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谁的青春不迷茫作文800字高中【优秀7篇】正文

《谁的青春不迷茫作文800字高中【优秀7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谁的青春不迷茫作文800字高中【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的青春不迷茫初三作文 篇1

有多少人感叹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可以毫无负担的追逐梦想,可以肆无忌惮的爱慕一个人,可以一个人感受孤独,可以在黑夜里迷茫的问着“我是谁?”

曾经翻阅手机时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是写给未来的自己,读了这篇文章我突然发觉,是否我的青春已经在流逝?是否在我的未来自己仍是个纯真的少年?是否当我穿上高跟鞋时仍钟爱那双破旧的球鞋?是否我仍是个素颜的女孩不需浓妆的掩盖?这些我不知道,希望在未来时我可以亲自解开疑问吧!在放假的这天,语文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刚买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阅,刚开始便喜欢上《白雪少年》这篇文章,令我颇感深悟的是“白雪”二字,因为这二字代表的是年少时光少年的那颗心,无杂念无心机无污垢的心,那白雪般无暇的青春岁月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都曾恐惧过,无助,懦弱,迷茫过,但是即使是哭着也是因为快乐而喜极生悲,即便是跌倒也要咬牙站起,即便是侮辱你也要在变强大时连本带利的归还,我知道青春岁月的猖狂和鲁莽将不再属于你。因为成长后都会更加成熟,稳重,也失去了白雪般的心。但愿我在成长路上虽更加成熟,却永远不失纯真!但愿我走出后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谁的青春不迷茫观后感 篇2

我曾写下长长三页《我的少女时代》的观后感,现在,很想写下《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观后感,并不能说是影评,这只是我看完后自己的感受。

在星期一上课时,闺蜜兼同学问我星期五约看电影吗,我向来对别人这种请求是不会拒绝的。她说她想看《谁的青春不迷茫》,我当时想着,又是这种青春片,演的好像只有她们的青春才是青春,我过的那叫白活,所以有点不喜欢看这类电影。今天,看网上的评分都很高,突然也就对这部电影多了些期待。

今天电影院几乎坐满了人,很有气氛。女主叫林天骄,她介绍自己的名字的由来的时候,她说,天骄就是天之骄子的意思,从小到大,她一直很优秀,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差错,她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画面里她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墙壁,真是羡慕啊!男主高翔的出现,让林天骄的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了。青春片一贯的写法,原本两个世界的人,因为一件事情,走进了对方的世界。林天骄想考清华大学的金融系,下定决心一定要拿省三好学生,着可以让她在高考时多拿二十分。她人生第一次作弊被高翔看见了,高翔还替林天骄挡下作弊的罪名。林天骄害怕高翔把事情说出来,做了一系列事情,就这样,两人有了交集。

我觉得剧中最搞笑的一个场景就是女主的弟弟,好可爱啊(不要的不要的)!他为了替她姐姐报仇,和小伙伴把尿装进气球里,想整蛊高翔,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猪一样的队友把气球砸他身上了,淋了一身尿的他回家后,他姐姐问他怎么了,他说:姐姐,高翔欺负我,他拿尿兹我谁的青春不迷茫,反正我迷茫了。。真是从他弟弟嘴里说出来笑的简直停不下来。

我最想说的还是后面的感人的情节。我很感动的地方有三处。

第一处:高翔说他想飞,他做到了,在全校开大会的时候,他乘着自己自制的飞机从大楼飞下来的那一刻,我觉得很美,很美,我的心似乎也随着飞翔了,让天空成为自己的背景色,很羡慕,很美!林天骄对高翔说过,她很羡慕他,他敢于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她却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我也羡慕,自己似乎也是永远只敢在心里飞翔着,闭着眼睛的世界让自己欣喜,睁开眼睛的世界让自己连尝试的勇气的都没有。

第二处:林天骄无意间在爸妈房间里翻到了离婚证,爸妈早已离婚,只为了不影响她们姐弟两的学习才住在一起。林天骄被她妈妈打了一巴掌后坐在公园里,她弟弟来找她。林天骄问她弟弟,如果爸妈分开了,你愿意跟谁。这让我想起,我的哥哥曾在小时候也这样问过我,从小活在爸妈要分开的恐惧下,我对那句话感触很深,以致写到这样,又忍不住流泪了。好像一回忆起就停不下了,那种感受好像这辈子都忘不了,痛苦的就好像是前一秒发生的'事情,这么多年了,我好像还是学不会坚强。我还清晰记得那天下午,得知了爸妈离婚,我从下午哭到了晚上。不行了,哭的眼泪直掉的厉害,好多年都不曾回忆那些了,我也不曾和别人说起那些,只是自己想起就哭,一哭就停不下来。然后就沉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愿有一天我不在想起这些,就让吹起的风带走吧,飘散的记忆就不要在拼接了。

第三处:写着写着就忘记了,估计是哭傻了,完全不记得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反正我迷茫了。

我还是觉得这电影很好看的,虽然有的地方我还是觉得有点假,但是我笑了,很开心,着大概也是好电影的一种吧!我还要去电影院看一遍,还要一个人看,还没尝试过一个人看呢。或许看完第二遍,我能把遗忘的第三点记起来。

青春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篇3

转眼间已是高二了,离家不知道多少公里。印象中,在家是太阳在校已是傍晚,学校是封闭式管理,离校近的同学也不能如愿地天天回家博得家的温暖。

从高一到高二,已是一年过半,却感觉是一场旅行,是孤独的。

记得高一时,同学之间互不熟悉,天天都是埋头做作业,把自已乔装成一个“假忙人”,这样似乎就听不见外面的喧闹,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融入不进别人圈子里的人。可心从来骗不了自己。目光也骗不了自己,总往门口张望,期待有某个人呼唤自己,我们可以勾肩搭背地从楼道走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一起去闻那桂花香。九月,已是桂花开的时期。家里也有许多桂花树,早前,有许多小伙伴一起去摘桂花,我们捣碎它,装在瓶子里,说好做成香水等来年桂花再开。而今,与身边的人只是陌路,来来往往的人并不熟识,只能趴在桌子上,一遍遍地算那道怎么也算不出来的数学题,孤独,肆无忌惮地侵蚀着我,让我最后缴械投降。

政治老师说,喜欢群处而独处是内心孤独的人是空虚的。是的,不知道自己的精神力量在哪,一颗心不知往何处安防,仿佛抽掉全身的内骨,最后也只剩空壳了。

时间久了,也学会如何生活,而不是如何度日,在班上空闲时,心情不错了写作业,有什么想说的用笔记录下来,去操场溜达几圈,书店买买杂志……何乐而不为?所谓孤独,有时也许只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枷锁罢了,限定了自己是孤独的,于是外面的风景也就看不见了,两只眼睛和心也就成了摆设。

十六七岁的年纪,即将步入成人的殿堂,青春,仿佛离我们会越来越远,却似乎从未离去。这是一场旅行,越过高山大海,看遍春夏秋冬,尝尽人间冷暖,孤独,那是一定有的,看我们如何去把孤独转化为力量。

青春,是一场我们需要学会孤独的旅行。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篇4

《谁的青春不迷茫》从创作开始,就确定了“其实我们都一样”的理念,力图讲述一个更贴近每一个人的故事,还原青春最真实的色彩。

《谁的青春不迷茫》主线是一个“女学霸”和“坏学生”的交集故事,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巧合,林天骄和高翔产生了交集,从偏见到和解,再到互有好感,全片一句“喜欢你”的告白都没有,却能让人回忆起年少时最美好的朦胧情愫。故事的人物关系围绕两位主角展开——暗恋着天骄、自认为“俯视着”高翔的高冷学霸黄韬,没有大梦想只想当贤妻良母的闺蜜陆田甜,像唐僧一样唠叨却呆萌暖心的男友欧小洋,仗义小跟班李涛。观众可以在几个完全不同的青春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升学压力、懵懂情感、闺蜜兄弟,青春该有的元素,都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中一一展现。与以往的大陆青春片不同的是,《谁的青春不迷茫》除了细腻地展现男女主角的懵懂情愫,更将镜头对准了年轻人对梦想的追问和对未来的困惑,将青春时期的迷茫自我表现得很到位。天骄在和高翔的接触中,不仅走近了高翔的世界,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成长中的自我,坚定了真实的内心和方向的选择。青春是什么?总制片和原著作者刘同这样理解青春:“不是狗血,也不是苟且。”比起只停留于爱情的青春片,这部电影更接近每个人真实的青春岁月。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篇5

青春,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词语,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阶段。其实,青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将会怎样,所以这一路走来我们笑过、哭过、闹过,我们时而会满腔热血为中华,时而也会迷茫到孤单无助。现如今,我们一步步从彷徨和迷茫中走出来,各自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就和《谁的青春不迷茫》书中说的一样:从懵懂,到焦虑,从热血,到迷茫,从天真,到懂得,从接纳,到希望。我们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所以,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无论在人生的什么时期,都有那么一段时间,仿佛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也许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也许是脑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何去何从,又也许是在懊恼些什么,却不知道如何是好。很多人抱怨这种“迷茫”,让我们无所适从,让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我不能说这是一种坏的状态,因为这只是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回想起来曾经的迷茫,主要源于自己的害怕和犹豫,怕做出选择,怕迈出第一步。如果我们能够勇敢的往前走,哪怕是错了,还有时间改正,而当你犹豫许久做出了一个选择,不论好坏,你将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尝试其他可能,迷茫不可怕,怕的是陷在里面久久不可自拔。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迷茫都是为了一些小事,但只要我们坚守住底线,选择的正确与否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我们敢于尝试,敢于去迈出第一步,我(★)们就是赢家。

从青春到成熟,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迷茫,但是我们内心逐渐强大,处理事情越发有条不紊,不再害怕各种恐惧与无助,慢慢的,我们变得强大,强大到可以和世界宣告,谁的人生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但是我们不畏惧。

谁的青春不迷茫观后感 篇6

今天看完后。我真的长出了一口气,特别想第一时间告诉所有人,真的还蛮好看的。虽然青春片经历了重重轰炸,很难再想出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但是这部片子,想所有那些真正能打动我们的电影一样,将心比心。是那么的真实。我们的中学,为了高考,无数次的梦魇甚至都重回高中的课桌,脑子里盘算的都是如果考不上大学,我该咋办?

因为更多的朋友还没有看,所以不讲电影的太多剧情,只说我被其中感动的种种关系。里面有同学之间的友谊,有老师和同学的平衡,有孩子和家长的亲情,还有姐弟的亲情,还有父母之间的感情。在这些关系里我也看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角色。

这些关系,最终都直指人心,人性。

于是电影里的人在关系里,变成了你,变成了我,变成了我高三一起背后骂班主任的同桌林磊,变成了上地理课写历史作业,变成了周杰伦把他的新专辑,通过耳机穿过袖子送到我的耳边,变成了西安音乐广播931的方言每晚9点到10点的《年轻无极限》。

那会儿老师家长总说,现在你恨我,讨厌我,以后你就会感谢我了。至少现在回过头看,电影里那句“你们学的好不好,我又不多拿学校100元工资”真的很对。学生时代,觉得什么都要个性,什么都要成就自我,还总有老师家长盯着你,随时帮你补窟窿。以前你想自由,现在发现真的自由了。你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看完电影,好多尘封的感觉又熟悉起来,就好像之前一直很反感青春电影的主旋律在聊早恋,那会儿上学,更多的应该是分不清喜欢和爱吧,同学之间那种朦胧的好感,总是容易被捅破窗户纸误以为是爱之后,徒增少年维特之烦恼。所谓青春期的爱情,大抵都是如此吧。

当然电影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我觉得结尾有点凑合,慢镜头有点略多,演员没能更好的诠释导演和编剧的全部初衷。但这些不足,都不会影响你安安静静的坐在电影院,享受或者回忆自己那个时候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

看到结尾上台的同哥,略带憔悴,但又挺起胸膛聆听大家意见。真的为他高兴,想想当初来北京的源动力就是希望能够和他这样的人一起工作,现在他从《职来职往》的职场导师,到青年畅销书作家,再到现在的电影制片人,一直在越来越好,我们也只能追随着他,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常说回忆从前,不如珍惜现在。20xx年,我来北京,进光线,结识了一群同样来自各个地方的大四毕业生,他们都是各自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同样一无所有,义无反顾来北京成为一名北漂。我们这一群人,一起合租距离公司步行不超过10分钟的老式住宅楼,一起去地沟油一条街吃5元一小碗的牛肉面,一起被主编骂,一起坐在冰冷的机房帮主力导演找历史素材,一起坐在后期熬夜通宵剪片子,然后去楼下航星园超市给拍字幕无法离开的小伙伴带一包小浣熊干脆面。这应该就是是革命友谊吧。

陆陆续续,有人离开,也有人走,更多的人都坚持在这座城市努力奋斗,并且越来越好,大琪琪背起了行囊,几乎独自一人踏遍了整个东南亚,薇总和可乐去年都已经大婚,并且集全家之力在北京买房落了根,常常抱怨自己是剩女的乐乐和龙珑也都纷纷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大家也慢慢成熟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虽然还在路上,离很好还差很远,但是大家还是时不时会聚在一起,彼此鼓励更加努力。我们每年都会根据星座和月份,集中给相应的寿星小伙伴过生日,今年大家也都更加忙碌,已然错过了双鱼月。看到同哥的电影还挺好的,我就可以放心的包场请各位小伙伴都来看电影啦。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篇7

80后作者,刘同。被更多的人熟知于《职来职往》,也包括我。那个职场达人,语言犀利,观点深刻,爱恨分明。

欣赏这样的人,爱屋及乌,买下了这本《谁的青春不迷茫》。

心想这人出的书,一定也会语言毒辣,观点独到。不说字字见血,也应该句句深刻,读后应该会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

但翻看了不到十几页后,我发现这本书本不是我想的那样。不得不提作为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作者骨子里也是湿嗒嗒的。行文的语言缓慢优美,内容琐碎零散,还时不时的在某些地方文笔晦涩,意境幽深。

在与心中的期待有了如此大的反差之后,我有点小浮躁。不断地试着给这本书下结论。难道作者只是想卖弄一下文笔?再说他记录下他的青春,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种苦恼烦闷中,带看不带看的又过了十几页。突然,作者回看自己过去,写下的这段感悟让我如过电一般被击中。

“以前我也想,等到毕业一年,三年,五年再见,但其实过程中很多人就断了联系。所有现在能见到的朋友都是见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见的时间,所有少年相约的承诺在未知命运前都只是当下的安慰。你总有一天会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时错过,就是一世。”这,我也有的感触,但没有化成语言说出,经他的'笔尖写下,共鸣后,烙在了我的心头。

慢慢地,在这些舒缓的文字中,理想,爱情,朋友,工作,生活这些我们青春共有的特质逐渐浮现。正如书的题目“谁的青春不迷茫”一样,在当时的青春,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束手无策,都很正常。就像作者时常也如我们一样,但他将彼时的点滴心情记录下来,过几年后再回头翻阅,那时的困顿俨然得到了解决。让人心生敬意的同时,也一点一点的从中领悟。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从头至尾的真诚让人感动。书中没有为了说教而编造,为了深刻而造假,为了感人而矫情。只是和读者分享他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故事,零碎心情,分享他回头看时的丝丝感悟,试图与读者对话,交流,共同处惺惺相惜,不同处相互一笑,将青春彼时的迷茫消掉!

于是我对这本书产生了观念上的转变,也对以后看书有了新的体会。

以前看的书,大多数像白酒一样,浓烈,香醇,一口下肚,喉头和胃一瞬间就被暖热,随后上头,微醉,思绪缕缕,感慨万千,欲罢不能。

但这本书却像极了一杯午后咖啡。独自一人蜷在沙发上,从茶几上端起,喝一口,品一阵,舌尖上的味道唤起了逝去的记忆,放下杯子,闭目思索,将新生的感悟植于往日的旧事之上。然后在端起,再品,不知不觉的发现,上瘾了。

可即便是上瘾,我也没贪婪的迅速将它读完,一如往常喝午后咖啡一样,悠闲中慢慢品。如果用猛烈喝酒的方式去喝一杯咖啡,那只能是暴殄天物。

一本书,看别人青春的风景,收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