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故事 > 党员故事2020汇总正文

《党员故事2020汇总》

时间:

一名优秀的党员,应该要把先进事迹材料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指导动力。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党员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党员故事1

2017年3月18日,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在乘车前往武夷新区开会途中遭遇车祸,走完了他年仅48岁的一生。

入党25年来,廖俊波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2015年6月,时任福建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在他逝世后,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

廖俊波2011年到政和工作时,这个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被戏称“省尾”。四年间,廖俊波这个“火车头”带着政和人民加速追赶,政和连续三年位列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政和县外屯乡在雨季经常内涝,当地村民探索了一条发展莲子产业的路子,但受制于资金紧张,产业难以做大。廖俊波推动成立政和县扶贫小额信贷助推协会,由政府出资作抵押担保专门帮农民贷款,把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资金瓶颈解开了,莲子产业成为当地富民产业。

廖俊波为发展而疾呼、为民生而奔走的场景,长久印刻在政和县干部群众的脑海中。时任政和县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局长的卓陈庆回忆,2012年9月,在推进政和城市面貌大变样的“百日会战”中,道路改造曾因变压器位置的选择而受阻。廖俊波了解情况后,当即从办公室下楼乘车来到施工点,花了两个多小时把30多个点位挨个看过,叫来10多个相关单位负责人开会讨论,现场就制定了解决方案。

在政和,廖俊波亲手绘蓝图抓“施工”,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崛地而起;他马不停蹄追着项目跑,为闽北山区县产业发展打牢“地基”;他“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以务实担当的作风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俊波速度”,政和县干部队伍精气神为之一新。

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他认为自己就是大家的“砍柴人”,而在群众眼里,廖俊波是“和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

年逾古稀的张承富家住政和县七星溪边,溪水卫生条件差、雨季水位大涨,一直困扰着老人和周边居民。2015年5月,张承富找来廖俊波的手机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希望改善周边居住环境。

令张承富意想不到的是,廖俊波很快回复了他,还邀请他到办公室面谈。在廖俊波的推动下,当年的腊月二十七,一条崭新的栈道架在了张承富家门前。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张承富满怀感激地亲手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口:“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俊波您好”。

在廖俊波生前长期工作的福建南平,“俊波精神”成为永不过时的精神坐标,激励着当地干部干事创业,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廖俊波式好干部”脱颖而出,“想干、善干、敢干”的政治好生态正在形成。

 党员故事2

吉林省辉南县公安局石道河派出所副所长赵天昱壮烈牺牲已3年有余,他与不法分子殊死搏斗身中21刀的英雄事迹,至今仍让人感叹不已。

赵天昱,汉族,197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96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辉南县公安局石道河派出所副所长,主持派出所工作。

2017年2月10日17时许,赵天昱接到报警电话,在辉南县庆阳镇发现了被立案侦查的非法侵占林地犯罪嫌疑人于凤林。

赵天昱立即带领一名辅警赶往50多公里外的庆阳镇,并通知在外执行任务的民警程岩生和杨行前往增援。当赵天昱驾车行至庆阳大桥附近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于凤林,立即下车抓捕。

不料,于凤林用力踹坏警车后门,使车内的辅警无法下车,并借着夜色掏出尖刀,向已抓住其衣领的赵天昱疯狂捅刺。赵天昱与他进行了殊死搏斗,胸部、腹部、手臂上多处中刀,赵天昱终因体力不支倒在雪地中……

此时,增援的警车赶到,民警程岩生、杨行及辅警扑向于凤林,于凤林又刺伤程岩生手臂后驾车逃跑。

随后,昏迷的赵天昱被同事们送往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年仅43岁。经鉴定,赵天昱身中21刀。

案发后,通化市、辉南县两级公安机关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全力缉捕犯罪嫌疑人。当晚,犯罪嫌疑人于凤林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2月14日上午,辉南县举行赵天昱遗体告别仪式,并召开了追悼大会。当赵天昱的女儿捧着父亲的遗像走出追悼会现场,数千民警和群众列队送别英雄……

赵天昱从警以来,始终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第一线,忠诚履职、敬业奉献,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先后侦破刑事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多次因公负伤,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立足本职,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自身模范行动树立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个人嘉奖2次。

2017年3月,公安部等国家有关部门追授赵天昱“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党员故事3

2017年春节前夕,四川泸县民警蔡松松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水库,不顾自身安危,救起两名不慎落水的孩童,自己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定格在31岁。

蔡松松,生前系四川省泸县公安局石桥派出所民警,湖北省松滋市人。2017年1月24日中午,距离除夕只有两天,泸县两名8岁男童到地势陡峭的玄滩幸福水库堤坝上玩耍,不慎滑入水中。正在岳父家准备吃团年饭的蔡松松听见呼救声,本能地冲出院门奔到堤坝。

危急情形下,蔡松松只脱下外套便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进行施救,他用双手死死托住正在下沉的两名孩童,拼尽全力一点一点地将他们顶向堤坝边,此时救援的群众增多,有人找来竹竿伸向两名儿童,当看见两名儿童抓着竹竿被人拉上岸后,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的蔡松松再也坚持不住,精疲力竭的身体随即沉入冰冷刺骨的水中。

现场目击者泸县玄滩镇通山村村民王开贵说,当蔡松松双手将两个孩子托出水面时,水已经没过了他的鼻子,只能看到他的眼睛和头顶。大家拼尽全力将蔡松松打捞上岸,但此时的他再也听不见人们的呼喊声了。

在同事们的眼里,蔡松松在生死关头的抉择并非偶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多次挺身而出救助他人。

1996年,蔡松松就曾勇救落水的同村小伙伴,2003年他又从长江里救起了一位落水少年。

2006年,为了帮助失窃的农民工,他徒手制服了掏出匕首的嫌疑人,还自掏腰包为失主买了回家的火车票。

2009年,在阿坝州红原县一起草原火灾中,他带领战友第一时间冲进火场,及时制止了大火的蔓延,保住了数百头牦牛、数百顷草场和牧民的住房。

蔡松松牺牲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决定,追授蔡松松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蔡松松的牺牲,在四川公安系统和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生前的同事谭迎说,蔡松松是湖北人,为了不让自己的湖北口音影响和群众的交流,他努力学习普通话,尽量用普通话和群众交流,当地百姓都感觉他和蔼可亲。工作中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该他值班也主动工作,细致认真的作风赢得群众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他的离去太突然,在他生前工作的派出所,同事们依然记得他忙碌的身影、因劳累而嘶哑的嗓音。蔡松松的父母是淳朴的农民,谈起独子的牺牲,父亲蔡邦楷强忍着泪水说:“我们养育儿子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他英勇献身就是报效国家了。”

在生命最后时刻,蔡松松用“生死一托”诠释了作为共产党员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而作为一名警察,他用一生践行了铮铮誓言和对人民警察事业的无限忠诚。

  党员故事4

吕建江是一位基层民警,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服务群众的平凡小事。但他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中铸就了不凡。

吕建江1989年参军,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从警13年一直扎根基层岗位,生前任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安建桥警务站主任。2017年12月1日,他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7岁。

在吕建江心里,没有“辖区之限”,也没“下班之说”。值班时,他带大家“四班三运转”守在岗位上。回家后,他还在网上“长期在线”,随时为需要咨询救助的人服务。去世前一天深夜,他还在工作群里嘱咐要做好巡逻工作。

“每次师父开警车带我巡逻,走到居民小区,他几乎会在每栋居民楼下停车,然后让警灯闪烁5分钟,我问师父,这是为啥?师父说闪着警灯,坏人看见了,可能及时收手,老百姓瞧见了,能更踏实地睡个安稳觉。”辅警贺权说。

吕建江平时总爱琢磨怎么帮着百姓解决身边的难事。为避免老人走失,他制作了防走失的“黄手环”;为解决停车挪车纠纷,他创制并更新了三代“智能移车卡”。

身在基层,吕建江创造了多个河北第一。他创办了第一个网上社区警务室,经验在全省推广,他还创建了首个公益失物招领网,最早实名开微博并逐步成为河北公安系统在网上最有影响力的民警之一。

在网上,吕建江敢于、善于发声,在17000余篇博文里,他有时说说警察的酸甜苦辣,更多的是教大家如何防范侵害,传播正能量。他质朴的“网言网语”赢得了近3万名铁杆粉丝,这比他所在警务站的辖区人口还多一倍。

吕建江生前曾说:“群众在哪,服务就在哪,无限的网络可以把我为百姓服务的‘手臂’伸长。” 为群众办起事来,他腿不停、嘴不停,走路都小跑着,用真心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窝子里。

为民服务“不下班”的吕建江,自己一直过着清贫日子。一家人住在小两居室里,家具简单、陈旧。妻子崔利平想在客厅安放丈夫的遗像,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只好摆在冰箱顶上。他曾“利用职务之便”给低保户丁忠光先后找了3份工作,但却没有解决在家待业三年的妻子崔利平的工作问题。吕建江去世后,很多人才知道,他家里的生活有多难。

送别吕建江那天,有位姑娘连夜从太原赶来——3年前她曾想自杀,是吕建江连续“叨叨”劝了她一晚上才让她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当天有千余人冒着严寒到殡仪馆送别吕建江,数万网友向他留言致敬,上千市民自发前往他工作的警务站献花悼念……人们称赞他是“雷锋警察”“不下班的好民警”。

吕建江走了,他生前工作过的警务站更名为“吕建江警务站”,这是河北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站。对很多市民来说,警务站已经成了一座丰碑。

吕建江走了,但他为民服务的事业依然没有“下班”,同事们运行起了他的微博账号,在网上网下继续践行着他们共同的初心和使命。

  党员故事5

渤海湾畔,一处临海而建的训练场,歼-15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云霄——2015年3月14日,28岁的张超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飞向航母的航程。

他是海军破例选拔、超常规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之一,同班的飞行员2013年就开始了学习训练。也就是说,张超要在1年内赶上战友们2年多的训练量。如果他能做到,说明新的训练方案是可行的,这将大大加快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进程。

训练任务繁重,压力显而易见。但这一切,张超并不是非经历不可。

原单位舍不得放他走,张超先后飞过8型战机,改装歼-8飞机、新型国产三代战机,他都是同批飞行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是全团公认的飞行尖子。

张超自己也明白,选择舰载飞行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飞向更高更远的深蓝海天,一直是他奋力追寻的梦想。航校毕业时,学校提出留他任教,张超坚决要求去作战部队,最终被分配到“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

选拔期间,考官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舰载机飞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危险的飞行,你愿不愿意来?”张超回答说:“我知道危险,但就是想来。”

怀揣海天梦想,承载无数期望,张超从加入舰载航空兵部队那天起就开启了“加力模式”:6个月时,他追平了训练进度;10个月时,他第一次驾驶歼-15飞机飞上蓝天。所有的课目考核成绩,都是优等。

2016年4月27日,距离张超完成剩下的训练任务、顺利上舰,仅剩3个飞行日。只有在航母上完成起降飞行训练,取得上舰资格认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那一天,按照计划,张超和战友们要飞3个架次的低空、超低空训练。第2架次飞完,海面上薄雾渐起,能见度越来越差,第3架次被调整为陆基模拟着舰训练。

12时59分,张超驾驶117号歼-15飞机进入着“舰”航线。他的着舰飞行技术一直很出色,已完成的93.24%的飞行架次,数据评估达到3.12分,而2.75分即符合上舰要求。

可是,就在张超近乎完美地精准着陆后,已经接地滑跑的飞机突报“电传故障”,机头急速大幅上仰,在超过80度仰角情况下猛然下坠。

现场视频和飞参数据显示,从12时59分11.6秒发现故障到59分16秒跳伞,短短4.4秒时间里,张超只有一个动作,就是竭尽全力推操纵杆,力图制止机头上扬,避免战机损毁。

然而,因为高度过低、角度太差,张超弹射跳伞后,被重重摔在几十米外的草地上,心脏、肝脏、脾、肺严重受损。去往医院的路上,他问战友:“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

15时08分,张超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2016年,中央军委追授张超同志“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

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

那些关注中国航母舰载飞行事业的人,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张超,男,湖南岳阳人,1986年8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副营职中队长,海军上尉军衔,一级飞行员。


党员故事2020汇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