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人间世观后感(优秀9篇)正文

《人间世观后感(优秀9篇)》

时间:

肝癌妈妈许烈英和骨肿瘤女孩王思蓉作为“创伤后应激者”,在承受巨大的身心创伤的过程中,不忘挖掘出自身积极的力量,成为生命的勇者,探索出创伤后成长的力量源泉。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间世观后感(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间世》观后感 篇1

作为一名医学生,喜欢找各种资料纪实类的东西还有医疗剧来看,而这部纪录片,几乎是我见过的最有权威并且耐人寻味的一部。十集,九个主题,急诊室急诊医生的无奈,救护车调度的问题,器官捐献的难题,对于生命以及器官的选择,临终关怀,儿童医院的不解与理解,妈妈在自己与孩子之间的选择,太多故事,太多不完美的'结局,这不是作秀,这是真真正正的人间,医院里的人间。

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器官捐献的那一集,从禁止使用死囚犯的器官开始,本就是一大难题的器官来源便成了难中之难,器官协调员的工作本就难做,家属一个滚字已经是最温柔的待遇了。而那些愿意捐出器官的人,或者他们的家人,便是世间最美的天使,让一颗生命,去到别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去感受光明,去别人的胸膛,体会人世冷暖,若我有一天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若我在我还年轻的时候要先走一步,我愿,我的生命可以继续生根发芽,温暖更多的家庭。若我离开的时候已经迟暮,我愿,放弃无谓的抢救,体体面面的离开,在家人的陪伴,爱人的守候,陌生人的关爱下,走完最后一程。感慨很多,戳中泪点的地方很多,人生无常。我愿,能享受生命里精彩的每一天,能像活着一样活下去。我愿,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为拯救更多人,为医生这个职业,为了所有热爱的生命的人。

《人间世》观后感 篇2

改编于梁晓声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以中国近50年的沧桑巨变为时代背景,通过周家三兄妹的命运浮沉,展现了城市平民子弟的奋斗与成长经历。人间烟火、悲欢离合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情怀。跌宕起伏的剧情、炉火纯青的演技、火出圈的热度堪称开年大剧。完美的结局虽然与原著有些差距,但这也许正是人们所期待和想看到的人世间。

由于出生在该剧所反映的年代,并与周家三兄妹有着同样的。生活背景;父亲作为大三线的建设者,长年工作在外,母亲带着孩子们艰难地生活在大杂院里,剧中场景既熟悉又亲切,情不自禁产生共情…

几点感触与大家分享:

关于孝顺

剧中周蓉的前夫冯化成对孝顺有着两种解读:一是虽不在父母身边,但足以让父母引以为豪也就是有出息的孩子叫养心志,另一种是守在父母身边鞍前马后侍奉被父母视为没啥出息的孩子叫养口体。剧中的秉坤就是这样一个常被父亲教训不如哥姐有出息,但一直守护在病母身边,扛着家里千头万绪麻烦事的养口体的孩子,无论家里遇到多少困难,发生多大的不幸,为了哥姐顺利完成学业,为了父亲安心工作都独自默默承受,从不抱怨。

一个大家庭的和睦,必定有一个肯吃亏不计较的孩子。相比于养心志,养口体的孩子为家庭的付出更不容易。

关于婚姻

剧中的周蓉,为了爱情,不管不顾,只身一人跑到贵州深山与诗人冯化成结婚。然而,因不懂得珍惜,起初的真爱最终还是败给了家庭琐碎,最后劳燕分飞。秉坤的婚姻开始没人看好,但夫妻二人用真诚、付出,包容、理解守住了家庭的幸福。周父周母应是典型的封建式婚姻,靠媒妁之言,甚至结婚前没见过面,但老两口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一辈子,最终生同眠,死同穴。

所以,幸福的家庭是经营出来的,虽然有真爱,不去珍惜,不懂得经营,这样的家庭也不会幸福,甚至不能维持长久。

关于三观

1。剧中的秉义为官一生却没子女,长期生活在岳父母家中,心中充满了憋屈;周蓉大学教授,但中年离异,错失于孩子的成长苦不堪言;骆世斌家财万贯却与妻子同床异梦,到头来死于非命;秉坤日子虽过的紧巴,但乐观向上、勤劳善良,家庭幸福,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所以,甭管做多大的官、有多大的学问赚多少钱最终都要落在过日子上,把日子过好才是王道。

2。剧中有一幕让我记忆犹新,善良的秉坤为照顾居住困难的发小肖国庆一家,让其住进自己闲置的旧房里,而且分文不取,但因为其他原因自己不得不搬回原住房而提着罐头找到国庆夫妇弱弱地说出原由时,愤怒的国庆媳妇不仅摔了秉坤拿去的罐头,还怒斥秉坤的不是……

所以,人可以善良,但要有底线,不懂得变通的善良不叫真善,有时既给自己添了堵,还会助长恶的嚣张。

3。改革开放使剧中光子片的居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一个人的命运好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有幸生在太平盛世,一定要惜福知足。

《人间世》观后感 篇3

《人间世》是最近好评度极高的一部作品,讲述了医患之间发生的故事。本片以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与以往认知不同的医患故事。纪录片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人间世》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

片中拍摄和记录下了病患在患病期的心理变化,病患家属的担心焦虑,医护人员的细致入微。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视角来感受片中人物所发生和经历过的事,带入自身的理解,从而得到与以往不同的对生命的'认知。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生是一个生命的起点,死则是终点。没有人想轻易走入终点,更何况是断送他人的终点。在《人间世》第三集中,一个孩子的父母决定签下自愿放弃治疗通知书。脑死亡,基本上已经宣告了这个人走到了终点。但他的心脏仍在跳动,人们就不愿承认这个已经在悬崖边的事实。孩子的父母在这个时候该是最绝望和无助的,他们面对病床上年轻的骨肉,无法割舍,悲痛得无法自己。但总会走到终点,谁都无力回天。父母在万般不忍之下签下放弃治疗书,并将孩子的有用器官捐献。这是让常人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一点。为什么要签下通知书?为什么不让孩子在终点完整的归去?这个孩子已经脑死亡,再让他多活在世上一天不过是多让心脏跳动一天。既已至此,何不让这鲜活跳动的心脏帮助他人重获新生。这对父母的决定救治到了四条人命,让两个人重见光明。这个捐献者和他的父母无疑是伟大的,让人心生敬佩。

人世间无可奈何的事太多,人在面临病痛和死亡的时候才是最无助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关注的都是金钱利益,而只有在健康出现问题时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人生在世,生而为人。人纵有七情六欲,但终避不过一死。所以我说,人活在世,生大于天。

《人间世》观后感 篇4

看第四集临终关怀就想起黑镜某一季中某一集,要是以后科技发展到人死后可以选择性地将人生前美好的意识储存到云端的大数据里,让人的意识永久驻留在那段时光里,何尝不是灵魂永生,要是科技进步到那种阶段,直面死亡或许再不是一件让亲人感到哀恸的事。

黑镜除了是一部黑科技英剧外,也是一部逻辑性很强的道德伦理剧,每集看完剧终让人感到内心微微打颤,唏嘘科技进步不见得是件好事。

我在想,按现在前沿科技的`发展速度,如果我活得足够久,应该能看到这种技术的诞生。

《人间世》是一部优秀的记录片,它平实地记录了平凡人史诗般的命运。

人间世观后感 篇5

这部纪录片刚播第一集,大家都说“瑞金医院真有魄力!”这几天,很多人都在说:瑞金医院很有魄力。因为在上海多家三甲医院拍摄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6月11日开播,第一集就打破“套路”,把几个失败的病例呈现给观众——因为吃海鲜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没救回来的24岁青年、没有挺过手术后第二天的马凡综合征患者……,第一集的拍摄医院,就是瑞金!

这是一部医疗纪录片首度以这样大的篇幅直面医学上的“不完美”。“一般故事的套路是——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病人出院了还会谢谢医生。然而,风险大的手术总有失败,对失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避而不谈。”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客观聊聊真实的医疗到底是怎样的了。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起初很担心说了失败案例,播出后会引来不理解。”这是记者在瑞金医院听到的声音,毕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这样的勇气。所幸,好评如潮。“看多了太多‘完美’的医疗宣传,这样的角度更让人感动。失败也是医生和家属必须面对的,绕开这个话题谈医疗是不完整的。生命有痛,有你真好!”“很客观、很正面,我觉得需要这样的宣传,还原医疗本来的样子,有努力,有失败。”“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的抢救,我们成功,我们也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毅然决然地守护着心里的最后一亩田。医生是人,不是神。”

好多医务人员在朋友圈敲下这些话。有人评论,“敢于面对和谈失败,本身是一种进步。敢于面对真实,本身是一种升华。促进真实和重建诚信,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之一。”绝大多数人表示看了之后,更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艰辛和无奈。

遇到救不回来的病人,医生会懊恼,会难受。手术台上的成功,会让医生无比喜悦。抢救总是争分夺秒,用双手捂热血库紧急送来的救命血浆,是医生的平常事。

也会有这样的场景,手术还在进行中,家属却已经冲进来掐住了医生的脖子……“一息尚存,我当竭尽全力”,说哪个医生没面临过失败,这首先是一种不客观。一个三甲医院的教授跟记者说起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例,他称此为“一个劫”。

那时他还是年轻的住院医生,夜急诊,一个严重外伤的病人来了,20多岁,手术做到凌晨两三点,术后看看病人,没问题,筋疲力尽的他睡觉去了。第二天,观察病人,皮瓣发白了,血液循环上不去,病人出现出血性休克。采取了很多急救措施,没救回来。

“病人死掉,我输掉。”这个教授说起当时的感受。可能手术细节处理得更好些,可能手术后观察得再密切一点,也可能病人本来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年轻的住院医生就此一蹶不振。

后来,一位老医生的话让他走了出来,“闹革命是有牺牲的,年轻时代价小,做不了大手术,长大了代价更深。”这以后,凌晨做完手术不论多晚,这个年轻医生都守在病人身边,观察情况。这是体力与意志力的考验,但他就是绝不离开,他不允许在自己的环节上出现任何差池。

《人间世》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最困难的是,面对这些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

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是这句话的实例。第一集里,他先接诊了27岁的王斌,马凡综合征患者,一种先天性疾病,被称为“死神代名词”,患者的主动脉随时会撕裂,因大出血死亡,患者大多活不过30岁。

要救他,就得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人工血管,这样做等于“半个人要剖开”,属于特大手术。赵强接下了这台手术。赵强准备给马凡综合征患者做手术,这是心脏外科的特大手术,要把患者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人工血管。可惜,术后第二天,王斌出现急性肾衰竭,没挺过来。

不久,瑞金医院又来了一个马凡综合征患者,刘靖。刚经历一次失败的赵强没拒绝这家人,对于二次失败的打击、对声望的影响,他都不太在意。“这个女孩的。爸爸、哥哥都因为马凡综合征猝死了,我不给他手术,她的生命也可能随时中止。”《人间世》播出后的第二天,记者见到赵强,回忆这个病例时他说了两句话:“生死关头,你不会考虑自己的名利,病人是第一位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模一样的病例”。32个小时的手术、9名医生合作,这次,刘靖活着出院了。

赵强说,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大家知道,每个病人,医生都会倾尽全力去救治,但也要理解,总有一些医学尚无法达到的地方。

虽然有失败,但更多的人活了下来。熟悉赵强的人会发现,这类医生有个特点:性格比较单纯,说到底脑海中的头等大事就是那两个字:救命。

“一息尚存,我当竭尽全力。”对医生,我们要有这样的信任与信念。

一个德高望重的医学界的老院士曾这样说,如果什么病都能救回来,那人就不会死了,可人不会死么?所以,生命就是有不可承受之痛,不管你是否承认。

成功抢救过羊水栓塞产妇的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抢救回来的羊水栓塞,很可能就不是羊水栓塞了”。这话,一来说的是羊水栓塞的凶险,二说的是,医学还有太多无法逾越的山峰,太多的变化与未知。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谈失败?难道就是要为失败所折服、打倒?不是。当我们谈失败的病例,我们在说的其实是经历悲痛、重拾希望。

2022《人间世》观后感 篇6

我曾经是一个癌症病人。什么,你们不相信?那就让我告诉你们是怎么回事吧。

发病的那天是个很平常的日子,我——一个刚读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家里的客厅里玩积木。妈妈呢?正在厨房了为我忙这忙那。忽然在电话边的我发现了一笔“财宝”——一枚闪着金光的五角硬币。我二话没说,一把紧紧地抓在手上,对妈妈说了声:“我出去玩了!”便兴奋地冲到隔壁小店。用我发现的“财宝”买来了一包又香又脆“粟粒花”。啊,真好吃。这是个秘密,我绝不会告诉我妈妈的。虽然那天晚上我害怕看妈妈的眼睛。

癌症的扩散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我每天回家都要往电话边瞄一眼,可是一连几天“宝藏”都没出现。忽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妈妈的提包不就是一个大“宝藏”吗?终于,那“妙脆角”的诱惑使我把手伸进了妈妈的手提包。开始几次,心总是跳个不停。渐渐地,嘿!就这么习惯了。

癌症的治疗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妈妈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天啊,还好我机灵,说是第一次。妈妈也没怎么骂我,只是跟我讲了很多。什么“做人要诚实,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我又没拿别人的东西喽,我知道拿别人的东西那叫“偷”(因为老师讲过)。我才不干呢,我拿的是自家的,没事!

终于,在二年级,当我把开采量扩大到五元时,妈妈动了手,可妈妈打得不疼,虽然当天晚上我吓得眼泪流个不停。但两个星期后,我又看到那“上好佳”在店里向我招手。当我悄悄地(不是偷偷地噢)从妈妈大衣里取出了点“宝”时,我又一阵欢喜。

《人间世》观后感 篇7

当看完别人的人生,我就在想象自己的人生。人生好比一场纸片游戏,你不可能一直抽到好牌。这样子的我突然害怕了,害怕自己不可以陪伴父母,害怕自己没有资本让他们生活的更好。我没有期待过逃避自己的责任,只是想要让责任变得容易承担。

希望你可以变得更好!不论那时候的你,身边是否有一个陪伴你的人 ,我想让你坚强仅此而已。不可以一个人无声的。哭泣,你可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做一个没有负担的人,你可以获得一些东西来承担责任。

会拥有金钱的,那是一个时间问题。会拥有伴侣的,那是一个适合与否的问题。但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有趣的灵魂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人生在世,必有一死。不过是早晚问题,你所做的是让期待你成长的人得到回应。

爱上自己,珍惜活着。

《人间世》观后感 篇8

今天观看了《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纪录片。纪录片展现了武汉雷神山医院、金银潭医院和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病房中的生死搏斗现场。

关于治疗方案的激烈讨论与抉择,对肺炎患者的悉心照料,无不体现着医者仁心。在三级防护的状态下,医护人员每天至少工作四个小时。缺氧,闷热,汗水湿透多层防护服的状况时有发生,然而他们还会在因自己身体不适而浪费一套防护服时,泣不成声。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和挑战下,他们依然苦中作乐,坚持到底,为彼此加油打气。我看到他们在转运病人返程时欣喜于路边的樱花,我想说,其实他们和这樱花一样美丽。人们总是称赞医护工作者是英雄,但对他们而言,他们只是恪守职业精神的平凡人。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战疫情。

在这场疫情之下,正是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和每一个忠诚而善良的普通人,以他们的血液里的良知和勇气保护了我们的家园,保护了中国人。我分明看见他们眼中炙热的泪水,以真心换真心,生命便发生了奇迹。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星夜不眠,在这个和平年代,他们完成了一个属于全中国的英雄梦,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他们用坚守的`背影演绎着泱泱大国的生生不息,他们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正因他们心中始终有一句话:有小家才有大家,扶危度,厄医者担当。所以他们选择了逆行,选择了与病毒较量,选择了为生命站岗,而他们逆行的背影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这是疫情中最富勇气的奔跑,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安全的后方,而是去往最危险的战场。

影片短短一小时,展现的只是一小群人的抗疫工作,却折射出了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医护工作者。身为一名临床医学生,一位新时代的青年人,我愿意做他们那样的人,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义无反顾冲在前面,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动书写人生的韶华篇章。

人间世观后感 篇9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人间世》,这是一听名字就很压抑的一部纪录片。片名“人间世”来自庄子,原文写为人处世之难,而现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我想,医院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而我们在这里上演着人间世事的百态。和以往我看过的避重取轻的纪录片不大相同,这是一部极其真实的纪录片,不像其他视频一样只有惯有的套路,将医生塑造的似乎无所不能,好像他们总能将濒死的病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总能起死回生一般的神奇。而《人间世·救命篇》一开始,就向我们呈现了三则抢救失败的案例。

第一个年轻人被查出有心脏问题,最后发展到急性心衰,医生拼尽全力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镜头,是他的床头,那里还摆放着爱人希望他早日出院而送来的礼物。第二个年轻人因为吃多了变质海鲜,中毒导致多个脏器衰竭,抢救过程中医生们下意识的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血袋,主任近乎恳求的向电话另一头申请多调用些血袋,但是病人最后还是抢救无效死亡。第三个是患有先天性马凡综合征的病人,不做手术的话大动脉随时会撕裂导致死亡,冒险做了特大手术,几乎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了人造血管,但他还是没能挺过手术第二天…

这一篇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亲情爱情,更多的是医德医道,医生们很多下意识的。细小的举动,都在诠释着救命的艰难和迫切,那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是身为医生对每个病人的责任心。

《人间世·生日篇》围绕的是高危孕妇,看完这集我真的很难去评定她们的做法,明明已经被告知不适宜怀孕,却偏偏愿意拿命去赌,看着她们拼上性命生下的孩子,我不知道我该去赞美母爱的伟大还是批判她们的不理智,可是我又有什么理由去做此评判呢。我们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最后都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后果,只是有些决定伤害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连带着深爱着我们的亲人,都会被这个决定拉入悲痛的沼泽。

对医生来说,这些可能是每日最平常不过的记录,却看得我几次泪目。

尤其是《人间世·烟花篇》,这是我最先观看的一集,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的难过。这一篇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孩子,他们均患有骨癌,虽然这种病的患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三。在本该是天真烂漫无所顾虑的年纪,他们却被命运裹挟着推进病房,受尽病痛的折磨。刚开始我以为既然播放出来了,最后都该是健康出院了,可是却眼看着他们一个个从鲜活可爱到被盖上了白布,谢幕时名字被框上了方框…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纪录片一开始便是三个医生尝试给松茗进行麻醉,而松茗挣扎着哭着喊“我要呼吸”。仅仅四个字,就让人不忍再看。在这一集里,他们说的很多话都会让人心尖犯疼。子涵说“痛的时候嘴里含块糖就会好些”;安仔说“游戏里人有很多命,输了重来就好了,不像我自己,只有一条命”,“我真的到极限了,我撑不住了”;思蓉说“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以及叙述旁白的杜可萌,在片尾时平静的说“医生告诉我,我体内的癌已经扩散到肺部了”…还记得可萌在片头时说,病房里的故事有的结局很悲伤,有的结局很美好,但更多人的故事都还没有结局…

我想他们一开始也是有着满满的希望的吧,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医生无所不能,他们总能治愈我们的疾病,可是一次次的化疗,一次次的手术,一次次的通知,渐渐地让他们习惯了病房的残酷,从满怀希望到坦然接受…也让观看的我们真正的体会到医生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

这些医生中的一个心脏外科主任赵强,他的微信签名写着“每天都要开心”,对我们来说,这不过是一句简单的祝福,可是对他来说,“开心”是工作,也是每天都要面临的残酷考验。还有给我印象最深的车在前医生,在病人抢救无效去世之后,48小时没合眼的他本来可以离开了,但他几乎下意识的在病床前试图擦干净病人的血,他说“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活下来,可是你没得选啊”。

每每抢救失败后,镜头里留下的医生的背影,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深深的无力感。医闹,医患关系紧张,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让我们正确看待医生这个职业。但是通过这个纪录片,我想或许我们可以稍微理解一下这个高强度工作的职业,去发现和感受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并将它一直一直的传递下去。

真的很感激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即使身处绝境,但仍然有一些从细枝末节里渗透出来的最珍贵的情感。

那是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