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900字范文精选5篇》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理想国》读后感左右,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国读后感1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
知道有人称“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也知道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仅此而已。借几天上读《理想国》的时间,粗略的看完了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该书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说读通了这本书可谈不上,只是有一些读后感想,涂鸦于下。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这里,仅想通过《理想国》中的几卷文字,谈谈“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所以从第五卷起,讨论中涉及到了儿童教育、教育的立法和妇女儿童如何共有的问题,而且颇具戏剧性。
“我们的护卫者应该怎样去把妇女儿童归为公有?”“儿童从出生至接受正规教育,这一阶段大家公认是教育最难的时期,这一时期应该怎么去培养他们?”
苏格拉底却避而不谈,因为他觉得“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地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也就是用音乐和体操来教育女子。而这些“要是付诸实施的话,由于违反当前的风俗习惯,我怕或许会让人觉得好笑的。”然后,苏格拉底和格劳孔讨论了男女之间天然的差别和禀赋的同异,最后推出“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说来,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
既然在建议的可行性上达成一致,那么这个建议是否是最好的呢?一个国家里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和男人,他们去守卫城邦,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好的了。所以,苏格拉底说,这个建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
那妇女儿童是否应该公有呢?是的。苏格拉底说“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如果品种要保持最高质量的话;除了治理者外,别人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进行过程。否则,护卫者中难免互相争吵闹不团结。”,可见,保证优生优育和国家的团结一致、同甘共苦是苏格拉第坚持妇女儿童公有的原则和理由。
苏格拉第已经为护卫者生儿育女的问题做好了规划:“当年轻人在战争中证明他们英勇卫国功勋昭著的,一定要给以荣誉和奖金,并且给以更多的机会,使与妇女配合,从他们身上获得尽量多的后裔。”“生下来的孩子将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带去抚养。这些官员或男或女,或男女都有。因为这些官职对女人男人同样开放。”“优秀者的孩子,我想他们会带到托儿所去,交给保姆抚养;保姆住在城中另一区内。至于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地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这时,全体公民对于养生送死就能尽量做到万家同欢、万家同悲,这个时候的国家最最象像一个人,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国家。
“她们将和男子一同整队出发,带了身强力壮的孩子,让他们见识一下将来长大了要做的事情,像别的行业中带着孩子看看一样。除了看看而外,这些孩子还要帮助他们的父母从事各种军中勤务,并侍候他们的父母。你有没有看到过技工(譬如陶工)的孩子在自己正式动手做之前有过长期的观察和帮做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实地见习战争,同时我们也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危险,”“他们可以把孩子带去参加不危险的战役,不带他们去参加有危险的战役。”“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骑马,然后带他们骑马到战场上去察看战斗,但不要让他们骑那种好战的劣马,而要让他们骑那种既跑得快而又容易驾驭的驯马。这样他们就既可以很好地看到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一有危险,他们只要跟着长辈领导人,又可以迅速撤离。”格劳孔觉得有些好笑,我们读来也真的无法理解。让孩子参与战争的洗礼,似乎残忍了些,非人道了些,虽然“这个险冒与不冒,对于要做军人的人有很大的区别”。
理想国读后感2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无怪乎一次辩论课上,我提到这本书一个学期的时间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老师补充说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但是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应该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料,柏拉图应该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才得以萌发政治家应该是“哲学王”想理。在他为实现理想政体而游历的12年中,在游历塔仑它木时结识的当地民主政体的领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Archytus),则为他的“哲学王”理想,提供了现实的雏形。阿启泰本人,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是许多知识部门的先驱,特别在数学和力学方面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阿启泰的领导下,塔仑它木推行着温和的民主政体,政治上比较稳定,经济上比较发达,文化上比较进步。塔仑它木的政体和阿启泰的为人、学识,都给柏拉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柏拉图与阿启泰的交往和友谊,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哲学王”的信念,坚定了柏拉图对理想政体执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学家,他才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如何让国家治理的更加协调有序,如何让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由哲学王统领的国家,是贤人治国,是德性治国,是知识专政。哲学王所肩负的责任也得到了初步确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导教育。一次辩论课上,杨士进谈到政治家为哲学王不可取,我认为是可取,但是在现实的实际上却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为哲学家即“哲学王”,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是一种唯美的理想。一个国度能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哲学家,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又有几个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国。话又说回来,哲学家又是比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浊物的,在政治的环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来,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个问题。再者,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选举产生得了吗?现在的民主状况尚且不能让我们满意,何况又是推举出一个哲学王出来,老百姓会买帐吗?他们可以接受吗?理想总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实际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又不可能没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则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会失去奋进的方向。因此,一个国家只有怀揣这种梦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滞不前,失去奋斗的航向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问世虽已有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它引领了一股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国家的思想潮流,可谓功莫大焉!
浅薄之见,贻笑大方,并欢迎高明之士批评指正!
理想国读后感3
苏格拉底在一开始询问克法洛斯人到晚年是痛苦还是怎样,克法洛斯觉得痛苦与否在于人的性格,而不在于年纪,苏格拉底反驳他也许是因为克法洛斯的钱财使他感到幸福,由财富的好处苏格拉底第一次引出了“正义”这个话题。
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开始与苏格拉底探讨什么是正义,玻勒马霍斯借用希腊诗人的话来定义正义——“欠债还债就是正义”。苏格拉底不断假设不同的现实情况,逐渐完善了“还债”的含义,认为是给每个人恰如其分的报答,即助友害敌。在此过程中,他们无意间也提到了在合伙关系中专业的技艺比正义更有用,并且用到了“相反”这一概念,在这里苏格拉底把相反的事物完全对立起来(如:发冷不是热的功能),因此伤害人是不正义的,“正义是助友害敌”被推翻。第一次关于正义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几乎所有的不同情况都要考虑,这无疑是很全面的思考,反驳也会更加有力,但他要求朋友、敌人、相反等概念是比较绝对的,朋友不能仅仅是看起来可靠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去辨别一个人是不是朋友,在不能判断时要不要帮助他?这类情况他没有解释。另外,相反的事物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更像一种相反相生的辩证关系。
后来,色拉叙马霍斯加入了讨论,他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这里的强者即统治者,并且是不会制定于己有害的法令的严格意义上的强者。苏格拉底指出每一种技艺的目的在于寻求和提供自己的利益,但同时它又是为它的对象而服务的,所以统治者要顾及百姓的利益。于此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也被驳倒,接着他列举了极端的不正义者可以获得怎样的利益(窃国者),想由此证明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统治者顾及百姓利益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被苏格拉底说服了。他们都不能够说服彼此,开始接着讨论正义是否比不正义更有利,通过一系列的循环与类比论证,最后他们得出正义与善良和美相关的结论。正义的人是好并且聪明的,因此他们可以在一个组织中很好的合作,发挥各自特有的能力,所以能够生活地更幸福更快乐。
第一章到这里结束了,依旧没有得出一个关于正义的明确定义,只是有一个思考的角度,但是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对于官员来说名和利是一种报酬,但一个正义的人其实不屑于这些,反而会觉得管别人的闲事很受累,但他不愿让比自己更糟糕的人来管理自己,这将是一种莫大的惩罚。在制定法律条令时,统治者会努力使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这个统治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统治阶层),严格意义上的“强者”其实很难存在,但是如果是一群正义的人来作为统治者,那就能够保持一种公正客观,并且由于他们的相似性,统治内部不会为私利或者为理念不同而产生分歧。
为了发现正义究竟是什么,格劳孔与苏格拉底开始寻找正义的起源和本质。首先,确定善有三种:只要它本身;既要它本身,也要它的结果;不是为了它本身,而是为了它所带来的利益。格劳孔认为正义起源于人们为了不要不正义之惠也不受不正义之亏,为了折衷开始制定法律,守法践约便是正义的,正义的本质也是如此。接着他用吕底亚人古各斯的祖先的传说证明:当一个不正义者以正义为名做伪装时,他可以无往不利。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至今依旧很严肃的问题:正义本身的力量何在,它在人们心中,当神所不见、人所不知时,它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苏格拉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开始构建一个国家,希望能够以大见小,发现坚持正义的意义。
在苏格拉底和阿德曼托斯构建的城邦里,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后来要满足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需求,城邦规模不断扩大,当资源不足时,开始去邻国争夺,由此产生战争,要保卫城邦就需要合格的守卫者。在此过程中,苏格拉底不断强调每个人都要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依天赋安排职业,精益求精,不失时机,每个人各尽其职城邦才能繁荣有序。接下来开始讨论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守卫者(同时也是城邦的管理者)。
在教育领域中,首先被提及的是勇敢,他(守卫者)对自己人要温和,对敌人要凶狠,这里两种相反的事物同时存在了,完善了之前关于“相反”概念的认知,有对立统一的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心灵,用体操来训练身体。苏格拉底认为处于最好状态下的事物是不容易被改变的,人会向神学习,所以神一定要是尽善尽美的,纯粹的心灵与神性都和虚伪无缘。在这里,苏格拉底要求诗人只向后辈传递真善美的东西,绝不允许有不好的东西传递给守卫者,可是我们知道人性中不可能没有恶的存在,当一个只接受到善的教育的人不小心认识到了恶,此时他的世界观会不会轰然坍塌,由此对这个世界产生质疑和恐惧?另外,绝对的神性与现实中的人相隔太过遥远,人会不会因为其高度无法企及而放弃模仿,从而失去了神对人的引导约束作用?这样的教育模式似乎真的太过理想,实际操作性与效果还有待思考。
第三卷继续探讨对守卫者的教育问题。关于诗歌的写作,诗人有责任净化神的形象,倡导禁止私欲、自我克制、重视真实,同时要美化地狱(使战士不惧死亡,为了树立英雄的形象,甚至连他们的哭泣也要被删去,),要引导人们追求善与正义的品德。他希望可以有这样的效果——“对于一般人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服从统治者。对统治者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控制饮食等肉体上快乐的欲望。”诗歌内容确定后,苏格拉底认为形式应当多采取模仿而少使用叙述,希望可以排除掉那些挽歌式的靡靡之音的调子,只保留模仿勇敢与自然的调子,抛弃复杂的节奏和韵律,只要有秩序的节奏。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并且能够对事物本质有一定的把握能力,能与事物的“映像”区别开来,这种教育最后是要植根于心灵,内化进灵魂的,而不能仅仅是在于表面的形式。
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另有两个小点值得思考。苏格拉底反对模仿女人,尤其是在病中、在恋爱中、在分娩中的女人,把这三种情况相提并论似乎是觉得恋爱中的女子是病态的;另外,他说如果有一个人足够聪明能够模仿一切,大受欢迎被人认为是神圣的,那么这个人就不被允许到城邦中来,法律应当拒绝他,这就很有意思了,后来苏格拉底自己因为类似的原因被处死,而这正是他自己的理论,所幸他当时并不为自己将死这件事感到难过。
当心灵得到了教化后,应该用体育锻炼来完善身体。酗酒、贪食、嗜睡、懒惰都是被反对的,守卫者应当接受特殊的训练,并且没有额外的报酬,他们没有私产,所得仅仅维持生存。但是苏格拉底对待疾病的观点也许是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他认为疾病不严重时稍稍医疗,不影响公民尽其义务就行了;严重疾病便不太支持去医治,因为不该让病人痛苦的活下去然后再产生糟糕的后代;而体制更差的病人便不值得去医治,他对自己和国家都没有任何用处。他认为人会生病是因为他们生活习惯不健康体质差,责任在他们自己身上。这种观点忽略了不同身份的人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料,生活习惯不可能都达到完全健康,并且在每个人都只是坚守自己的职业时,一些职业病无可避免,若仅仅因为他此后对国家在无意义就要放弃他吗?这对于一个严格的强大城邦的发展也许是实用的,可是他缺少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在文化关怀方面依旧是不足的,机械式的构建一个最大利益的城邦对于发现正义的本质是否有帮助也许还值得商榷。
苏格拉底还讲起一个腓尼基人的传说,他认为人生来有一种特定的“金属”,金银铁铜代表了不同人的阶层以及他们应当从事的职业,这就肯定了等级观念,每个人都改遵守,当然这种分工并不是世袭的,所以等级中的人是可以流动的,人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人应当属于哪个分工,能者居高位,无能者服从。这个观念具有很大可取性,每个人都能够在严格的等级之下依其天分分配职业,并且各司其职,这样可以建立一个秩序良好拥有最佳生产方式的城邦,而且每个人的分工仅仅依照其天分能力,与家族背景无关,社会中的人在不同阶层中有效流动,利于社会公平稳定和利益最大化。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去准确地发现每个人的天分,把他们放到最合适的位置?
在第三卷快要结束时,格劳孔提出还要对教育出来的守卫者进行考察,要知道他们是否能经受得住欺骗诱惑。苏格拉底认为世俗的金银是罪恶之源,而心灵深处的金银则是无价之宝。他们在此只是提出了守卫者不应该有对财产的私欲,也需要对他们进行检验,但是没有给出一个可行的检验方案,除了教育之外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防止守卫者拥有私产,似乎守卫者并没有从自己的职业中得到任何可见的幸福,那么为什么还要去成为城邦的守卫者呢,他们的动力何在?
第四卷一开始阿德曼托斯便提出了这个问题,对此苏格拉底回应道“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当每一个人都竭力尽责,所拥有的财富也刚刚好(因为贫和富会使技艺退化),城邦的规模恰巧在能够保持统一的最佳限度,再制定出一套法律来防止秩序混乱,这样一个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国家就建立起来了。至此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型就搭建完成,我们可以回到最初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上来——正义是什么,这个理想国家被认为是接近正义的,我们可以从它里面寻找正义的内涵。他们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国家的性质:智慧是护国者深谋远虑的知识;勇敢是对最好状态以及正确信念的一种保持;节制是对特定东西的欲望的控制,达到一种协调平衡;正义是每个人各尽其责互不干扰。苏格拉底找到国家的正义之后,开始从这个方向来寻找个人的正义。他认为人的灵魂里有理智、激情和欲望,其中理智应当领导作用,激情与欲望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人就会有节制,当这三个部分协调地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和谐状态下的行为将会是正义的行为;而当这三个部分相互斗争、干涉时,灵魂就会混乱,人的行为就会不正义。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互为条件,国家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前提,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普遍的个人正义才有可能实现;同时,个人正义又是国家正义的基础,如果没有大多数的个人正义,城邦正义就无法建立,因此个人正义更具有根本性。但是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做到正义,尽管它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很不现实,在任何时代的任何城邦,都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个人正义只是就整体而言,它并非是指每一个公民都是正义的,公民的正义程度各不相同。在这里的论证中,苏格拉底直接由城邦的阶层分工把人的内在(灵魂)分成了三个部分,却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是这样三个部分,甚至连灵魂也是默认存在的。
书本至此,已经提出正义的含义以及正义的重要性,正义即:无论是城邦中的每个人,还是每个人内在的部分,都应当各自做合适自己的事,达到一种整体的和谐。同时,因为正义带给人善与智慧,使人生活得到幸福(这个说是后文会继续论证),也使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得到统一,所以提倡正义是有必要的。至于如何实现个人与国家的正义,在前四章中只提到了要用教育来培养正义的城邦守卫者。苏格拉底构建的正义城邦并不完美,它存在对公民的欺骗(上帝赐予金属来规定每个人的阶级)与隐瞒(诗歌中的删减),而且阶级制度带来的不平等在这里似乎是合理的,每个人对“上级”的服从让人失去了自我价值,个人意义被放弃,整体的幸福也不应该牺牲个人,因此这个理想城邦虽然可以借鉴,但仍旧需要有所取舍。
正义是这本书的主题,苏格拉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至少应该把它和政治、经济、道德联系起来,甚至建立一种“正义制度”,时隔千年,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始终没有结束,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定义,但彼此借鉴才能离它真正的含义更加接近。
理想国读后感4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首先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他认为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
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理想国读后感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包含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 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我没想到,我随意读的一本书,竟让我邂逅了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我也没想到,正是他,让我从新对身边的很多东西有了新的认知;甚至让我对快乐,幸福,痛苦,善,正义,勇敢,激情,欲望,智慧,爱情等有了新的定义,而正是这些新的定义,让我多多少少地扫去了那些旧的理念,开始往另一条曲径去通幽,而且,因为我不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我是个无神论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选择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劳孔,总是赞成苏格拉底的,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乐的,正义是善的,欲望与激情是恶的,而理念与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组合,爱要是苏格拉底或伯拉图的似的爱,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义的事,不做独裁者。但我不赞成天堂与地狱会接纳好人与坏人,灵魂也不会脱离肉体而存在,更不会不朽,而且统治者不一定是哲学家,虽然他可能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哲学家,但绝对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现在可以说为什么 要感谢他了,其实我那两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认同着物质与金钱是最好的快乐,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属于现在大多数人所默认的幸福之上,并把他作为一种追求。怎么说呢,就象伯拉图在理想国所写的,我是金,银,铜的混合体,虽然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最好的比喻,他们在我灵魂里不协调的运作。可是,苏格拉底说,可以让善驾御其他两种,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东西,就是那种,当然,哪一种,这是我的一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