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蜡烛读后感(优秀7篇)正文

《蜡烛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蜡烛读后感(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蜡烛读后感 篇1

有幸再次亲临薛翠娣老师执教现场,聆听她精彩干练的语文教学。这次薛老师为老师们示范执教课标版第十册的《半截蜡烛》,可谓用心良苦,她为每位听课老师印发了教材,在上课之前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耐心细致地为老师们解读了教材,然后马上开始上课,为了全程呈现课堂,连续上课近两个小时,真可谓是马不停蹄,鞠躬尽瘁!令所有听课老师感动、振奋,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深刻的思考。

一、对教材解读细致深透

薛老师每次上完课都不顾疲惫,循循善诱地和老师们交流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而且她多次表示最好是在上课之前和老师们交流对教材的解读,这次她终于能如愿在课前与听课老师交流对教材的解读,也让我终于明白了她为什么这么强调对教材的解读。

薛老师对教材的解读非常认真,从课题开始,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解读,一句话一句话地解读,一个词一个词地解读,重点词语作更为详细的解读,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文字背后的写作意图、人物精神都在她的解读下清晰起来,深刻起来,我们仿佛随着一位大学教授深深地走入了文本,尽情地享受着语文的精神滋养。在这样细致深透的解读下,课文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丰厚起来,对课文的理解变得深刻起来,简单的课文变得滋味浓浓。

联系我们平时的备课,大多通读几遍课文,了解大意,熟悉课文的教学要求,再参照教参理出上课的思路,能有多少静心的品读,更谈不上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了,怪不得薛老师一再强调对教材解读的重要性啊!没有对教材细致深入的解读,怎么可能做到吃透教材,更谈不上合理的教学设计了。薛老师对教材钻研的工夫在她近一节课耐心的解读下,让我们豁然开朗,语文老师要想上好课,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充实有效,自己必须在课前对教材做充分的解读,要静下心来,耐下心来,对教材的写作背景、一字一词一句、甚至是一个标点细细琢磨,仔细推敲。只有自己走入了文本,亲近了文本,努力走进“复杂”中,弄清“真相”,然后进行资料的清理,选择教法的梳理,和最终教案的整理,由此,走出来的你,课才能上的有效,甚至高效。

二、教法设计绝妙精当

在听完薛老师对教材细致深透的解读后,我有一个担忧:解读到这么多的内容,怎么才能在课堂上落实,怎样让学生也能像老师这样走入文本,体会文本呢?也就是薛老师会用怎样的教法来落实她对课文的解读呢?听了薛老师的课,又马上给我启发:只要自己真正解读透了文本,就一定会产生精妙的教学设计。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忧,是因为我只是听了薛老师的解读,还没有化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薛老师的每一步教学设计都让我拍案叫绝,又让我联想到她对文本的解读,正是在深入的解读中才有了这一个个合理而又精妙的教学设计。

1、扣题猜想,激发兴趣:

这是一篇以物命题来写事的文章,事先薛老师要求不发下文章给学生看,开课即写题目,请学生看了题目,猜猜看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纷纷猜测文章的内容,勾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并且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谓是一举多得。导入抓住了课文命题的特点,并且充分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这完全来自于她对课题的细心解读。

2、直入重点,读文感悟:

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两次检测,一次是对预习的检测,她的预习是放在课堂上的,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她只反馈大家都预习了什么,在检测的时候就只检测一点: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她抓住了叙事性课文的主要要素,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大体脉络。还有一次是对课文第5自然段的朗读检测,在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之后,只检测最后一句话“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因为这一句话最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并且老师随即扣住“提”“盯”两字加以适当的动作提示,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也为后面小女儿的成功做了一个情境的铺垫。这两次检测,可谓直入重点,精妙精当。

再看薛老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伯诺德夫人用绝妙的方法收藏了一份绝密的情报”的处理,当时的解读很丰富,但是如何让学生自主地读文体会呢?薛老师直入重点,抓住“绝密”和“绝妙”二个词,让学生自己读文体会,从哪些地方看出“绝密”和“绝妙”?一下子就把第二自然段拎了出来,给人百毛皆顺的感觉,不禁让我们暗暗叫妙。再如对课文第5自然段的处理,也是直接抓住读文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划出相关词句,就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而且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读文感受。第6自然段也是如此,小女儿为什么能成功的?自己读文仔细研究,直入主旨,让学生自主读文体会,学生不知不觉就走入了文本。这些看似简单却让我们直喊精妙的设计,都是来自于薛老师对文本深入独特的解读啊!

我想说,薛老师的课再次说明了教师对教材解读的重要性,功到自然成,只有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才能上出轻松、简约而又语文味浓浓的课来!

蜡烛读后感 篇2

在我读过的爱国文篇中,《半截蜡烛》给我的感受最大。

文章主要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口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于是,伯诺德便把情报藏在了半截蜡烛中。敌军正好来搜查,便发生了可怕的事情,但是在一家三口的努力下,终于战胜了敌人。这主要是靠他们的机智与从容。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让人感到紧张,并且对伯诺德夫人一家担心,但是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伯诺德夫人虽然没能骗过敌军,但是在两个孩子的机智下逃过劫难。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遇到困难时显得非常镇定,这就要告诉我们在遇到危险与困难的时候,不要紧张,否则就会不知所措。只有镇定才可以平静心情想出好的办法去战胜它。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一点,还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他们为了祖国统一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抵押,这种精神不是更值得学习吗?

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

蜡烛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蜡烛》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文中围绕着一次停电,主人公用蜡烛照明写作业这个故事,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是这个故事背后确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蜡烛愿意牺牲以自己,来换取主人的光明,真是不易呀!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所欲为,两者何以论比。

点燃自己,用光芒照亮别人,蜡烛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它的一生虽很短暂,但非常有意义。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辛勤的老师、令人敬佩的警察、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他们都具有蜡烛的奉献精神。

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给”要比“拿”愉快。蜡烛不正是这样吗?它给人们光明并不向人们央求什么,而是无私的向人们奉献。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吗?

的确,蜡烛微弱的光亮远远不及电灯的光亮强,但它总能在危及的时候挺身而出,它难道不是让人赞美的“大英雄”吗?

蜡烛读后感 篇4

爱国是什么?在肖邦眼里,是孜孜不倦地创作,在文天祥眼里,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大义凛然,在林则徐眼里,是"欲为圣明除弊事"的赤胆忠诚;在伯诺德夫人一家眼里,则是那饱含着爱国深情的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机智周旋,保住了秘密情报的故事。读完它,我不禁感慨万千:既因德军的丑恶而气愤,也为母子三人的机智而喝彩。谁能想到,一位弱女子竟能面对危险笑容以待、冷静处理;谁能想到,一个小男孩竟能面对蛮横的敌人从容镇定地应对;谁能想到,一个胆小的女孩竟能机智的面对残暴而毫不畏惧。这便是一颗颗赤诚的爱国心,一个个不渝的爱国情啊!

尽管,那半截蜡烛至死不渝的光辉依旧照耀着我们,但现在依然有许多人瞧不起自己的祖国,总是一昧崇拜与羡慕国外的"洋产品"而忽略本国的"土产品",总是把本国的短处与他国的长处比。就拿我们的祖国来说,古中国绵延五千年历史,积载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新中国建国不到七十年,早已成为了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却依然有人牢骚纷纷。面对如此多的流言,我不禁想问问,是谁给了你如此幸福公平的待遇?心中突然觉的中国过的很不容易:国力要和美国比,福利要和北欧比,机械要和德国比,环境要和加拿大比,华为要和苹果比,联想要和IBM比,一个国家要和全世界的高端比。当你羡慕国外的俊男美女,却忘却了中国也有邹忌,潘安和"四大美女";对着西餐厅的快餐直流口水,却忘却了中国有八大菜系和成千上万种风味小吃;花大把的钱买国外的有机奶粉,却忘却了母乳的健康;工资全交给国外进口品牌店,却忘却了儿时自己曾经为一件母亲缝制的新棉袄而感动不已的情怀。虽然区区小事不足以定论爱国,从小事上就能看出你对祖国的情感不足。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认为,只要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也是一种爱国。比如,在生活中多关心国家大事;在学习上努力奋斗,力求更好;严肃地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尊重我们的国旗;维护环境卫生,讲究社会公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些小事做起,相信我们也总有一天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

中国十三亿人口,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我为我是炎黄子孙而骄傲!就像司汤达说的一样:"为祖先的热血,流到我这里还没有流干!"像文中的主人一样爱国吧,我们的力量再渺小,也能为祖国贡献自己,使祖国更强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蜡烛读后感 篇5

我在学习机里听一则故事《红蜡烛和美人鱼》。

胡事是讲述有一条美人它要做妈妈了,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冰冷又黑暗的海底。它听说人类最善良,所以它决定将孩子交给人类来抚养。有一天,美人鱼肚子很痛,就游到岸上,把孩子生了下来,亲了亲孩子就游回了海里。小美人鱼被镇上卖红蜡烛为生的一对老夫妇捡到了,并细心的抚养长大。

小美人鱼为了报答老夫妇的养育之恩,在老夫妇的红蜡烛上画了很多画,他们的蜡烛的就卖的很快,红蜡烛不仅使老夫妇发了财而且保佑了买红蜡烛的渔民出海平安。后来,老夫妇没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把美人鱼卖给了残忍的商人,而当天晚上,海上就出现了狂风暴浪,无数的船只都覆灭在那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包括商人的那船队。

并且,从那以后,谁要是在庙里点上了红蜡烛不管再晴的天也会变成狂风暴雨。慢慢的,那个小村便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蜡烛》读后感 篇6

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半截蜡烛》,读完后一阵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挥之不去。文章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德国侵略法国时参加传递情报的工作。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了蜡烛心里,可蜡烛被德国军官点燃了,为保护情报,伯诺德夫人要用灯替换可惜阻止了,大儿子慌称柴火。也被阻止了,最后小女儿骗军官楼上太黑想拿一盏灯,军官答应了女儿拿着蜡烛上楼,在走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我感叹了,一个家庭主妇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参与抗战,这是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年纪轻轻的孩子在敌人面前能从容地保护情报,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呀!我不由想起了古代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写了这么一首诗叫《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大诗人陆游心中最放不下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不是大诗人的名号,而是他的祖国,在西去前还不忘记把这种爱国情传给他的子子孙孙,还不忘让孩子代他关心祖国,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佩服他对祖国最深的敬爱。每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国情,像伯诺德夫人和孩子们一样,有着对祖国无可代替的热爱,伯诺德夫人告诉我一个真理,爱国谁都可以,只是看他有没有这份勇气。指导老师:王老师指导评语:小作者读文章有感,按照五步骤将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全文条理清晰,结构把握得也很好!

蜡烛读后感 篇7

《半截蜡烛》一文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她和她的儿女参加了传递情报的工作。他们一家三口想了一个办法保住了秘密情报,保护了他们的国家。读完了《半截蜡烛》一文,我若有所思,受益匪浅。面对困难的来临,伯诺德夫人一家表现出来的却是从容、镇定、沉着,没有一点儿紧张。特别是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他们只是小孩子,面对敌军,丝毫没有害怕的感觉,却是想方设法地把蜡烛吹熄。我明白了,害怕危险的心理,往往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在一天晚上,几个德国军官把那“半截蜡烛”点燃了。伯诺德夫人先以小蜡烛太暗,点燃油灯亮点的借口把蜡烛吹熄了。可蜡烛又被点燃了,大儿子杰克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去生火,想拿走蜡烛,可被拒绝了。可他还是从容地搬回木柴,生了火。最后小女儿杰奎琳说很困,想睡觉,可是楼上太黑,会摔倒,想拿灯照明。面对如此可爱的小女孩,德军就把那半截蜡烛给了她。

他们三个人都是为国家而努力,不让重要情报暴露,想尽各种办法。也赞扬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重而我感到要好好读书,成为国家的栋梁。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吧!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