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有技术难题能得到最权威专家的解答,从而命名使他们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在养殖过程中重点帮助示范户做好鱼种、鱼料的选择病害的防治,日常管理等工作,督促他们及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流程和处理结果,借鉴其它养殖户的经验和教训,以帮助示范户更好的提高技能。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7
一、搞好技术培训指导
(一)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共召开大春技术培训会5次,培训村、组干部和农户3580人次,到各村组开现场培训会5次,广播讲座3次,培训农户15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1个,3550份。
(二)搞好技术指导。在各农时关键时期,农技人员都深入村、组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了搞好抛秧、旱育秧推广,农技人员到现场不下10次,特别是育秧阶段,手机成了“农技110”,农户有呼就到,通过不懈努力,目前村已成片推广抛秧、旱育秧2100余亩,在全镇已成燎原之势,全镇共推广旱育秧、抛秧12500亩。
共深入村组进行技术指导665次,通过门市接受技术咨询服务1510人次。
二、搞好试验、示范
做好示范。农技站共搞四个示范片。
1、村抛秧示范片1500亩;
2、村优质果树示范片1000亩;
3、村三组优质稻示范片100亩;
4、临江村8、9、10、11组薄壳核桃示范片500亩;农技站为示范片提供技术资料1500份,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
通过努力,示范片的示范效应大大增强,起到了以点带面,树立样板的作用。
三、搞好常规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示范,全镇优质稻推广达到13400亩,推广率达100%以上,水稻施用多效唑1850亩,达100%,一代螟虫防治达95%以上,地膜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地膜面积由全镇3000亩扩大到了6175亩,连续免耕达13000亩。优质油桃、薄壳核桃标准化技术推广达1000亩。
四、认真抓好以节本增效和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技术推广,引导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坚持节本增效原则:全镇在大田作物上,大力宣传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证稳定高产的情况下,尽量让农民节约劳动力,节约资金投入,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全镇大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和抛秧12000亩。
(二)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大胆搞好结构调整。由于近年水源紧张,农技人员大胆向农户推荐走旱路,大力推广高产玉米3000亩;其他多经作物如:地膜西瓜、地膜花生、地膜蔬菜等3600亩,推广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13000亩,使农民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种植方式迈出可喜的步伐。
(三)组织好农民工培训工作。镇上成立了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全镇共进行引导培训520人,转移输出2972人次。
(四)做好沼气安全生产和维护工作,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1000户。
(五)做好果树管理的指导工作。镇上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特别是深入到各村的专业大户中指导他们搞好生产和管理,加强培训工作,共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开现场会3次,新发展果树1000亩,其中新栽植核桃400亩,枣树100亩,技改150亩,种植蔬菜100亩。
(六)做好制种工作。全镇共在三渔村、临江村、酒垭村发展水稻制种600亩,在临江村9组发展油菜制种100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五、存在问题及下半年打算
(一)存在问题。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千家万户,人手少,工作面大。推广难度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2、认真做好试验示范,以点带面,树立样板。
3、进一步发挥职能,加强新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水稻旱育秧和抛秧,为农民增收致富作贡献。
4、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下半年将加大薄壳核桃等优质果树的栽植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8
一、创新农民培训形式,提高科技传导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家致富能力,满足他们农业生产中对技术的需要,切实把农业实用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在培训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对此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培训时间、讲演方法、培训内容、参训人员组成诸因数中寻求科技示范户和新型农民喜欢的培训方式,迎合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愿望,进行了集中讲演培训、小组研讨培训、技术疑难点专题培训、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实践,掌握了一些不同培训方式的方法和规律。涉及到在乡镇组织培训6次,分散个别培训12次。在今春小麦促苗转化“百日会战”中,对苗情较差曹庄、北孙庄等村,进行现场培训,对出现弱苗、差苗等情况帮助分析原因,提出促苗转化技术建议,尤其是北孙庄村民对小麦品种极力抱怨的情况下,利用培训机会,通过耐心说教,鼓励农民不抛弃管理,鼓足战胜困难的信心,帮助他们积极采取扑救措施,苗情很快出现了转机,从而使小麦取得较好收成。
二、热心服务,搞好技术信息传递交流
为了做好培训结束后的后续服务和信息传递,在上门服务和示范户当面交流的基础上,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了科技示范户的交往和联系,为他们解决生产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东五村郝建良是个科技迷,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咨询生产技术问题,通过电话指导,他家庄稼长势及收成胜人一筹,成了乡亲邻里学习的榜样。在“百日会战”和“一喷三防”工作中,我还利用手机短信,病虫情报、留纸条等方法传递农技信息和病虫害防治信息,既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很多费用及开支,简便易行。
三、抓住农时,积极指导农民
我是从事植保工作的,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是我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小麦病虫害中,小麦吸浆虫、蚜虫、病、赤霉病等在我县发生较重,为了发辉这方面的一技之长,在指导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中,经常到科技示范户麦田查看虫情动态变化,为科技示范户取土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基数。尤其是在5月上旬小麦吸浆虫成虫期,在一些乡村不熟悉虫态状况并对防治吸浆虫感到茫然的情况下,我多次到东五、西王庄、东厂等村麦田进行调查指导,发放技术材料,使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从中收益,实现了从盲目被动到主动防治的思想转变,控制住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降低了农民损失。5月下旬在后屯村麦田,出现白穗现象,我们及时赶到田间查看,主要是由于小麦全蚀病发生较重引起的,在诊断清楚病害后及时给予了预防建议,周围过往好多群众围过来进行咨询,通过耐心解答,了他们的困惑。
四、走近农民,深入项目,提升自己
在参与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及技术指导中,我的培训指导工作,不但提升了科技示范户的科技能力及素质,技术指导的过程也是我长知识、强业务、提高能力的过程。走近农民与其交往互动对自己是一种锤炼;异地接受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传播技术向科技示范户下行培训,在众人面前锤炼了演讲能力;繁忙的基层指导工作,增强了沟通互动能力;实际工作的需要,增长了“一专多能”和“一职多兼"的能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上下级的协同一致,提高自己合作共事能力。项目建设,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29
为确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工作成效,按照项目要求和省农业厅科教处的部署,落实《农技推广示范县玉米测产方案》,10月12日--20日师宗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对竹基、丹凤镇、彩云镇等几个乡镇的示范户的玉米进行了测产,按标准规程对所抽田块进行测产。
于10月19日,在师宗竹基镇上补召村的测产情况:经过2天地实地实际测产统计:对示范户顾永进种植的2.5亩玉米田随机取样个点,实际收获面积0.5亩进行穗立称重其产量为1260公斤,按50%的水分折扣方式计算亩产达615公斤。陈所金家的1.5亩责任地里种植的玉米,采取了宽窄行条播,大行距1米小行0.6米,株距0.6米,密度亩植3860株。
施足底肥,中后期加强中耕管理、水肥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亩产量在650公斤,同比去年多密植了300株,产量多出170公斤。数据结果表明该示范户今年玉米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为玉米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起到了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两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农民的思想意识得到较大的转变,科技种植水平不断提高,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科技指员,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煅炼和提高,增强了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能够让农民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之中,让农民能增产增收。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当看到示范户应用技术的标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会到格外欣慰,我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积极为科技示范户献计献策,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为农业技术推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农民朋友脸上映出丰收的喜悦之情时就是我们科技指导员价值的真正体现,我们辛苦与快乐并存,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出艰苦努力我无怨无悔,为我们的青春能有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而喝彩。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30
一年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提高理论素养,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真正做到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
一、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技术指导。
(1)围绕各项惠农项目实施,按县、场规定,领会文件,技术服务到位。按科技入户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要求,深入农户和田间指导科技示范户,要求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共同落实技术措施,促进生产水平提升,产量得到逐步提高。示范户小麦单产550公斤,玉米530公斤。辐射户小麦单产530公斤,玉米500公斤。
(2)根据小麦良补和高产攻关布置,重点推广四大技术,玉米振兴计划重点推广一增四改技术。
(3)配方施肥进展顺利,小麦达到3万亩,玉米达到6000亩,节约成本,深得农户欢迎。
二、统筹兼顾,做好林业、水利和农机工作。
(1)做好林业规划和整地挖穴、春季植树等工作,及时防治草履蚧。
(2)针对去年年底大旱的情况,按上级要求做好水利基本情况调查和规划,做好抗旱和冬修工作,疏浚炮台沟、马井沟、东孙沟等。逐步改善水利设施状况,为旱涝保收打下基础。
(3)及时对年初抗旱机械补贴进行宣传,方便,为迅速解决旱情帮助,组织机械作业,促进农机富民进程,做好大型农机补贴的宣传与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强协调,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1)为组织各种会议、现场服务,当好参谋,为地方委献计献策。
(2)服从听指挥,除完成县农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外,积极配合地方委政府做好其它工作。
(3)融入地方大家庭中,使有认识,群众有感觉,自我有发现,科学把握自己的位置、态度、方法,真正做到谦虚谨慎,一步一个脚印,工作稳妥推进,让和群众放心,让自己有信心。
四、XX年计划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和服务能力,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农业动态、当前形势,做到不糊涂。不断参加技术培训,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做到有能力服务。
2、做好惠农项目实施,让广大干群认识到项目带来的效益,自觉按要求去办,公开、公平、公正,不出事,逐年进行结构调整,扩大规模经营,提高效益。
3、及时调查,及时汇报,继续当好参谋,搞好团结和协调。
五、建议
1、建议上级加大农机补贴力度,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在技术上解决玉米机收损失大的难题,加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经费补贴,满足各种事项要求,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2、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示范等,及时筛选好品种,推广傻瓜式技术,让群众易于掌握。
3、加大林业项目扶持,为搞好林业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旱涝保收。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31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农服务年,半年来,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局年初制定的“四个重点”和“六项为民服务工程”为指针,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第一要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明确目标,为着力打造大都市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强市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就上半年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总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中心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八大产业扶持政策为契机,五个“亿元工程”产业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注重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点上寻找工作突破口,从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入手,强抓产业化建设不放松,调优结构促增收,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起色。
(一)粮食工作不断升温,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恢复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是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需要。为落实中央及省号文件精神,确保我市的粮食生产安全,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不动摇,以市政府既将出台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制止了我市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趋头。强化服务,提供粮食生产保障,积极为广大种粮农户提供种子、技术、信息、农资、政策等多方位的服务。据统计,全市上半年春粮总面积万亩,总产量吨,平均亩产达公斤,同比增公斤。全年安排单季稻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万亩增万亩,落实旱杂粮种植万亩,比上年万亩增加万亩。
(二)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半年来,我们以五个“亿元工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围绕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着力提升特色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经济新发展。上半年,发展改造新桑园亩(其中列入蚕桑产业化项目管理的亩);发展良种茶园亩,计划全年种植亩(任务亩);去冬今春新增花卉苗亩,全市总面积已达亩;发展各类水果亩。
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技术,有效地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春茶总产量吨,总产值xx万元,同比增加xx万元,其中名茶吨,同比减,但实现产值xx万元,比去年增长的万。全市饲养春蚕万张,比上年同期的张增加张,增,蚕茧总产值xx万元,比上年同期xx万元,增加xx万元,增,万户蚕农实现户均增收x元。花卉苗木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产值xx万元,比上年同期xx万元增,销售产值xx万元。春季蔬菜播种面积xx亩(含马铃薯亩),比上年净增,总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月水果总产量吨,总产值xx万元,分别增和。牧业总产值(不包括蚕茧)xx万元,同比增加xx万元,其中养猪产值xx万元,同比增加,占牧业总产值的。
(三)组织化建设不断推进,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前二年成功组建茶叶、茧丝产业协会的基础上,上半年又相继成立了优质肉羊、果业、花卉三个市级产业协会。依托产业协会,带动了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市新建乐平乡西乐村柑桔专业合作社、藻溪镇大棚水果专业合作社等果业专业合作社个,(正在组建的有个);新建蚕桑专业合作社个。为进一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销衔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我市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今年在农业局和市茧丝产业协会共同协助下有家专业合作社与天松集团丝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检测工作,是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今年已制订标准个,其中《天目山牌桑蚕鲜茧质量标准》已由临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优质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即将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订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意见》、《--年临安农产品质量抽检实施细则》等实施意见,上半年全市开展土壤样本的'定量检测分析次、完成上市农产品抽检批次,合格率送杭州市定量检测批次,合格率。
(四)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农业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认证。为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切实提高“天目山”牌的知名度,我们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着力抓好品牌宣传工作。参与承办了--年天目青顶新春品赏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临安天目青顶产销见面会等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组织申报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个,面积达万亩,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个。天目青顶及天目山牌高山蔬菜、优质瓜果等系列产品,已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成为了长三角的知名品牌。
二、主要工作措施
半年来,全体干部职工以求真务实、统筹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__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强市名城胜地的总体要求,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证。
⒈深化蹲点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实行农技人员捆绑式蹲点服务,是农技服务在新时期的一种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今年农技中心安排蹲点人员名,其中基层蹲点人,项目蹲点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另有名同志担任村级指导员。在工作中,蹲点人员始终以兢兢业业、艰苦朴素的敬业精神,在生产的第一线搞示范,传技术、授经验,与农民朋友同甘苦。通过蹲点服务,培植了一批效益农业示范点,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壮大了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农业的发展后劲。
在对蹲点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中,中心积极倡导“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党带群”,强化以个体思想能力的提高来带动整体推进的意识,努力创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蹲点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发挥职能,在确立为民之心、落实富民之举、探索兴业之策、开拓强市之路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同志们进一步树立了专心致志、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奉献“三农”的精神,为推进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的赞赏。
⒉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项目建设,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程,是拉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上半年共计申报各类项目项,已立项项。其中省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项,杭州市农发基金扶持项目个(立项项),杭州市丰收项目项(立项项),科技创新项目项(立项项),临安市科技项目项(立项项),申报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个(立项个),市级示范村个(立项个)。目前,各项目已全部制定了实施计划,正按验收标准全面实施。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茶叶、蔬菜、优质肉羊等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将蚕桑列入在内。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全部结束,经各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小组审核,报局审定后,共个项目被立项,其中茶叶个、蚕桑个、蔬菜个、优质肉羊个。
⒊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引入农科教结合机制,按照“项目带动,科教帮扶”的要求,中心各业务站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搞好服务。以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现场咨询、实物展示为主要手段,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期,受训人次;开展科技下乡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余份,接受各种技术咨询余人次。积极组织实施“百村示范、万户联动”工程,在全市确定个村建立科技示范点,由农技人员驻村蹲点进行科技示范,带动个农户成为科技致富的典型,无性系良种茶栽培技术、方格簇营茧技术、波尔山羊改良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⒋以效能建设为抓手自身建设呈现新面貌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是推进我市农技推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心从“方便群众办事、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入手”,结合“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及时制定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对开展效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广泛的争取意见和建议,在组织中心各单位开展“三个想一想”大讨论的基础上,还印发了临安市农技推广中心效能建设征求意见表,面向上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基地户、百村示范点、种养大户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中心党总支提出了“一抓根本二建立五提高”、“八破除八倡导当好八大员”的整改提高措施。通过前阶段的实施,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坚定了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使中心各有关部门和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上有了新的提高,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32
一、重点农业技术推广
20xx年20xx年推广油菜高产创建、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技术5项,累计投入资金985万元。
1、油菜高产创建累计8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50公斤,投如资金150万元。
2、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累计2.4万亩(每年0.4万亩),马铃薯产量比常规种植亩均增产625公斤,增产率为33.6%。,投入资金288万元(每年48万元)。
3、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累计2.2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比农户常规品种亩均增产332.1公斤,增产率为20xx.4%;投入资金220xx万元。
4、20xx-20xx年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面积达25万亩,其中:农田灭鼠防治面积累计达20xx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5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1.2%以上。累计投入资金192万元。
5、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4.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率达到93%。亩增产粮食15公斤,秸秆24公斤,年增总产值690多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35万元。
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1、每年组织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15期以上,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培训3000多人次;接受上门咨询、电话询问等进行技术指导500多人次。
2、20xx年成立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门源分校,至今培训农牧民6550人次,其中:有220xx人获得新型职业农牧民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0xx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实施了《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和《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投入培训资金319万元。
3、20xx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改建实验室460平方米,配备检测仪器设备48台(套),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年检测样品能力可达4000份以上。
4、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加强全县“三品一标”的建设和管理。20xx年3月门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门源县种子管理站分别取得了“门源小油菜籽”、“门源青稞”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20xx16年5月门源县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源”小菜籽油认证为绿色食品。
5、依托门源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遴选农牧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专家+农牧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到位率。每年投入资金100万元。
三、新技术、新品种引进
1、引进甜脆豆、蓝莓、树莓、食用菌、珍珠油杏、黑青稞等特色作物新品种10个、新技术6项。
四、基础项目建设
1、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青稞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20xx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1.6万亩,建成农机具、种子库房700平方米,整治土地1.6万亩,修建田间道路1.4万平方米,建成青稞基地2万亩,购置农机具56台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推广青稞优良品种2万亩。
2、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达到2550万元。累计建成田间道路17.2公里,农田灌溉水渠21.67公里覆盖浩门、北山、泉口三个乡镇的8个村的1.7万亩农田;建成农田林网34公里,植树1.14万棵,购置农机具40台套。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篇33
自参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工作以来,我感到无比荣耀的同时,也深知肩上职责重大。两年多来,我始终把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效作为检测我工作成绩的标准,把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让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师宗县农业局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用心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农民学种田水平,做好农村科技培训和公益性技术指导工作,负责竹基镇上补召村10户示范户的玉米产业指导工作。
透过近一年来的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技术推广人员是改变农民生产行为的促进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只有将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彻底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解决农民最需要的技术问题,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较圆满地完成了技术指导工作。现谈几点工作体会。
一、全面了解科技示范户基本状况,明了示范户需求,为今后更好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项目的实施是党中央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对示范户进行物化补贴和技术培训,密切了政府农业部门与农民朋友的关系,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农户田间指导农民运用新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融洽了干群关系,党群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切实摸清10个科技示范户的基本状况,和示范户全应对接工作,掌握科技示范户的人口、劳力、耕地面积、生产状况等,为1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档案,每户一本《科技示范户手册》。
二是逐户走访科技示范户,宣传项目资料,了解示范户需求,开展现场技术服务,解决示范户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是用心主动联系群众,与科技示范户持续联系,及时了解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加以解决。如在示范户陈所金带领下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原种密度提高10%—15%,但是由于充分利用边际效用和改变田间小气候,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玉米长势十分好,产量大幅度提高。
二、增强了农业技术人员的职责心,农技人员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科技入户工程明确了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农技人员公益性职能充分得到了发挥,学有所用,增添了农技人员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自豪感,强化了广大农技人员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更好地服务农民的意识。同时,透过项目实施,建立了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学习制度,强化了监管,有效保证了农技人员入户工作时间和效率,农技人员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参加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扎实搞好农村服务工作。本人秉着“用感恩心做人,用职责心做事”的原则,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到“良种良策”为群众办实事、“技术要领”为群众解难事、“科学运筹”为群众做好事。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被群众说不如主动去听说,就应经常下村走访,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真正做到“人到、心到、职责到”、“问困难、问需求、问发展”、“送信心、送点子、送技术”,用心宣传和教育群众,带领大家科技致富。
三、是抓好科技培训,及时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整体水平。
作为技术指导员不仅仅要有理论水平和业务专长,还要能说会干,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变到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实用技术。在培训中要重点抓住农民在生产中一些不科学的操作环节和粗放管理、陈旧漏习开展针对性讲解,透过举办培训5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带给实物图片20份等形式使农民在品种选用、科学施肥、精细管理上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种植技术和科技意识。
四、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入户到田的快速渠道,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培养了一批“土专家”。
个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示范户成了政策宣传员;农村环境综合环境治理标兵;除陋习树新风带头人;更是运用新技术致富能人,是整个农村生产、生活的中坚力量。本人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深入田间地头查看作物长势,记录详细资料,并作认真科学的分析,有的放矢手把手指导农户,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讲解生产中技术难题,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五、建立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让科技示范户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头作用。
良种良法得到普及,农业科技人员服务观念不断更新。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入户过程中,采用“手把手”、“应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使示范户心服口服。办好示范样版十分重要,从前期的技术方案的制定到品种的选取,合理配方施肥的应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配套管理都严格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操作规程,使他们乐于理解新技术,新方法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构成学科学、用科学、用科技、促推广、带全面、增效益的良好氛围。
为确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工作成效,按照项目要求和省农业厅科教处的部署,落实《农技推广示范县玉米测产方案》,10月12日―20日师宗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对竹基、丹凤镇、彩云镇等几个乡镇的示范户的玉米进行了测产,按标准规程对所抽田块进行测产。于10月19日,在师宗竹基镇上补召村的测产状况:经过2天地实地实际测产统计:对示范户顾永进种植的2.5亩玉米田随机取样3个点,实际收获面积0.5亩进行穗立称重其产量为1260公斤,按50%的水分折扣方式计算亩产达615公斤。
陈所金家的1.5亩职责地里种植的玉米,采取了宽窄行条播,大行距1米小行0.6米,株距0.6米,密度亩植3860株。施足底肥,中后期加强中耕管理、水肥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亩产量在650公斤,同比去年多密植了300株,产量多出170公斤。数据结果证明该示范户今年玉米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为玉米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起到了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两年来,透过不懈的努力,农民的思想意识得到较大的转变,科技种植水平不断提高,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科技指员,不仅仅在实践中得到了煅炼和提高,增强了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能够让农民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之中,让农民能增产增收。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当看到示范户应用技术的标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会到格外欣慰,我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用心为科技示范户献计献策,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为农业技术推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农民朋友脸上映出丰收的喜悦之情时就是我们科技指导员价值的真正体现,我们辛苦与快乐并存,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出艰苦努力我无怨无悔,为我们的青春能有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