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 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长这样评价作文,高分不愁!(汇总两篇)正文

《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长这样评价作文,高分不愁!(汇总两篇)》

时间: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下面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文章《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长这样评价作文,高分不愁!》供考生们参考。

1个语文作文典故及简析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好作文不能“无我”,但不能“唯我”

就要高考了,眼下,高三生进入高考冲刺阶段。有人说,高考科目,就语文是没啥好复习的。其实未必,比如高考作文,有没有人点拨,还是不一样的。

怎样的高考作文有高分相,能拿一类卷?考生明明感觉在迎合命题者,扣住题目写作文,为何阅卷老师不仅不领情,还痛心疾首地直摇头?关键时刻,快听听周宏怎么说。

周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小编想说:这个身份,放在眼下这个时刻,他的话对今年高中生的考场作文,应该有风向标的意义了吧~~~)

当前中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无我。记叙文捏造故事情节,穿越古今中外;议论文生搬硬套名言事例,思路凌乱、有句无篇。原因还是在于所谓的应试教育,学生不屑于自身感受,专注于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意欲投其所好而得其好评,结果活生生地把自己的微光丢弃,只因为它是自己的东西。殊不知天才正是抓住了自己的东西,同时借鉴他人之思考,化为己用,根据题意,生发出一篇有我而不唯我的佳作。

早在数年前,笔者就强调,所谓高考体应试作文不仅不能赢得命题者和阅卷者的青眼,还会南辕北辙,在考场上铩羽而归。然而,浏览今年高三同学的作文,不禁感叹,这一现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是什么导致这么多学生前赴后继飞蛾扑火呢?

除了时时见于报章杂志微博微信的所谓作文宝典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学生作文基础太差,只能临阵磨枪,求个外表光鲜。而这基础差的背后原因,一为教材缺少作文教学的合理安排和有序要求,更无相对体系;二为作文难教,教学显效太慢,非学技巧便能毕其功。

于是作文教学变成了布置作文当场完成批改发回的简单无序状态。有的老师认为只需大量阅读多多积累,学生便能自我感悟,进而自然妙笔生花;有的老师则着力于传授作文技巧,打造华美语言,结果自然是水无源木无本了。当然,两者都需兼有,而打通阅读和写作的血脉,需要老师搭建桥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思路的方法;欲化技巧为写作利器也同样不能流于表面,以为给了他并列层进总分诸结构法,学生便能运用得当,敷衍成文了。其实这些结构法也是后人总结先人优秀成品的写作理论。诸法的依据是经典作品的思路。作文尤其是议论文,能够逻辑清晰表述得体说服读者的不是结构,而是思路以及支撑它的论据。所以作文教学关键之一在于教思路而不是教结构。一节不写作文而讨论问题,理清思路进而传授思维方法的作文课,可能比写多篇作文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作文教学少不了这不写的环节。如果真的能用三年时间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重视思维方法和具体作文思路的教学,高三恐怕真的无需专门复习作文,学生便能以语文素养包括作文素养的不变应对高考作文题目的万变了。

也就是说,有了阅读积累,有了思维方法,何需担心作文无我?又何愁有我的作文不会出现?

当然,真正使之有我,还需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既能思考后认同材料观点并加以证明,更能质疑后补充材料不足,写出自得之见。这种有我的作文,才是写作的正道,也是培养学生写议论文的目的所在。对这种作文的鼓励和支持,也是我们的使命。

然而,仅仅有我还不够,有些学生的作文,我在作文中近乎膨胀,唯我独尊,自说自话,根本不考虑材料和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以天下之理为尽在己,结果是片面绝对,不堪一驳。

所以,好作文要有我,但不能唯我,真正完善的批判性思维,除了质疑他人,还必须质疑自己,学会主客问答,方能即全面又观点鲜明,进而论证严密说理有力。

简而言之,好作文应该是自己想的(以完整完善的思维方式)、自己写的(借鉴他人化为己用)、思路清晰的、层次丰富的。

要做到难吗?难。但是不这样也能得高分吗?不能!

【作文点评】

(一)材料:当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很多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人。当然,老话也说枪打出头鸟,认为保持低调才能安身立命,当出头鸟会带来挑战和风险。

乐当出头鸟

控江中学高三张寒

一句枪打出头鸟的老话束缚了无数企图创新突破人的脚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再将思维囿于此处,而是应该自信地喊出乐当出头鸟。

老话能流传至今,自有其一定的道理,试剖析其背后的支撑原因,即人们为何不愿意当出头鸟,那杆枪源自何处,大致有二。一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受到旧有传统规范的束缚。而这些规则大多经历史长河的凝聚而渗透进了每一个生活的空隙,并结成一张巨密无比的大网,笼罩在每一个想逃脱其间人的上方。二是担心出头后的结果,既担心成为众矢之的,又加之没有勇气与毅力去迎接接二连三的挑战与风险。

于是国人为自己扣上了顶中庸的帽子,称不敢于推陈出新为低调,这是可悲且必须引为警惕的。

因为出头鸟的存在之于社会的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是出头鸟的不断突破与创新推进行业领域推陈出新,不断拥有活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行业容易出现僵化与瓶颈,固守旧时路线而无法突破,这时便需要有人大胆提出建议,打破陈规,促使转变,也唯有不断地转型与变革,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再则,此处所指出头鸟非是代表夸耀、显摆、出风头,而是指在各自领域做出有利于该行业的革新与突破。

也因此,更加呼唤社会环境对出头鸟的包容与理解。因为一次革新的建议的提出不一定会在当时立即得到验证,而是往往经过时间的增长而凸显其价值。如果当一个想法刚一提出,人们马上群起而攻之,那不仅会摧残这一想法,甚至会掐灭接下来其它新鲜想法的萌芽。所以,人们可以对新鲜事物表示不解与保留意见,但一定要具备包容与理解的心,容许它发展下去,理性看待它的正确与否。也相信,一个包容友善的环境会催生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突破、新想法。

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出头鸟,也更有义务为出头鸟营造更有利的环境,也唯有不怕挑战勇于革新的出头鸟愈发增多,我们的社会菜越来越有希望。

【点评】

这显然不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作文。作文的语言表达存在明显的问题,语文的基本功也不扎实,甚至两标点符号使用都有失规范。

但它也有着现在学生作文最缺的优点:注重思考、着力多层次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而这,才是议论文的灵魂。给这样的作文以保护和肯定,警惕徒有其表的伪作文,才能促使学生走作文正道。

(二)材料:儒家有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迷惑者惑理不惑者惑心

控江中学高三张寒

生命是个寻求真知且不断完善自己的旅程,是知道迷惑并继而寻根究底的力量驱使着我们。懂得迷惑,不是向生命妥协自己的弱小,而恰恰是展示了一种坚定求知者的真诚形象。

如韩愈所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处于世间,万物的广博繁杂变幻无穷与自身的因环境、行动力的束缚而囿于见闻,此二者势必构成强烈的对比,因而人的迷惑变得不可避免,也正因迷惑属于你我他所有人,拥有迷惑并不可悲。而在此前提下,知道迷惑,并不可怜;不知道迷惑,才最可怜。

不知迷惑是建立在对自己学时、能力缺乏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也进而会推动更深一步地无法认知自我价值。人常说,人因思想而伟大,而区别于草木,知道迷惑实是诱发思考的必要因子。且不知迷惑并不意味着便不存在迷惑,便所谓无拘无束,万事无烦忧;相反,不勇于惑理的人,最终迷惑的是自己的双眼。社会不能理解的是一味接受不知所以的愚人,还有故作通透的不屑发惑的蠢人。

巴尔扎克曾说:当你看到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迷惑时,真理可能已经悄悄地站在你的面前。知道迷惑,有助于我们保持理性,不断探索真理。而寻理往往是一个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的过程,迷惑的应时而生坚定了我们逐惑的力量并引发开导了新的阶段。

对事理的迷惑与追究则终是为了内心的不惑。

联系现今,人们似乎渐渐满足于自我所创造出的巨大的社会物质资料,而贬低了迷惑的存在性与价值意义,具体表现为面对巨量的信息,缺少质疑的能力;为工业化所驱使,停止迷惑不愿迷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脆弱化的关系等。实质上,这些不惑是过分掩饰自己无力与贪欲的表现,最终带来的也反会是表面的太平与冷静,无法根本抑制内在的迷惑与不安。所以,现代人决不能舍弃迷惑,要理性地运用迷惑,驱使自身不断思考与改变,从而追寻真知与生命的价值意义。

知道迷惑,继而寻求真理的过程是快乐且有活力的,固步自封,不知迷惑,只会带来更大的内心慌乱并陷入真正的可怜境地。

【点评】

我们看惯了文字优美内容充实的好作文,被公开推荐的也是那些几乎没有明显缺点的佳作,但它只是凤毛麟角,可欣赏而难以学习。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的作文,它即可学习也可批判,能带给你写作的信心。

与上文一样,这也是一篇注重分析的有灵魂的作文。而有层次地分析思考比起得出一个结论便喋喋不休地引经据典加以证明,难度大得多。唯有自己想,自己写才能达成。

(三)材料:如今,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组成人的一百张面孔

自我为何,一直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古今中外都不乏对此的讨论。而在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更是将这一话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常有听说,在生活中温文尔雅的人,一到网上便莫名激动,各种指责中伤,亦有生活中粗暴鲁莽,到了网上却显得平静随和的人。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在网络上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阻碍,使人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或是在网络的面具下,更容易将真实的自我掩饰、隐藏起来。

也许是这样没错,如如果一个人在网络上与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我们要如何区分他究竟是在网络中掩饰真实的自我,还是在生活中对自己进行掩饰?我以为,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无论是他在网络上显示的人格,还是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个性,这都是其自我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侧面。不仅如此,他在不同的场合下也许也会有不同的侧面,这些侧面合在在一起,才成为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一个人可以有一百张不同的面孔,来面对不同的人,每一张面孔却并非对于真实的自我的掩饰,而是自我的某一个侧面。牛顿在英国女王面前是忠实的仆人,在皇家学会的同事中则是偏激而顽固的糟糕同事;在国人眼中,鲁迅是执锋利钢笔的战士,而在青年作家眼中,他是温柔可靠的长辈,在妻子许先生眼中,他又有一个更加耐人寻味的面孔。这些不同的面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它们却是真实的。

有时,这样的面孔是有意做给别人看的,但有时却是无意间人们对其产生的印象。因此有时人们甚至不能决定自己的形象。孔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形象在千百年间为人们随意揉捏,来为自己或统治阶级服务,在人们对孔子的主要印象不断转变的过程中,他的形象也不断转变。至于这样的形象是不是自我的一部分,可能还并不那么好区分,这时就不能延用孔子的例子了。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时好时坏,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必然会对其产生一个印象。我通过这个印象来认识、了解他人。如果我们确实能够明智区分这样的印象与自我之间的话,为什么又会有人用自己的主观印象来为他人的自我下定义呢?一个人的自我是什么样的,甚至他自己却不能很明确地知道,为何我们又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印象套在他人头上呢?

一个人在网络上,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从显露出的面孔,反映到我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印象罢了,又如何(?难以认读)自我是否受到掩饰呢?

【点评】

这也是一篇自己想的作文。初读,感觉这孩子有思想,敢于反驳材料,应该鼓励。再读,发现问题,短短八百字,从第一段到第三段用在在入题,之后论证的是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是多面的,所以互联网上的掩饰未必是掩饰,反而也是真实自我的另一面。

这些论述看似有道理,但是已经泛化。而且泛化时也没有把材料讨论的范围或曰前提互联网空间里的社交包含进去。

他忽视了一个事实,互联网社交空间里的我有时真的是掩饰多面的真实的自我后的网络人不是以自己的某一自我形象而是以自己期望展现给他人的、容易受人认可的或者容易被人记住的、甚至是他想模仿的某人的形象展现。

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考虑材料中的互联网这一前提,甚至就此文看,它不了解互联网社交的特点。所以不仅没有说服力,还暴露了审题的粗糙,入题未偏题,论证却偏题了。

可以说,这是一篇唯我的作文,缺少的是对自己的质疑。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