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学习总结 >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通用5篇)正文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通用5篇)》

时间: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精选5篇)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 篇1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几天就要过去了,学了《家庭教育高级讲师》课程之后,感觉收获满满。总结为:3收

一收:理论深入浅出。学了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郭老师总结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把重要的前5个阶段进行了归纳总结,加上老师提出的引导,用思维导图提炼出时间、冲突、特征、方法、解决之道等等。系统的理论,加上心理营养的提出,关键期、多元智能理论,统一整体,全局把握,再从部分并关键点入手。听了以后,感觉特别容易理解,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加上联系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小孩成长的实践问题,以前疑惑和想不通的问题,学了以后,想通了很多。

二收:技能实用,可落地。学习了老师深入讲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目的和偏差行为,目的转换,指明了既能使用的方向,加上经典的象征性积分法,改变身份法等,可以帮助自己提升了技能,也可以帮助父母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加上老师总结出优秀孩子的终极秘诀,让家庭教育的理念,更加落地。

三收:学以致用。学了东西之后,如果不用,或没有联系实际问题应用,相信过不了多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忘记。郭老师的课程中讲了很多的现实中的例子,并精细的分析。让自己感受到如果自己一拿到,就可以应用了一样。通过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和角色的扮演,加上同学们热烈、无私的共享自己的个案经验,丰富了经验,又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用到了实处。这种充实的感觉,让人兴奋,并更加努力地学习。

最后,收获丰厚之时,也明白自己的的方向,坚信在家庭教育上走的更远。感谢郭老师精心的授课,无私的奉献。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 篇2

基于这种认识,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于20xx年3月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之初,我们既踌躇满志又惶恐不安,我们想在局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区教育发展大局,以实现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水平,提升我区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因为这项工作在此之前没有成熟的经验,没有现成的模式,从讲台直接走向家教的舞台,我们几个也有些底气不足。

于是,我们相互鼓励,加强学习,一边让自己羽翼丰满一边尝试性地开展工作。

一年以来,家教指导中心先后到学校和社区开展了近50场公益讲座,8期沙龙活动,解答家长电话、网络、面对面咨询近百起,为促进家庭和谐、孩子成长做出了努力。

一、走进学校,强化家教意识

本年度,家教指导中心走进学校,利用开学、期中、期末等时机,开展专题讲座10余场,内容涉及“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家庭成为书香门第”、“好家教成就好人生”等。这些讲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长一致反映提升了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专题讲座,提升家教水平

在各种活动中,家教指导中心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先后请北斗耕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敖德、邀请知名专家王飞博士、王仁元老师、陈鹏宇老师和刘志宇书记等人给各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各校关注家庭教育的优秀家长和部分校领导做专题报告。他们渊博的知识,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给到位的听众带来了视听的震撼,带来了思想的启迪和觉醒。

三、沙龙活动,发觉自我力量

家教指导中心不仅面对家长、社区,也关注局内人员的身心发展。先后以讲座、绘画体验、现场答疑等形式举办八期沙龙活动。这些活动,让大家身心沉静,照亮了在纷繁忙乱的家教路途中前进的方向。

四、深入社区,普及家教知识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的父母们变得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带孩子,隔代教育中存在许多的弊端,以指导中心的贾慧娟、余颖老师为主,先后15次给社区的老人们上隔代教育课,并现场为社区成员解答教育孩子中的问题。

五、利用网络,解答家长咨询

为宣传教育理念,扩大对家长的影响面、服务面,家教指导中心充分利用QQ群、手机微信、公开电话热线等各种载体。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悉心的解答、指导。特别是“智慧爱”家教深受家长喜爱,目前,梳理出来的有效咨询记录有3万多字。

六、加强协作,扩大家教影响

由于关工委的工作中也涉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我们积极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先后配合承办了“首届商都·管城家庭教育高峰论坛”,邀请国内专家王继华、关鸿羽和国际知名专家戈登·德莱顿和杨屹峰老师来我区做家庭教育专题报告,参加人数有2千人次。同时还协助区妇联、家长学校、社区、办事处等单位或部门在各校举行了23场家庭教育报告会、5场家庭教育咨询会,参加人数共计2万余人。

总之,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过上一个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们科室积极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教质量。为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形成我区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新的一年将继续开拓思路,加大强度,加快步伐,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努力、再努力……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 篇3

我是一个妈妈,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专家,因为“家家有本儿难念的经”,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曾经管理学硕士毕业,在教师培训行业有几年的从业经验,工作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逐渐意识到相比学校,家庭才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根基所在。于是毅然放弃所有,从零开始,投身家庭教育,为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育儿之道,工作实践的同时在中国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也与诸多家庭教育前辈专家探讨交流,博采众长。在育儿育己的道路上,我一直也在摸索,在学习,我愿意将自己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感与同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分享讨论,携手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那条育儿之路。

工作的这些年,一直也被大家称为“老师”,但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是有些惶恐的。因为老师这个称呼在我心里是崇高而伟大的。从小的时候,我对老师的印象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且我也没有教师资格证,所以每次被称呼老师,我心里着实有点儿不踏实。但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虽然没有那个证儿,但我会努力去做老师真正该做的事儿:传道、授业、解惑。

现在家庭教育领域似乎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有问题是因为家长不会教,教错了!有家长去咨询,一些老师就会说家长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好。最根本的,是连爱孩子都不会爱!然后呢,家长听了以后,幡然悔悟,后悔不该像以前那样对孩子,肠子都悔青了。再碰到孩子出现问题,有控制力的家长会先绷住,脑子里飞快地在想专家老师们教的方法该用哪个,怎么用。比方说有的讲要控制情绪,家长就把火儿使劲儿憋着,都快憋出内伤了。有的讲要共情,可家长按照老师的方法试了之后好像并不管用。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就又来找专家老师咨询。于是,专家老师每天忙忙碌碌,生意红红火火,家长则弄得晕晕乎乎,一头雾水。后来,专家们又说了,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不是教家长怎么教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成长和提高。于是家长们就开始到处听课,家庭教育的书也是不停地买买买!呵呵,这时候当当开始偷着乐了。专家老师们说的都没有错,都很有道理,我也基本都认同,老祖宗不也一直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嘛,不仅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也的确更应该不断地充电学习,提升自己。不过,我也很想为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叫叫屈,尤其是一边上班,一边为孩子、为家庭操碎了心的妈妈们。上有老,下有小,既要操持家务,还得帮着赚钱养家,忙得团团转,没有一刻属于自己的时间。妈妈们身上的压力这么大,孩子出了问题去咨询,却被专家指出全是自己的问题,还得连连点头称是,毕竟专家在帮你解决问题嘛。这样的家长活得真心累啊。

我说这一点,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纵然孩子的问题是由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造成的,但这些父母也不是成心有意那么做的,哪个父母不希望把孩子教育好呢?他们不懂,不会教育孩子是他们的错吗?因为在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父母就是用同样的方式教育他们啊。有的人该说了,这意思就该是祖父母一代的责任喽?这么一代一代责任追究下去没有任何意义,我主要的意思是想说既然家长的自我提升和成长才是孩子能否幸福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家长们的意识,鼓励家长们自主自发地去寻求自我提升之道是不是也是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们该思考的课题?专家老师们在给家长们做咨询指导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多理解体谅一下家长们,先对家长们共下情,舒缓一下家长的紧张和焦虑,之后再摆事实讲道理,家长们学习领悟起来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呢?如果更多的或者仅仅是指出家长的错误,只会增加一些家长的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会让这些家长更加不知所措,不能自察自省,去探索出与自己的孩子的相处之道。

我有个小侄女儿,今年八岁,在农村老家上小学二年级,从小跟我关系非常好,天天盼着我能回老家,回去了就不想让我走,有时候晚上做梦都会喊姑姑。她爸妈,也就是我弟弟和弟媳妇儿经常会说她这不行那不好的,有时候急了甚至会踹两脚。后来有一次,我跟她说,要不你跟我去北京吧。到北京的话,无论生活条件和学校教育等各方面肯定比老家好很多,但她的回答是不。放假的时候愿意来玩儿,但一直让她在北京生活她不干。我还看到过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小女孩儿做心理咨询的案例,自小父母离异跟着妈妈生活,妈妈经常对其打骂,后来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咨询师问她既然现在的家庭这么不好,不如换个家庭,换个妈妈,她的回答是“不能换,也换不了”。我看到这儿的时候特别震撼,真的触动到我了,现在我也想请大家一起想想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小女孩儿不愿意逃离对她造成那么多伤害的家?因为即便再不好,可那就是她的家啊,那就是生她养她的妈妈啊!我想说,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对身为父母的我们都是很宽容的,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之间有“爱的联结”,不是吗?

在我孩子两岁多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是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到家,很累,就由奶奶每天帮他洗澡。有一次,我回去了正要抱他的时候,他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洗澡?为什么?”我当时一下子呆住了,被问得哑口无言。我知道这话也许是他爸爸教他说的。我不帮他洗澡可以找理由说是因为工作很累。但是,累是理由吗?工作是理由吗?孩子是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对于未成年的他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究竟孩子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工作可以换,可以晚几年去做。那孩子的成长呢?他两岁当中的这一天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可能停在那里等着我,也永远不可能再有机会重新来过。我们身为父母,何其有幸能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怎能不去珍惜?过了一会儿,我抱着孩子真诚地说:“对不起,妈妈错了,以后妈妈来帮你洗澡。你原谅妈妈吗?”,他的小胳膊立马围住我的脖子说“原谅。”孩子对身为父母的我们其实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孩子要求那么多呢?想想,我们自己也曾经都是孩子,孩子的心,我们难道不懂吗?又有什么东西比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更重要呢?这难道不是孩子出生那一刻所有父母的心愿吗?怎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标准和要求就变了呢?

好了,刚才似乎有点儿太过煽情了。我想表达的另外一点是在很多家长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问题,父母自我的成长提升更重要之后,千万不要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过于自责,后悔当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后悔有用吗?能重新来过吗?以后怎么做才是正经事。同时,也不要对自己有太多的苛求,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懂,压力巨大,甚至感觉不配当爸爸妈妈,耽误了孩子的美好前程。认知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儿童自身和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提出过儿童自出生即具备了“精神胚胎”,儿童智能是自发性的。我个人虽然也认同成人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也始终相信孩子本身具备着无限的潜能的,就像有一个小宇宙,他是具备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的,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联结”正是这个小宇宙的助燃剂。

尽管我们认同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也绝不是决定性的。社会环境如此复杂,变量太多了,孩子完全有可能依靠自己或他人的力量去突破、去成长。不然,社会怎么会发展,科技人文怎么进步呢?所以,爱孩子的父母们,无需焦虑,释放压力,积极努力做好自己就够了。不然,孩子们何其敏感聪慧,您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的,而紧张的情绪会抑制孩子潜能的发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父母也是人,更是这个社会的主体,除了在家庭中教养孩子之外,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发展需求,也应该努力去实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子女的共成长,同进步。现在社会上对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层面教育部也发了文件,专家们一直在说理论的发展是瓶颈,非常认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提升,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 篇4

现在有的孩子不服从管教,父母一说就顶嘴,让父母很头疼.孩子顶嘴当然是坏习惯,是一种出气的方法,带有挑战性,常常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引起离家出走.

12岁的孔佳宜星期六想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然后看场晚上7点的电影,大约9点半以后再回家.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孔佳宜的要求,“六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逛百货公司、看电影吗?”“妈!求求你让我去嘛!”孔佳宜不停地说服妈妈:“其他的同学都去过了,只剩下我.她们都笑我像个小木偶一样,什么事都不会自己做!”“可是,让你们自己去逛商场我真的很不放心.”妈妈回答.“大家都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行!”孔佳宜开始掉眼泪.

“孔佳宜,我先打电话给小萍的妈妈,”妈妈希望有更多时间和资讯来做决定,“你和小萍是好朋友,我想看看她妈妈是怎么决定的.”“你打电话来真好,”接到孔佳宜妈妈来电,小萍的妈妈说,“小萍和孔佳宜一样,吵个不停,说的话也都一样.我之前打过电话给担妮亚的妈妈,她的情形也一样.”“那我们是不是该一起商量,看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比较好.否则,听孩子说起来,我们好像很不近人情,把她们当木偶一样操控在手里.”孔佳宜妈妈笑着说.

最后,妈妈们决定让孩子们星期六去逛百货商场两个小时,晚上如果要看电影,必须有一个大人陪同.这样,孩子有某种限度的自由,大人也比较安心.“妈!这种规定太无聊了吧?”孔佳宜不以为然.“宝贝,规定就是规定.你可以决定遵守它,去逛街看电影;或者干脆不去.你自己想一想.”妈妈平静地回应.

孔佳宜决定遵守规则和同学去逛百货商场.去了几次以后,她们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逛的,想不通为什么以前想去逛,想到要疯了.如果当初没有尝试的机会,孩子自然无法亲身体验,也不会有想法上的转变.

心理医生认为,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与父母时时顶嘴,事事抬扛.据统计,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面对孩子的这种问题,父母应当这样处理:

1、不要轻易责备孩子

常常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是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孩子内心的愤恨、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需要批评时,要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批评时要循循善诱,使他心甘情愿接受.

家庭教育学习总结 篇5

这个星期天的下午,在“家长学校”和老师、家长们共同学习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家长: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知多少”一文,让我感触很深,对照书中令人担忧的错误教育方法,我竟然犯了好几项,令我倍感自己家庭教育知识的贫乏,让我深深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模式是否正确,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首先得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再赋予先进的教育方法,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未来。现在我谈谈上完这次课的感受:

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是空前的重视,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常常根据自己的情绪施教,总想望子成龙,却不掌握点睛之术,最后导致孩子厌学,造成学习时间很长、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很差的结果。家庭教育中没有可循的规则和计划,应该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最需要的不是职责和漫骂,而是鼓励和欣赏,让孩子鼓起自信的风帆,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彼岸。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学习,一让孩子看书学习,孩子的抵触情绪就特别大,其实这跟父母经常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有关系。记得有一次,我规定孩子必须做完数学作业并且保证全对才能出去玩,结果平时聪明伶俐的儿子,怎么也无法做对两页对他来说很简单的数学题,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学习没完成,跟同学约好玩的时间也过去了。儿子委屈地撅着小嘴,带着不满地情绪说:“爸爸,我就象你们手中的木偶!”我奇怪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引起我深深的内疚。看来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不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能和孩子很好地沟通,只能走入教育的误区。

当孩子学习不理想时,不要批评抱怨,应该多加鼓励和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进入低谷是最无助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能批评抱怨。爱人姐姐家的孩子现在上高中一年级。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学习不好经常受到父母的指责,孩子被说急了,突然有一天对父母脱口而出:“我就愿意这么差,怎么了?”其实孩子成绩不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没有上进心,缺乏追赶别人的勇气。每个孩子都有厌学的时候,父母这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帮助,千万不能打击他的自信心,免得适得其反。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检验一个家庭教育方法最简单的是看孩子是否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而并非只是那些学习成绩、获奖证书,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才是主要的。以上是我这次“家长学校”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