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 历史小故事2020精选正文

《历史小故事2020精选》

时间: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里,漫漫岁月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它们在告诉我们各种不一样的道理,至今仍影响着我们。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小故事1

张献忠是明朝末年的农民领袖,与李自成齐名,1644年,他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大西国建立之后,为了招揽天下的人才为己所用,张献忠开科取士,今天咱们要说的张大受就是大西政权里出的科举状元。

按理说,这个张大受得到了张献忠的青睐,应该能青云直上才对,但是令人意外的却是,张大受当上状元不过几天时间,就被张献忠以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给杀掉了,死得很惨!

张大受是大西华阳县人,就在张献忠称帝的那年,他中了武状元。张献忠举办科举,本就是为了招揽人才,为了表示他对这些人才的重视,张献忠亲自接见了这一年的科举状元。

这不见不打紧,一见面张献忠就被武状元张大受的风姿给迷倒了。这个张大受年龄不到三十,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器宇轩昂,他的骑射功夫极其了得,文才也十分不错,真可谓是文武双全!

张献忠一见到年轻俊美的张大受就喜欢得不得了,他高兴极了,与张大受畅谈一番之后,就赐给他十个超级大美女、一座豪华至极的府第、二十个家丁仆从。

之后,张献忠为张大受举办了一场宴会,宴会上夸赞的话说都说不完,他又赏赐了许多金银给张大受不说,还召来画工为张大受画像。

张献忠认为张大受是天降奇才,现在这个奇才被他得到了,他心中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张大受也很受宠若惊啊,他没想到张献忠竟对他如此之好,他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谢恩,准备向张献忠表一下自己对大西政权的忠心。

张献忠一听武状元来了的消息,原本该高高兴兴立刻接见张大受的,谁知他不知哪根神经被触动了,竟突然冲通报的人说:“这个张大受是个人才,我打心底里喜欢他,一见他就更加爱他爱得要命,我有些害怕再看到他,你们赶紧把他杀了,不要让他再来见我!”

于是乎,张大受被斩首,张家一家老小,连同刚刚被赐给张大受的美人和家丁也全都被杀,真真是让张家鸡犬不留了!

可怜的张状元,短短数日就经历了荣华富贵到身首异处的大喜大悲,关键是,张献忠杀他全家的理由竟这么奇葩!

其实,我们可以逆推一下张献忠的思路,他觉得张大受是个奇才,他太喜欢这样的人了。但是,他一见到张大受就忍不住赏赐这样,赏赐那样,搞得他都像个昏君了,这个张大受实在是太影响他了,这样的人留着极可能成为祸害,所以还不如杀了呢。

不管怎么样,说来说去,张大受简直比窦娥还冤。

  历史小故事2

秦末汉初时期,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刘邦胜出,夺得天下。很多人都说项羽之所以败给刘邦,是因为他不会笼络人心,而这笼络人心则恰恰是刘邦的长项。

就拿他手底下的叔孙通来说吧,叔孙通这个人可以说是令世人不屑的“三姓家奴”,他多次易主,跳槽成性,按理说像他这样的人是最不可信任的了,可刘邦他就敢接纳叔孙通,还能让叔孙通对他死心塌地,再也不跳槽!

说到叔孙通,你可能对他并不熟悉,他虽没有韩信、张良、萧何这些人的名气大,却也是一位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奇人物!

太史公司马迁就将叔孙通高度评价为“汉家儒宗”!

清人洪亮吉曾说:“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叔孙通一句话就让秦王朝灭亡了,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秦二世在位的时候,对百姓施加暴政,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本是被派去戍边的士兵,因为暴雨而逾期,他们害怕受到惩罚,就掀起了起义。

谁知他们不起义还好,一起义全国上下的百姓纷纷跟着起义,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另外的则分散到各种不同的反抗秦朝的队伍中。这些人已经占领了很多城池和土地,秦二世的地位岌岌可危。

那时,叔孙通只是秦朝廷的一个待诏博士,秦二世听说打仗了,就召集像叔孙通这样的儒生们想对策。

有三十多个博士儒生们都说:“兴兵聚众就是造反,请陛下速速派军剿灭。”

可秦二世一听这话就上火,什么叫造反,他当皇帝那些人就造反,他不要面子的吗?

叔孙通见秦二世面有怒色,赶紧站出来,对那些博士儒生说:“你们都错了,如今天下一统,陛下英明神武,百姓们日子过得好着呢,怎么会造反?那些人不过是偷鸡摸狗的盗贼,很快就会被官兵捉住的,不算大事,用不着兴师动众。”

秦二世听了叔孙通的话,舒服得眯起了眼,他问那些博士儒生,到底是造反还是盗贼,回答造反的都被抓进了监狱,而回答盗贼的则平安放回。

秦二世很喜欢叔孙通,提拔他做了博士,赏赐了二十匹丝绸和一套新衣服。

此事过后,很多人都讥讽叔孙通会拍马屁,可叔孙通却说:“你们哪里知道,当时我也是差点就掉进虎口出不来了。”

叔孙通预料到秦二世即将灭亡的命运,于是果断的收拾铺盖走人,逃回了老家薛县。

后来先后投靠了项梁、楚怀王、项羽,最后成了刘邦的手下。

那时,刘邦不喜欢看人穿儒生的服装,叔孙通就十分讨好的换上了楚人的服饰,刘邦才高兴起来。

投靠刘邦后,叔孙通所举荐的人才都是土匪强盗,他的弟子反倒是一个都不举荐。一直到了刘邦打败项羽,正式登基为帝时,他才站出来举荐儒生弟子和博士,说可以帮刘邦“定天下”。

在那之后,叔孙通就带领他的儒生弟子和博士,为大汉制定了各种礼法。西汉之后的朝代,大都沿用叔孙通等人所制定的礼法,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

  历史小故事3

唐朝涌现出了许多诗人,除了像李白、王维、杜甫这样为人们所熟知的著名诗人,还有很多不怎么出名的,比如宋之问,这个向武则天告白而惨遭拒绝的男诗人。

武则天是谁?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既有过人的姿色,也有无双的智谋,有人喜欢她这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这个宋之问比武则天小了三十几岁,他向武则天告白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是个老妇人了,更奇怪的是向来喜欢小鲜肉的武则天居然破天荒的拒绝了才貌双绝的宋之问。

这个宋之问是谁呢?宋之问是一位初唐诗人,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大约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

宋之问长大以后,风流倜傥,工于文词,他与著名诗人沈佺期并称为“沈宋”,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合称为“仙宗十友”。

上元二年(675年),宋之问考中进士,开始踏入仕途。

宋之问曾进入奉宸院,担任过左奉宸内供奉的官职。

所谓的奉宸院,说穿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里面住着的都是从各地精挑细选的年轻俊美的男子,以备女皇享用。

唐高宗去世以后,武则天独掌大权,她不甘寂寞养起了男宠,只是《旧唐书》中所记载的男宠就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等人。

宋之问“伟仪貌,雄于辩”,也难怪会被选入奉宸院了。

武则天喜欢的男宠,几乎都是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的男人,那么问题来了,宋之问有才又有颜,他为何会被武则天拒之门外呢?

当时,武则天对靡丽颂德的诗风极为提倡,宋之问为了迎合武则天,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因此武则天对他还是非常喜欢的。

有一次,武则天和群臣一同去洛阳龙门香山寺,她兴致大发,让所有人都作一首诗,最先完成的人就能得到她赏赐的锦袍。

一个名叫东方虬的人第一个完成,他写了首《咏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武则天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只不过她刚赐下锦袍,宋之问就说自己也写好了。

裁判上官婉儿一看,宋之问写了首《龙门应制》,她和在场的人都觉得宋之问的诗写得更好,于是武则天就扒下东方虬的锦袍,将它披在宋之问身上,这便是著名的“龙门夺袍”事件。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武则天对宋之问的才华还是非常欣赏的,只不过宋之问却不满足于此,他做梦都想要爬上女帝的龙床,期望得到像张易之这些男宠那样的荣宠和地位。

他毛遂自荐写了首艳诗献给武则天,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可就在宋之问满心期待的等着女帝临幸他时,女帝却赶走了他。

原来宋之问的牙齿有病,估计他平时不怎么注重口腔卫生吧,口臭熏人,武则天无法忍受,所以拒绝了他。

所以,长得帅也不是万能的,宋之问终生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历史小故事4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作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闻名海内外。

孟郊被世人称为“诗囚”,他天资聪颖,从小就显露出远超常人的文采。

有一年冬天,一位钦差大人来到孟郊的家乡武康县查访民情,那时候的孟郊只是个几岁的小孩子。

武康县的县太爷听闻钦差大人驾到,就大摆宴席为其接风。在县太爷正要举杯敬钦差大人的时候,小孟郊穿着一身破烂的绿色小衫走了进来。

县太爷见到了,眼珠子一瞪,对着孟郊呵斥道:“去去去,哪里来的小叫花子,扫了爷的雅兴。”

孟郊被骂,并不害怕,他回了县太爷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

钦差大臣听了,对孟郊这个“语出惊人”的小娃娃产生了几分兴趣,打算出个对联考考他,说:“小娃娃,我给你出个题,若你答得让我满意,我就不追究你,如何?”

孟郊毫不怯场,自信满满的说:“请吧!”

于是,钦差大人就说:“小小青蛙穿绿衣。”

孟郊见钦差大人穿了一身大红蟒袍,钦差大人面前的桌子上还有一道烧螃蟹,便对了一句:“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大人猛地一听还没反应过来,沉思了一瞬他才知道这个小娃娃竟然骂他是螃蟹。

钦差大人心中气愤,但是自己有言在先,所以就没追击孟郊的责任。

不仅如此,钦差还给县太爷说:“给这小娃娃安排个位置,我们就赏他一口饭吃,看我再考考他。”

于是,钦差喝了两口小酒,又向孟郊出了个上联:“小小猫儿寻食吃。”

孟郊见钦差大人和县太爷面前的这桌山珍海味,再想到老百姓的贫苦生活,脱口而出到:“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和县太爷同时一惊,因为他们用的吃的正是救灾的钱粮。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有点假,但也说明了孟郊从小就非常聪明。

孟郊长大以后,两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上,四十六岁时才终于考上进士。他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

孟郊是个很出色的诗人,却不是一个很好的父母官。

贞观十七年,孟郊被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到任以后,孟郊根本不管事,整天只知道吟诗作对。

当地县令将此事报告给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替孟郊做县尉的工作,把孟郊的一半俸禄分给那人。

孟郊俸禄本就不多,减半后就更少了,所以他的生活过得穷困至极。

  历史小故事5

腊八节俗称腊八,自遥远的上古时代,古人就有在腊八节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意在祈求丰收和吉祥。

提到腊八节,都知道是农历的十二月八日,可你知道吗,最早的腊八节并不是这一天。

腊八因在十二月举行,故而该月便被称为腊月,而腊月祭祀的这一天就被成为腊日。先秦时期,腊日其实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只不过后来佛教传入中国,腊八节被定为佛成道日,佛教信徒将腊八节称作法宝节,南北朝时期,腊八节开始固定在十二月初八。

《礼传》言:“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礼记》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史记》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腊八节,人们只是通过祭祀来祈求吉祥丰收,祭祀的对象则是: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

佛教传入后,腊八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纪念释伽牟尼成佛,敬神供佛逐渐取代了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

在咱们中国,各地过腊八节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但最流行的还是做腊八粥吃。

北京的腊八粥就十分讲究,我们一般只放八样东西,它却有不下20种材料,如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

江浙过腊八也是吃腊八粥,和北京腊八粥不同的是,它有两种口味,甜的和咸的,爱吃哪种就做哪种。

西宁的腊八节则不吃腊八粥,他们吃的是麦仁饭。所谓麦仁饭,就是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准备,要把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入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过一个晚上熬煮而成的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在陕西地区,腊八节也有点不一样,他们除了有腊八粥,还有腊八面。

陕西的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祭祀祖先,然后把煮好的腊八粥赠送给亲友品尝,但是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腊八粥,吃不完的就留着,有“年年有余”的寓意。

陕西有些地区的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上一碗腊八面。

腊八面是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把面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在陕北高原,人们吃完腊八粥,还要将剩下的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但他们也有禁忌,那就是在腊八节这天不能吃菜。因为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就代表将来庄稼地里的杂草多。

好了,关于腊八节的习俗与禁忌,小编就总结了这么多,你还知道腊八有哪些习俗与禁忌吗?


历史小故事2020精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