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红色故事读后感11篇正文

《红色故事读后感11篇》

时间: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1:

黄继光故事观后感

王浙宇

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撒不去,我仿佛看到了半个世纪以前的样子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响起了威武的红色摇滚--中国人民战歌。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打败敌人保卫和平,我们的先辈们去朝鲜打仗的情景在我眼前,一幕幕的浮现。

当我读到这句话,他转过身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黄继光是多么的主动,他为了在黎明前攻下高地,身中数弹像暴风雨一样的顽强的站起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战士们趁势攻克了敌人的阵地,取得了胜利。黄继光他这种爱国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想想我平时在学习遇到一点困难就大呼小叫的甚至还逃避,和这些革命先烈们相比我真是差的太远了。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应该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2

刘胡兰的英雄故事读后感

张铭轩

我阅读的党史故事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的英雄故事。刘胡兰,女,生于1932年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抗日儿童团,和伙伴们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召集民兵去前线,刘胡兰也要去。部队营长劝她,可她说"战士们不怕死,我是女民兵,也不怕。"到了前线,刘胡兰给士兵包扎伤口,而且还帮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我不禁感叹她的勇气与耐力。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好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并没有比我们大多少,可她吃过的苦比我们多得多。

1947年1月12月,刘胡兰被国民党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从容的躺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下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她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相较之下,我们现在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在共产党的庇护下,和平且美好,也都是这些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当心怀感恩的对待生活,像刘胡兰同志一样:坚定信念,努力字习,用知识来奉献给祖国。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3

黄继光观后感

高睿博

读完了黄继光这感人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

黄继光生于1931年,因为家境贫寒,就一直在山坡上放牛。国内开始大量招兵,而黄继光是第一个报名的。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原任营通信员的他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受伤、子弹用光的情况下,他选择用身躯挡住敌人的抢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一条新的的路,牺牲时年仅21岁。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应该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4

《十大元帅》观后感

刘明捷

当我读完《十大元帅》这一本书的时候,里面十位红色将帅的影子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其中最让我感触最大的是里面其中一位元帅——朱德爷爷,我非常敬重他。他小时候生活坚苦,但他的父母为了让他长大成才,于是送他去上学,朱德爷爷不怕艰苦,每天坚持看书,在他的努力下,成功以名列第20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学堂。长大后参军,在南昌、三河坝等战役指挥中都取得了胜利,也因此成为十大元帅中的一员。

在那个前所未有,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这十名元帅,他们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们是那个年代的骄傲,也是我们新中国的英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好好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时刻做好准备,做时代的栋梁之才!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5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熊子涵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位战士执行引开敌人的任务。任务成功之后,五位战士来到了两条路的中间,一条是撤离的路线,一条是上作文吧儿狼牙山悬崖的道路,这两条路一条通向生存,一条通向死亡,为了使敌人不发现正在撤离的老百姓,他们毅然决然的登上了狼牙山,敌人发现他们以后,追了上来,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敌人,他们的子弹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吼叫,射进敌人身体。子弹打完后,他们用石块去还击敌人,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坚持到底,最后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义无反顾的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五位壮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果没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没有现在繁荣富强的祖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我们一定会勤奋学习,肩负起祖国的重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多做一份贡献。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6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袁嘉李

读了《黄继光》这个小故事,我被黄继光舍身救国的精神感动了。这个故事讲了1952年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敌军拼命死守,志愿军连续三次爆破依然未能攻下高地。若到天明仍未拿下高地,将贻误战机。眼见天将拂晓,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执行爆破任务。黄继光在夜色下,匍匐前进在距离火力点不足50米处被发现,随后照明弹将整个山头照的如白昼,枪喷出火舌,扫向黄继光隐蔽的地方,在弹雨中,黄继光的一个战友受了重伤,一个战友牺牲了,黄继光也受了伤。黄继光到达了距离火力点不足10米的地方,他扔出手雷却未能奏效,趁着支援火力吸引了敌人火力,黄继光突然站起来,用胸口堵住了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这一个瞬间一直在我脑海中重演,是什么在支撑他呢?是祖国!是人民!为了他爱的祖国,为了他爱的人民,他义无顾反的扑向了碉堡,牺牲自己来换取革命胜利,从古到今还有很多像黄继光一样的爱国人士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我们的五星红旗流淌着他们的鲜血。

人民的英雄!永垂不朽!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7

党史小故事读后感

郭琪峰

夜里静得出奇,就连一丝虫鸣、鸟叫都没有,在耀眼的灯光下坐着一位小姑娘,小姑娘手中捧着一本书《渣滓洞的故事》。讲的是在渣滓洞监狱中,各位共产党是如何顽强不肯交出党组织的信息,并有着为中国共产党随时牺牲的心理。

渣滓洞位于重庆西北郊区,西北郊区有一座山,山上浓荫覆盖,绿树苍天。每当风雨来临,林涛轰响,万籁齐鸣,像绵延不断的歌声和乐曲。古人因此将这座山称为歌乐山,而渣滓洞监狱就是在歌乐山的中央位置渣滓洞监狱曾关押了300名革命志士在这座人间地狱里。被捕共产党人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以压倒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打工无私的牺牲精神和始终如一的革命乐观主义,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的知识。比如在男牢中,共产党员有何雪松、蓝蒂裕、许建业,唐虚谷……其中令我最佩服的许建业同志,当他在刑讯室被皮鞭打时,没有交出组织;当他昏死过去,被迫灌下辣椒水时,没有交出党组织;当一箱子金钱摆在他眼前,还是没有交出组织而被枪毙的时候,只是大声喊了一句:“中国共产党万岁!”

看到这里,我眼泪从眼眶中争先恐后地滑下来,看看我自己,再看看别人,我自己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说我一句我就要顶回去,受了点小委屈就总是掉眼泪儿,中国共产党员不落泪,不背叛不投降,有问题想办法解决,我深深地低下了头!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8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读后心得

熊紫妍

在刘胡兰纪念馆里,纪念碑上刻着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刘胡兰,1932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她爱党爱国,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帮大家送情报、放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参加县党组织的妇女训练班,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她又担当村里妇救会秘书,1946年被批为中共候补党员。

但在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叛徒出卖,在敌人的威胁下,她宁死不屈,绝口不提,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拿她没办法,将她与同伴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这一年,她才15岁。

1947年3月,当任弼向毛主席爷爷汇报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时,毛主席深受感动。因此,就有了纪念馆里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想,当每个人看到刘胡兰的故事,都会尤为感动,鼻子一酸吧!在那个旧社会里的她,从小就在那儿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她让我心潮澎湃、感触良多,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对她由衷的敬佩和感动。她能在祖国历史上做出这么伟大的贡献,而作为21世纪被誉为“祖国花朵的我们”又该做什么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祖国的科技创新、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9

彭德怀摘画像读后感

吕捷

今天,我读了彭德怀摘画像这个小故事。

这个党史小故事讲述的是:彭德怀在街上走来走去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画像。他看到后,一个箭步冲过去,把画扯了下去。抬画像的人看到这个情景,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我们抬的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说:“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听到这,不由的笑了,说:“我就是彭德怀,就是画上画的这个人!”彭德怀接着说:“以后你们不用抬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抬,就抬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

读了这个关于彭德怀的故事后,我还搜集了一些关于彭德怀的故事,比如:声明“官兵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与警卫员约法三章……

读了这些故事,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有原则,违背原则的事情一定不能干,明白了不能霸占公共财物,明白了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知道了彭德怀对于祖国军事发展的良苦用心,知道了彭德怀对祖国的领导人极大的认可,充分体现出了彭德怀爱国的情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努力锻炼。长大后,为祖国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10

党史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付锦彪

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篇党史小故事,给我感触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晚上还经常整夜研究怎么样跟敌人打仗。战士们怕把朱德爷爷累坏了,就把他挑粮食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可是,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还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为了防止再被拿走,他郑重地对战士们说:“谁藏我的扁担,我就要批评他”。

朱德爷爷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陡峭的山路。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身作则,勤劳能干的革命干部。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他们用血汗换来的。我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和意义,在学校,要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在家里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做一个有用人。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红色故事读后感 篇11

“半条被子”读后感

楚紫依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多读党史故事。了解祖国的发展史,学习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党史故事,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江……我被红军战士那种吃苦耐劳,百折不屈的精神震撼到了。今天我要分享的《半条被子》的故事看上去是红军长征中非常普通的事,但是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变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爱民情怀。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红军长征时期,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途经汝城时,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解秀家境贫寒,只有一张用楠竹钉成的床架,床上铺着一层稻草和一张破席,盖着的是一堆烂棉絮和一件旧蓑衣。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三位女红军在行军中丢弃了行装,只带着一条棉被,她们同徐解秀母子一起五个人横盖着这条被子挤在床上睡觉,徐解秀的丈夫朱兰方则在外屋为女红军放哨。她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大家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

三天后,三位女红军随部队长征出发,临走时,她们要将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一家,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推来推去,争执不下,于是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三位女红军对她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来看您,到时候一定要送您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床被子、一粒药都是那么的珍贵!我被红军战士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半条被子”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射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无数的白衣战士、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纷纷坚守在抗疫一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携手战胜病魔,中国人民以最短的时间控制了疫情扩散,恢复正常生活。不也是延续了这种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吗?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历尽千辛万苦,是什么支撑着她们走下去?作为小学生,也许我还不完全了解那段历史,但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延续这种甘于奉献,乐于分享的优良品质。

在和平年代,虽然已经实现小康生活,但还是有少量的山村地区物资贫乏,那里的孩子不能像我一样在宽敞的教室和图书馆学习,所以每学期的捐赠活动,不管是书籍,还是生活用品我都积极参与。在路上看见老人的橘子撒了一地,我毫不犹豫的帮忙捡起来。看见落单的小朋友摔跤了,我扶他起来,陪着他等待家人来接他回家……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是我现在能做到的。今后我依然会牢记使命,发扬革命精神,做一个心中有爱,阳光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