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倡 议 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小朋友们: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的地球在春天的装扮下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而地球长久的生态平衡、生机勃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 为了进一步唤起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思想,南苑尚德幼儿园开展了“绿色家园”环保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到幼儿和家长日常行为中。为此,向大家发出倡议:
此次活动的目的:
让孩子们知道世界地球日,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和动物、植物做朋友,共同来保护地球。萌发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萌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文明小朋友的意识。
一、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做到人走垃圾不留,看见身边有垃圾随时丢入垃圾箱;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坪、不乱折树木。
二、节约用水、让水循环利用;节约用纸,珍惜纸张,推行无纸化办公、双面用纸;节约用电,夏天空调开启的温度不低于26°C,把节约体现到每一个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
三、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做好废旧电池等污染环境物品的回收。
四、买菜提起菜篮子,少用、不用塑料袋、快餐盒,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五、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公共交通系统,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六、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护地球不只是这一天而应是我们的每一天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为美丽地球而努力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地热能是地球对人类的一大恩赐,也是我省的一大优势资源。今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地热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科学开发、共同努力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宜居生活、促进低碳发展方面具有长远的意义。
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4月16日,位于西安市周至县的锦华苑小区地热井开钻,“感谢大家与我们一起战疫情、保民生、防雾霾、促发展,见证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在周至的地热能源开发迈入新征程。”在当天的开钻仪式上,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献喻在开钻仪式上讲到。据了解,随着该地热井的开钻施工,未来一两年该小区及周边将有1500余户家庭使用该井热源进行取暖。
正如张献喻讲的,今年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绿源公司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抗疫情、保供暖两手抓,做到了不让疫情踏入半步,百万百姓无一受冻。据初步测算,刚刚过去的采暖季地热供暖可节约燃煤27万吨,减少CO2排放70多万吨,SO21.5万多吨,相当于年植树近300万棵。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宏大的恩赐
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火山爆发、温泉、间隙喷泉及岩石的热传导等形式不断地向地表传送和散化热量。按照空间分布和赋存状态,地热资源可以分为浅层地热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岩地热资源等三类。
地热资源储量巨大。据科学家测算,地球内部的总热能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相当于我国2015年煤炭消耗的50%,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相当于我国2015年煤炭消耗的19%,埋深在4-10km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据有关科研资料显示,陕西的地热资源在全省广泛分布,单位面积热储量关中盆地位居全国首位,仅关中盆地地热热储的总热量,可供暖面积为8.84亿平方米。
地热能,是有效减少气候污染的新能源
目前,大气污染造成了大家难以躲避的雾霾天,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谁是造成雾霾主要原因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多数观点趋向认为燃煤采暖锅炉和散煤燃烧是造成雾霾的重要诱因。据测算,1吨散煤直燃的污染物排放量是1吨工业燃煤经集中减排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十几倍。相较与其他新能源,地热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锅炉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所产生的污染物。
在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资源不受环境影响,热源连续稳定,利用效率高,发电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平均73%),可作为基础载荷。地热资源CO2减排优势明显。与传统的锅炉供暖相比,基于热泵技术的地热供暖其CO2排放量减少50%;若热泵所耗电力来自清洁能源,则没有CO2排放。
总之,地热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
绿源地热,致力于低碳宜居生活
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所属的从事地热开发专业公司,是自然资源部、国家能源局地热开发利用示范推广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分布于陕西、河北(雄安新区)、山东、山西、江苏、天津等地,建成供暖规模5000万平方米。其中在陕地热能开发利用业务覆盖咸阳、西安、西咸新区、宝鸡、渭南等地,形成了中深层、浅层以及余热利用于一体的多种清洁能源互补供热格局。其中咸阳地热供暖面积已占咸阳集中供暖面积的30%,受益人群已达10余万人。武功县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地热能供暖“无烟城”。据悉,地热集中供暖替代燃煤锅炉集中供暖,可节约燃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今年绿源公司在陕地热供暖可节约燃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多万吨,二氧化硫1.5万多吨,相当于年植树近300万棵,为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了地热能解决方案。
地热开发迎来发展春天
2005年国家颁布并实施《可再生能源法》,首次强调优先推动地热能的发展,之后又从应对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筑节能、地源热泵系统推广应用等方面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条例,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中国地热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带动下,各省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内容以推进建筑节能和促进地源热泵的发展为主。其中我省将大气治理列为环保工作的“头号工程”,出台《关于发展地热能供热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关中城镇地区清洁取暖专项行动方案》等多项支持地热能措施,对地热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日前,地热能“十四五”规划初稿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根据业界专家论证意见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总报告的统一思路不断完善。据国家地热能“十四五”规划研究组有关专家介绍,地热能“十四五”规划构想将通过实施“一点、两带、三区、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以此带动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点”是打造雄安新区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占领全球行业制高点;“两带”是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两个流域的地热能产业发展潜力带;“三区”是重点发展北方地区的冬季清洁取暖、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制冷)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热发电;“国际化”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推进地热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布局与推广,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我们相信随着地热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全国供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地热供暖企业—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将为促进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更大贡献。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个人的职责。第51个世界地球日悄然而至,4月22日石家庄市实验小学三(3)中队的队员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呼吁大家呵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活动中,三(3)中队的队员们通过视频带我们了解和认识了地球,感受到地球妈妈正在面临着工业废水、汽车尾气、白色垃圾等很多方面的威胁。地球妈妈像一个羸弱的病人,需要得到我们每个人的关爱和呵护!同时,队员们还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和积极参加世界地球日的一系列活动号召全体队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份资源、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将珍惜资源同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战疫情攻坚守,与囯同舟,让每一名队员都能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地球小卫士”吧。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面向未来地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呵护,我们敬畏自然,珍爱地球就是帮助地球妈妈留住碧海蓝天,绿水青山的美丽容颜,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相信润物无声,地球将会是最美的蓝色星球!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
淘气的***、呆萌的大熊猫、顽皮的亚洲象和壮美的胡杨林......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上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奇迹。但是美丽的自然背后,也埋藏着累累尸骨,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而陌生的名字,渡渡鸟、史德拉海牛、旅鸽、长江白鲟……他们不是人类中逝去的成员,而是曾经与我们共存于这个宇宙而最终凋零的动物物种。诚然“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是残酷的,但是人类的过度开发、盲目引种、污染环境难道不是他们毁灭路上伴唱的葬礼进行曲?
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本次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人与环境之家的互相作用力,寻找一种和谐共存之道,与爱共生,博物课堂线上第四期邀请上海辰山植物园王西敏老师,以”地球日,我们来谈谈自然教育“为主题,来一场有关自然的教育飨宴。
在美国,学习环境教育的学生都必须读一本叫做《林间最后的小孩》,书的主要内容讲述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被关在钢筋水泥所构筑的“笼子”里,对自然的亲近越来越少,简而言之,就是“自然缺失症”。而自然教育就像是一簇温暖的火,一束微弱的光,补齐了人性中天然的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如同潜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对孩子的良好习惯、自然知识、学习兴趣、个人成长、社区责任感等潜在能力起到良性引导。
自然教育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得到政府体系和民间机构的大力推广,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自然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在国内的发展有哪些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自然教育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作出了哪些贡献?王西敏老师将和您分享他在自然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和体会。
现就职于上海辰山植物园,2008年获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s Point 环境教育及解说硕士,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学传播与培训部部长、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自然教育总监。《林间最后的小孩》、《生命的进化》译者。2014 年 获得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和 Marsh Christian Trust 联合颁发的 Marsh Award for Education。2016 年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为了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在4.22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船营区第十三小学校开展了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第八周线上主题班队会。
在学校大队部的号召下、各中队辅导员的精心组织下,有的孩子拿起手中的纸和笔,在书写、绘画中了解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呵护自然、保护地球;还有些孩子着装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做起了“地球小卫士”宣讲员,为大家讲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怎样爱护地球……
他们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人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地球日,让天空更加蔚蓝,让大地更加苍翠,让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