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10篇》
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1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完成书本p.3活动。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区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黄土高原》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完成书本p.6活动。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2、地区差异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3、黄土高原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
特点。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教师]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略
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为、难点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句话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
[学生活动]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
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
以“到底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作为辩题,进行辩论。在教室两边分别挂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风情的图片(各3~5张),请代表北方、南方的学生分坐两边,同组学生(每组里均有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邻。辩论前几分钟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学生播放代表当地风情或歌曲录音,以营造一个虚拟的良好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辩论,不受约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1、走向
2、经过的省区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西北地区景观图。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2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篇3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的基本国情之一,因此1、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2、加强区域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发挥地区优势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区域之间的合作恰恰是区域优势之间的互补。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2.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各个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多方面的合作,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加入竞争中,寻求发展,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在合作、共同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人地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是一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4.中国为什么加到wto?①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②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③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
生:人种不同。
师: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
【板书】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一课时
一、 三大人种
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
生:观察图a、b、c、d。(让个别学生来描述)
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
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貌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替)
【板书小结】 白种人体貌特征: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黄色人种体貌特征: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黑种人体貌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师:那么,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种呢?
生:黄色人种。
承转:不同人种之间有交往吗?(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交流的见证”)
生:有。
师:其他人种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阅读课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e,让学生指图说出不同人种的分布。
【板书小结】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 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那么,人种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战其间,希特勒屠杀尢太人;美国的种族歧视。他们有没有优劣之分?(指导学生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资料)
生: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在三大人种交界的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还生活着混血儿,他们之间没有种族优劣之分,只有体貌的差异。
承转:人的生产与生活都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各异,那么,人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否平衡?
【板书】二、人口的分布
师:指导学生读图f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
生: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人口密集(2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1人/平方千米)。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人口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读课文p51页。是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素影响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好的人口密集。
师:指导学生读图g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1、人口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读图思考回答,
1、在高纬度的地区人口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自然条件越恶劣,人类生存困难。
2、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国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了解人种的区别是依据体貌特征来分的,没有优劣之分。以及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种的形成与分布也不同,在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经济好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各人种的其他特征现状,看看周边有没有其他种族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5.学会分析人口增长率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掌握问题
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咱们学过了世界的地形和气候,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1:标题
出示幻灯片2: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习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
出示幻灯片3:《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
(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逐渐加快)
(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
出示幻灯片4: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
(60亿,1999年10月12日)
出示幻灯片5:“资料:地球上的第60亿位居民”
活动(一)p65页第1题,让学生读p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出示幻灯片6:《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及说明问题》并讲解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它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增长也就越快。)
出示幻灯片7: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
(让学生阅读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
出示幻灯片8: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出示幻灯片9:举例计算人口增长率
活动(二)p65页第2题,让学生回答并提问: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低?
出示幻灯片10:图《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
提问: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地区?最慢的是哪一个地区?
出示幻灯片1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好还是低好?为什么?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必须同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增长率过高,可能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贫困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过低,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出示幻灯片1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愈来愈快。活动(三)让学生完成p66页图4-4《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并巡视,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名画折线图,一名画曲线图。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板书)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密度)
出示幻灯13: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计算的?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单位:人)
出示幻灯片14:计算临盘地区的人口密度
活动(四)让学生填p67页第1题: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怎样的?
让学生读p66页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回答: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大于200人)
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小于1人)
出示幻灯片15:指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
出示幻灯片16: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至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原因我们下一节再讲。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世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率情况、人口曲线图的绘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知识,希望对同学的日常生活有用。
出示幻灯片17、18:
巩固性测试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和 决定的。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亿。
3.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上看,亚洲的 和 部 洲和 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5.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6.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20__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三、教学关键:通过读图,分组完成。
四、教学方法:读书法、读图指导法等。
五、学法:读图查找法、填表比较法、练习法等。
六、教师准备: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
七、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课前交流用英语宣布上课并提问。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2、画表格,指导生读图。 图文对照、查找答案、填表格(写语言分布)
3、组织活动。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插入北京之行实例。 生配合听并回答师提问。
5、组织学生读图。 自画表格完成三大宗教学习内容。
6、达标练习。知识运用能力提高。
7、总结并板书课题。生总结所学内容(语言和宗教)。
九、达标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感交流,精彩过渡
师以闲聊的方式与学生就单元测试情况进行交流,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干劲,展现学习风彩,恰到好处时用英语宣布上课。
2师宣布:(class begin。 gd rning class)
1、生听,并群情激昂的表示一展自己的风彩。
2、gd rning teacher.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同学们,我们刚才的课前交流和相互问候共用了哪几种语言?你学到或听到的还有哪种语言?你会说吗?全世界主要使用语言有哪几种?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的主要语言”(师板书世界主要语言)
3、指名做答:我们用了两种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英语。
4、还有俄语、蒙语……
5、生试说蒙语
6、生带着问题读书读图,进入学习状态。
十、世界主要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读图b“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提问:世界主要语言有哪几种?
2、师画表,师生共同完成汉语、英语的分布,其它四种语言的分布区,生分组完成。
世界主要语言
语种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
3、能力培养
(1) 美国以南的美洲为何称拉丁美洲?
(2)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什么语言?为什么?
(3)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小结,鼓励学生的观点。
5、师讲述亲身经历的事件。
19__年,我和五名同志被奈曼旗教研室派到首都北京学习。一天晚上,我们一同到天安门广场游玩。那时有很多老外,随行中有一人提出和老外照像做为留念。但苦于不会外语,无法沟通。我初中学过英语,便自告奋勇地与老外打招呼。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5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最大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牧区
1、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贫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读图8.5,找出本区的主要牧区及代表性畜种。
3、读图8.5,找出贺兰山,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4、小结:贺兰山以东,草原草场;以西:高山牧场。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点,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设问承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是不是除了发展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二)灌溉农业区
1、教师讲述: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西北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西北地区那些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呢?
2、读图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区,思考:水源来自哪里?
3、教师归纳: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读图8.8和图8.9,认识西北的四个主要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
5、承转:什么季节冰雪融水最多,当地人民又是怎样利用的?
6、结合p76-77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7、讲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种好方式。
8、承转:虽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读图8.10、图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热条件和农产品特点。
9、小结: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1、读图8.4,将照片与拍摄地连线。
2、分析造成本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8.12,8.13,观察坎儿井的构造。
2、读图8.13,认识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3、通过坎儿井,了解当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6
1 。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 。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3 。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教学过程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导入新课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让学生区分回答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并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或抢答。展示图片、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选择的答案进行评价。
板书:
1、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过渡: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我们国家的心脏。北京不仅今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个朝代的都城,特别是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北京真正是座历史文化名城。
1、背景最早的城墙叫什么?先后有哪些王朝在北京建都?
2、作为古都背景有哪些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3、根据你对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什么时间去北京旅游最好?
播放mtv《北京欢迎你》活动:观看mtv,让学生写出从《北京欢迎你》的画面中观察到的能印证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将《北京欢迎你》分成四段播放,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边唱边观察mtv的画面,从中发现相关的文化景观。对各组观察的正确率,教师点评、总结,结合mtv里出现的京剧艺术,可以鼓励学生唱几句。
通过图片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
近年来,参观背景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对于这一现状,说说你的看法。
甲:提高门票价格
乙:限制每天的门票数量
丙: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
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作为是历史文化名城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我们从mtv《北京欢迎你》中也看到了她现代的一面,下节课就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现代的北京。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39课文及图6.48,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
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7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海陆变迁的原因。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8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
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
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1课时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 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 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教师展示我国各地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板书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4)如何缓解我国的缺水状况?(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明确: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兴修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4,总体上我国缺水情况日益加剧。然而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费的状况也很严重,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状况?(学生回答)引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话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明确:
a、我国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规;?有偿使用;?制定“中国水周”;?制定“节水标志”。
b、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c、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
d、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e、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f、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6)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么”。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很远。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9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快,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业日趋合理;(3)掌握我国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列表对比来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分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分布情况
我国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2课时
一、情境导入展示几幅图片,
提问:你知道下列几幅图片描述的是哪种生产活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幅图是煤炭工业,第二幅图是石油工业,第三幅图是钢铁工业,第四幅图是纺织工业。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提问:工业和农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明确: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不仅给人们提供生存保障,还给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明确:工业可以分为两大类: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轻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部门)
判断下列工业部门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学生回答)食品、机械、纺织、造船、服装、冶金
明确:食品、纺织、服装属于轻工业;机械、造船、冶金属于重工业(二)中国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图”
提问:从78年到11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快,其中最快的是彩电;可以得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比如:彩电、冰箱等。
提问:从旧中国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布局情况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明确:
旧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新中国:加强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作用;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展示图片:拆除污染严重的工厂和新建工业园区(三)中国工业的分布
重工业——能源分布(煤炭工业)展示“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出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和西山;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安徽的淮北、淮南;陕北和内蒙古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等
明确: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70%以上。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的主要产煤区。在陕北和内蒙古交界处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已建成特大型煤炭工业基地。
展示“山西省煤田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到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等明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展示“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到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长庆、胜利、中原、华北、克拉玛依、塔中、塔北、玉门等
明确: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大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重工业——钢铁工业分布展示“我国钢铁工业分布图”
提问: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有何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明确:
东部沿海地区:鞍山、唐山、邯郸、莱芜、张家港和上海等中部地区:太原、武汉、湘潭、新余、马鞍山等西部地区:包头、攀枝花等出示图表:
分析:
为什么中国一边在大量生产石油和铁矿石,一边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和铁矿石?(学生分析回答)明确: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时期,人口众多,对石油、铁矿石存在大量需求,虽然我国石油年产量位居世界第4,达2亿吨,但仍不及我国每年石油用量的一半;中国铁矿石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是贫铁矿,因此需要进口。
讨论:
阅读p96材料,说一说,首钢为什么要搬迁?首钢搬迁至曹妃甸新址对其转型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首钢长期以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北京市带来了不少困扰,如:环境污染、耗水量大、温室气体排放等。
曹妃甸交通便利,方便原料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印度等)运输,从而节省运输成本。曹妃甸发展壮大,成为一大钢铁基地;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北京地区的环境,减低躁声污染、空气污染。促进产业优化配置,使北京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播放视频:曹妃甸京唐钢铁
拓展延伸:
对比武汉和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提问:上海主要从哪里进口铁矿石?(学生回答)明确:上海主要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进口铁矿石。展示:三峡和小浪底发电站
明确:水力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目前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7%左右。中国水力发电主要在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出示“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
找出下列主要水电站,看看分别位于哪条河流及省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们还了解了我国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水电业的分布情况。
四、课堂练习
1、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b)a.农业b.工业c.种植业d.钢铁工业2.下列属于工业生产活动的是(c)
a.植树造林b.天然气c.石油开采d.汽车运输
3、我国下列工业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c)a.石油b.天然气c.钢铁d.飞机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分布变化的趋势是(d)a.日益集中在大城市b.集中在沿海地带c.沿海与内地差异大d.由沿海向内地发展5.有关我国煤炭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d)a.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b.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c.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d.中国每年大量进口煤炭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相对于原来的教材调整了一些新的内容,如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调整了其分布的划分,重新定位了其区域位置。由原来的东部沿海、沿长江流域、沿黄河流域三大区域,调整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区域,这样更贴近当前我国经济的区域划分,有利于对目前我国各区域经济状况加深了解。这些内容的调整,促使我们老师要适时把握当今社会的发展脉搏,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10
1、了解山东的地形特点,能够在图上找出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2、了解山东矿产的分布,知道自己家乡主要的矿产资源。
3、知道山东的气候类型,了解山东主要的气息灾害。
4、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说说环境污染和治理。
1、教学重点:山东的地形区和主要矿产自已。
2、教学难点:山东发展工业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多媒体课件
结合体会发言,教师补充加深
新课导入:展示泰山图片。今天我们了解山东的主要地形和矿产,探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展示山地地形图
学生活动:
(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区的颜色判断山东地势特征。
(2)分组讨论,确定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讲述:山东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中丘陵是著名的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中部是泰山为主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四周是鲁西北平原等四大平原。
板书: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展示山地矿产和工业分布图
分析讲解:指点图上各种矿产,山东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石油等丰富,其中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在烟台的招远,石油站第二位,是胜利油田。还有很多其他矿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主要的工业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南和淄博等。
学生活动:
(1)阅读97页图表,了解山东主要的矿产种类。
(2)讨论山东矿产分布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总结板书: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展示山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回忆山东的纬度位置,分析山东气候的特点。
(2)找出山东主要的气象灾害,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他们的危害。
讲述: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灾害是旱涝和干热风等,对于农业有较大的影响。
板书: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学生活动:阅读99页材料,谈谈自己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
分组讨论:阅读99页图表,说说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讨论治理措施。
总结: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城市噪声等,还有水土流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我们要治疗环境污染,改善耕种习惯。
板书设计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三、环境问题及防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