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培训总结(热门六篇)》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通用6篇)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篇1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5天的云南省农业厅举办由玉溪职业学院承办的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学习。5天在玉溪的的培训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每一天都很充实,很快乐,并受益匪浅。几天来,从教学培训内容的精心编排,到农技专家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悉心辅导,无不体现了学校对本期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高度重视,使学员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知识面不断拓展,自身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对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互联网普及、现代农业知识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储备了一定的农业互联网信息、现代农业知识,掌握了科普文章写作的标准和技巧,为下一步的工作与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培训意义重大,及时有效地查漏补缺。
通过学习,我发现平时知识储备甚少,经验积累不够,从而深切地认识到这次学习培训的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科技更新速度很快,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因此,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业务技能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有效地查漏补缺,不断更新知识库。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农技推广任重道远,学习是势在必行之事。
这次培训是我的'工作生涯中非常难得的机遇,我倍感珍惜。它不仅使我的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理论水平得以提高,而且也使我从中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为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更教会了我要勤于思考,开动脑筋,立足于本职工作,勤奋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为开远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强“三农”工作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篇2
今年以来,肇源县农广校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职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共举办四次大型培训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我们的培训工作也有了明显进展,现将我校年初以来的培训工作情况从以下方面做以简单的汇报。
一、完善制度,全力推进大喇叭工程建设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这个媒体,把我们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的`效应。为此,我校在全县各个乡镇设了农业技术广播电视课堂播放点,并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各个播放点的制度,保证按时长期播放,专人专管,保证根据农村农时季节播放,我校还设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播出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交流传播。
(二)、全面带动,搞好各点服务,保证各个播放点的科技光盘供应及时,在中央校、省校、市校的支持下储备大量光盘,同时,我们又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生产实践,自行刻录了一些农业科教光盘,以适应本县农村生产实际、满足农民需求。同时,为了方便存取,实行微机化管理,对光盘编号分类,排放归一。 统一管理。
二、按需施教,开展多种形式培训。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区别对待,因时而异,抓住时机集中开展培训,首先在冬季我们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有关农业专家举办冬季农民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80余人。家禽传染病蔓延期间,看到群众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知之甚少时,我们便聘请专家,为全县养鸡大户160余人举办了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今年春季,我校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现场为群众提供光盘100余套,发放科技明白纸5000余份,图书200余本,现场解答农技咨询500余人次。
三、强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音像资料进村入户服务建设。
农民科技音像资料进村入户服务工作,也是我们培训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在去年进行农民科技音像资料进村入户服务的基础上,有些工作还不够完善,为了能及时反馈农民的各种需求信息,确保科技信息及时、准确送到农民手中,我校对一些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可以和农民面对面进行交流,现场传播科技知识,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援助。上半年服务站共为农民提供光盘300多片,深受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四,乘势而上,大力推进“三进村”活动。
年初以来,我校实施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服务农业的“三进村”活动,即“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为做好“三进村”工作,我们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在这项工作中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全员参与。我校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农广校的号召,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成立了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兼任。副组长由常务副校长担任,另外聘请农牧局技术专家作特邀成员。领导小组技术力量雄厚,为今年“三进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并详细制定了《肇源县农广校关于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意见》。随后,我校在福兴乡举办了“蔬菜大棚实用技术培训班”拉开了肇源县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的序幕。
由于我们的培训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再加上每次活动准备充分,均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要以培训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进一步下沉重心,拓展培训功能,提升能力,充分发挥本体系和其它培训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全面做好“三进村”工作。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篇3
为了充分开展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实际出发,现就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为重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群众,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队伍。以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科学实用技术,就业引导,市场营销,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工作思路
提高农民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内涵很丰富,既包括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体制的完善;既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涉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既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全面进步,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20xx年度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实现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满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通过广大党员干部在农村中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党员干部在农村积极传播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带领村民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推广新技术、倡导树立文明新风,从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通过党员干部围绕本地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实实在在的给农民群众带去实惠。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眼于思想问题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创新,坚持经常性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在情理上结合,坚持思想工作中,既讲情、又讲理,做到情理结合,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变单一灌输为双向交流。发挥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教育活动,察民情、解民意、帮民富、表扬与批评,克服只表扬不批评的现状,通过疏导,以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拓展培训的辐射面和扩大培训的效果。一是专业农民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边农户,起到学一人、带一片、富一方的示范带头作
用。二是以有关媒体为载体扩大培训覆盖面。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专业农民培训的宣传。
3、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好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农民,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对农民进行的系统培训。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对农村青年开展示范性培训,提高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在抓好培训的同时,结合背地区重点产业,突破性产业,办好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使点面结合紧密,让示范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现脱贫致富。
4、注意了解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定期研究,互通情况,进行思想沟通,协调培训计划,制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制度,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落实好培训教育计划。要强化保障,科学定位。首先是讲清“大道理”,让农民“认”培训。其次是算好明白账,让农民“想”培训。通过算账对比的办法,让农民体会到科技对增加收入的重要性。再是选准着眼点,让农民“参与”培训。根据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民的现实愿望,确定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和创新机制的思路,让农民从中找到自己渴求的培训项目,都自觉地参与到培训中来。因地、因人、因产业而宜,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区域特点、不同产业发展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办法。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篇4
为了提高XX乡贫困村人口素质和科技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我乡于20__年12月9日在那钱村居委会与浦利村居委会开展了关于甘蔗种植技术与家禽饲养技术的专题技术培训。
针对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许多农民的观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在农业种植上、家禽饲养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栽培方式上的误区;施肥上的误区,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料;在家禽病害防治上的误区,有的胡乱用药,不及时用药等,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我乡就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农民培训工程,要让农民真正地学到农业技术知识。通过培训,结合农业技术资料和明白纸的发放,大力掀起科技入户、科技兴农的高潮,普及和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种蔗与家畜饲养的技术水平,为我乡夺取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逐村进行技术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我们举行了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会,分头布置和落实农民培训工作。农作物的生长期里要经过许多次病虫草害的危害,轻则影响其产量,严重则导致绝收;家禽饲养中,各种
瘟疫不断,防止瘟疫是饲养家禽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农作物的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培训讲解过程中,专家讲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用的上、易掌握的实用技术。讲解中专家把甘蔗发病的蔗苗带到现场进行实物介绍,做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家禽饲养讲解中,专家深入浅出,介绍了家禽防疫的措施,以及家禽疫病的防治措施。通过对农民培训,我们发现农民们都非常认真听讲,并且都踊跃向专家提问,还有部分农民拉着专家培训讲课人员到自己的田间地头去现场指导。
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所分工村的农业基础情况、生产形势以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中有农,手中有方,不怕脏苦,苦中有乐。农业科技为载体,各种农业技术材料,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面对农民迫切的需要,我们要多开展类似的宣讲活动,让农民在宣讲过程中真正受益。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篇5
进入20xx年以来,我校在中央农广校和地区农广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关于开展冬春农民大培训的通知》相关要求,掀起了农广校冬春大培训的高潮。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培训新型农民为己任,以项目培训为依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载体,以“三进村”为手段,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法律和务工常识,以当地主导产业技术和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培训内容,以理论讲解和播放光碟、实地指导相结合为培训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了冬春大培训,扎实推进了冬春农民大培训活动。现将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的成果
截止目前,我校农民冬春大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共开展各种技能培训13场次,受训人员627人次,在培训形式上,大喇叭进村120人次,放映科技录像260人次,发放明白纸培训资料200份。通过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殖水平和生产技能,为努力实现我农牧业增产,农民人均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重视是农广校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在我校的努力下,农业主管部门对农广校冬春大培训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加强了对冬春大培训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效的培训措施,落实培训工作责任,集中优势整合了培训资源,培训工作落实到了实处,确保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二)制定方案、完善落实
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县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突破口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各项培训方案。根据培训方案,从而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如针对我县20xx年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我们从地区及县建筑公司聘请技术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技能的培训。以我县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为平台,把技术讲解同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权提高了培训质量,而且促进了农牧民建筑施工队的更快发展。
(三)、合理使用培训资金、突出培训效果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偏低。因而改变传统的农牧民生活经营理念,使他们逐步寻求到更多的增收渠道是任重道远的。农牧民群众对“一技之长”的渴求是强烈的,如何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是迫切的,但培训资金非常有限。为了使有限的培训经费发挥最的效益,我们在资金的使用上是相当谨慎的,可以说是做到了细致入微,精打细算。同时,严把培训质量关,从培训方案的制定到培训操作的全部过程我们都严格要求,力争使每一次的培训都达到预期的效果,坚决不让培训流于形式。
(四)搞好宣传报道,为冬春大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了更好地为农民工培训宣传服务,我校大力搞好有关宣传报道,如在跟踪回访部分优秀农民工学员中,发现了典型并进行了挖掘,形成了典型材料,打印成册,进行广泛宣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冬春大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参训农民年龄普遍比较大。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数年龄大、文化低中老年人,接受能力较差。
(二)无经费支撑。培训面宽量大,国家无项目拉动、地方无财政投入,仅靠自筹经费开展工作较困难,各分校积极性不高。
(三)培训硬件条件差,培训手段受限,影响培训质量。
(四)现场指导总人次数达不到要求。农牧民居住分散,教师难以集中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尽管是免费学习,农牧民不可能保证有足够的出勤率,重生产、轻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培训工作建议
(一)上级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加农广校冬春大培训工作经费,争取冬春大培训获得农业部专项支持。
(二)加强农广校办学硬件设施配备。
(三)应用激励机智,提高培训学员参加各类培训合格证书的办理率。
五、下步打算
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培训机制,充分落实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艰苦努力,顽强拼搏,为实现我县农牧区经济增长和农牧民群众的增收而服好务。积极寻求更多的培训资金来源,让农牧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而进一步推动农牧民劳动力转移,为使思想上、行动上,逐步转变农牧民群众现今落实的从业理念和生活经营方式,而不断奋斗。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篇6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和《关于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xx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20xx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20xx人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20xx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20xx多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