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优秀10篇)正文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优秀10篇)》

时间: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小编帮大家收集的观人民的名义有感(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篇1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谈谈我的深刻体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因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通过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典型腐败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党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通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及职工都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深刻领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靠自觉、靠严格自律,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要“慎微”,要“慎独”。 同时,让人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从心灵深处得到净化,牢筑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把握人生。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自己手中的权力既可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工具,也可成为毁伤自己的利刃。对于无权无势的人,在各种非分的诱惑面前即使有那个心,也往往没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也往往缺少付诸行动的条件。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权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难重重的事情却可能易如反掌。这样,当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捞取好处的时候,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也就开始了。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历和现实中,多少人自以为手段高明,自以为手中的权力和强大的后台可以充当“保护神”,最终却都难逃被押上审判台的下场,被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

在社会道德目标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在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断地步那些翻身落马者的后尘,重蹈覆辙,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后,我再次深深认识到时刻自警,增强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时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权利与诱惑面前,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前人教诲语重心长,实实在在地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句子。“ 兢兢”,是谨慎小心的样子;“业业”,是诚惶诚恐的样子。兢兢业业,就是一种极端负责、生怕有什么闪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高度自觉的“自警” 精神,是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质,“自警” 精神是抵御诱惑的武器,“自警” 精神是保持廉洁清正的最后屏障,“自警” 精神是平衡权利与责任的天秤。天下事无不成于节俭而败于奢糜。我们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自警,增强自律,进一步开展好工作。

观看了“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也有几多感慨。是啊,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会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

这部剧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敲响了警钟,党员、官职不是护身符,手中的权不代表自己的利益,处在党员干部职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待,国家的希望。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怀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围绕“权、利、廉、责、德”五个方面,时刻自我警醒,时刻自我约束,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领导干部。

作为国家干部,如果不洁身自律的话,那么最终会得一应有原下场。曾多次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的袁学林所说 “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时此刻,毁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利欲熏昏了头脑。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篇2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 篇3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H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这部剧展示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么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近期这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败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2022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篇4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败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最后,短片还警示了我们一些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认识的误区,例如:“这是经集体研究的,出了问题也不应是我个人承担责任”、“我帮了被人的忙,别人事后感谢,自己没有主动伸手要,不算受贿”、“贪了就跑,一跑,案子就了”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人群中,公职人员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篇5

近日,网络、电视正在热播“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剧一播出就受到很大的关注,关注它不仅仅是因为该剧的演员阵容强大,更因为它的剧本,它是一部大尺度的反腐剧,从打“苍蝇”到打“老虎”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更是体现了党反腐的决心,这是一部很好的警示教育剧。

俗话说“戏里有的世里有”。剧的开播就讲述了一位受贿两亿的小官,从最初义正言辞地表示自己平时清贫,,到后来被检察官一步步抓住把柄,连走路腿都发软。当下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也许他的罪行不一样但是性质相同,都是打着“人民的名义”的旗帜,在名利的诱惑之下变形、扭曲。

党与人民的关系就是鱼与水关系,党是为人民做事的,人民好了党才会好,党好了人民才会拥护,有了这些先决条件,才能建设一支健康强壮的党员队伍。“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可以受到这么多大众点评和关注,说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事情,也深刻的体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至理名言。

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就是“为虎作伥”意思,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一项大的腐败事件的背后不可能是一个人为之的,肯定是牵涉一系列的人与关系。这些人大多是打着“人民的名义”的旗帜表面正义,暗地里确行腐败之事,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那么我们如何可以保持初心?首先有正确的初心,接着要找到保持初心的动力,要有独立的思想,要学会时不时的静下来反思,寻求内心的安宁。世界在变,人在变,只要你不忘初心,那么你就是成功者,所谓“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有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所以不要再打着“人民的名义”为虎作伥,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 篇6

最近号称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连续剧成为了追剧榜单的榜首,刷爆了每个人的朋友圈,占据了微博的热门榜单,各大新闻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与深刻剖析,《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道 “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此剧成为了全民讨论的一个火爆点。本月,在单位的党小组学习会上,观看了此剧,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与深刻思考。

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 此剧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已退休的检察长陈岩石所说的话,“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 到现在这句话还是那么的时髦,在习执政以来,从群众路线到三严三实,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两学一做”,这无不体现党的宗旨,体现我党的传统优良作风。

腐败,只要环境、土壤、空气、水份合适就会茁壮成长。但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

将反腐进行到底是对人民利益的保障、将反腐进行到底是对党的纯洁性的保证、将反腐进行到底是对权力的约束。我们党在立党之初就立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广大党政干部要时时自省,以为人民服为宗旨,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历史告诉我们,廉则昌,腐则亡。将反腐进行到底就是要从根本上肃清思想毒瘤,从而使我们党内成员人人向廉,人人爱廉,人人为廉。杜绝腐败,清廉执政,抵挡住糖衣炮弹的冲击才能拨开云雾。“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近几年来,在党内大力反腐的铁手腕下,不少贪官纷纷落马。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滥用权力的人终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任何以权谋私,不顾及人民权力的人都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坚决反腐必定为中国号巨轮添油加力,为社会主义征程提供巨大的引擎!

就像剧中所说“如今的社会不缺少聪明人,缺少的是忠诚的人”。在我看来,所谓的忠诚,就是忠守承诺,确切地说,是指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这个国家和人民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忠诚应该普及为国人的一种坚定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当今乃至今后的国家信仰。

人民的名义第一集观后感 篇7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近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我国第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剧,剧中没有小鲜肉和流量担当的加持,却依然高居收视率榜首,观众对于反贪腐的关注度可见一斑。剧中一个腐败官员的双面人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表面上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生活艰苦的父母官,私底下却坐拥黄金屋,画面震撼,令人触目惊心。

艺术来源于生活,诚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小官大贪、大官巨贪的案例也是数见不鲜。贪腐问题缘何而来,如何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些官员之所以敢顶风作案除了自身思想松懈、自律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制度建设还存在漏洞,使他们的歪脑筋、小心思有了可趁之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已经深入民心。古语有云: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贱国。腐败问题其实是存在在体制内部的大祸根。根治贪腐问题,首先,要加强对于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在端正领导干部思想的同时,使他们懂得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权力行使更加科学;其次,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权力监督,让这些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最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充分动员群众监督,让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化,运用互联网+等电子政务系统,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群众的监督举报渠道,建设阳光政府。

徇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贪仕之性彰,则连接之风德。笔者认为,反腐永远没有剧终人散,只有我们以人民的名义不断的把反腐的铁笼扎的更密、更紧、更牢固,念好反腐的紧箍咒才能让大大小小的贪腐现象无处藏身,让百姓的获得感更足。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篇8

看了《人民的名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以人民的名义证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的职业。身为“灵魂工程师”的我们,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教师职业是一个良心工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每个人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或经历,选择了一种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职业,教师无疑是其中最伟大、影响力最深远的职业。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成长,要“做自己满意的好员工、好伙伴”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要对自己所肩负的那份责任充满敬畏,是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机会赋予了我们能够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是什么样的责任、什么样的信念让我们时刻不忘当老师的初心,即使像坚守大山一辈子的陈清华老师,也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坚守得住那份职业道德的底线。

教师,不是一个人的职业,而是一群人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个好员工组成的团队、团体,每个伙伴都会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向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在自己最有力量、最有智慧的时候选择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也许没有哪个职业,能够如此大方地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时间)来陪伴他人走过懵懂、走过青涩、走过迷茫、走过人生中的一段……只有教师,会用自己最珍贵的三十年或四十年来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图名、不图利,只图精神富有;只为那份职业担当和人生价值。

不管每一天,不管每一时刻,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走好自已的路,不为名,不求利,只为当初选择的那一份承诺,不为成为每个人灵魂深处的那份敬畏!只为自己的心安理得,无愧我心,争做人一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篇9

这么多钱,既然不花,留着和废纸有什么区别!

这部电视剧是我喜欢的,属于贴近生活,对社会直接反映的这种方式。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受到这么追捧,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从题材来说属于反腐题材,和目前大力反腐的形势密切相关,而且把腐败以及反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反映出来,说了出来。特别重要的两点在里面都有提到,“腐败是从某种意义上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剂”“不作为腐败,不做事少犯错少风险,懒政现象”其中体现了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反腐与不反腐,反腐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当然剧中没有给出答案,毕竟这只是艺术的体现,而不是政治,引起共鸣就好。同时也刚好吻合目前的内容为王的潮流,就像臭水沟里的一丝清流。

这部电视剧从哲学和辩证的角度来讲,也有一定的体现,高育良作为教授出身的领导,把辩证适时地进行运用,当然出发点是错了,但给人提供了一种多元的想法,抛开立场和目的,很多事确实可以更全面。

这部剧里比较喜欢的一个角色是赵东来,有原则,有能力,但同时懂变通,追起女生还脸皮那么厚,直接而不鲁莽,大男子汉骨子里透着一股柔情,还能把预备丈母娘哄得开心。会给人感觉有很多面,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值得学习。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 篇10

历时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为读者奉献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说《人民的名义》。对这部新作,可以言说者甚多。我以为它首先为我们如何提高主旋律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提供了丰富、新颖而有效的经验。毋庸讳言,我们的主旋律文学创作确实不太尽如人意,许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与故事一旦搬进了文学作品便味同嚼蜡,许多被民众共同关注令人振奋的重大主题到了文学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与深度。时间一长,读者对主旋律文学创作似乎越来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我们的许多作家没有将主旋律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来对待。不管主题如何重大,题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学的规律来创作,不管哪一类作品,只有具备了文学的优秀品质,它才会得到读者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旋律并不享有非审美的豁免权。

《人民的名义》可以说再主旋律不过了,作品彰显的是党的以来反腐的主题,传达的是人民呼唤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强烈愿望,契合的是当下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带来的是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故事,是环环相扣、戏中有戏的连台大戏,是性格丰满而独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层劳动者,上到党的高级干部,包括商界、企业、金融,以及社会灰色地带的各色人等,是现实的浮世绘,是时代的众生相。作品以一个省域为故事空间,并以其政治生活为主要的故事内容,以重大腐败案件的侦查为故事动力,层层推进,抽丝剥茧,不断将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惊心动魄,而且对当今中国的复杂的政治生态、多样性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当前社会主体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满足了读者审美需要,给人们带来了酣畅的精神享受和富于挑战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不能仅仅从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上进行评价,它同时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带来了启示。不能不说,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轻质”的“小长篇”似乎渐渐成为主流。这些长篇多以日常的局部生活为背景,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戏剧冲突,主题也大都以一些小情感、小忧伤为主。传统长篇那种深刻的主题、重大的题材、宏阔的场景、众多的人物、激烈的冲突和汪洋恣肆的语言不再是主流。

我们当然知道,长篇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传统为前提,不能以抛弃长篇艺术的多样化为代价。当长篇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时,我们在长篇中便难以看到时代的潮流,难以感受到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辉。而许多长篇的艺术手法也渐渐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复杂的结构营造、戏剧性冲突的设计技巧等等都稀有传承。现在的长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积累与艺术的修为,许多年轻作家上手就来,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样的局面如果成为主流,长篇小说将难以完成本来的文化功能,变得徒有其名。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这批作家的力量了。

就以《人民的名义》来说,它对时代的呼应,它对现实的批判勇气,足以鼓荡起人们的豪情,满足人们对社会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对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刻划,包括对许多小人物的精雕细刻,都使得文学人物的画廊不断增量,而对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违的英雄式形象得以回归,从而复活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审美情结。与之相对应,以英雄人物为引领,对社会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反思使得长篇小说再次显露出史诗的光芒,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美。

文学有其审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但艺术观念的进步应该使我们对文学的进程有更自觉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仅以长篇制作来说,轻重并重才是其多样化的发展之道。我们当从这个高度来估量《人民的名义》这类作品的审美价值。

《人民的名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审查机制下,拍摄严肃政治题材等同于带着镣铐跳舞,呈现一部可信、可看、可评的检察题材电视剧,难度系数远高于其它类型的国产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