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10篇》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怎么说?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相关内容。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__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也在10月10日启动。“__”,是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永恒课题。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定盘星”,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粮食安全宣传周,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解决好“在哪种”“谁来种”“怎么种”的三大问题,切实保障好粮食安全,守护好“大国粮仓。”
解决好“在哪种”的问题,为守护好“大国粮仓”提供耕地支持。“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守住我国耕地红线,确保基础稳固可靠。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党员干部要压实“田长制”工作责任,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对违建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乱占耕地建房进行清理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农田不仅得是农田,还得是良田。只有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让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饭碗才能越端越稳。党员干部做提高耕地质量的“领航人”,加强对农田改造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向老百姓普及相关知识和政策,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保护耕地质量,坚持生态为先、建设为重,为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谁来种”的问题,为守护好“大国粮仓”提供人才储备。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保证粮食安全,就要围绕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所需,围绕农业发展大局所需,有的放矢招引农业、水利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党员干部要建立健全农村人才结对帮带机制,带领高层级人才下沉到乡村一线,开展科技下乡、人才结对、开办农技培训、田间课堂等活动,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了解掌握农业发展实际、精准解决农业生产短板和瓶颈问题,让农民群众懂政策、懂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产能,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更多人才力量。
解决好“怎么种”的问题,为守护好“大国粮仓”提供科技力量。“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创新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撑。推进科技赋能,才能做到“兴粮有支撑”。从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到安徽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都是盘活农业科技“创新源”的火热实践。党员干部要把科技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科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气象条件、苗情长势、基层需求等,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务农,做好秋粮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范等,确保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助力粮食安全的问题更好地解决,让我们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2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__始终对这一问题念兹在兹。基层干部要探索大国“粮”策,巧解粮食安全三道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奔跑。
守牢“耕地红线”,巧解“根在哪,如何管”的难题,思“藏粮于地”之大国“粮”策。“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粮食的质量和数量由耕地决定,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__以来,保护耕地的多项策略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条不断加快,盐碱地转化、复垦等手段“多管齐下”,让耕地保护力量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立足基层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扛起属地管理责任,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带刺的牙齿、通电的高压线严厉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和污染破坏耕地的行为,严控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走好落实耕地保护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发动“农科引擎”,巧解“用什么,怎么用”的难题,思“藏粮于技”之大国“粮”策。“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捍卫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用足科技工具箱。要通过科研攻关,掌握育种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农业发展的“芯片”问题,不断扩大粮食产量;要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要组织“土博士”“田秀才”等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做到科学种田、趋利避害。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做“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答好乡村振兴“答卷”。
激发“种粮热情”,巧解“依靠谁,谁来种”的难题,思“藏粮于民”之大国“粮”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有大国“粮”策的加持和护航。“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工作,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种粮补贴、惠农贷款、灌溉设施建设、粮食收购价保护等政策落实落细,切实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基层党组织要用双脚丈量基层热土,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坚持走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之路,通过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蹚出一条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新路子,不断壮大农民腰包、激发农民种粮热情,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能。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九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切从简。
“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社会常理和人之常情。在古代,不同阶级的人在一日三餐中的菜品丰盛程度和场面大小就有差异。所以在现在,就有不少的人过于追求聚餐的场面大小和菜品数量而忽略实际情况,并以此彰显自己“不凡的气度”和“大气的风度”。
话说得有道理啊,谁不喜欢有面子啊?是我,我也喜欢做有面子的事,但我不会像上面说的那样,我会从长远出发,立足现实,节约粮食,反对铺张浪费。话说得轻巧,具体做法呢?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如果你已经明确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约束自己,那就很不错了。因为你已经有了精神上的认同,同时你需要关注一下周边的人,或许这时候,就需要你委婉或直接地表达想法、提出建议,如果还能做到语气温和就更好啦。
其次,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约束自己。听说,在吃饭前双手合十心里默念“节约粮食,粮食节约”,就可以使没吃完的粮食飞到需要它的地方去。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根据积累的经验来看,同学们大多对自己的食量有所估计,但那些特别喜欢或者特别感兴趣的食物却散发着该死的魅力,好想吃,但是摸摸我那“圆润”的肚子,忍不住问自己:“我还吃得下吗?”这时候就需要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是否有必要吃?是否吃得完?是否点了能打包带走?如果已经吃不下了,而且不能打包带走,那就没有必要去买;如果已经买了,可以请身边的好友帮忙吃一些……总之,尽量避免浪费。
每次看到装剩菜剩饭的桶里堆满食物,我都会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话语响在耳旁,农民伯伯复杂的眼神和处于饥饿中饱受苦难的人期盼的眼神,似乎都在提醒着我——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食物的合理利用,为了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力所能及的关爱。而“光盘行动”也不应只成为一句口号,更应成为一种行动。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同学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时候到了,行动起来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4
16集纪录片《端牢中国饭碗》正在央视一套播出,该片盘点了中国人饭碗中,从主粮到蔬菜、肉禽、蛋奶、水产等副食产品各种令人惊叹的数据,全面解读十年来中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牢记“饥饿感”,树立粮食安全“托底观”。改革开放前,“饥饿”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集体记忆,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约20%的人口。在看望参加__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更不能抱有工业化时代不存在粮食问题的侥幸心理,古有“种桑误国、穿丝拓疆”,而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影响,更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蔓延近三年的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全球人口饥饿状况急剧恶化,俄乌战争爆发后,世界粮价上蹿下跳,这些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只有粮食安全才能给社会注入“定心剂”、带来“安心丸”,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安定有序发展的“底气”,一旦出现问题,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守牢“耕地红线”,守好粮食安全“安全阀”。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18年连续丰收,但是从2021年8月25日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来看,全国现有耕地19.18亿亩,与上一次调查相比,1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13亿亩,平均每年减少1130万亩耕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和高位稳定意味着耕地长期持续全面的高强度利用,耕地退化发生面大。守牢耕地红线,必须坚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做到耕地数量有增加、耕地质量有提升、耕地生态有改善。守牢耕地红线,必须构建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耕地资源源头保护与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守牢耕地红线,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为抓手,建立常态化曝光机制,形成常态化警示教育效应,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耕地红线的氛围。
落实“藏粮于技”,做好粮食安全“科技观”。“科技务农”正在改变中国农业的现在,也将改变中国农业的未来,加速布局“科技务农”,持续挖掘“藏粮于技”,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的蓬勃兴起,进一步赋能中国农业现代化。落实“藏粮于技”,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更多元化的形式加速“科技务农”创新演进。落实“藏粮于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促进技术创新与生产应用有机结合,让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商业化、市场化、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的良好生态。落实“藏粮于技”,要注重研发应用集体化,统筹推进科技攻关,集成转化与推广应用,营造良好农业创新生态,充分激发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内生动力。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5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放眼当前和未来,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们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用智慧和汗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战略意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党的__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粮食生产一直都很关注,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充分认识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让粮食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注入动力活力。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粮食安全工作中,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创新思路做好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__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开展组织生活,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要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要进一步盘活用好党员群众中的“土专家”“田秀才”等队伍,充分发挥新型农业能人引领作用,让“乡土人才”和农民成为粮食安全的行动主体。
破除发展瓶颈,提升种业水平。种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更是社会稳定、民生福祉和农业发展的基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立足新征程、新起点,推进种业振兴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更大更实的举措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把种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要深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重大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产业体系,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群众消费升级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出种业科技创新高地。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6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永葆为民初心、坚守持久恒心、常怀忧患之心,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根基,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使命感,永葆“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新时代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嘱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任凭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始终确保14亿中国人民到点开饭,吃得饱、更吃得好。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责任感,坚守“稳字当头,重农抓粮”的“持久恒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以食为先,百姓吃饭大于天,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四化同步”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我们党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党员干部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紧迫感,常怀“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之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高位运行,但粮食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放眼世界,全球疫情跌宕蔓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容不得半点闪失,不能指望国际市场,粮食安全花钱买不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对粮食不能犯健忘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是良田,使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7
芒种刚过,正值水稻拔节生长之时,沃野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仓廪实,天下安。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走稳“三步好棋”,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的强大动力,能够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
走巧“大局棋”统筹谋划,有“合力苦干”的凝聚力。“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从来都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在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的高度讲粮食安全、抓粮食生产,要求我们务必学深悟透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执行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工作不是曲高和寡的“个人独奏”,而应当是党群一心、众志成城的“群演合奏”。在无数成功案例中,“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只有合力攻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才能无往不胜。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怀揣一颗真心、带着一片真情,用真心真情感化群众、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增强凝聚力,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走好“创新棋”科技发展,有“善干巧干”的新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阶段正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活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不能按“老样子”办,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跟上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现实需要。伟大的育种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一心一意让大家远离饥饿的耕耘者,正因为他的创新思想以及在科研育种上的深知灼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农业创新者。在技术创新上,要依托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起到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党组织,用活“线下+线上”互通的方式,用好远程遥控、移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服务载体。在粮食生产实践中,要将就近服务与远程服务相结合,让农民对农业农村具体问题有直观认识,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为处理农业问题带来便捷。
走好“民生棋”坚定信念,有“真抓实干”的保障力。“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粮食安全工作需要聚焦民生实事。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强化党员的先锋意识,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主动亮出身份,主动认领任务,以实际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为民服务。以奋斗姿态为民谋幸福,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在实践中,推动乡村振兴的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把民生事一件件办好。面对新时代考卷,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更好接地气通民心,重实干聚民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心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决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粮食作物是什么吗?它们就是小麦、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是我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宣传周。“民以食为天”,今天,就让我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谈谈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更何况,全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那儿的孩子们连米饭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说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教室的垃圾桶里,经常会有同学们吃剩的馒头、糕点;食堂的餐桌上,米饭、菜肴随处可见,有时,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见到同学们洒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不懂得爱惜粮食,他们把饼干、面包、稀饭随便乱扔,在家里挑吃捡穿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数据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也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却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因为,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农作物的品种正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的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面对如此严峻的粮食问题,有许许多多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粮食新品种,增加粮食产量,为全球的粮食问题出谋划策,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爷爷他们学习之外,更主要的是从现在做起,拿出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9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一直是关系老百姓的民生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山东嘉祥县种粮大户徐小占为榜样,从加强耕地保护、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三向发力”,积极投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助力农民朋友端稳“金饭碗”、挑上“金扁担”。
实施图斑核查治行动,激活耕地保护“新动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是吃饭的“家底子”。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激活耕地保护“新动力”。党员干部要全力做好图斑核查整治,对“非粮化”“非农化”地图斑进行逐一会审,深入田间地头,逐一实地核查初审地块具体情况,掌握地块面积、位置、栽种作物及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摸清整治任务底数,做到图斑摸排细、任务底数明。还要实施分类整治,出动挖掘机、装载机、播种机、旋耕机等机械入场施工,清理地表并对整改地块逐一销号,进行秸秆还田,使用生物菌肥,增加土壤肥力,组织农机对农田土地深翻深松,消灭杂草害虫,使用牛羊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实施复耕复种,做到靶向施策准、整治成效优。此外,更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下沉现场督导,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由问题整改拓展到质量提升,自觉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抢占智慧赋能制高点,激活农业科技“新活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根本出路在农业科技。党的二十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激活种业原始科技创新活力,着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等工作,培育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金种子”,抢占种业科技竞争制高点,避免“断种”“卡脖子”情况,让种田农民少花钱、多打粮,实现产量高、品质优,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还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科创赋能农业机械,在大型农机装备核心部件生产等短板环节攻坚突破,使用新型农机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田间智能化物联网装备,借助“机器换人”实现自动控温、自动喷滴灌、自动放风、自动施肥;借助物联网、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贯通产销两端,真正让更多“好种子”长出“好果子”,让更多“好果子”卖出“好价钱”,让更多“农把式”挑上“金扁担”。
培育政策、人才“头雁”,激活农民种粮“内生力”。端稳“中国饭碗”关键是解决“谁在种地”的问题,农民是种粮主体,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是保障国家“米袋子”。山东嘉祥县农民徐小占10年来从采石到种粮、从用人力到用机器、从靠经验到靠科学、从一人干到带领大家一起干……靠政策东风,凭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实践表明,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党员干部要以徐小占等为原型树立“种粮大户”先进典型,充分激活种粮农民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让农民愿意种粮、种粮赚到钱。另一方面,积极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等项目,培育一支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吸引更多懂技术、懂市场、懂经营的种粮能手、年轻新农人投身现代智慧农业,进而推动种粮事业提质增效,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生生不息赓续“禾下乘凉梦”。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演讲稿篇10
9月22日,在第_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__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发扬节约精神,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增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实现藏粮于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危机、疫情、气象灾害、部分地区战争等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把握“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硬道理,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扎实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摸清家底”,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牢牢抓紧“中国粮袋”、端稳“中国饭碗”。要保护好耕地,守住粮食“命根子”“生命线”,承担“保土”“管土”之责,落实“田长制”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推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田水利、良种优化等农业技术科技的发明创造,古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灌溉蜀地万亩良田,今有袁隆平院士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实践证明,在耕地总量稳定的情况下,必须靠科技支撑保障粮食增产。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做到“向科技要粮”。要在粮食安全领域建设一支具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种子精神”人才队伍,选拔一批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十年磨一剑”的科技人才到基层服务、“传经送宝”,推动粮食作物种植优质高效发展。
发扬“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的节约精神,实现藏粮于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古诗句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主题活动,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珍惜一箪食、一瓢饮,增强节约意识,引导全民参与节约粮食。要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心守护“中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