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与重阳节的散文(精选3篇)正文

《与重阳节的散文(精选3篇)》

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想要学习写散文吗?这里是整理的与重阳节的散文(精选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与重阳节的散文 篇1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既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尊老爱老的节日。对于我来说,九月初九这天更具有别样的意义,因为这天恰好是我奶奶的生日,也是哥哥的生日。所以,每当这天,我就会跟哥哥一起回老家为奶奶庆祝生日。

奶奶今年八十九岁,跟父母住在一起。由于旧社会时没的吃,落下了个胃不好的毛病,所以多年来身材一直很瘦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个身躯已成为一个“弓”形,由于腿脚不便,已不能下地走动,整日蜷缩在炕的一角。我见到此状,鼻子不禁一酸?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往昔的情景依稀在目。那时每当我们回家,她总要手里拄着拐杖,忙这忙那,一会儿给我们拿柿子吃,一会儿给我们拿香蕉吃,一会儿再给我们找点糖果吃。在她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些长不大的孩子。望着她额头上的疤痕,往事便从我脑海深处的记忆中浮现出来?

还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病了,烧的很厉害,躺着一点东西都不吃。奶奶吓坏了,她不顾自己的小脚不便,急急忙忙去小卖部给我买我最爱吃的糖蜜果。由于走的太急不小心掉到了路边的沟里,头被磕破了鲜血直流,她顾不得伤痛,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当她回到家看着我吃着甜甜的糖蜜果时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走不动了,她额头留下的疤痕现在还清晰可见。每当看到她的伤疤,我都会满眼泪花,内心的感情无法言喻。

如今她已糊涂了,耳朵也聋得厉害,跟她“吆喝”半天她也听不到,没办法只得打哑语手势和她交流。以前非常熟悉的同村人她现在也分不清是谁,总是叫错名字。我和哥哥她却能一眼认清。见到我们她十分的高兴,但却不知道这天是她自己的生日。看见我为她准备的生日蛋糕却问:“今天是谁生日?”看见眼前的一幕,我不禁感概万千?为什么人要老?人慢慢地变老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这又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想到这些,我就会更加留恋与奶奶相聚的时光。我会静静地躺在她的。身旁听她唠叨着那些沉年旧事,听她用自己的方式倾诉着心声。

在亲人的陪伴下,徜徉在欢声笑语中,奶奶一脸的幸福与快乐。我多么想多陪陪她,我更想依偎在她的身边喃喃地撒娇,享受她无私的付出与关爱。以前总感觉自己还年幼,奶奶岁数也不大,能永远关心呵护着我们。但事实上,自从爷爷走了以后,我才日渐发现,奶奶老了,犹如一棵苍老了的大树,不知不觉中掉光了所有的叶子,光秃秃的。唯有她对我们的爱却依然那么伟大,那么无私。那种爱是发自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带着对奶奶深深的牵挂我离开了老家,重新开始着自己的生活。虽然不能天天陪伴她老人家,但我衷心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我的心时常飞回到我的老家,去回味那浓浓的亲情。每当此时,我悠悠的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

与重阳节的散文 篇2

秋水迷天,木叶飞卷。夫九月之初九,易理以九为阳,故曰重阳。当此之时,秋气萧飒,天地清肃,阳朔之极尽,阴柔之始生。李谪仙有词曲云:“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世知重阳之期,安知清秋佳节耶?清者,浊之尽也,清秋者,重阳之尽也。可知二者同为一日耶?

尽言阳与刚,谁解阴与柔?阳刚之美,如雷如霆,如长江决堤,如麒驥驰骋,如沙场擂鼓,如君临万众。阴柔之韵,如云霞舒卷,如雨丝风片,如柔波泛漪,如碧涧流泉,如美人颦蹙,如幽林箫色。天下柔之至,是为上善,天下刚之至,是为衰极。

仆之生辰,正九月之初九。自落地之时,则淑静少言,目光暗涩。素不喜动,雅好诗词,束发而该览文籍,弱冠之年,性情柔懦如女子。看似无用一书生,细察二十载之生平,则惊且叹矣。仆幼染顽疾,非药石可愈。医言命不长久,然仆性喜静,好读诗书,汉人数千载之文墨,润我之心胸,养我之气血。作息有节,与人无争,内敛清虚,守静处柔,此正合自然之大道,是故虽有暗疾,今仍气完神足,无生死之忧,且与人为善,和光同尘,亦少为小人所乘。是故柔者,天下之至宝也。

仆之事迹,可微窥大道,仆不知其名,强名之曰柔,至于幽微处,则待后日思量。今重阳佳节,悟道一二,借题发挥,以佐君饭后茶余。长安孟鑫遍插朱萸以庆。

与重阳节的散文 篇3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人们要登高望远,所以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对此,人们历来说法不一。不过“桓景避难”之说比较普遍: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灾,应该马上离家,让全家作绛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除。”桓景全照师父的话去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傍晚回家,却见鸡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几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历代相沿,逐成节日风俗。

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现代却给它赋予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意义。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