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6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 篇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傅雷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一封家书。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家书,他们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了英语特级教师。
读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信中流露出的强烈而深刻的爱子之情。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书中,傅雷和他的夫人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书中,我认为傅雷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傅聪是一个刻苦用功,生活有条理,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好公民。傅聪是个正直,善良的人。
对孩子教育这方面,傅雷,有自己特有的方法,他认为,不论参加哪个职业,做人是最重要的,所以,傅雷最重是做人,对于居住在外国的傅聪,傅雷只能通过写信对他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指导,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难事不轻易放弃,获得荣誉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和人格的尊严,做一个道理和艺术并存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儿子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他都在信中多次谈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来帮助儿子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篇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与艺术修养等,不管是傅雷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奔赴在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经常给他指点。
家书是情感的传递,我读了这封家书,使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篇2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我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必须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我明白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我是普通人,也能够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进取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完美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我的生命。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 篇3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不过百字,最长的几千余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情的期盼。
傅雷之于傅聪,既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外,还在之谈人生,谈艺术,浇灌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他以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者”身份,毫无保留的传授着自已的宝贵经验,教导儿子成为一个大的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具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伯父的文笔和思想;四、做面“忠实的镜子”。而博聪之于傅雷,既是长不大的孩子,又是可以讨论学术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位“知己”,傅雷可以放下做父亲的尊严,毫无顾忌的向儿子忏悔自己经过的过错,吐露自己的心声,清除父子间的隔阂。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颇深,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平时,他不苟言笑,对,我十分严格,而处在青春期的我并不能理解他,还经常与他对着干,闹过不少矛盾。自从读完了《傅雷家书》后,我感觉自己更了解父亲了,他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一句句叮嘱、一生生责备、都是他对我的关爱。不同于母爱的温柔细腻,父爱共享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宽广,永远给我最坚实的依靠,最坚强的力量。
《傅雷家书》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书,他能使父母共懂孩子,使孩子更理解父母。现在,我把他推荐给你们,希望你们能读一读,感受父爱的力量!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篇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都研究精深,个人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所以,在《傅雷家书》中有许多人生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说道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追求不到,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是无止境的······”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剩余的,以组成原有的镜子。一路上它由于有棱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风景。当它千辛万苦找地到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滚的很快,一路的风景刹那掠过。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得到的同时又会失去些什么,所以有的时候要学会放弃。
读这本书除了能让我懂得人生道理,还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小到吃穿、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会讲这些大道理,但是他们也很爱我,处处为我着想。
《傅雷家书》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指引我走向前方坎坷的人生道路。
傅雷家书初中读后感 篇5
每小我私家都领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乡信,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好像找到了别的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后代所领会不到的。这大概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缘故原由吧。是那一封封乡信,就象一次次贵重的交心,拉近了我们的间隔,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觉着,凝听着,笃志铭刻取。
傅雷是我国闻名文学翻译家、文艺批评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端正的学者,极富本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仁慈,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第一部分对读者来说是一个对其时文艺再起时期历史的一些相识和马基雅维里本身对政权分类的一些见解。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本身故国意大利其时队伍状态的担心和否认。第三部分,就我感觉,是整部书的最精美也是最受争议的中间,我的一些感觉和想法也多数来自于此。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遍及,研究博识,小我私家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造就的东西又是从小担当精良的家庭教诲,终于生长为国际大家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明确,艺术纵然是像钢琴演奏也必要严酷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技术”,而是满身心、全品德的表现。他教诲儿子说:“我始终以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只管即便生长,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不然,那种某某家无论怎样高超,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孝敬。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小我私家的品德,已别无所求。
我也是出与好奇心和抱着读名著的心态来读这本饱受争议的又被人成为是人类历史上巨大头脑的书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600字 篇6
不得不说,《傅雷家书》无疑是一部极亲切、极写实的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对当时的傅雷一家来说,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读完全部的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你很难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笔下看到这些。也许是失去了,才最终大彻大悟,体验过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亲在自省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尊重。孩子远走高飞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但我们从信中却见不到任何约束,更多的是建议,更像一位朋友,这点也无不令我佩服。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难以忘怀,他说,人是感情动物,展示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就是这样的,生而为人,我们为什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情感。无论痛苦、快乐,这都是我们一份难能可贵的经历。为什么总那么理性呢?享受这些独特的情感,将人生变得多彩些,才不负此生!
在这些信中,看的是父亲,也不少见母亲的笔影。在文中,我发现母亲对于一些事,往往更为理性,她在文中说过:“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因为有父亲的感性,有母亲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这也就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引导与爱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们不乏能看出父母的关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换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写多了,或是孩子写少了。
但无论如何,我很欣赏傅先生说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托。”还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种享受,我们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还有很多,别荒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