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活着》电影观后感范文(优秀8篇)正文

《《活着》电影观后感范文(优秀8篇)》

时间:

《活着》这部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它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和春生及其家人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内战时期起,两代人的艰难生活状况。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活着》电影观后感范文(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活着》电影观后感500字 篇1

看完电影《活着》之后的一些想法, 首先, 是对故事本身的震撼。小说《活着》在一年以前看过,故事由福贵在田坎上道来。像一尊佛在讲着轮回前的故事。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对它的热烈和它对我的震撼可想而知。故事已了解,但看到要紧时仍是心一紧眼一湿。这应该就和演员的技艺有莫大的关系了吧。说到表演,只能用“一窍不通”一词来形容自己。但我的表现定是真实的。每每看见处在感情的风口浪尖上的巩俐,就不自觉地走入了电影中的她。不论是《活着》里的有庆、凤霞他娘,还是《归来》里在火车站天桥上大叫着“陆焉识”的冯婉愉,亦或是《红高粱》里被扛在肩上的***花辫红衣裳的九儿 但我最想讲的是中国女性。中国几千年传统的男尊女卑造就了中国女性坚强、隐忍、包容的性格特征。家珍的经历几乎就是由大部分平常女性一生的经历复印而来。试想一下,如果把家珍和福贵的经历对调,可能早在赌场的那一幕,故事就以一纸休书结束了。心理学老师在上课中提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他接触的案例中,婚内的出轨的男性多能得到妻子的原谅,而婚内出轨的女性极少能获得一个新的机会。虽然这个例子有一些极端,但生活中的确不乏类似的例子。中国传统给了男性远多于女性的“放肆的空间”,具体可以体现在采用两种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两种性别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对男女的态度差别较大等。

《活着》电影观后感400字 篇2

这两天看了余华的作品——活着,感触很多,看的过程中,紧张感一直伴随着全文。作者总是在给人希望之后,又浇下一盆冷水,让人冷得彻骨,绝处逢生之后仍然扼住咽喉,让人痛苦异常。

文章有三个地方让人泪目:

一是老全的死,透露出麻木的战争中仅有的一丝温情。

二是福贵儿子有庆的死。有庆死的最没有价值,也最荒唐,医生因为县长夫人难产要输血,居然把一个12岁孩子的血抽干了。作者刻画福贵埋儿子的过程让人痛彻心扉。

三是福贵女儿凤霞的死。原以为又聋又哑的凤霞会很悲惨的被送给老汉,结果福贵心疼女儿又将女儿留下来了,凤霞最终相看了二喜,并得到了应有的疼爱,这回我以为凤霞终于摆脱了噩运,结果没想到凤霞死于难产,留下了二喜和儿子苦根,这番变故让福贵更加衰老,头发全白了。

后来几年间,女婿和外孙又因为事故相继离他而去,福贵最后与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

中国二十世纪社会变迁导致的惨淡农村生活全都浓缩进了这部小说里,福贵的一生也是那个时代老百姓普遍的生活现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活到最后的人,往往最痛苦!

《活着》电影观后感500字 篇3

活着,他和他那头老牛都活着。

他和那头牛都叫福贵,但或许他比那头牛要惨得多。它本应是个在家中歇息,享清福的老人,但现在却并非如此。

他看起来很快乐,无论是什么时候,嘴里都哼着小调,虽说年轻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也不快乐,但他依然愿意并喜欢回忆原来的往事。

他本应有个幸福的家,家中有她的爱人,孝顺的儿子,女儿,还有女婿外加一个可爱的小孙子。只可惜,上天并未眷顾他,这些人都早已被死神带走,只剩下他一个人,还活着……

读到每一个人的死,心中都会剧烈地颤抖,有时自然也会掉下泪来,尤其是在他儿子有庆死的时候……有庆身体里本就不多的血是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抽干的。在那时一个孩子的生命难道就比不上县长妇人的命吗?

我想还是活着好,就好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死了,一切就都完了,不要再想着要重新再来,更不要再想活着。

福贵,在书中,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人,就好像被赐予了无穷的力量。因为赌钱,从地主变成佃户,同时也救了自己的命,在被抓去当壮兵期间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的亲人都一个一个的走了,而他还活着。按人们的话说,他和他的牛,真的是两个“老不死的”。 虽说活得并不像村长,当官的人那样光鲜亮丽,但他至少还活着。他还能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去回忆。这便是活着最深的意义吧!

活着电影观后感600字 篇4

活着,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活着》,对中国百姓的妥协,忍耐和坚韧最入木三分的写实。

影片展示的不仅仅是福贵的活着,更是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一辈子。

张艺谋在改编时给福贵设置了皮影戏的皮偶,这是这部电影中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恰如《天堂电影院》广场疯子一样。表面上是人在操纵着皮偶,上演着悲欢离合;事实上,福贵何尝不是命运手中的一个皮偶呢?他又何尝能够操控自己的人生?

电影展示的是一种大悲怆!个体与历史,生存与环境,偶然与必然的大悲凉!

一群小人物,在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中跌跌撞撞。在主人公刚抓住生活中的一点点喜乐时,命运的残酷一面转瞬即至--------人身不由己,人呼天抢地,人欲哭无泪,只有保持一种淡淡的希望--------活着,以苦为乐,从绝望中找希望,这是特定时代给他的信仰和追求,不然,你能怎样?谁都无法逃离的命定的劫数!

“活着”为的什么?

它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一些感情的联结。

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个人在活着,他还从身边的人那里获得生存的意志与动力,同时他又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人的活着而活着。 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他就不会轻易地被外在的一时的荒。唐与残酷(不仅“”如此,之前的战争、之后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所击倒,这就是影片给我的启示录

人是犟不过命的,我不免宿命地想着。

唉!我们这些人的所在所居比影片反映的时代又换成别样的风景了。

但愿傻傻地活一辈子,不要去思考什么,这样也算如苏轼所说的“无灾无殃到公卿”了!

《活着》电影观后感600字 篇5

看了一部电影《活着》,是张艺谋1994的一部片子。影片讲了福贵和家珍从40年代到六几年的事,由于当时时代的问题,他们家先是福贵赌博,把老宅输了,气死了老爹,接着不堵了,又被抓去当壮丁,当时就希望能活着就行,后来回家了,小儿子被当了区长的春生开车不小心撞死了,多年后春生成了走资派,不原谅春生的家珍看着沧桑的春生说: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的好好活着!几年后大闺女凤霞找了人家,苦了半辈子的凤霞终于幸福了,可是生孩子大出血,由于医生都被批斗,关牛棚,凤霞还是没能活下来!再后来福贵和家珍还有凤霞老公照顾着他们的儿子,一家四口相依为命的活着……

看电影的时候是边哭边看,边看又边哭,在大历史时代背景下,福贵一家就是当时的小人物,时代的牺牲者。片名叫活着,其实能活着比死更难,更有勇气,不管怎么样,活下来就是好的,死了一了百了,可是对活着的人是多大的打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或者可以见证一切,见证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改变!影片中福贵说:鸡长大了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变成了牛,牛长大了时代就好了!对呀,时代会越来越好,孩子就不用再过苦日子,活着就好!活着不易,现在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正面对烦恼,面对忧愁,甚至更难的事,可是只有活下来了,事才能去被解决,慢慢的,所有的事都会被解决!当几年后再回去看当时发生的以为过去不的事,迈不过去的坎的时候,其实真的微不足道,只要不是死亡,就能过得去!活着不易,且行且珍惜! 虽 没有大富大贵,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的活着就是幸福,只有活着,才能向着阳光,向着更好的地方生长,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意义!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6

人在风光的时候,总会得意忘形。仿佛世间最繁华的一切,都只在自己那小小的眼珠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哪怕昔日龌龊,都抵不过今朝的放荡。世上最好的一切,大概不过就是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罢了。 然而生活,从不会放过那些自以为是,得意忘形地的人。或许你还在纸醉金迷里,或许你还觉得自己拥有着一切。生活,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在你猝不及防的一刹那,全都夺走。只留下一脸漠然的你。从高处跌下,很疼,很疼。但人,总是会想尽办法的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未来,才有希望。但是,希望,从来都不是给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至少不是你我。但是,困境确是生活给我们准备的奖品,从来都不会忘记。

为什么要活着?死了多好,死了,就什么都不用害怕了。没有思想,没有疼痛,就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可是,疼你爱你的人,却用吵闹的哭啼,把美梦给打搅了。不想做梦了,为了心爱之人,身边一无所有了,幸好也只剩下心爱之人。

然而,噩梦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当生活轻易的把所有的荣华都从身边带走时,就应该想到了,这其中,也包括这自己心爱之人。父母,妻子,孩子,朋友,一个一个的,慢慢的,在眼前,在怀里,逐渐消逝。消逝的是他们,但从不包括你。或许,从此懂得了痛苦,从来都不是高处坠落,而是身边爱你的人,都离你远去,却又无能为力。

终于只剩下一个人,可是,却也不再想死了,反正迟早的事,也就不紧不慢了。可是,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回想着自己的以前,风光过,奢靡过,堕落过,穷苦过,平凡过,希望过,失望过,憧憬过,绝望过,哭过也笑过。感觉自己经历了世间所有人的人生百态,或许,这么活着也值了。剩下不多的日子,就留给回忆吧。

回忆很长,肯听的人也没有多少。跌宕的人生,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别人不愿听,那就自言自语好了,慢慢的回想,慢慢的老死。或许有一天,会有人肯听也说不定呢,不仅世间百态,人,也是如此呢。 活着本身,从来都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但只有活着,才能找到意义。

《活着》电影观后感400字 篇7

熬夜到凌晨两点看完了这本书。“活着”,含义很广阔的一个词,覆盖了宇宙万千所有的生灵。

读完每本书都会产生一种与本书共鸣的感受,可是此刻,过了一夜思绪仍在毫无方向的乱飞。可能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深层含义更广,广到无法触及,或有这荒诞离奇的时代,或有富贵悲悯绝望的一生,再或者是人要“活着”。

可能是自己的思想太过反面化,有庆的遭遇让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个荒诞的时代,没有人性,愚昧无知的时代,这个或多或少也受到三体中相关情节的影响吧。后来紧接着到富贵身边每一个人不幸的人生,忽然感觉可能这就是命。一个人的命运应该是早已注定好,要不然怎么能遭受如此的绝望和折磨?

在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一直认为主人公应了他的名字,大富大贵。无论是倾家汤产,还是去充军,在死人堆里存活下来,再到龙二的被枪杀。在这乱世荒诞的时代,他其实是幸运的。

可能正如现代的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他的后半生惨绝人寰。在现实中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勇气再活下去,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活着”。

总结一下,生活不会善待平凡善良的人。人生而孤独,人生而要遭遇磨难。但无论遭遇着什么都要“活着”。

《活着》电影观后感400字 篇8

时间,经历的不同,都会让你在看同一本书的时候有不一样的看法。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觉得好夸张啊,怎么会有人的一生是这样的,那该怎么活下去,还能像富贵这样活吗,当时觉得这一定是作家的书写手法,集各种典型于一身,就像祥林嫂一样,所有的悲惨事物好像她都遭遇了。

后来啊,年龄长了几岁了,我哥给我过去的人就是这样的,遇到个大病小灾、饥馑年荒,书里描写的这些事件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死个人也是很平凡的事。现在我现在相信了书里的故事,也更加为书里的人物悲惨遭遇而心痛……

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点心得,写在下面了。

一本书,慢慢看,一天看一点,就会意犹未尽,要是迫不及待的一下子看完,倒失去了它本来的意味,也少了思考。就如同与人相处一样,刚认识的人,你一下子把ta了解完,就失去了探索的乐趣。大概所有事情都要讲究适度。

太慢,则发现不了其中的深度,和可咀嚼的地方。太快,容易将一切看透,又激发不起人想要继续探索的心思。古人老讲中庸,这大概也是中庸的一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