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观后感精彩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包公祠观后感精彩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包公祠观后感 篇1
大家好,我是合肥包公祠导游胡奕。合肥历史悠久,原称庐州,位于安徽省中部。作为安徽省会,是全省经济、科文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著》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肥。“通常把施水叫做南淝合,淝水叫做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经过这里巢湖;其一西北流,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淝“。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流,分而为二,故曰合肥。合肥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游客朋友们,在到达包公祠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包拯有关他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故事,民间流传很多,世人尊称他为”包青天“。为了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清官,后人陆续建出包公祠,包公墓等纪念性的建筑物,形成了今天的包公文化园。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包公祠前了,他是包拯的家词。正堂两侧各卧石狮一只,雌雄各一。包公祠的正殿为五开间,正中安放着一尊高八尺的古铜色包公坐像你看他一手执笏,一手握笔,高大威武,正气凛然,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三方回文匾额,正中间是”色正芒寒“两边分别是”清风亮节“和”庐阳正气“。大家再看,坐像左侧成列的是老百姓所熟悉的、并热情传送的龙头、虎头、狗头。
游客朋友们,出了包公祠大家可以看到东面的那座六角亭,这就是廉泉亭了。亭内有口古井,请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词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
再到包公墓看一看,这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巨陵园。进入墓园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高4.2米,宽10.5米的大型照壁,上面刻有“包公肃公墓园”六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
包公祠观后感 篇2
合肥是一座古城,这里不仅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最著名的要数包公祠了。来到包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从山门而入,四方形的天井正中有一口铸鼎香炉,在香炉后,就是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米,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在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彪,神情端庄严肃。
出了包公的五开间,便能看见一个六角亭,这亭子里面有一口古井,据说,心底善良的人喝了这井水,会感到井水甘甜爽口,心怀鬼胎的人喝了便会头痛不止呢!好神奇呀!
参观包公祠有感 篇3
古城合肥的东南方,有条在历史上曾作为护城河一bai部分的包河。古色古du香的包公祠就坐落zhi在河心的香花墩上。 沿着走廊向东走,便来到一座井亭旁,六角弯钩的亭顶,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亭檐是一块黑底红字的匾额,上书“廉泉”二字。走上台阶,步入亭中便看见一口古井,传说贪官污吏如果喝了此井之水会即刻头痛,清官喝了甘甜无比。故给此井起名曰“廉泉”。 向西紧靠湖边的一个较大的亭榭,亭中有8根朱红漆柱子,白色的墙上开了3扇窗子,这就是"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处读书,后人建此亭以记之。 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清官包拯而修建的。相传最早建于包公死后5年。现在的包公祠建于明朝。包公祠的建筑和设施都很简朴,无豪华奢侈之处,这象征着包公为官的清廉。 进入山门便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两旁是两排茂密的合欢树,树叶遮住了阳光,形成一片树荫,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步入门内,便来到一个长约12米,宽约10米的四合院。院子中间就是包公祠的正殿。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公的全身铜像。只见包公稳稳地坐在太师椅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下巴上留着长长的胡须,让人一看便知是一位为民做主、廉洁奉公的清官。铜像的四周是四根朱红漆的柱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桌案。两边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水建谨言不希后福”;下联是:“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左边放着三把铡刀,这便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相传龙头铡是铡犯了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铡犯了法的文武官员的,狗头铡则是铡犯了法的平民百姓的。当年有不少坏人死在这三把铡刀之下。 包公祠的规模虽不雄伟,可布局却是很庄重幽雅,难怪它每日都要吸引不少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
参观包公祠有感5篇相关文章:
参观包公祠有感 篇4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枢密使是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副使是副职)。
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宜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权势的大人物。
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吵起来。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当时,还有一个大官僚,叫王逵。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非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 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气愤极了,立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
这两道奏疏上去了,朝廷并没有罢王逵的官,又调他做了淮南转运使。包拯坚决反对朝廷这种做法,又上第三道奏疏,进行弹劾。 过了一些时候,包拯又了解到王逵的另一项重大罪行。原来,王逵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的时候,疑心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打击报复,暗中指使人诬告卞咸,一下子关押了五六百人,制造了一个大冤案。包拯又接连上了四道奏疏弹劾王逵。他义正辞严地责问朝廷说:“难道朝廷竟忍心让一个地区的百姓,听任王逵去残害吗?” 在包拯的七次弹劾下,最后,宋仁宗不得不免去了王逵的官职。 因为包拯铁面无私,任何皇亲国戚、权贵大臣,都没有办法在包拯那里走门路,通关节,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们已经把他和传说中阴间的阎罗相提并论了。
包拯自己处处奉公守法。他曾在端州府(今广东肇庆)做过官。那里出产一种石砚,名叫端砚。端砚石质坚实细润,雕刻精美,是名贵的工艺品。以前端州的地方官,借着向皇帝进贡的名义,乘机搜括端砚,奉承权贵大臣。他们搜括去的端砚,要比进贡的数量多几十倍。包拯到了端州,只收缴向皇帝进贡的数量,自己一块不拿。端州人民看到包拯这样清廉自守,敬佩极了。
包拯做了大官,但家里的生活仍旧非常俭朴,跟平常百姓一样。他平生最痛恨贪官污吏,在一篇《家训》里说:后代子孙做官贪的,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包家的祖坟中。包拯的清廉刚直,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敬仰。
包公祠观后感 篇5
天下着毛毛细雨,空气清新湿润,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合肥包公祠游玩。
包公是我们安徽人的骄傲。他一生居官清廉,铁面无私,被世人赞为“人皆称铁面,公真是青天”,俗称“包青天”。一走进祠堂,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绿树荫荫,波光浮碧,水静静地,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越过小桥,正面就是白墙黑瓦的祠堂。从桥头到祠堂门口,摆放着一盆盆荷叶滴翠有莲花,喻意包公出污泥而不染,据说在包河中生长的红花藕也与别的地方不同,在这里藕断是无丝(私)的'。
祠堂的正门上方写着包孝肃公祠,孝肃是包公死后皇上封给他的谥号。进入正门,端坐着的是威严肃穆的包公塑像。只见他头戴乌纱,身着朝服,严峻、锐利的目光正视前方,令人肃然起敬。包公塑像两旁,站立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在右边还摆放着赫赫有名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口铡刀。想当年,这铡刀为多少百姓除了害,洗却了多少百姓的冤屈啊!
出祠堂东行,有一座六角方亭,亭下就是著名的“廉泉”。据说为官不廉者饮此水就会疼起来,想来也是表达人们的心声吧!继续前行,是包公故事蜡像馆,栩栩如生的蜡像活龙活现地再现了包公审理陈世美等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是包公《题郡斋壁》中的一名,意思是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堂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值得参观和学习的地方。
包公祠观后感 篇6
包公祠,位于包河公园的中心,远远望去,透着一股沉静威严的气息。
走进回澜轩,瞬间感到空气变的清新灵动,四周古树参天,花草鲜艳。由于刚刚下过雨,树叶和花瓣上滚动着颗颗雨珠,像带着一窜珍珠项链,变的更娇嫩了。
四周石笋破土而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回澜轩里还挂着许多字画,字刚劲有力,画惟妙惟肖,我最喜欢的'是一幅长画,那长画约有十米,画上的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离开回澜轩走进了廉泉井,导游介绍说:“廉泉井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贪,官,来这里视察,突然口渴了,就叫当地的老百姓打了一桶水上来喝。可是,他还没喝几口就头痛不止,这件事后来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派人一查,发现他家里面金山银山,是一个贪,官,老百姓都讨厌贪,官喜欢清官就把这口井取名为廉泉井,认为这口井可以辨别贪,官和清官。我们听的如痴如醉,原来廉泉井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啊。
参观了包公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封建时代的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远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