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儿童故事 > 那些年感动人的奥运故事通用9篇正文

《那些年感动人的奥运故事通用9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那些年感动人的奥运故事通用9篇。

奥运会励志故事 篇1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

7岁开始练习乒乓球的帕蒂卡,在乒坛创造了许多奇迹,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奥运励志故事 篇2

奥运奖牌获得者与初出茅庐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转场于各个赛场与运动员和志愿者们玩自拍,青奥村里的论坛让小运动员们与世界冠军对话,年轻人喜爱的滑板运动首次进入青奥赛场。南京青奥会,青春激扬的景象让人备受鼓舞。

先拿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再拿青奥会冠军,立陶宛17岁天才少女梅卢提特绝对算是“第一人”。在南京青奥会女子50米蛙泳决赛中,这位伦敦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冠军用一枚金牌迈出了“青奥会体验之旅”的第一步。尽管和奥运冠军整整差了1.7秒,但来自匈牙利的铜牌得主安娜表示:“我热爱游泳,跟奥运冠军在一个泳池里比赛,我能学到很多,我的每一点进步和收获就是我所获得的每一个第一名,是属于我自己的冠军。”

奥运会重竞技,青奥会重交流。在青奥会的媒体指南中,比赛赛程表只有四页,文化教育活动日程却多达六页。奥运会选手通常都是赛前一两天才抵达比赛地,赛后几乎不停留就要离开。青奥会全部选手赛前都要来到举办地,选手比赛结束后都不能离开,要留下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直到赛事闭幕。

赛场的比赛刚开始,一场和冠军对话的活动就在青奥村里吸引了大批青年运动员参加。尊重、专注、团队力量,加拿大雪车奥运冠军莫伊斯、法国柔道奥运冠军德科斯和澳大利亚游泳名将墨菲通过讲述自己几十年运动生涯浓缩成的心路历程,告诉青年运动员们在提高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什么。

在这场对话中,青年运动员们明白了尊重的意义,了解了如何面对低谷,懂得了做自己人生冠军的意义。墨菲告诉大家,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体育也是一样,“你在低谷时可能会灰心丧气,但在失望之后,要有好的心态重新启程。从错误中寻找到教训,相信下次的重新开始会更好。你可以从错误中去学习人生的经验,不断往前看”。

莫伊斯的体育故事激励了很多运动员,但他讲述的赛场外的人生同样精彩,“我很早就拥有硕士学位,现在我在社会上做很多鼓励性的公众演讲,给企业、学校讲课,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这种职业给别人激励,也给自己激励。我不想去预测未来,因为我觉得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机遇,但只要定下一个目标,就去不懈奋斗。年轻人,我们要做充满挑战的工作。”莫伊斯说。

这些属于体育的故事和经验,何尝不是人生的历练和总结?对于这些年轻的运动员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仅是对体育发展道路的建议和启迪,更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就如德科斯引起大家共鸣的一句话“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奥运励志故事 篇3

博尔特在本届奥运会上破了100米、200米、4X100接力的世界记录,称他为奥运田径历史上第一人不为过。博尔特的祖国牙买加并不富裕,在他以前,很多牙买加优秀运动员都去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至于很多牙买加人创造的世界记录都挂在发达国家的荣誉榜上。

博尔特拒绝了美国的奖学金,牙买加因他而荣耀。我们不是想说博尔特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是想说博尔特在三破世界纪录后,在中国做的一件事情。8月23日,博尔特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

《奥运故事》读后感 篇4

奥运礼仪小姐训练的辛苦还体现在饮食上。礼仪小姐冯思璐最担心的就是掌握不好自己的饮食。她的早餐是鸡蛋和牛奶,午餐是汤和一个苹果,喝少量的水,晚上不吃饭。这是因为,如果饮食太多,姑娘们就会穿不上中国传统礼服,并长出小肚脯。如果饮食太少,她的血糖水平就会降得太低,耐不住夏日的高温。冯思璐说:“我总是做噩梦,梦见自己在领奖台前晕倒。”她还担心自己误导运动员,担心运动员听不见她柔弱的声音,担心高跟鞋的鞋跟折断。

针对特殊的颁奖环境,志愿者们还要进行特殊训练。比如在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进行的赛艇比赛,颁奖码头是浮在水面上的,颁奖志愿者们要做到身体不晃动,而且手中托盘也要平稳。为了练就水上颁奖的“绝活”,她们每天要进行100 多次训练。

在颁奖时,少不了的是被拍照,因此,眼神训练是奥运礼仪小姐的一项重要的培训课程。“我们3分钟之内最多只能眨3次眼。”来自辽宁的奥运礼仪小姐张爽说,“到时候,世界各地的记者都在拍照,如果我眨眼了就照瞎了,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形象!”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姑娘们一练就是3个小时。“练习结束,眼睛酸酸的,两手直发抖,吃饭的时候感觉嘴都不会嚼东西了。”张爽告诉记者,休息时也有严格的规定,“两手始终要放在腹前相互轻握,就连上厕所也是这样,决不能让记者拍到颓废的样子!”

奥运会励志故事 篇5

为祖国而战——“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结束比赛的。”坦桑尼亚选手约翰•阿赫瓦里在带伤跑完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时如是说。约翰•阿赫瓦里在比赛过程中严重摔伤,但他要坚持完成比赛。它远远落在别人后面,跑进体育时,只剩寥寥数位观众。余下的观众为他齐声欢呼,把他们所有的支持都给了这位绷带已浸满鲜血的运动员!

奥运励志故事 篇6

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赛场属于一个人。这个人获得两金一银一铜,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突破。泳池为他沸腾,对手为他鼓掌,国人为他骄傲。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爱哭鬼的三滴泪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懂感恩的萌帝

“萌”是孙杨的另一个关键词。从发布会的忘记问题的可爱表情到站上最高领奖台微笑抿嘴的表情。每一次微小的变化,都引来现场和场外观众的一阵惊呼,也无奈有人说:“面对孙杨,花痴有理。”这位天然呆自由萌的90后小子,在生活中也成长为一位内心成熟且感恩的人。拿到第一枚世锦赛金牌后,孙杨跑向看台,在人群中找到妈妈,把吉祥物交到妈妈手中,妈妈为他做的一切他都记得:“在体校4年,妈妈每天接送我去训练,爸爸下班后在家烧饭做菜,确保我一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省队,基地在郊区,妈妈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辆车,只为每天风雨无阻地将煲好的。汤送给我,单程有30多公里。父母为我不知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我不会让他们失望。”在2011年的一次活动中,他请出了自己的启蒙教练,给了教练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每一次比赛结束后的采访中,他都会提及自己的教练与团队,感谢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他说,金牌是属于他们团队的。感恩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可爱与刻苦,承担与成熟,成功与感恩,萌与成熟在孙杨的身上完美呈现,这位90后的新新人类向世人宣告,他来了,他可以。

奥运会励志故事 篇7

与孙杨、叶诗文、焦刘洋的辉煌相比,曾经贵为中国泳军一哥的吴鹏无疑是此间最为失落的人。而在教练迈克•波顿看来,性格里缺少霸气似乎已经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尽管赛前一再豪言要挑战菲尔普斯的霸主地位,但在男子200米蝶泳复赛中,1分55秒65的成绩却使其最终无缘决赛。要知道,奥运会前数次战胜菲尔普斯等名将的经历的确使其具备了创造历史的资格。

对此,就连吴鹏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难掩失望的他坦言:“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谈起接下来的生活,吴鹏说:“会回到美国继续训练,顺便读书,还要准备明年的全运会。可能全运会之后会结束自己的游泳生涯。”

奥运励志故事 篇8

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事后,她说:“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奥运励志故事 篇9

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黄文攀的人生励志故事

“他是眉山建市以来首位站上国际残奥会舞台的运动健儿,保守估计,在此次里约残奥会上黄文攀可能会拿3枚金牌。”

据唐体芳介绍,此次里约残奥会期间,黄文攀将参加20巴西里约残奥会5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150米混合泳、50米蛙泳、50米仰泳接力,20分男女混合泳接力。

父母说:儿时的黄文攀也曾叛逆过希望他尽最大努力创最好成绩。

不要看,黄文攀现在成绩不错,但他的父母说,小时候的黄文攀可是非常的叛逆,不管是学校还是平时与邻居相处都很不听话,自从进入游泳队训练之后,黄文攀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叛逆不在,而是整天泡在游泳馆里,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据黄文攀的母亲李锡冰介绍,平时也经常会跟儿子通电话,但每次通电话儿子都说“很累”,有时候晚上通话,儿子的声音都比较弱,一天训练下来,体力不支,作为父母还是很心痛,但是想到这个是儿子擅长的,也是他喜欢的,我们作为父母也就无条件支持他。

“很激动,也很开心。”昨晚9点刚过,得知儿子在里约残奥会上拿了金牌,远在洪雅高庙的父母,高兴地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因为他们知道儿子能出国去巴西,代表国家出战,还拿了金牌,真的非常自豪。

就在前几天,黄文攀曾打电话告知父母他将去里约参加残奥会,远在他乡的父母其实并不了解里约残奥会这个国际舞台,当时只是简单的几句安慰、鼓励话,后来了解听说里约残奥会之后,才知道儿子这次去比赛意义非同。

“希望他尽最大努力,发挥更好,创最好成绩,多拿金牌,为国争光。”黄文攀的父亲黄腾飞说,我们也隔儿子这么远,只能心里上默默支持他,希望他能发挥出最好实力,尽最大努力取得金牌。

没有双臂的维纳斯却成为了雕塑史上“美”的代表;曾经怕水的黄文攀,如今已经为眉山夺得了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残运会的多枚金牌。他虽肢体残疾,却能在池中泳道里如同鱼儿般畅快地游泳,将自身能量发挥到极致,超越了常人,他更以青春和激情诠释了体育精神。

怕水的游泳金牌“专业户”:

在四川省第八届残运会暨第三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年仅19岁的黄文攀一鸣惊人,一举夺得了游泳锦标赛中的6枚金牌,项目涵盖自由泳、蛙泳、仰泳、混合泳。

黄文攀所参加的比赛级别属于S5级,在残疾人运动会中“S”是自由泳、仰泳、蝶泳的标志,按肢体不同残疾程度分为S1S10十个级别,数值越小残疾程度越高。

一说起拿金牌的感受,黄文攀脸上便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除了混合泳,其他项目拿金牌都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我对其他参赛的选手也比较了解。”

在黄文攀看来,能拿到混合泳的奖牌有些意外但却更令人备受鼓舞。“混合游按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顺序进行。第一阶段的蝶泳,我落后其他队员整整5米,后来靠着其他泳式,奋力赶上,最后以超出第二名1秒的成绩险胜,我都觉得不可思议。”黄文攀说。

个人混合泳要求较高,运动员既要在全面基础上突出某项特长,又要在混合泳中的转身技术上兼顾不同泳式间的衔接。前一泳式结束转身时,要为下一泳式创造条件,这个项目对正常的运动员来说也是难度颇大,更何况身患腿部残疾的人,腰间无法正常着力会使竞技难度进一步增大。混合泳里的蝶泳需用腰部发力,这在当初也成为黄文攀的弱项,更是攻克的难题。

从市残运会到省残运会,再到全国残运会,怕水的黄文攀曾经只能羡慕会游泳的人,如今他却不仅学会了游泳,还能在竞技场收获金牌,他证明了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