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育儿知识 > 什么是家庭压力的代际传递?正文

《什么是家庭压力的代际传递?》

时间:

  对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家庭潜藏的“债务”,压力是无形的,家长们被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们鼓励父母对自我的家庭做深层觉察,画一个家系图来分析家庭的“问题”,有觉察的父母不会把一些不健康的压力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失去生存的快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有其父必有其子?——家庭压力的代际传递

  故事

  小娟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她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年老的父母,放弃情深的丈夫,毅然绝然的辞掉工作,带着小娟跑到北京来生活,她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为了小娟可以在北京接受好的教育。终于小鹃考上了大学。小鹃上了大学并拿到奖学金,她也毅然绝然的离开了母亲,专心于学习,连休假也不回母亲身边。真所为屋檐水,点点流,有什么样的母亲也会有什么样的女儿。

  家族压力的代际传递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潜在的心理动能,被发展心理学称着为成就力。成就力强的孩子大多有三个特征,一是有很强的欲望,二是个性独立,三是很能吃苦耐劳。研究成功学的人发现不少例外的事例,如世世代代的贫困之家突然冒出个首屈一指的富翁,社会地位低微的家庭养出位大权在握的当权者,平庸无味的家里培养出国际型的艺术家,学识平平的家庭教育出了一个流传几代的大学问家,等等。简单的认为是糟糠之家的孩子懂得持之以恒的奋斗是不够的,对这些例外做家谱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成就的欲望其实已在家族中延续了许多代,甚至十几代,为此也许还牺牲了几代人的幸福。心理学认识到家族的欲望,像是一种“债务”会代代相传,每个孩子一出生就会面对这些无形压力。

  心理治疗师在接诊咨客前,大多要仔细思考当事人的名字,想从取名中看出家族对孩子未来的期望,看出家庭的情结。小娟的母亲可能就成长在这种“欠债”的家庭里,她虽经奋斗仍不能成名,她是一名饱受灵魂不安的孤独的“长跑者”,孩子是下一个跑接力的人。让小娟接受良好的教育比一切都重要,为此母亲可以抛家离夫,离开年老的父母和生长的土地,带孩子不远千里到北京求学。其心不可谓不坚,其志不可谓不明。温情、孝道、关爱不是家族关注的中心,只有克己、努力,奋斗,获取一种高度的成功,才能释放无形压力,慰籍家族的灵魂。我们也发现,许多精英家庭的子女一代不如一代,慢慢的使家族内部压力积攒,多少代后又有一个有志气的子孙顽强的崛起。像是一种流动的循环,每个姓氏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此起彼伏。观察这个社会的权力、金钱、文化大儒的新生与消隐,你会发现一种平衡循环原则在调控,没有永恒的富足,也没有永远的贫穷。

  所以,我们不能夸耀小娟母亲的忘我,她的牺牲有其深层的意义,同意也会理解小娟对母亲的绝情,母亲的责任已成句号。接下来只有她才能为家族的荣誉在所不惜。经验老到的心理师,能够从家庭的族谱图中找到证据,分析和预见这一代孩子在家系循环中的位置,勾画出孩子在未来的大致前景。

  家族压力如何被孩子感知?

  那么代际间的压力是如何传递和如何被孩子感知? 简单来说,家庭具有四个方面的塑型力。

  一是家庭的内部知觉。这是家庭的集体无意识,父辈们说不清,道不明,却一直在为此痛苦烦恼。他们可能为一些琐碎的事彼此争吵,抱怨与愤愤不平,这一切却来源于家庭内核的不稳定。观察什么事情能激起他们极大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什么事情造成他们的恐慌与混乱,什么事情又是他们不愿言明的禁忌,以此可以透视一斑。事实上,为钱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喜欢对钱有控制力;为婚姻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对情感也敏感;深受慢性病与不健康折磨的家庭,孩子会把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为社会地位和权力大伤脑筋的家庭,孩子对社会的攻击欲就会增强,不是精英就成其为叛逆。家庭内部的知觉与父辈们的内心体验必然导致孩子的主动关注增强,发展的力量便以此为中心积聚。

  第二个对孩子有雕塑作用的是父母的行为。尊师重道的家庭,孩子知书识礼,喜欢藏书读书的父母,孩子小时候虽然也会撕书毁书,长大后却会自然的爱书读书,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父母行为的延续。要想孩子长成后孝顺自己,那你要好好孝顺你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会记在心里,顺其自然的会孝义为先。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人,常常也不能在学习中获得快意,学习对他们是受罪,孩子也不会把学习当作乐事。在十年动乱后最初的三届高考,大多教师,医生、知识分子的子女考中,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因为知识获益和生存,孩子对学习也要灵光一些。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同等的教育环境,这样的差异不再明显,但潜在的发展力还是不能小觑。父母的行为,生活习俗,兴趣爱好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功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装作喜欢那一行来做诱导。我们也观察到,打骂孩子,虐待与暴力也是有家族“遗传”的,父母的行为对幼小孩子有心理印刻作用,在孩子还未有自己的判断和决断之前,内心的认知和情绪模型已基本形成。

  第三个对孩子品行的雕塑力量是父母的语言。语言是一种描述,而非家庭内部的感觉,语言中有评价和判断,涉及世界观,但语言总是会激发内心情绪。心理学认同“皮格马利翁效应”——你用什么方式与孩子说话,把孩子描述成什么样,孩子也慢慢的变成什么样。有些家长喜欢贬低、否定孩子,以为这样会激发他的自尊心和奋斗心,那样激发出来的自尊是假的自尊,是为了掩藏自卑的自尊,这自尊是做给父母看的。语言上贬低孩子,势必把孩子导向弱势人群,所以,心理学者都建议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为他导航。在家庭治疗的技术中,常常使用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的方法,为孩子营建一个自己还行的心理气氛,好的习惯和情绪就会慢慢接踵而至。夸奖和批评都可能是一种强化,批评缺点也可能强化或者建构了这些缺点,使孩子完整的自我变得百孔千疮。我们也观察到,好的老师和好的教育都是建立在积极肯定和奖励之上的,孩子在学校不仅学习知识还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喜欢学习成了自然的事!

  第四个塑型力量是环境,环境的问题不是单个家庭能很好解决的,除了家庭的生活环境外,更主要是社会风气,社会教育状况,社会物质条件,社会治安秩序等。环境的改变必须是社会整体的努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对环境选择,减少与不良环境的接触。确保孩子的温饱与安静的学习条件,选择秩序严明、教育水平高的学校,鼓励孩子交往有上进心的同学朋友,以及欣赏社会正面文化与精神道德,做到了这些,家长们可以是问心无愧。

  对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家庭潜藏的“债务”,压力是无形的,家长们被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们鼓励父母对自我的家庭做深层觉察,画一个家系图来分析家庭的“问题”,有觉察的父母不会把一些不健康的压力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失去生存的快乐。富裕满足的父母不让孩子从小就过于舒适安乐,保持孩子奋斗独立的个性。有其父有其子,虎父无犬子看起来不错,其实做到也很难。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家族发展中的自然位置,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化解不利因素,如何利用家族的内部压力让孩子在成长中获益。
 

1.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教育方式是什么?

2.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

3.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有哪些

4.教育孩子正能量的故事

5.孩子教育老师心得:教导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