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讲话稿 > 思想宣传 >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汇编3篇)正文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汇编3篇)》

时间: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精选3篇)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 篇1

过去,事业部党小组的设置主要依托行政组织架构,各基层车间党支部以工段、职能组为划分,分别对应设置党小组。但受限于我们企业连续生产、四班两倒的特点,一线党员的倒班班次不同、休息时间错开,造成了活动组织难、教育管理难等问题。同时,各级领导干部、技术管理线和一线操作线的党员分属于白班和倒班性质的党小组,没有真正“打成一片”,一定程度阻碍了党内上下级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贴近。总的来说,传统的党小组运行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为此,合成橡胶事业部党委以四个倒班横班为主体,探索创建新型党小组,打通了党建“最后一公里路”。

一、创建横班党小组的几点考虑

一是为了更好地联系教育管理一线党员。一线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健康程度,而基层党支部联系、教育和管理一线党员,主要采取“三会一课”的方式,即党小组会每月一次、党员大会和党课每季度一次,其中党小组会次数最多,占到了重要地位,但过去基层党小组每次开会,必定要占用三个非当班班组党员的正常休息时间,造成一线党员参会的积极性不够,出勤率不高。因此,不论是从提升学习效果,还是从关心倒班党员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改进集中学习的方式,更好地平衡倒班党员参与党内生活和个人休息的时间。

二是为了更严地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长期以来,事业部领导班子编入机关党总支和分管业务科室的党小组,而车间领导班子编入职能人员的党小组,这样尽管表面上落实了党章的要求,但并没有使领导干部的“双重组织生活”贴近基层,造成领导干部和一线党员群众在距离上隔开,从情感上远离,领导干部是“普通党员”的这个身份没有得到真正的凸显。因此,有必要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增强基层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活力。

三是为了更大地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装置生产线由各道工序共同组成,前后工段、上下环节紧密联结,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做到上一工序对下一工序负责。目前,车间工段的划分以生产工序为界限,每个工段对应设置一个党小组,这种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不利于前后工段联合开展党员突击队、党员技术攻关等服务中心的活动;另一方面在前后工序的沟通协调中,没有把党员这个骨干群体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造成不同工序间存在推诿扯皮、沟通不畅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较好的方式,激励前后工段的党员骨干带头精心配合,带头紧密合作,努力在周围的职工群众中形成正面示范效应。

二、建设横班党小组的主要做法

1.打破行政壁垒,重新设计党小组架构。

在事业部20xx年初的政工年会上,事业部党委作出部署,要求各支部根据本单位党员分布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党小组开展活动为原则,改进或完善党小组设置。从2月份开始,各车间党支部根据“四班两倒”班次,陆续完成了4个横班党小组的设置,并将车间领导班子、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等白班人员编入4个党小组。事业部党委也将领导班子的组织关系从机关党总支调转到各基层党支部,把班子成员编入车间党小组,比如经理和党委书记分属于SBS车间和SIS车间党支部的第一党小组。同时,鼓励各党小组不拘一格,自行制定“红一军团”、“红一组”等各具特色的名字,以增强党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要求各党小组建立微信群,用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媒体方式,开展“微党课”、“微组织生活”等小组活动。

2.深度融合“三基”,选优配强党小组长。

党建是“三基”的统领,“三基”是党建的扩充,抓好“三基”的最后一步是抓好班组建设,而抓好党建的最后一步是抓好党小组建设,因此,事业部在重新设置党小组、选配党小组长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党小组长和班组长的双向培养与交叉任职,努力推动党建与“三基”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以党小组的建设来带动班组建设。20xx年3月份,经过公推直选,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群众信赖的一线党员被选为党小组长,其中约3/4为班组长。说,“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培养什么样的党小组长,就是树立什么样的风向标,为抓好党小组长的素质教育,事业部党委在5月份特举办了一期专题培训班,围绕党小组的职责、如何开展党小组工作等内容,对48名新当选的党小组长进行了集中轮训,全面提升党小组长的履职尽责能力。

3.实行积分管理,完善配套的考核标准。

为激发各党小组的创先争优意识,把党小组建设抓到实处,事业部党委特制定了《党小组工作考评细则》,按照积分管理的模式,分党员教育(1.5分)、党员管理(1.5分)、发展党员(1分)、服务大局(3分)、联系群众(1.5分)、特色工作(1.5分)6个大项,从党小组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和基本知识,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以及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检查督促本小组党员遵守党纪党规、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协助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员责任区(示范岗)、项目攻关、目标管理、主题实践等活动;协助党支部做好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等内容出发,对应设置了16条量化的考核标准,由事业部党群办每季度进行现场督察、打分考评,评选出红旗党小组,进行表彰奖励、通报。同时,各基层党支部针对事业部制定的《党小组工作考评细则》,对应制定了更加细化、系统、完善的《横班党小组考核细则》。

4.立足生产经营,创新党员活动的载体。

从根本上讲,抓好企业党建就是为了抓好政治优势转化。创建横班党小组,不仅是为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更是为了使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上发挥更大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此,事业部党委要求各党小组组织开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党内活动,让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角落。比如,SBS车间党小组成立“党员安全督查队”,专门整治装置现场存在的“低老坏”问题;SIS车间党小组开展“红旗机台”竞赛活动,将重要设备包机到党员(含事业部党委书记),进行现场挂牌公示,保证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到位;SEBS车间党小组发挥前后工段党员的力量,联合开展医用SEBS技术攻关,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等等。与此同时,为充分调动各党小组的主观能动性,事业部坚持把党员活动经费向党小组倾斜,真正让党小组“抖擞”起来。

三、建设横班党小组的成效

1.助推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横班党小组的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广大倒班党员参与“三会一课”的积极性不高、集中学习效果不好、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微党课”、“微组织生活”等创新的方式,解决了党员经常性教育不够的问题。

2.严肃了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事业部把各级领导干部与一线党员放在同一个党小组,成功地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一方面领导干部可以监督基层组织生活是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到位,防止基层组织生活走形变样,趋向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一线党员和职工群众也可以监督领导干部是否真正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与“双重组织生活”,最终形成了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

3.转变了领导干部作风。横班党小组的建立,为机关与基层、上级与下级、白班与倒班搭起了一条无缝沟通的绿色通道,使领导干部真正与一线党员群众“打成了一片”,一方面有利于领导干部、上级机关深入掌握基层动态,亲身体察基层工作,推动工作关口前移,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前瞻性,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建更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

4.促进了党员作用发挥。各党小组之间开展比学赶超的竞赛活动,促使全体党员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8月份,在SIS车间前工段加氢釜大检修中,为节省检修费用,提高检修效率,第一党小组的13名党员主动请缨,顶替劳务工进行清釜作业,并带动前、后工段横一班的20多名职工共同参与,最终不仅为事业部节约了数万元的劳务费用,还将预期的检修时间由7天缩短至5天半。今年以来,各党小组开展类似的突击活动多达30多次,广大一线党员真正做到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

5.实现了政治优势转化。“党建也是生产力”,抓好了横班党小组建设,也就抓好了事业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思想政治保障。今年1在国内合成橡胶市场整体疲软、逐步下行的态势下,事业部持续实现利润,在中石化合成橡胶板块中保持领先。同时,事业部平稳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配合公司完成保卫专业化改革;完成设备、HSE专业化重组;完成两个车间及两个业务中心的合并,合计压减组织机构3个,压减科级干部6人,对外承揽业务输出11人,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改革目标,并保证了干部职工队伍的稳定。

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合成橡胶事业部党委下大力气抓好横班党小组建设,就是为了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路”,以“小气候”造“大气候”,真正把基层组织做精夯实,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支部和每一个党员,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政治优势转化,为事业部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为公司打造扭亏脱困样板企业做出的最大努力和贡献。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 篇2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取得巨大成就,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持续优化,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入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稳妥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利改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多个阶段,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更好发挥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生机活力受到严重抑制。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幕也徐徐拉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xx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股份制改革,即“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进入新时代,党的xx届三中全会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20xx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意味着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政方针基本确立,国有企业改革将按照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分类推进。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等艰辛探索,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它是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企业制度,以公司制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使国有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统一,坚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企业制度。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采取“条条”(中央部委)管理和“块块”(地方政府)管理的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显现出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排斥竞争、缺乏激励、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等,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人们对国有企业改革认识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被提上日程。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1999年召开的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20xx年召开的党的xx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随后,国务院于20xx年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也相继组建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代表国家对所辖中央和地方企业的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国有资产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相分离,意味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20xx年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要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些改革举措在坚持国家所有、分别代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授权经营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完善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

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分布广、数量多,但平均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对国有经济布局作出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宏观上,着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1999年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上对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主要行业和领域作了基本概括和原则规定。20xx年11月,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为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指明了方向。同时,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步伐加快,目前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减至96家,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微观上,一方面,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其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使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目前,国有企业总户数已显著减少,每户平均拥有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显著增加,国有大型企业从业人员占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明显提升。

经过40年改革创新,国有企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大幅增值,上缴利税显著增加,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已跻身于世界一流或知名企业行列。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我们党执政兴国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地位更加巩固。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扎实稳妥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范文 篇3

一、背景与动因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在农村中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致富要求、民主参与愿望、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呈现出“四弱”现象。一是体制机制弱。一方面,由于《条例》和《组织法》中对“两委”关系的确定、职责权力的划分较为抽象,缺乏明确和具体规定,导致职能不清、责权不明,相互推诿扯皮,传统的村级组织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尽管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载体过多、提法较散,尚未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聚集作用的发挥。二是组织功能弱。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基地、大户、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一大批跨村、跨乡镇的农业产业协会、经济合作社等各类组织逐步形成,按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等传统方式组建和设置的党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需要,致使覆盖层面出现了“空白”,党的基层组织与新生社会经济组织出现了“脱节”。三是示范引领弱。党建示范区打造前,全区共有农村党组织456个,可看、可听、可信、可学的党建示范点只有38个,仅占8.3%。特别是这些党建示范点孤立地分散,典型带动作用弱、辐射覆盖范围小、区域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如何把党建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把零星分散的示范点贯穿起来,党建品牌效应凸显出来,亟需构建一个“连点成线、连线拓面、彰显特色、覆盖全区”的综合展示平台作为支撑。四是服务载体弱。通过大量走访调研,部分农村党组织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经济时代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工作,有的甚至出现机关化、行政化的现象。相当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服务功能弱、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载体抓手少等情况,这与当前党员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强弱之间的反差已经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做法与成效

(一)抓纲举目、顶层设计,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架构程序“不完善”问题。推行以巩固一个体系(“六位一体”),完善两大机制(“一定三有”和“一清四议两公开”),健全三项制度(包联责任、审计监督、考核评议)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机制,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规范有序、保障有力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六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在大力推行“六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突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各类组织的权限和职责,理顺工作关系。探索建立社会型、产业型、协会型党组织设置模式,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农户,真正实现由组织全覆盖到工作全覆盖。东望山乡常峪口联合党总支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20xx年常峪口集体收入突破46.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5万元,被中央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化拓展“两项机制”。深化“一定三有”工作机制,建立了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定期增长和养老保险专项补贴机制,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连选连任激励办法。明确规定村书记连任3届以上,村级经济发展较快、村情稳定和谐的,有计划地进行择优选拔。按照“一清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标准,制定了村级议事清单,进一步严格决策程序,规范决策内容,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为村级各项事务规范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巩固完善“三项制度”。包联责任制度。按照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包扶经济发展较快村、后进村和贫困村的原则,建立联系点65个;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对本辖区所有行政村进行联系包扶。审计监督制度。区级审计审查由区农牧局具体组织实施,重点是党建示范村、后进村;乡镇审计审查由各乡镇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审计数量不少于本乡镇行政村总数的1/3,实现届内(3年)所有行政村审计审查全覆盖。考核评议制度。采取实地查看、阶段问效、“双述双评”等方式,对村级组织目标任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评议,考核评议结果与村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绩效补贴挂钩。

(二)科学构建、拓展功能,摸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子,着力解决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不优化”问题。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实现基层组织设置科学化、组织功能最大化、组织运行高效化。推行“区域联建”模式,以大带小,增强村级发展后劲。针对偏远山区人口大量流向城乡结合部或中心村的实际,由较大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党组织书记,无合适人选的,择优选拔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农村致富能手,整合空心村75个,建立联合党组织17个,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思想乱、工作乱、村情乱、环境乱等问题。推行“强弱联建”模式,取长补短,破解经济发展瓶颈。针对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实际,一般整合2-3个行政村,建立联合党组织,由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党组织书记,整合行政村28个,建立联合党组织8个,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思路不明确、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推行“能人带动”模式,典型引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针对村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敢担当的实际,对组织涣散、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党组织进行调整,连片建立联合党组织,有效破解了无人管事、无章理事和信访问题多发频发等问题。推行“化整为零”模式,分类设置,强化组织服务功能。针对人口规模较大、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党组织功能覆盖难度逐步加大的实际,对党员人数50名以上、经济比较发达、村级建设水平较高的行政村,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再按照行业、协会、产业等不同类别,将5个农村党总支分类设置为农村、协会、企业等15个党支部,切实加大了党组织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覆盖力度。

(三)整合资源、典型引路,打造一批贴入实际的示范区,着力解决基层党建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问题。将具有相同基础和特点的区域纳入一个整体党建工作范畴,进行通盘考虑,由点及面、多点成线、连线成带,彰显特色、放大优势,呈现出“点上开花,线上结果,面上出彩”的良好效果。在选点育点上下功夫。严格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区级审定自下而上逐级遴选程序,相继选定了“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一清四议两公开”、“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务村务公开”、“村级场所规范化建设”等221个区级示范点,确保示范的质量品位和可塑性。在连点成线、汇线成面上下功夫。以张小线两侧为主,有效整合沙岭子镇屈家庄、太师湾、沙地房村,大仓盖镇梅家营、河家堰、李指挥庄村,东望山乡常峪口、葛峪堡、元子河村的党建资源;以洋新线两侧为主,有效整合洋河南镇头台子、新范庄、赵家堡村,江家屯乡江家屯村、古树营村的党建资源;以宣赤线两侧为主,有效整合贾家营镇双印子、西深沟村,顾家营镇左家营、大堡子村,赵川镇小村、要家房,李家堡乡李家堡村的党建资源,集中打造三大党建示范区,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在巩固成效上下功夫。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分别签定基层党建示范工作责任状,将每项工作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示范点考评要点46条,实行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四定”管理,专门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示范点交叉考核,互相评比打分,实现了查漏补缺,固强补弱、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四)资源下沉、服务前置,搭建一流的便民惠民平台,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不通畅”问题。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主体是党员干部,服务客体是农民群众,只有将满足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追求,着力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服务资源向基层聚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积极搭建“三大网络”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以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治安防控、农民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网络”,使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进、争优秀有具体的参与平台。通过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引领发展、维护稳定、倡导文明三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搭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全面落实无职党员“三争一诺”机制,按照“因人设岗、因需设岗”的原则,设立“党建工作岗”、“政策宣传岗”、“村务监督岗”、“创业示范岗”等岗位,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全区18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参与了“设岗定责”活动,协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689个。特别是宗教人口占78.6%的沙岭子镇屈家庄村还组织无职党员成立义务巡逻队,在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力构建“三平台两代办双问效”为民服务体系。在建好三级平台,推行两个代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开评议、跟踪督办双重问效机制,构建起了权责明晰、程序快捷、运行有序、奖惩分明的“三平台两代办双问效”便民服务体系,将婚姻登记等21个事项下放到乡镇办结,明确121个直办、代办、领办、咨询事项,实现窗口前置、服务前移。区财政为每个乡镇列支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全面加强1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每年列支50万元资金,对代办员进行绩效补贴,激发代办人员服务热情。

三、思考与启示

(一)健全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任何工作正常运行,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规范有序、保障有力的制度机制来约束,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也不外乎此。以制度形式细化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职责,明确功能定位,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为推动农村基层组织规范有序运行提供了保证。探索实施的连选连任激励办法,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内生动力;深化“一清四议两公开”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审计监督制度,有效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资产状况不清、账物不符、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等问题,从源头上治理并消除引发信访稳定问题的隐患,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和谐。

(二)科学合理的组织设置模式,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依托。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深刻变化和基层党组织拓展服务功能的新形势,进一步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以组织设置的调整优化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促进共同发展。探索推行的区域联建、强弱联建、能人带动、化整为零“四大模式”,既破解了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的瓶颈,又找准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延伸了工作触角,真正凸显“扩散效应”,在加快发展、服务民生、推动转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可学可比的党建示范窗口,是基层党组织互促共进的动力引擎。示范,顾名思义,就是树立榜样,供人学习,党建示范区的生命力在于样板作用。精心培育打造亮点纷呈、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纵横交错、辐射全区的“三大”党建示范区,以板块的方式成片推进,既克服仅用几个“点”来代表一条线、一大片,“盆景”色彩浓重的问题,实现了从“几枝独秀”向“全面开花”转变,又将提升老示范点与培养新示范点的工作结合起来,让老示范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竞争,产生出持久广泛的集群效应,实现以样本引领整体,以示范带动全局,达到一花引来百花香的实效。

(四)创新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是基层党组织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有力抓手。实践证明,就党建抓党建,没有出路,难成正果。基层党组织必须明确以服务为核心这个功能定位。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真正让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联起来、动起来,逐步形成党组织—党员—群众三位一体、互通联系的完整体系,实现了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高度结合。创造性推进“三大网络”服务平台、“三平台两代办双问效”为民服务体系等基层党组织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着力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服务资源向基层聚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使服务内涵由“单打一”向“多元化”拓展,让服务接地气、受欢迎、可持续,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