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优秀3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为大家带来的是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阅读。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1
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鲁迅先生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最初读《朝花夕拾》是在儿时在小学课本里便出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还不能忘记百草园里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里去了的模样。也记得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会用戒尺和罚跪惩罚不守规矩的学生们的严厉。同时,百草园便也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向往,总希望自己也能在那个乐园里玩耍,以至于后来在爷爷家的院子里的青石墙上,我也写下了“百草园”三个大字,从此,我也有了自己的百草园。每每来到那方土地,我也十分欢喜,玩的不亦乐乎。
也是因为这篇小学课本里的文章,我也买来了《朝花夕拾》阅读,那个时候看文章,总对《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类文章感兴趣,因为鲁迅用温柔细腻的笔触写故人,写故乡,写大自然的微小世界,写生活中我们注意不到的那些灵性。这些文字每一篇都是一首诗,都是一件艺术品。一个有文学天赋的人,才能具有的发现自然的眼睛和对温情的敏感。哪怕已经过去快100年了,三言两语就可以将彼时彼刻作者的眼见和心境完全地送达读者的心底。所谓跃然纸上,指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而当世人提起他时,多半的印象是一个斗士。在这本书中清晰体现这种矛盾的存在,《狗·猫·鼠》《后记》一改记人记事那温柔的笔触,讽刺并不幽默,也并不一针见血,只让人觉得偏激和刻薄。可见鲁迅先生的确是爱憎分明,性情刚直。
他以笔为刀,刀刀刺痛要害,痛彻地解剖着诸病缠身的中国。他弃医从文,却是民族精神的医生。他所揭露的中国人的虚伪丑陋,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这次有幸可以来到周老师的工作室上课,放眼望去,周老师的工作室不大,但是于我而言,里面的每件物品充满了乐趣,比如喝茶就可以看到崂山的茶杯,古典又沁人心脾的音乐,再比如周老师一直在做的纸上种花系列和用烧纸来制作的拾纸救夫系列。刚好在这次周滨老师的课程中,他提到“玩纸”这个概念,让我体会到了纸的大不同。就是用纸这个材料来表达书的意境,而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儿时就读过的《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用纸来表现存在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所收集的文字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共性和主题,因而可能是了解鲁迅的这种两面性最适合的一本书了。鲁迅同时有着敏感温柔和暴戾刻薄的天性,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他便表现出不同的样子。然而,他带着爱去写时,字字生动,笔笔含情。带着恨去写时,便成了文人相轻,偏颇尖刻。
他这刚直性格和以笔为刀的犀利言语让我想到了用直线和折线的的元素来表达整本书的性格。首先想到的是把“朝花夕拾”这四个字做一下字体的再设计,用直线组成的三角形的元素贯穿到朝花夕拾之中,线条利落,棱角分明,代表着鲁迅先生刚正不阿的性格,在拐角处有曲线的元素代表着他最初的赤子之心。
在最初的设计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形设计太具象,人物体现太鲜明。同时,感谢周老师在比较迷茫的时候给我灵感,找到了折纸这个方法,度过了瓶颈。折纸这个方法在排版上是个难题,经过后来不断的尝试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把制作分为两次,首先用第一张纸折后作为排版的参照,然后导入软件中进行设计排版。最后打印出来进行二次折 m.niubb.net纸。
在设计排版的过程中,对某些小章的标题也进行了微妙的设计,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标题上就把“山”字在原有的字形上把两边切掉,使得它呈现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一则是让字变得更形象,二则是与这次在整个作品中都贯穿的三角形元素相呼应。
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了比较古朴的道林纸,有原始的质感,比较符合朝花夕拾的回忆感。在封皮的选择上,选择了红色的特色手工工艺凹凸纸,体现了回忆的热烈和鲁迅以笔为刀,刀刀带血的文字的锋利。在封皮上也有三角形元素的设计,与内页进行呼应。
设计和打印环节都制作完毕,剩下的就是折纸和装订这两个环节了。折纸是一次充满乐趣的体验,与以前折纸的不同在于不在漫无目的的去折纸,而是更深刻的了解了纸和整个作品的内容和表达的涵义从而去进行折纸。沿着设计好的文字把每一张纸都折起来像是重新赋予了他们灵魂一般神奇。我想这就是“玩纸”的乐趣所在吧。
最后,这次《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的制作过程让我从认识“纸”到了解“纸”再到“玩纸”,对纸产生了兴趣,感谢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最后的装订,可以说是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次的作品。通过这次课,也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在创作阶段有了更多的灵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2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为最恶的心,应该坠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二十四孝图》
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人很有感触。虽然是,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初一时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那个本应该是个快乐的童年却笼罩在那封建社会里,时不时透露出些迂腐的气息。于是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骂得淋漓尽致,骂得温和婉转。他的心思谁人都难猜。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的家境正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与鲁迅生活的时代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有暖气,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我们有空调,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我们可以吃到很多鲁迅那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然而,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还不够生趣!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就更不用说了……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想不起来了。
再接触到《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让我感到鲁迅先生是一个多么可爱的人。长妈妈这个角色,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习俗。像要在新年的的早晨对她说恭喜,然后还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乱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最喜爱的隐鼠。因此,那是的鲁迅不怎么喜欢她。呵呵,这个粗俗、守旧的妇女却做了些让人对她刮目相看的事——买《山海经》。在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后,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的人格。对长妈妈,他说不出敬爱,也说不出仇恨。也许说这是他善良,抑或是说这是他忧郁。因为,文字的创造者赋予了文字的内心一种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许是你看到的样子,内在却是你难琢磨的。
放开心去想,放开心去看,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只属于那时候鲁迅一个人的。让我们敞开心扉,去体会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 篇3
回首往事,充满着酸、甜、苦、辣,这应该就是“朝花夕拾”吧。
当鲁迅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他的心中充满了酸,酸得让人难受。在《狗·猫·鼠》中,作者记载他曾经养过一只小隐鼠,可后来死掉了。那只小隐鼠十分可爱,会舐吃墨汁……我读到这一部分时,心中不免产生也希望能够喂养一只小鼠的欲望,一边读一边想象我现在就拥有一只小鼠,能够在我手心里爬,好像真的感受到手心痒痒的感觉。忽然书中的一句话让我从梦中惊醒——“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事实上是被长妈妈踏死的),我不免为那只小隐鼠打抱不平,也明白了鲁迅仇猫的原因。我想,那时的鲁迅的内心必定比我还要激动,必定为隐鼠的死悲伤,恨不得把所有的猫都从他的世界赶走,脸上却显得十分冷静,目光呆滞,一边回想隐鼠带给他的快乐,一边忍住眼泪,使眼泪倒淌到心里。
书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我从这篇文章认识到鲁迅小时候的活泼、可爱,书中描写百草园的语句,使人感到甜蜜,同时也很羡慕鲁迅。在没上书塾之前,鲁迅每天都能在百草园中体会到很多乐趣:寻找油蛉、蟋蟀、蜈蚣,拔何首乌根,捕鸟雀,堆雪人……这些都是现在的儿童体会不到的,因为孩子游玩的百草园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占据,孩子心中的百草园也已经被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功课湮没了。我想,在如今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世界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百草园了,就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永远埋藏在我们心中,把那梦幻般的甜永存于脑海之中。
但是,鲁迅的童年也是苦涩的。鲁迅的父亲生病时,他们家先请了一位名医,可这位名医却推荐了另外一位医生来为父亲治病,父亲最终因医治无效去世。事实上,这两位医生应该都很清楚鲁迅的父亲的病是不治之症,为什么他们不实话实说呢?还用“蟋蟀一对”、“平地木”这些东西来做药,为了勒索钱财不惜草菅人命。在父亲临死之际,鲁迅大声喊:“父亲!”时,心中的苦楚恐怕一半是因为父亲的逝去,一半是由于眼看着封建社会人们品质败坏却无可奈何的心情。
不过,鲁迅的生活有时也是辣的,但并不是那么强烈。有一年的五猖会,鲁迅对此十分盼望,可是父亲却扫了他的兴,因为父亲让他背《鉴略》中的几段。至今我都不明白他的父亲为什么要在所有人都兴高采烈时提出让鲁迅背书,我为此愤愤不平,我猜鲁迅当时的心情或许也不过如此吧。口中读着书,心中却惦记着热闹非凡的五猖会,这种感觉就像辣椒,辣却无法摆脱。
仔细品味《朝花夕拾》,才发现它并不只是一本简单的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