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优秀3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 篇1
星期六,我观看了《想飞的钢琴少年》。里面讲述了少年维特的故事。
维特从小就喜欢飞行和钢琴,爸妈把他称为“神童”,他就洋洋自得起来。他也喜欢古怪的木工爷爷,和他一起学木工。爸妈给他请了个保姆,保姆有个可爱的名字就伊莎贝尔,他对她产生了兴趣。维特慢慢长大了,练琴的水平提高了,但他和从前一样,还是喜欢轻视别人,对别人不尊重。有一天妈妈要带维特去钢琴王后那里学习,他却不愿意。他的爷爷去世前告诉维特怎样飞行,维特真去了飞机场,把飞机开到了钢琴王后家门前。维特最终听了爷爷的话“你的东西太多,就应该舍弃一些”,拜钢琴王后为师,最终他成了钢琴家。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去努力。还有如果你努力去追求许多东西,那么就应该舍弃一些东西。
我想:我虽然平时牺牲了一些玩的时间,但我通过学习,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 篇2
《想飞的钢琴少年》初看影名,以为又只是一个借爱的名义、成功的名义把孩子囚困,让其畸形成长的影片,故事的最后应该是那种给人当头棒喝的结尾,看完应该让人沉闷压抑,久久沉浸于阴霾之中,以此来警示那些迫切希望孩子走上成功之路——可以有点不近人情、甚至“不择手段”的家长或教育者们。
带着几多猜想看完本片,所幸,从头至尾,几乎没什么让人心情沉重的地方。相反,整个观影过程可以说是伴着笑声与惊叹。面对这样一位卓越的神童成长之路,有很多异于常人的地方,不仅是他的才能、智慧,还有他的经历。但在他的个例中,却不乏当今教育需要关注的共同问题——适切的自由
维特自小就显现出对音乐、对钢琴的狂热喜爱,并天赋异禀。他父母竭尽所能创造一切机会让其发展自己的兴趣,维特也不负众望,每天艰苦的钢琴训练他却能持之以恒,而且乐此不疲,因而,他小小年纪被名校录取,获得特殊的教育学习机会。从此,他在万众瞩目中,享受着有尊严的“圈养”生活。
也许,他是个天才,注定不能享受凡间的生活,不能享受凡人所拥有的自由、快乐的童年。然而,这样天才式生活跟学习方式,最终导致维特对“神童”生涯的抵触。满目绿意,对身体再有好处也不适合覆盖所有的吃穿住行。
庆幸,他是个天才,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还给自己一份自由,享受凡间生活,体验童年快乐,也在自然、自由的生活中继续追寻着梦想。更在自由中,挖掘了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才能。
维特有一个幽默、善解人意的爷爷,且尊重、理解、并且信任维特。他就像是维特机械运转时的润滑剂,调剂着维特单调、沉闷的生活,也是他灰色旅程中的一缕清新空气、一座令他轻松、自由的灯塔。可以设想,如果维特没有支持他、信任他的爷爷,没有那块可以让他释放的小天地,那么他的命运又会怎样?
自由,是对孩子天性起码的尊重;自由,是给孩子成长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在观影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停地闪现那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尽管那只猫曾经尊贵、荣耀,拥有一百万次的生命,但充其量都只是别人的附属、装饰、玩物,没有一次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最后他能够安然选择再也不醒来,我想是因为他拥有了自由,做回了自己,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
我们的教育终极职责是什么?不就是,让孩子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吗?那么,适切的自由,应该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 篇3
《想飞的钢琴少年》,这片维特不仅是天才,而且饱含智慧,继承了老头超然的睿智,远离父母的市侩和功利。在他看跌股市拿老头的37万养老金去炒股的时候,我竟然得停下电影重新思考期权到底怎么操作挣钱,这么一个小孩,怎能不叫人欣赏和喜欢呢。
这个电影里虽然一直在表现一个天才儿童,但不经意流转过的人物却叫人印象更深,比如少年的伊莎贝尔,一个唱摇滚喝红酒的辣妹;比如慈爱的钢琴家老太婆,不愿见到美好的乐章是被迫演奏的;比如维特受伤出院转学后的新同桌,那个教他击掌握拳示好的敦实小男孩;比如至始至终宽厚仁爱的老头儿。这个小家伙的命运饱受上帝的眷顾,他人生最大的障碍不外乎就是高中生的眼红的绊脚了,其他顺畅得令人嫉妒,就如同他与老头相处的美好时光,旁人只见羡慕,鲜有身体力行。
伊莎贝尔打开了小维特一度腼腆闭塞的内心世界,让小维特见识到了聪明所不能表现的活力,从此种下初恋的甘甜。老太婆让维特意识到自己不能随波逐流于世俗,慢慢的他对钢琴的练习逐步能脱离于母亲的干涉。敦实的小男孩,用自己张扬的大拇指为维特喝彩,让维特找到同龄人的友谊和娱乐,这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跳级生许久来不曾体会的男孩间的感情。至于老头,不仅为维特从小就埋下梦想,还为他指路,给他解压,随着老头丢出去的那顶帽子划过池塘,老头用自己一生的睿智和梦想,陪伴小维特整个缺少同伴而又被厚望重压的童年。
特别喜欢维特和爷爷间的祖孙情。中国人有“疼孙不疼子”的传统,莫非老外也同样如此?看得出维特老豆对老头不是很感冒,当然,那深情的拥抱还是承载着殷殷父子情的,但是这两个家伙之间肯定没多少交流。从老头儿的风度和举止看,年轻时候肯定风流倜傥,幽默无比,那套把情书写上天的浪漫手法,显然潜移默化给孙子。老头毫无保留地爱着维特,甚至贡献出自己的所有养老财产,细心聆听呵护着一个天才脆弱的内心和感情,不时指导孙子因为天赋而飘荡得太快的琴声。老头甚至不介意维特是个屠夫或者兽医,唯一期望的,无非就是孙子能够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成长。而维特也非常操蛋,竟然要处心积虑输棋给爷爷,包括为爷爷的养老金殚精竭虑,嗯,也许这个词用得不恰当,不是殚精竭虑,仅仅小试牛刀。
木工的世界总是充满想象,在回力镖砸碎玻璃的许多年后,在木雕的蝙蝠翅膀已成回忆的时候,祖孙俩其乐融融,终于有机会一块模拟飞行了,我觉得这十多年中浓缩的景象,只有在很久很久之前的文字里才能见到了,比如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片情怀让人非常向往感动。
“这个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当维特在平凡中过日子的时候,我青睐着在上面这些人,特别是老头。我想,天才只是一种姿态,自由才是需要获得尊重的权利,不管孩子年龄大小,不要像维特的父母那样把厚望功利化了。我希望以后对待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她)愚钝还是聪明,我都能像这些人一样,有趣,相伴,一起玩,又各管各的,尊重彼此身心和时间的支配。
交响乐演奏结束,全场真诚热烈的掌声响起,只为那钢琴伴奏,经久不衰,很久没有听到过这么热忱不息的鼓掌了——不管是屏幕内外,所有人,非常热情地表达了对天才的敬意。而在我心里,表达的是一种对人与人间彼此尊重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