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高考政治命题规律与题材分析正文

《高考政治命题规律与题材分析》

时间:

  只要掌握了高考政治的命题规律、高频考点和科学的复习方法,调整好心态,有条不紊,找对方法,绝对就能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取得惊人的好成绩!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高考政治命题规律

  1命题特点全国卷

  1、政治学科全国卷的考试范围很明确,就是必修四本书,不考选修。从一定程度上,复习指向更明确,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全国卷与重庆卷题型结构基本一致,12道选择题(12-23题),2道主观题(38、39题)。选择题编排顺序比较固定: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从外在形式上,模式固定比较好应对。而认真分析全国卷,你会发现从内在的考察上对学生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3、全国卷话题范围更广,考查的时政、生活、人文点更多。

  如:2015年全国Ⅱ卷第17题:背景材料是上海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时效性强,体现了区域性重大改革的新动向;2015年全国Ⅱ卷第16:以广场舞、乱停车等社区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知识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生活气息较浓。

  非选择题第2题(15年全国Ⅰ卷第39题)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播放为背景材料,考查核心价值观,关注城镇化,注重试题的价值观引领,考查形式灵活,注重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

  4、全国卷选项中知识性错误题肢更少,题肢的应景性都很强,对考生干扰大,也就是说用简单的排除法不管用了,要求考生要更多地从是否符合题意的层面作判断。突显能力立意的要求。

  5、全国卷最突出的是的组合式选择题增多。

  近几年都在9道题左右。基本为四选二。对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将增大阅读量和试题难度。

  6、重庆卷没有开放性试题,全国卷增加了开放性试题。

  包括提建议、写广告词或发言提纲、辨析观点、批驳行为或观点等。此类试题重庆学生接触极少。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7、主观试题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

  全国卷试题的话题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宣扬国家意志,不回避热点,考察的热点问题具体。如2015年: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愁、中华传统美德——抗战精神。

  8、针对全国卷的主观题答案,我们可以发现:分值和要点一一对应,简明扼要。

  轻理论表述,重实际分析,很多题看不到书上的理论知识点,而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单纯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不行的。

  2怎么复习教材四大板块

  我的学生给我讲,关于四本教材,他们说“经济有点“烦”(内容偏多)、政治有点“死”(内容死板)、文化有点“乱”(体系不清 )、哲学有点“难”(抽象性强)”。

  那么如何把握好这几本书呢?简单来说,我觉得就是“经济抓主线、政治抓主体、文化抓主干、哲学抓体系”。

  《经济生活》——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

  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生产专题为例:

  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生产的制度背景)---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的主体)---企业组织形式、劳动者、(生产的资金)——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政治生活》——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观、政府观、民主观、国际观”这四个单元的内容,掌握9个主体:公民、政府、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文化生活》——要完整掌握4个核心知识点:文化作用、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文化建设。

  《哲学生活》——分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复习中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干知识体系: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4块知识,如下:

  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

  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意识;

  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3突破试题难点教材、考点、热点、现实、解题

  突破试题的难点,提升答题的分数。我觉得考生要在考前做到以下几点:

  1、 熟悉教材

  除了刚刚介绍的几本书的综合复习方法外,我建议同学们对每本书的目录要熟悉。从五个方面把握一本书:

  第一,把握全书的总体思路:先要知道有几个单元,单元标题是什么?

  第二,把握每一单元的思路:每个单元下面有几课,课标题是什么?

  第三,把握每一课的思路:每一课里面有几个框题,框标题是什么?

  第四,把握每一框题的思路:每一个框题下面有几目,目标题是什么?

  第五,把握每一目题的思路:知道这一目的具体知识内容。

  以《经济生活》为例:

  第一:全书总体思路是经济生活,有4个单元;

  第二:以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的总思路是消费,教科书的思路:货币→价格→消费;

  第三:以第二课为例,“多变的价格”又分为两个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要求把握两框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以第一框为例,又分别讲了两个大的方面: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

  第五:以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目为例,逻辑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如何影响价格(两类经济现象)

  2、掌握高频考点

  近3年的高频考点为:

  (1)唯物论中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和认识论中实践、认识、真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普遍联系、矛盾、价值观、人生价值,均以选择题考查。

  (2)企业、公司,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消费、汇率、市场经济、国际关系也是常考点。

  (3)政府的有关知识、公民的有关知识、以主观题考查为主;

  (4)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作用。

  熟练掌握高频考点,明确主干知识,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

  高考卷试题及答案中的很多语言来自于时政热点,因此要把课本知识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

  2016年热点要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放开二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作为及定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6年“两会”等应该是2016备考中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

  例如:复习到《经济生活》四单元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会结合热点“十三、五”规划、2016年的“两会”经济热点进行知识拓展。

  市场与宏观调控是也是高频考点,这时让学生把教材宏观调控知识和热点中所提到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甚至让学生抄录在教材知识附近。因为高考答案很多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4、破解热点现实问题

  要有高度的家国情怀,要注重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探究性试题的训练。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对事论事,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可行性见解。

  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39(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解答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2分)

  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2分)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2分)

  逻辑:提供例证——作出价值判断——指出危害。

  5、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

  1.提高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我建议学生平时将经济生活中的所有涉及计算题的公式整理在一个本子上。

  学会运用公式去计算解决问题。也可以将函数图表的典型例子记录下来,以不变应万变。如:2015年全国Ⅱ卷12题,要求计算收益率,如果平时有这方面计算公式的储备,解答就很顺畅。

  2、对于组合选择题增多的现象,首先要寻找组合选择题的解答规律。

  1)分析排异法。所谓分析排异法就是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或与答题要求不吻合的题肢。

  一般见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行为主体不同,

  二是主旨中心或侧重点不同,

  三是知识范围不同。

  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13)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全部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保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C)

  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干内容强调对企业放权。①④的内容不是题目所强调和涉及的内容。排除

  (2015年全国Ⅱ卷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④不属于辩证法观点。排除。

  2)分析排错法。所谓分析排错法,就是通过对题肢的分析,运用相关的政治知识把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如上题的例子。

  近几年的全国卷组合选择基本是四选二,而且排列组合很有规律,每个题号都出现两次,均匀分布。基本不给学生通过题肢高频排误和低频排漏的方法选择的机会。更多的倾向对设问本身的理解选择。这就需要同学们审清问题的指向,把握问题的关键词。

  例如:(2015年全国Ⅰ卷17) 《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D)

  ①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把握关键词“建立……沟通机制的作用”,沟通主要反映的是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关系,能够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的权威,也能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材料中也提到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涉及权力边界问题和公民政治权利实现的问题。而且,作为立法机关,我国只有一个——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它的立法权力早已界定好了。类似这样的组合选择,一定要多加思考。

  3.提升语言阅读,信息归纳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高考政治在文化和哲学生活部分经常涉及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

  这些部分的考题常常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设置材料,如2015年全国Ⅱ卷22题,对苏轼《琴诗》的理解,2014年全国Ⅰ卷20题,对拿破仑说的话的理解。能否读懂材料是破题关键。

  (二)主观题

  第一步:审题。

  审题思路:(学生在审题时,主要注意四个方面)

  (1)一审“范围”  (2)二审主体  (3)三审问法 (4)四审分值

  审完题目,答题的方向就明确了。

  第二步:解题

  解题思路:

  1、根据审读的范围得出,此题需要的知识储备

  2、根据审读的主体或关键词可以在构建的知识范围内进行筛选。

  3、根据审读的问法,在组织答案时要明确思维要点:“为什么型”需要从“原因+意义”的角度组织答案。“措施型”、“意义型”需要分主体多角度思考组织答案。“

  4、根据审读的分值,要明确在生成答案的时候需要组织几个要点。

  学生在头脑里或者草稿纸上根据以上的思维过程分析、筛选,掌握好答题的主次,开始组织答案。

  第三步:生成答案

  注意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术语化,而且考点放前面。分析放后面。

  第四步:规范答案、完美试卷

  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扣题,增强答题的针对性。注意运用时政术语和书面术语,增强答案的规范性。一定要根据分值把答案要点化,注意卷面的整洁。

  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38(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答案:

  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3分)

  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3分)

  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3分)

  保护纳税人权益。(3分)

  逻辑:从必要性到意义;意义向制度、政府、纳税人不同对象发散。

  4后期复习备考建议回归课本、练习题、答题

  目前是五月份,离高考只有30天左右的时间了。

  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复习把握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了,同学们应该已经建立各模块知识体系,形成网络化了,还需要做的就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综合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注意答题的规范,掌握答题的形式。

  1、 如何回归课本?

  我建议大家找一张大点的纸,画思维导图。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哲学范畴?把握思维的奥妙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没有知识框架,答主观题是非常困难的。

  这时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一本书一张纸,把四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整理出来;能力稍差一点的同学可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去构建框架体系。每天整理出来一些,一定要在高考前把每本书的知识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 “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

  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循序渐进,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如何选择练习题

  针对高考要多练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在书店里资料琳琅满目,同学们一定不要乱选。现在练题就要练高考题,当然我们每个学校肯定对高考题都是练过的,那如何选择呢?

  我觉得可以选择练习考全国Ⅱ卷地区的模拟题、调研题。(云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辽宁、吉林、广西、黑龙江等)

  3、规范答题

  (1)以序号分段、分点作答;

  (2)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3)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4)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宏观等逻辑关系;

  (5)各要点应是原理+方法论、考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6)掌握阅卷老师的心理,高强度的阅卷工作,速度快,眼睛疲劳。老师一般会从你的字里行间找关键词来给分,所以,每个要点里面要有术语性的关键词。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不要答错地方,增加阅卷老师的感情分和印象分。

  送给大家一句话:“健康身体是基础,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三大高频考点

  1经济常识经济部分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宏观)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宏观)

  3.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生产目的和优越性(宏观)

  4.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宏观、微观考查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股份制的性质作用)

  5.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宏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国家宏观调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竞争性开放性)

  7.社会主义市场经基本特征(宏观、微观考查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的原因)

  8.企业及其经济效益(宏观)

  9.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宏观)

  10.调整经济结构(宏观)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发展农业)

  1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宏观、微观考查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3.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宏观、微观考查其产生的必然性意义)

  14.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社会保障制度(宏观、微观考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原则)

  15.财政的作用与稳健的财政政策(宏观)

  16.税收的基本特征、性质及作用(宏观)

  17.市场交易的原则(宏观)

  18.生产(积累)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与扩大内需方针(宏观)

  19.消费者的主要权利(宏观)

  20.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安全(宏观、微观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对外开放的原因措施)

  2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原则(宏观、微观考查反倾销的措施)

  2哲学常识哲学部分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宏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

  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及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实事求是)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宏观)

  6.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10.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宏观)

  11.矛盾的对立统一(宏观、微观)

  12.矛盾的普遍性(宏观、微观)

  13.矛盾的特殊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分析的重要性)

  1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

  1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宏观)

  19.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宏观)

  20.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2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宏观、微观)

  2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2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宏观、微观)

  2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宏观)

  2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微观)

  27.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宏观、微观)

  3政治常识基础部分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宏观、微观考查经济职能)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宏观)

  4.中共的地位等与党的基本路线(宏观、微观考查加强党的建设)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政策(宏观)

  6.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宏观、微观)

  7.国家的主权及主要权利义务(宏观)

  8.国际组织与联合国(宏观)

  9.当今时代的主题、格局和国际竞争实质(宏观)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及基本点(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

  复习攻略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变,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

  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按照《考试手册》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学不从自己的学习状况出发,盲目地做一套又一套的复习卷,加上在老师指导下“对答案”,(而不是对于答题思路的科学分析),甚至是猜题押题式地背诵现成的复习题及其答案去对付高考,这个希望是必定要落空的。

  2整理纠错过往错题记录

  把过去所做试卷认真整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进行训练,以警示自己在高考中不犯相同的错误。

  3训练审题能力仔细阅读题目,分析整合

  高考试卷中所有试题的具体情景材料都属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热门话题,是大家所了解,有的甚至是复习阶段重点思考过的。

  只不过是在编制高考试题时,有了新的角度、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已经不是我们在这本或那本辅导资料中见过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答案要求,不是可以现成照搬照抄的。

  高考总复习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艰苦的自我学习过程,要养成习惯,拿到题目,不要马上动笔,仔细阅读题目,一是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地领会并把握住它的基本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注意把握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指向,使自己能够在答题前迅速整理出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而一部分同学若能在答题时有创意,还可能酌情加分。

  4慎选模拟试卷权威模拟卷

  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试卷的关系。两类试卷相比前者科学性强;难易适中,规范性强;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答案紧扣题意。

  而后者相对来说科学性较差;或过难或过易;不一定非常规范;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

  这一阶段建议一定要选用经过有关专家审阅的模拟试卷,最重要的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能力方面有哪些欠缺。

  总之,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所剩时间不多,提高效率是关键。

  高考全国卷政治命题题材分析

  1.试题选材反映时代,时事连续两年超过七成。

  如表所示,六年来全国I卷政治试题所选材料侧重反映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其中,2015年和2016年全国文综I卷政治试题重大时事选材已超73%。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学习思想政治,一定要关注国家大事。同时,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把培养高考答题能力寓于平日的学习生活中。

  2.高考试题设问,皆属探索因果联系。

  通过分析高考政治常用的“设问词”,可以发现,历年的全国文综I卷高考政治命题设问实质是探索因果联系,今年也不例外。政治试题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命题“探索因果联系”的设问实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试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原因求结果,一类是已知结果寻原因。审题时,首先要区分是已知原因还是已知结果,这是正确审题和写作答案的前提。因此,备考复习中要加强对考生探讨因果联系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举措。

  3.考题设问关注细节,考点知识分布全面。

  分析高考政治试题的设问,我们发现“设问”都是要求用一个细节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即设问关注细节。如果将每年政治考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列出细目,进行比对,就会发现每年的全国文综I卷政治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几乎是匀称的、全面的,即知识分布全面,今年的试题更凸显了这一点。这启示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夯实“成体系“的基本知识,这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这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细化,加强对小切口设问试题的训练力度,以提高有效得分能力。

  4.答案就在材料里,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表述。

  六年来,非选择题的答案字数在500字左右,答案用语简明扼要,基本没有课本原话。答案就在材料里,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表述。如果考生答题字数太多可能不得要领,肯定会影响整体答题时间。答案基本没有课本原话,这不是命题人不了解课本或轻视课本的缘故,而是命题人在不断地通过高考答案告诉师生,不要死记硬背课本原话,学习思想政治重在理解和运用,学以致用是根本,提高理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分析因果联系的能力是核心素养。

  5.试题主题鲜明,体现核心价值。

  2015年政治考题呈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经济生活部分即12、13、14、15和38(2)题是紧紧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命题的;政治生活部分即17、18、19、38(1)题是紧紧围绕“国家机关依法办事”进行命题的;20、39(1)题是紧紧围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命题的;16、21、22、23、39(2)(3)题是紧紧围绕“物质决定意识”进行命题的。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经济表现,国家机关依法办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表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文化表现,物质决定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哲学依据。这种命题规划,是不常见的。这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关注国家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并对此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的全面的分析和综合。

  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命题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看齐意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持续深化“一点四面”的考查。“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命题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新,确保平稳过渡。2016年思想政治考题以“创新”为核心,以传播正能量为主攻方向,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考题的整体性十分明显。12、13、14、15、18、19、23题体现创新精神,13、16、17、18题体现依法治国,17、20、 21、 22体现核心价值,19题考查了传统文化,38、39体现了“一点四面”。与当初教育部公布的命题目标和原则相对照,2016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Ι卷,实现了目标,落实了原则要求,质量稳定。其中质量最好的题当属非选择39题,回归了思想政治的本质功能,考出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优势,传播了正能量,显示了命题的大方向。

  6.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连续两年未出现所谓的“开放型”政治试题。

  2013年和2014年高考政治出现了“开放型” 试题,如2013年39(1)题的设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2014年39(2)题的设问: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这两道考题的设问和参考答案,在学界被认为具有“开放型”,其答案规定,回答赞成(正确)或反对(错误),并阐述理由,都可以得分。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是唯一的。从命题人给出的参考答案看,这两道题的设计有违背“真理唯一性”哲理之嫌,有表面上坚持辩证法表述而实际上用形而上学观点看问题之嫌。2015年和2016年人们普通猜测的所谓“开放型”题却没有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和2014年式的“开放型”考题,2017年仍然不会出现。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学工作和复习备考。


高考政治命题规律与题材分析相关文章

1.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

2.2019高考文综命题分析,关于高考文综的预测

3.政治选择题命题特点与通用做题方法

4.高考政治选择题常见“八大陷阱”

5.历年全国卷高考政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