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进入高中学习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就彻底结束了,既然初中的学习生活彻底结束了,那么在初中的学习生活方式就也要随之的彻底改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1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2
1.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 劝学(《苟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 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3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不可拔苗助长地提升学习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读懂、读通仍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登堂入室,顾及其他目标。不能忽略基本训练而一味地进行玄妙的“探究”,那是违背文言文教学规律的。
二、预习要点:
1.朗读背诵;《荆轲刺秦王》
附背诵部分: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概括要点;
3.提取精要;
4.培养语感;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