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成语 > 管中窥豹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最新8篇)正文

《管中窥豹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最新8篇)》

时间:

管中窥豹这个成语怎么解释呢?管中窥豹可以怎么造句呢?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pincai小编一起来学习!这里是整理的管中窥豹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最新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管中窥豹的典故 篇1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管中窥豹造句 篇2

我初出茅庐只看到县里的九牛一毛,管中窥豹,还不能胸有成竹地介绍代表全县的情况。

从这次关门捉贼式的扫黄成果来看,过去我们对色情业的理解不过是管中窥豹,只看到冰山一角。

管中窥豹的解释 篇3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语出]《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庚申令:“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正音]豹;不能读作“bāo”;

[辨形]豹;不能写作“貂”;

[近义]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反义]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用法]有时跟“可见一斑”或“略见一斑”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

用管中窥豹造句: 篇4

(1) 看待事物应该全面,不能管中窥豹。

(2) 外国人分析香港经济前途,大都是管中窥豹,不必过分重视。

(3) 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4) )●(徒云一叶知秋难免不见森林,管中窥豹结果全是皮毛。

(5) 他这是管中窥豹之见,不足为凭。

(6) 不过这只是管中窥豹而已。

(7) 我的意见只是管中窥豹,可能缺乏整体性及客观性。

(8) 以偏概全,同管中窥豹是一个道理。

(9) 这几天的考察,只是管中窥豹,要想全面反映这地区的情况,还得深入调查研究。

(10) 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单凭管中窥豹,如何能尽得其中真象?

猜你感兴趣:

典故 篇5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

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资料共享平台

《成语典故: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管中窥豹的故事 篇6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献之自小就聪明伶俐。有一次在家里,他父亲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打牌,王献之站在旁边看的时侯突然指着南面的`玩家说疲乏:“你那边肯定要输了。”玩牌的人听他这么说,都开始取笑这个七八岁的孩子来,他们说道:“小朋友从竹管里头看豹子,只看到了豹子身上的一处斑点。”但实际上王献之并不是只看到了局部,他看到的是全局,并且也有自已正确的判断,因此还有一个“一斑可窥全豹”的成语,它们都是用来说明全局与局部辩证的关系。

管中窥豹的汉语词典解释: 篇7

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唐归仁《悼罗隐》诗:「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

●宋陆游《江亭》诗:「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陶孟和的著作﹞幸而在《现代评论增刊》上提前发表了几节,所以我们竟还能管中窥豹似的,略见这一部新书的大概。」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 篇8

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从字面上理解“管中窥豹”,那就是从“竹管”中透过视线来看到豹子,由于视线为“竹管”圆孔面积所束缚,看不到“全豹”,只能看到所观对象身上具有豹子特征的斑点花纹,于是就此推论观测对象是一只豹子。这种逻辑思维能够以小见大,极具智慧。“微尘中见大千世界”与“管中窥豹”均可用来形容通过小事情,推测出对象的概况。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可见的“一斑”并非百分百的是豹!梅花鹿身上的斑纹完全可以与豹子相媲美。因此,千篇一律的“管中窥豹”,搞不好就会出现“指鹿为豹”的尴尬,让人啼笑皆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