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优秀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优秀3篇),欢迎参考。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一个名符其实的淘气包萧红的童年,都记在了这本《呼兰河传》里了,它带给我们她美好的童年记忆。年仅33岁。萧红的一生实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小的时候的她总是让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长的地方最痛爱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园子里奔跑、种地、搞恶作剧、来消磨时间。我读了这本书后,怀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现在学习越来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渐随时间忘却。没有时间再留念。而这本是却奇迹般的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两个童年的比较、更是两个年代和两个社会的比较让我鼻子发酸。我也能体会到作者写这本书时的悲凉。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呼兰河传》是一本描写萧红小时候在乡下生活的书,它的语言浅显易懂,感情真挚,刚开始读时轻松欢快,越到后面心情就越沉重,语言中处处流露出伤感。著名的作家茅盾曾这样评价过这本书:“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与萧红相比,我们现在的苦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是21世纪的天之骄子,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呼兰河,这个美丽的小城将会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篇3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萧红用细腻朴素、幽默诙谐的笔触生动形象地为我们还原了她童年时的家乡生活的情景。《呼兰河传》这部自传体小说所使用的语言也十分简洁流畅,在作者童年时期的`园子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似的?”这些语言无不体现出萧红在语言运用上的睿智与对之前她跟自己的祖父在一起时生活的深切怀恋。细细的品读这篇小说,让我感觉到仿佛那条呼兰河正在我心里缓缓地流淌着,不时溅起几朵诉说河岸两边人民的生活的浪花。
《呼兰河传》在揭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贫穷落后、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充满讽刺的幽默感使人感到悲凉。它好比是当前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这其中饱含了萧红童年时的寂寞。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当读完《呼兰河传》的最后一页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时,它也让我好好珍惜我们这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为我的寒假生活添上了具有文学色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