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考知识点》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学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学考知识1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语文语法归纳总结(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语文语法归纳总结(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高中语文学考知识2
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学考知识3
《烛之武退秦师》
一.一词多义
“ 之 ”
① 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 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 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 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 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以 ”
① 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② 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 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 而 ”
①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 焉 ”
①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 “ 于之 ” ,在那里)
④ 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 其 ”
①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 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二.通假字
①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 矣 ” )
②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 “ 供 ” ,供给)
③ 秦伯说 (同 “ 悦 ” )
④ 失其所与,不知 (同 “ 智 ” ,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 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 …… 成为疆界)
③ 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 …… 削减)
④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 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 当作边邑)
⑥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 …… 灭亡)
⑦ 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 …… 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 夫人(古义为 “ 那个人 ” ,今义为 “ 妻子 ” 的尊称)
② 行李(古义为 “ 出使的人 ” ,今义为 “ 出门时所带包裹 ” )
五.特殊句式
( 1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 .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佚之狐言于郑伯
(2) 省略句
A. 晋军 ( 于 ) 函陵 , 秦军 ( 于 ) 汜南 ( 省略介词 “ 于 ”)
B. (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 3 )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 “ 之 ”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高中语文学考知识4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
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
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语文学考知识5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高中语文学考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