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中的地理知识又多又杂,很多同学表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8、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9、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梳理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