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节散文【精彩9篇】》
春节快到了,因为不断重复,春节已经褪色了,不见奢想,不见华美。下面是整理的写春节散文【精彩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春节散文 篇1
岁末年初,年轮加圈,春节依旧。灯笼,新衣,鞭炮,春联,年夜饭……“年”的图景,带着新春的问候,带着节日的祝福,将人们溶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子过着过着,就到了年关。经过了无数次的轮回,猛然觉得年已不再所轻,于是勾起了“世事沧桑心事定,脑中海岳梦中飞”的梁启超的诗句。记忆中的乡村春节,就在这样的喜庆里辞旧岁,迎新年;别严寒,接新春。新春的景象总是把日子过得安宁而坦荡,明媚而温暖,让农人所有的憧憬变得清晰,所有的生命变得豪放。年轮上的乡村春节,既回旋着历史的沧桑,也面对着未来的召唤。
年关将近,拣拾童年散落的记忆片段,接着春节生活的多姿画面,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可直到至今,我一直弄不清春节的意义,只觉得春节就是用来尽情享受的:人们可以翻出藏在箱底的新衣,在年关与农活脱离,穿得干净漂亮又无需劳作弄脏弄旧的新衣;红红的对联为山村的热闹增添了欢乐的喜气,从中感受的人们日子的红火、温暖与幸福,给人一派明媚,表达了农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春节总是用巨大的手掌把家放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有再多的钱不想去挣了,有再多的事不想去做了,有再多有工作也放一边去了。春节让漂泊的心开始寻找家的港湾,让家在人的心里有了分量,于是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所有出门在外的游子都会拼命往家赶;于是有了春运的高峰,有了白发苍苍的老母倚在门边翘首期盼阖家团圆身影。年告诉我们,春节就是家人团聚,充满天轮之乐的时间概念,它是家的守护神,诠释了家对人的全部意义。
春节是一个大的舞台。如果说新衣是迎宾曲的话,那么守岁则是这舞台上的谢幕舞。乡村的春节,冬去春来,农人们歇了农耕,阖家团圆。全家人围坐火塘,守着年与年交替的那一刻,谈论生活的炳恼,谈论工作的艰辛,也谈论一年的喜悦与收获,那情景里有祈祷,有期盼,也有感恩,守着除夕,就是守前明天和希望。也有一部分人们,随着时间的更迭,随着物质的充裕,把守岁的内容变成了春节的联欢晚会,不再谈论五谷丰登的话题,不再商量来年的庄稼要种什么样的品种,而是盯着电视屏幕,怕错过了赵本山的相声,品不够宋祖英的歌喉,观不够杨丽萍的舞蹈……有时,电话也会骤然响起,让精彩的晚会受到打扰,那是亲朋好友带来的新春祝福。
越是年关,关于乡村春节的记忆就越鲜活,只是人的生命太有限了,短短几十年就会让人们的记忆落下沧桑。从“过节好处是解馋”到“看着晚会过春晚”再到“旅游过年成时尚”的今天,乡村的春节在传承与嬗变中,物是人非,早已不见了当年的
身影。其实,春节就像一本代代相传的曾经厚重的书,封面还是那个封面,当是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最初的内容。当我们记起团圆、拜年、祭祀先祖等那些关于春节的繁缛礼节,我们就会发现春节是一种圈腾,它依旧神圣地站在岁月深处,流淌着延绵的血肉亲情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写春节散文 篇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节如约而至。回乡的、采购年货的、走亲访友的,京城的人们忙碌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看周边的人们,总感觉到似乎少了些过年的味道。小时候过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种虔诚的心情、那种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满怀。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给老人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逛庙会等等,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时的硝烟味和响声,端着盛满饺子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东跑村西,那种质朴、那种热闹、那种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长大后,这些已经印记在脑海中儿时的梦,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好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无常,有起有落。有时好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有时好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人生之路,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旋涡;走南闯北,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的历练难免会遇到遇上难忘的人和事,正因为这些奇怪的事、难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合家团圆,共度良宵。家,亲情,融融的爱意,构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后起床,仰望窗外,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正在徐徐开放。恍然间,腊八已过,匆匆忙忙似乎己记不起腊八粥、腊八蒜的味道,小年刚过,吃过的饺子也许还没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两旁路灯杆上挂着的一排排的红灯笼和有关年味广告、标语,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来越近了。春节将至,这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这给刚刚还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开日子的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喜悦和希望!
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春节太多的内涵。古往今来,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想象发挥的空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事过境迁,时隔多年,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留传至今。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作罢。
由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历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变数,赋予我们每个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节传承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非常奢侈、幸福、快乐的事情。
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新年伊始,时光向好,那就让我们怀揣美好,放飞希望!
写春节散文 篇3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高兴地拿着零花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东西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真是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过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们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艺和那迷人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夜晚,狂欢的气息川流不息,人们把一个个烟花点燃。烟花在天上喷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花朵,真是美丽极了。我看见小伙伴都在放,我想:让我的烟花也为这灿烂多彩的夜空画上美丽的一笔吧!于是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无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向这里看过来,异口同声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点燃了第二个……
放完烟花的时候,是我们这群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高兴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戏。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写春节散文 篇4
季节推开腊月的大门,春节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红的灯绒花,迎着飘舞的瑞雪,走进五谷丰登的农历和乡村古老纯朴的风俗,在庄稼人的心坎上做窝筑巢。闪光的镐头和弯把犁,大汗淋漓的农事,躲在粉刷一新的墙角憩息。裸露金黄牙齿的玉米棒、鲜红的辣椒串和粗犷沙哑的播种谣挂在屋檐下,打探春耕的消息。辛勤劳作一年的庄稼人忙着赶集上店、置办年货。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系上红绫绿缎的长腰带,风风火火地练习踩高跷、耍旱船。孩童们高举五颜六色的灯笼,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腊月,是山乡一年中最兴奋、最劳神的日子,也是庄稼人一年中最闲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节,一个在古老中国传承几千年,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显得十分神圣而高贵。
春节,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在远古时代,“年”是种非常凶残的动物,长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群出来觅食,所到之处,人畜无一幸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猎的亲人都争相回家与亲人团聚,躲避这场灾难。人们利用“年”怕火、怕红色、怕响声的弱点,在除夕夜穿起红衣裳,家家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于是“年”便逃之夭夭!这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内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形式也带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经过年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保留下来。它记录着前辈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足迹,象征着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草木萌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万物葱茏。当新春来临,必然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将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怀揣心愿,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总把颠簸和疲倦捆进鼓囊囊的背包,在年夜钟声敲响之前,走进一副火红耀眼的春联,走进亲人特别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腊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家庭温暖、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着香火或烟卷,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响声……转瞬,伴随清脆的钟声和辞岁的仪式,旧年历已翻完最后一页,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历,大家翘望岁月的金锤迈着急促而坚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节气,敲响老老少少增岁添寿的庄严时刻。争相点燃鞭炮,挑旺炉火,温热老酒,守住勤劳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斓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头的好收成、好运气。
庄稼人与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对孪生的亲兄弟。如今农家的日子恰似见风就长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着劲,攀比长势和高低。因为劳动,才有平凡而壮美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权力,才有甜润脆亮的歌声和甜蜜温馨的节日。
一年奔波,端午节你可以不回家,中秋节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节,无论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龄、性别、地域,人们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温馨的家庭港湾。春节时,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华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欢聚和兴奋!这就是年的魅力,彰显出一种神奇的魔力。
网络化与地球村的时代,“人远天涯近”。社会更需要有一个情感交流与亲情汇聚的节日,调适心情,丰富生活。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与祖先对话的机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加,春节的影响渐渐大起来了。由于春节倡导和谐、和美、团结、愉快、欢乐的主旨,与当今世界人民盼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可以说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人的足迹,就有春节存在,扭中国秧歌,赏欢快锣鼓,看彩灯闪烁,观龙狮狂舞,听爆竹惊天,品礼花绽放,书迎春桃符,吟诗唱歌,吃团圆饭、春晚联欢……到处洋溢春节的味道。
中国春节,已愈来愈全球化和国际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古老而传统的民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光芒,正让人类共享着亲情的温暖,团聚的欢乐与和平的幸福。
写春节散文 篇5
去年春节前,在省城的儿子和媳妇换了新房子,为了表达孝心,小夫妇俩盛情邀请双方父母到他们的新家过年。
除夕上午,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硝烟气味,一直到午后才渐渐消停。原来,合肥本地和不少外迁来的人家,有中午吃年饭的习俗。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生怕落到最后。各处乡风汇集省城,吃年饭的习俗,同中有异,不一而足。
半下午,小区附近有零零星星的鞭炮声响起,循声望去,有三三两两的老人,或在道旁,或在河畔,或在树林中,焚烧纸钱,火光闪闪,青烟袅袅。每逢佳节倍思亲,许多地方有除夕祭祖的习俗,一些外迁来的人们,远离家乡,不能亲临先人墓地,只能隔山隔水,默默祈祷,遥寄思念之情,场面庄严肃穆,令人动容。
华灯初上,屋里闪亮辉煌,暖意融融。儿子带孙子到楼下去放鞭炮,我和亲家公一起贴春联。本来有邮局赠送的现成的春联,我不喜欢千篇一律,还是亲自写了一副大门联,上联"春风送暖花吐艳",下联"玉堂生辉瑞呈祥",横批"辞旧迎新",切合住新房、迎新年的意思。阳台的玻璃门贴上"恭喜发财"和"羊年大吉"的窗花剪纸,卧室的门都贴上"福"字。亲家公有意把"福"倒贴着,我会心地笑了。
开始吃年饭了。我们的年饭安排在晚上,名副其实的年夜饭。丰盛的菜肴摆满桌子,五彩斑斓,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这是妻子和亲家母的杰作。两个火锅,一个麻辣,一个三鲜,美其名曰"红红火火";两盘圆子,一盘山芋粉,一个糯米粉,叫做"团团圆圆";两盘鱼,一盘红烧鲫鱼,一盘清蒸鲢鱼,称作"年年有余"……这些地道的家乡菜,不但味道别具特色,其名称也寓意美好,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团圆年夜饭,不可无美酒,白酒红酒,各取所需,大家春风满面,频频碰杯,相互祝福。儿子结婚五年,孙子已有三岁,平时我们夫妇和亲家公、亲家母见面不多,这也是第一次和他们一起过年,叙旧话新,分外亲切,情之所以,兴之所至,把酒言欢,开怀畅饮。
酒酣耳热之际,大家纷纷送给孙子压岁钱,小家伙兴奋无比,一一笑纳,然后以奶代酒,挨个儿敬酒,夸张的动作,稚嫩的话语,引来阵阵欢笑,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年饭过后,我们边喝茶,边聊天,边看春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第一次在儿子家过年,也是第一次在省城过年,又是第一次和亲家一起过年,那全新的环境,那暖暖的亲情,那浓浓的年味,一起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写春节散文 篇6
家乡的春节,是微风拂过的日子,是餐桌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是一副红底金色的春联,是燃放鞭炮时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
吃饺子
在我的脑海里,饺子是那一只只下水的鸭子。“每年初一,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是用白面做饺子来饮食,煮的味道当然是香味浓浓。富贵之家,通常包牛肉胡萝卜和芹菜肉丝馅儿,而贫苦之家,则是相反,通常吃白菜馅儿。”这说的就是新春佳节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爷爷的身体更壮了,爸爸的口才更棒了,妈妈的面容更红润了,哥哥姐姐的成绩更好了,我也成了大家的骄傲。那幸运的饺子也衔在了每个人的嘴里……小小的饺子,营运的是团圆的温馨,蕴涵的是丰富的亲情。
贴春联
在我的视线里,春联是家乡人辞旧迎新的寄托,是家乡人对新生时光的期盼,是节日喜庆气氛的第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春联,成千上万的人家,都在太阳初升,将明末明之际,贴上心的春联,迎新新年的到来。
传说中哪个名叫“年”的鬼,早就在一年又一年的火红中逃离了世界。如今的“年”里,只有喜庆,只有希望,人们贴上去的也只是火一样生活的热情。
燃爆竹
在我的想象里,银装素裹的冬天是被大地红的鸣响赶走的。寒冷去了,温暖来了,于是我的河流咔嚓一声解冻了,我的花儿也千里迢迢穿越寒冬抵达了春天,我自己也从年的那一头跑到年的这一头,辞旧迎新啊,我的心里生长着喜悦的枝杈,我用青春的火柴点燃勇敢、点燃激情。于是,青春与激情在喜庆团圆的爆竹声中拔节,拔节,再拔节!
如果游子听到春节临近的爆竹声响,恐怕是要激动的流下泪来了吧!为了不流泪,所有的人才不远万里都要回到家乡,共度春节。爆竹声是以示团圆的一万个理由。
吃饺子、贴春联、放喜庆的爆竹,在这春节的习俗里,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那么,这样的事就会变成一副天然诗画。
写春节散文 篇7
天渐渐地冷了,年关的脚步也近了。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问:“今年你回家过年吗?”我想了想,给了母亲一个肯定的回答,母亲在电话那头愉悦地笑了,而电话这头的我却陷入了沉思中。其实,回家过年一直是我所渴望的。尽管这些年我在离家很远的城市成了家,也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我总觉得,城里的新年不够喜庆,它让我找不到过年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吧,乡下的新年一直让我魂牵梦萦。
记忆中,在乡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过年,又是我那些日子中最为盼望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就是过年,或许因为都是农民吧,一年到头难有什么空闲,一到过年,乡亲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而为过年忙活着,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进城采购的采购,自己准备的准备。而我们小孩子,因为父母大多在家,原来分给我们干的事情大多交差了,大伙聚在一起,玩着我们小孩子的游戏,挥霍着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到了十二月二十几,就到了杀大猪的日子,家家户户磨刀霍霍,村里到处是猪的哀鸣和响亮的鞭炮声。每至这些日子,我们就有吃不完的猪肉,因为乡亲们十分热情,一个村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杀了猪,都会邀请村里人去吃饭,或许是那时生活比较艰苦吧,后来每每想起过年那天天吃猪肉的日子我们总会忍不住有一种想流口水的感觉。当然,每当想起当年每家把一个一两百斤的大猪摆在门口,如今总有一些感叹流过心头。
杀了猪之后,便是做腊肉、做油炸的果条和豆腐等,在做年货的时候,祖母总会给坐在火炕边的我们讲一些老故事,尽管那些故事或许前年我们曾听过,故事情节都让我们能背出来,但那种听祖母讲故事的感觉,就是让我们觉得至今难忘。到了大年三十,全家和和气气吃了团圆饭后围坐在火炕边,吃着糖果聊着天,那气氛真是和谐与温馨。过年后家家忙着拜年,村巷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不时还有舞狮子的从村里闹过,迎来阵阵鞭炮声。乡里的电影院里正播放着一场武打片,那打斗声通过喇叭传得老远,不知哪家的录音机正飘来一首动听的歌,乍一听原来是邓丽君《小城故事》。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熟悉的一切仿佛都成了回忆。过年似乎成了一种程序。等我读完大学再回到家乡时,再也没有儿时那种氛围。祖母早已作古,她再也不能给我们讲那些熟悉的故事了,儿时的小伙伴们不是嫁了就是外出打工为了避开春运不回家过年,村里很少找到年轻人的影子,村巷里空荡荡的,冷清得可怕。父母都已经老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越来苍老……我每每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感叹流逝的时光和过去的日子,每每都伤感得决定来年过年时不再回家……
然而,当年关的脚步又一次叩响在我的心头时,当母亲哪一声声探询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时,我总是在沉思后给母亲一个坚定的答案:是的,咱回家过年!
写春节散文 篇8
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春节,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我呀就当一回“小广播员”,给大家“解说”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除夕可以算得上是春节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有的去摘菜,有的去炒菜,有的去包饺子反正忙忙活活地就干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人们更忙了,无暇照顾我们这些小孩。天还没黑,性急的哥哥就拿出了一个“二踢脚”,把它“送”上了天,这一声响犹如黎明前的鸡鸣,方圆几十里以内的鞭炮全响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一种认为“老祖宗”存在的迷信习俗,所以,爸爸提着鞭炮去放了,这可能是一种欢迎“老祖宗”的仪式,不一会,鞭炮点响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而我们家的小狗却惊恐地躲在床底下了,可能是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吃了晚饭,爸爸提着一筒烟花去院子里放了,“轰”的一声震天响,烟花弹从烟花筒中射出,飞上蓝天“啪”烟花在天空绽放了,顿时,天空如一页画纸,五彩缤纷。而年夜饭更加丰盛了:鸡、鸭、鱼、肉样样都有,什么饺子,什么年糕真是太多了。
大年初一,大家都要去串门的,家家户户的门框边,都贴着一幅幅对联,我看着火红的春联,看见了这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我看着火红的春联,仿佛看见这家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那春联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千纸鹤,带着这家人的向往飞向了远方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就要数拜年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大早就出门拜年了,拜年其实也蛮好的:磕个头,拜个年,临走时再抓了把糖,拿把瓜子,多好啊!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春节的高潮,超市里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啊。当然了,元宵节最不能少的就是元宵,煮好的元宵,放进嘴里,软绵绵的,轻轻咬一口,元宵中的馅便溢到嘴里,甜滋滋的,不知有多好吃!
春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欢度春节吧!
写春节散文 篇9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过年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代表岁岁团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竹,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