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修养方面的励志名言警句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名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这次为您整理了人格修养方面的励志名言警句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人格修养方面的励志名言警句 篇1
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2、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不可教化。——贺拉斯
3、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4、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修养手段。——歌德
5、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6、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
7、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8、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培根
9、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10、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波伊斯
人格修养方面的励志名言警句 篇2
1、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2、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3、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4、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普鲁斯特
5、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罗斯金
6、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7、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8、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美德。——卢梭
9、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0、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休谟
人格修养方面的励志名言警句 篇3
1、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马·阿诺德
2、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茅盾
3、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4、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
5、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服饰。——都德
6、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
7、习勤忘劳,习逸成惰。——李惺
8、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
9、欣赏艺术美,需要知识修养;领略自然美,同样需要知识修养。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疆域就越广阔,你获得的美感也越丰富。
10、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人格修养方面的励志名言警句 篇4
1、既然失恋,就必须死心,断线而去的风筝是不可能追回来的。——巴尔扎克
2、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3、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奥斯特洛夫斯基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6、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格言联璧》
7、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 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8、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塞涅卡
9、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是如此。——塞涅卡
10、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人格修养方面的励志名言警句 篇5
1、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2、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3、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4、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5、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6、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7、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
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9、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10、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