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中和反应重点与快速记忆》
中和反应的知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溶解性及方程式的书写,再做鉴别、除杂、分离、推断题时,也是对酸碱盐的综合应用。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的中和反应重点
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中性的水。表达式为:H+ + OH-=H2O。
3.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4.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要点诠释】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用于医药
(2)中和胃酸:Al(OH)3 + 3HCl = AlCl3 +3H2O Mg(OH)2 +2HCl = MgCl3 + 2H2O
(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上一些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以减轻痛痒。例如涂牙膏、肥皂水或医用氨水等。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的酸碱性和植物生长的需要,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向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把土壤的pH控制在适宜庄稼生长的范围之内,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生长,于是人们就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H2SO3 +Ca(OH)2=CaSO3+H2O
3.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果酸性或碱性超出环保部门的规定,必需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例如,当污水中的含酸量超标时,可以利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别的碱?除了降低成本的原因,还因为熟石灰的溶解度很小,能溶解在水中的量很少,即使施用过量,未反应的熟石灰也不会大量溶于水造成水的再次污染。用熟石灰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其相关反应为:
Ca(OH)2 + H2SO4= CaSO4+2H2O
4、厨房
(1)吃松花蛋时加些醋以中和其碱性。
(2)西红柿做成的汤会使人感到酸酸的,向汤中加点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酸味会减弱或消除。
【要点诠释】
1.根据土壤的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服用某些碱性药物,可中和过多的胃酸,涂抹一些含碱性的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蚊虫叮咬后所产生的痛痒感,但注意选择碱性物质时要选择弱碱,以防碱性物质腐蚀皮肤。
要点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2.pH的取值范围:0~14。
pH<7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中性。
3.pH和溶液酸碱性:
4.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1)向酸性溶液中: 加水 ,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
加碱性溶液 ,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
(2)向碱性溶液中: 加水 ,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
加酸性溶液 ,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小于7。
5.测定溶液pH的方法:
(1)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测定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待测溶液的pH值。
口诀: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注意:①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只能为正整数,不能为小数及零。
②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若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会影响结果:使酸性溶液的pH值增大;使碱性溶液的pH值减小;中性溶液的pH值不变。
(2)pH计
【要点诠释】
1.pH是溶液中所含H+的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一种表示方法。溶液中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则碱性越强,pH越大;当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相等时,则溶液的pH=7,呈中性。
2.碱性溶液中一定含有OH-,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酸性溶液中一定含有H+,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3.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因为用试纸直接蘸待测溶液会使待测溶液受到污染。
4.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溶液。如果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溶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不准确了。
5.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比较粗略,一般读数为整数。检验气体的酸碱性,可将试纸润湿后使用。
要点四、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溶液的酸碱度对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科学实验及化工生产有许多反应必须有一定pH溶液中才能进行。
2.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接近或等于7的土壤中才能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酸雨的pH值小于5.6,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能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要点诠释】
1.正确区别酸碱性和酸碱度:酸碱性指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可以用指示剂来鉴别,用石蕊或酚酞。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
2.溶液的稀释与溶液pH的关系:
(1)酸性溶液pH小于7。向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不会增大到7(酸性溶液加水还是酸,不会变成中性,所以pH不会增大到7)。
(2)碱性溶液pH大于7。向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不会减小到7(碱性溶液加水还是碱,不会变成中性,所以pH不会减小到7)。
类型五、探究中和反应
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以HCl和NaOH反应为例):
1. 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 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 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符号快速记忆法
一、明确元素符号定义:表示元素的拉丁文符号,是国际通用的。
二、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注意元素符号的书写: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用附加元素拉丁文名称的另一个小写字母的方法来表示。如钙、铜、氯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都是C,为了以示区别,分别在第一个大写字母C的后面附加了小写的a、u、l即组成了钙(Ca)、铜(Cu)、氯(Cl)的元素符号,当一种元素由两种符号组成时,书写时应遵循“先大后小、高低有序”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大写字母,后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小写字母。如钴元素只能写成“Co”不能写成“CO”,镁元素只能写面“Mg”不能写成“mg”或“MG”。
四、掌握记忆元素符号的方法:刚刚学习化学的同学,总觉得元素符号特别难记,很零散,没有规律,怎样能熟记元素符号呢?下面介绍两类方法供参考。
(一)分散识记
元素符号的系统学习安排在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为了减轻元素符号集中识记的负担,可从第一节绪言课开始,对所接触到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散识记,如绪言课中就可识记:镁(Mg)、铜(Cu)、碳(C)、氢(H)、氧(O);学习空气时,就识记氮(N)、氦(He)、氖(Ne)、氩(Ar)等;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时就记住氯(Cl)、钾(K)、锰(Mg)、硫(S)、磷(P)、铁(Fe)等,以后每学一节就识记几种,这样积少成多,元素符号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技巧记忆
1.情景联想法
如元素符号钨(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钨丝形状,恰似“W”形。又如元素硫(S),可以联想弯弯曲曲的小溪流水,其形状酷似“S”,再如元素符号氧(O),可以联想到医院给危重病人吸氧的氧罩,其氧罩口为圆形状,恰似“O”;再如钾(K)像一把张开的剪指甲的小剪刀等。
2.汉语拼音法
如元素符号钠(Na),汉语拼音为nà,元素符号锂(Li),汉语拼音为lǐ,元素钡(Ba),“钡”字的读音可用汉语拼音字母“B”和英文字母“a”相拼(bèi)而成,再此应特别注意,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其头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
3.形意比较法
铜(Cu)、钙(Ca)、氯(Cl),这三种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相同,只是小写字母不同,如何将它们区别呢?可以这样来比较记忆:Ca是钙(盖),“盖”是封顶的,故应写封顶的“a”;Cu是铜(音似桶),“桶”是无盖的,所以是不封顶的“u”,至于氯Cl,近似读音“缕”,是一缕炊烟上青天,故写成“l”。
4.相似对比法
可将大写字母相同的元素符号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可提高记忆效率:
如:氢(H)、汞(Hg)、氦(He)、碳(C)、铜(Cu)、钙(Ca)、氯(Cl);氮(N)、钠(Na)、氖(Ne);磷(P)、铅(Pb);铝(Al)、银(Ag)、金(Au)、氩(Ar);镁(Mg)、锰(Mn);氟(F)、铁(Fe);硫(S)、硅(Si)等。
5.统归歌诀法
学习“元素符号”一节时,可将前面学过的元素符号集中起来,统一分类归纳,编成韵语歌诀的形式,可帮助记忆,如可将教材所列26种常见元素编成歌诀就比较好记忆。歌诀是:
氟 氯 溴 碘 氢 氧 氮
F Cl Br I H O N
碳 硅 磷 硫 氦 氖 氩
C Si P S He Ne Ar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K Ca Na Mg Al Zn Fe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
Sn Pb Cu Hg Ag Pt Au
以上歌诀第一组全部是非金属元素,且其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第二组也全部为固态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其单质均为单个原子,第三组和第四组均为金属元素,其排列顺序涵盖了后面要学习到的金属活动顺序表,这一歌诀的编排为后面化学式和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同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的中和反应重点与快速记忆相关文章:
1.化学知识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初中历史知识快速记忆法
3.初中英语单词记忆法,快速记忆初中英语单词3大技巧
4.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
5.初三化学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