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成语 > 小学生经典成语故事大全优秀5篇正文

《小学生经典成语故事大全优秀5篇》

时间: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小鱼儿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 篇1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2

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七国之中,又以秦国实力最强。政治家们看到天下纷争不已,就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是以苏秦为领袖的“合纵”派,主张六国联合起来抗秦。另一派是以张仪为首的“连横”派,主张由秦国统一天下。

张仪是秦国的着名大臣,一次奉了秦王旨意,劝说魏国与秦国联合起来,对付其他五国。

他见了魏王,说道:“魏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好,处于七国之间,打起仗来不能守住城池,这是致命的弱点。

“贵国如果联合南方的楚国而不联合齐国,齐国就会很生气,从魏国的东面打来;如果联合齐国而不联合赵国,赵国也不是好惹的,会在北面挑衅闹事;如果不与韩国联合,韩军会频繁地从西面进攻;如果不与楚国搞好关系,楚国的军队则会从南面发起势不可当的进攻。

“稍有不慎,战争就会降临到魏国头上,一点儿安全保障都没有,这就是我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形势啊!”

听了张仪的话,魏王觉得自己联合五国抗秦真是失策,原来这五国都是自己的劲敌呀。于是,魏王向张仪请教,自己身处乱世之中,用什么方法才能保住国土。张仪笑了一下,劝魏王与秦国联合。因为秦国在七国之中最为强大,联合秦国,其他诸侯国因为害怕秦国,一定不敢轻易侵犯魏国。这样一来,魏国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魏王听信了张仪的话,终于依附了秦国,结果却整天为秦国的利益南征北战,耗尽了国力。

◎成语释义

形容很分散、极不完整的情况,也形容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支离破碎、不团结、不统一的状况。

故事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 篇3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4

滔滔不竭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典故】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

【释义】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近义词】滔滔不断、滔滔不绝

【示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篇5

谢安在年轻时就很出名,扬州刺史庾冰多次诚心请他去做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在那里勉强应付了一些时日,但是没到一个月,他又回家了。

后来朝廷几次让他做官,他都拒绝不去。实在没办法,他前往会稽(今天的浙江绍兴)的。东山,做了隐士。

朝廷仍然没有放弃让他做官的念头,谢安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谢安在做了大官后还在想着过隐士的生活。

《谢安传》里记载着:“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其中的“始末不渝”,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始终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