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居安思危观后感(优秀10篇)正文

《居安思危观后感(优秀10篇)》

时间: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惊云为家人们收集的10篇居安思危观后感,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观看《居安思危》有感 篇1

虽然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旧事,苏东剧变仍然是今天的人们会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就像一场无法预知结局的电影,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它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给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原两大阵营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一直试图描述和解释这段历史,但并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不管怎么说,苏东剧变结束了冷战的对立格局,也重写了人类合作与抗衡的永恒主题。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就是一本以社科院为主角,代表了中国主流学术界对苏东剧变看法的书,该书汇聚了大量对苏东剧变史料的研究分析,最终得出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结论。虽然我认为这本书也避免不了中国学术类专著先有结论后作分析论证的套路,但这本书翔实的内容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并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对苏东剧变的研究和写过的一篇文章。重新拿起这篇文章来看,当时的立足点更偏向经济,认为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化推进的太快,当然这是我分析复杂问题的一个角度,而苏东剧变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这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及历史因素。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涉及这么多方面显得面面俱到,也失去了研究价值,一个角度能解释清楚,已经殊为不易,从这点上来看,我对《居安思危》这本书的立意是认可的。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应该更加关注于分析苏东剧变本身,还是要纠结于在各种不同的角度中选取所谓最有价值的角度,即书中所提出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书中把大量篇幅用于证明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苏联的制度有问题,而是由于苏共的领导集团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谈到“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同样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话说到这儿,刚好应证了作者曾经提出的“对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不同解读,本质上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的研究立场”。作为中国主流学术解读的权威性跃然纸上、旗帜鲜明、不容反驳。

但这个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声音一个观点一个角度可以睥睨天下的时代,在这本书之外很多分析讨论苏东剧变的资料中,我找到了东欧经济转型问题专家金雁博士的文章《苏联解体20年祭》,学生时代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看过不少金博士的文章,曾给我很大启发。这篇《苏联解体20年祭》站在一个和《居安思危》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引用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话“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认为苏联体制的垮台有其内在逻辑,并不能归罪于哪个个人。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国家干预无所不及、混同民主与福利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这个体制的崩溃。描述东德情报机关史塔西监视和窃听持不同政见者的电影《窃听风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东国家对国家的公权与个人信息自由之间界线的无视,社会国家化、权力集中化,这一切让半数的苏联人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社会正义的社会中”,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基础。

不管是《居安思危》,还是《苏联解体20年祭》,都提出经济学家一直强调的斯大林模式或僵化的苏联及东欧计划经济模式,并不必然引致整个体系的分崩离析,这当然是合乎情理的判断,但不可忽视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不可避免会带来人们精神生活上更高的需求,以及对个人权利和保障的重视,这一切如果能推动体制向着有利于普罗大众的方向转型,这种经济层面的转型就是可持续的,反之则会因为体制的固化或利益集团的裹挟最终影响到经济转型本身。罗杰斯在他环游世界的游记里提到,苏联用价格管制和出口控制保证了国内的低物价和几乎为零的通货膨胀率,但苏联的物资还是匮乏,体现在生活用品上极为明显,一方面能买到的东西少,另一方面能买到的东西与国际比价格极低,这种封闭的计划经济带来的低效率、官僚主义和腐败最终葬送了不仅仅是苏联人民而且也包括苏共党内,甚至领导集团对体制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的转型显得顺理成章,在苏联却又来得迅雷而不及掩耳。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休克式疗法和渐进式改革的利弊,中国的专家学者诟病萨克斯的休克疗法把俄罗斯带入了一个难以恢复元气的低谷,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却一步步取得巨大成就。从短期经济效果来衡量这种说法也许没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是长痛不如短痛的爆发式解决问题,而中国却把真正的难题推向了以后。陈志武也提出中国渐进式改革难以为续的原因在于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推动改革的动力消失了,中国很有可能会掉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反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体制转变完成之后经济逐渐恢复增长,部分东欧国家甚至步入发达国家队列,市场的基础一旦确立,要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都是不可能的了。

在苏东剧变发生之后,冷战刚刚结束之时,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预言到,最后的历史是自由民主的历史,在自由民主阶段,人类获得了平等的认可,历史也就终结了。但苏东剧变后二十年的今天,历史并没有终结,从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经验来看,从独裁到自由民主的过渡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必然历程。苏联解体之后,许多所谓第三波民主转型的国家都未能如外界所期盼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民主政体,而产生了一种结合了民主原则和威权治理的“混合体制”,有人说这还处在过渡阶段,但这种稳定的状态却往往让我们质疑过渡阶段将持续多久,这也使我们回溯到弗朗西斯。福山的老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构》中所强调的文化传统在文明冲突中所起到的作用,即自由民主的文明在西欧__文化之外地区的适用性问题。

苏东巨变前的二十年,是利比亚的八月革命,卡扎菲夺权上台,而苏东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的威权政府纷纷倒台,卡扎菲不知所终,有人把近期的政权交替称作“阿拉伯的春天”,但看看苏东剧变后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千差万别的政治局面,我们很难判断春天之后是灿烂的盛夏、萧瑟的秋日还是西伯利亚平原的寒冬。世界历史的滚滚巨轮不会为一两场变革而止步,人类文明也不会因为政体的更迭而倒退,我们在这里探讨苏东剧变,一方面是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从更多角度、更广范围得到一些启示,能帮助我们去思考。毕竟,解释历史的价值不在于真正拿历史指导现在,而是为了不忘却,唯有不忘却,才不至于重蹈覆辙。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2

近日,单位组织每位党员在工作之余抽空观看、学习专题历史片《居安思危》,本人怀着高度重视和激动的心情细细的观看完毕,感触良多。本片主要阐释了苏联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特别是如何走向溃亡的过程,对苏共的垮台与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苏共下台后,竟然没有一个苏共党组织、一个党员公开对此表示反对或进行抗争。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似乎令人难以理解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着70年执政史和2000多万党员,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党。然而,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特权阶层的出现逐渐拉开了党和人民的距离;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政治上实行个人专权、破坏党内和党外民主,渐渐脱离了曾经是其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苏共垮台前夕,当时的苏共领导人不仅在思想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在在党内监督机制上否定民主集中制,推行绝对民主化。此时的苏共已不再代表广大苏联人民,它只代表它自己,只代表仅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党内特权阶层的利益。面对这样一个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人民当然没有理由为了阻止它的消亡而去抗争,这样,人民的冷漠与无动于衷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应从苏共的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其成功的方面,还是在错误、失败的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党我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辉煌的经济奇迹,成就固然欣喜,但我们也不能头脑发热,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居安思危,认清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国之间仍存在差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我党对于现在国际形势清楚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的严格要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教训,是规律。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着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兴衰、国家强弱和人民的福祸。面对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苏共垮台、苏联崩溃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失灵。尽管苏联的悲剧已成事实,但中国等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尽管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实施了各种拯救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没有改变。因此,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就依然有效。只要人类历史的演进没有终止,无论人类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本身具有科学的、理性的力量,它靠的是以理服人,只有在讲科学道理的基础上,只有让人民感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才能有效地让人民相信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二、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苏共的垮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搞起了特权化。中国共产党应吸取这一经验教训,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三、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建设。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保证国家的安全稳定,才能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提高,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诚然,苏共的最终失败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是主要的。在诸多原因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从根本上来说,问题主要出在苏共党内:-、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袖;二、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三、党的组织丧失了先进性;四、党风败坏 严重脱离群众;

本人作为一名在职大型国企员工和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除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外,也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到:一、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判断国际动向,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警惕性。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为党和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三、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四、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着眼于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推陈出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才能永葆青春。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祖国的命运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为建立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早日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3

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苏共下台后,竟然没有一个苏共党组织、一个党员公开对此表示反对或进行抗争。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似乎令人难以理解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着70年执政史和2000多万党员,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党。

然而,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特权阶层的出现逐渐拉开了党和人民的距离;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政治上实行个人专权、破坏党内和党外民主,渐渐脱离了曾经是其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苏共垮台前夕,当时的苏共领导人不仅在思想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在在党内监督机制上否定民主集中制,推行绝对民主化。此时的苏共已不再代表广大苏联人民,它只代表它自己,只代表仅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党内特权阶层的利益。面对这样一个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人民当然没有理由为了阻止它的消亡而去抗争,这样,人民的冷漠与无动于衷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应从苏共的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其成功的方面,还是在错误、失败的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党我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辉煌的经济奇迹,成就固然欣喜,但我们也不能头脑发热,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居安思危,认清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国之间仍存在差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我党对于现在国际形势清楚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的严格要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教训,是规律。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着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兴衰、国家强弱和人民的福祸。面对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苏共垮台、苏联崩溃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失灵。

尽管苏联的悲剧已成事实,但中国等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尽管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实施了各种拯救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没有改变。因此,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就依然有效。只要人类历史的演进没有终止,无论人类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本身具有科学的、理性的力量,它靠的是以理服人,只有在讲科学道理的基础上,只有让人民感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才能有效地让人民相信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4

“防空”这一词在我的意识中从未接触过,也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因为从小生活在安定的年代里,没有战乱,不曾艰苦,所以不能体会防空的重要性。可当我读完《人民防空》这本书后,才感悟到:哦!原来防空是那么重要,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强盛,捍卫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顾名思义,人命防空是指让人民群众一起防备敌人空袭和消除空袭的行动,被简称为人防。而民防就是把民众参与实施的战时防空与平时救灾结合,成为民防。人防和民防都是我国国防的核心部分,是促进现代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让全民一起来参与的重要事业。因为防空是一项需要时刻准备的任务,所以“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是人民防空的三点工程。

在我国《人民防空条例》中规定,人民防空的任务是:根据现代战争特点,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与敌人的空中袭击作斗争,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人民防空是必须贯彻执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可见,人民防空是被我国极度重视的一项实施方案,人民防空能为我国人民带来安宁与和平。

人民防空是一项长期的战备任务,因为只要帝国主义仍在,战危就一直不会散去。所以我们不能让现在的片刻安宁麻痹了我们的思维,人民备战也就不能停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大,在未来的战争中对居民造成的伤害也必然越来越大。因此,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加强人民防空的建设是当今核时代的需要,它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现在,我相信,只要配合国家人民防空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一定是最强大的。我们不能忘记抗日战争时的耻辱玉血泪,那是我们血的代价,是我们用血肉之躯重塑新中国时的艰难与险阻。现在,我们应居安思危,好好的为国家的将来做好一切准备,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合上书本,“人民防空”这四个大字早已深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挥去。为了祖国的将来,为了走向世界的顶端,我们应该认真的读书,好好的做一名国家未来的小主人,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不断强健体魄,让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顶端。我坚信,人民防空将会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重视,祖国也会日益兴旺、发达。

读《居安思危》有感 篇5

自古以来,心系天下,居安思危,位卑未敢忘忧国,修身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高尚人士的追求;是诸子百家思想的交集;是古代社会中便存在的智慧感悟。故忧患意识不可忘,家国情怀历代传。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道理小至个人,大到国家。无论皆可被验证。似发于畎亩之间的舜,举于版筑之间被傅说,更似卖过草席的刘皇叔,平民出身的明太祖。而反之亦有把杭州作汴州南宋享乐派,带给大宋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的无力哀叹。可见忧患意识一直都是长治久安,为人立命之本。人生之路跌跌撞撞,曲曲折折,磕磕绊绊想要少犯些错,少留些遗恨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清醒意识和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

先贤曾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其中是对家国情怀的高度概括,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具体体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站在民族家国生死大义的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汇成海的水,一束驱散阴霾的光。只有每个人都心中有信仰,民族才有力量。只有家国情怀内化于每个公民心中,外化于每件小事,每句言语,每个举动之间,人类社会的追求才得以实现,个人生命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生在当代中国,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去秉持家国情怀,铭记危机动荡。把握好新时代契机,立足当下,心中警钟长鸣。相信谦虚使人进步的至理名言,在风雨里奔跑,阳光下灿烂。

同时,在自己性格里加入几分天地情怀,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沾着三分日月天地入我怀的豪情之人。苟视个人生死于家国之下,危急关头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由此便可无愧于人生,成全于道义。

家国情怀是一种习惯,一种荣辱与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断头今日亦如何的忠肝义胆。危机意识则是时刻保持理性的清醒,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根本原因,是通过伪装看真相的最佳途径。由此,倘若一个人想要完整且远瞩,希望永垂而不朽,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便是他不可或缺的两个基底。

士不可以不恢弘,任重而道远。只有在人生路上不断丰富我们的阅历,拓宽我们的眼界,沉淀我们的价值,才有更精彩的精神积累。从而一步步丰满我们的家国追求和危机智慧,铺就成至美人生的康庄大道。

纪录片《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6

全片分为“苏联最后的日子——世纪大悲剧引起了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多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四集。该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倾听并记录了二十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通过深入地理性分析和理性思考,揭示了苏共执政七十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

看完该片后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震撼,使我们对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内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时隔二十年,回头看苏联的兴衰荣辱,我内心深有感触,它让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警示教育,尤其是看到了一个执政如此之久的政党日渐脱离群众、党的主席戈尔巴乔夫背离组织、丢弃信仰、叛党卖党、由党内产生的分裂和动摇,“民主派”逐步将一个伟大的政党推向了灭亡,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让我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时刻以历史为鉴,永葆党的纯洁性,永远牢记当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履行职责,开拓创新,永不叛党。

其次,我们共产党人必须艰苦创业、带头落实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放眼长远,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败思想,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

最后,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大好时机,努力学习与联系群众,查找不足,提高遵守党的纪律重要性的认识,居安思危,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践行宗旨,为党的事业、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7

怀揣虔诚的心参与观影《居安思危》,心绪在震撼中跌宕起伏,最后带着痛惜和反思离开。这是我的真实的感受。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那场巨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及普通民众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历史教训。观看完此片,观众久久沉浸在震惊和痛惜中,带着感伤和反思离开。一个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军事上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超级大国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一个拥有近2000万名的世界第一大党,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永远值得全世界共产党人深刻反思。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这些不同的说法试图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解读苏联灭亡的真实内幕。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提笔想从腐败这个角度去粗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苏共执政后期的苏联,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充斥腐败,社会风气急转直下,道德败坏,整个社会暗流涌动。通过垄断政权而产生的占人口极少数的特权阶层却垄断着整个苏联的财富和权力,造成了整个社会财富向特权阶层集中,社会逐渐分化,而普通百姓的生活日渐贫困或者没有改善,加剧了对享有特权的苏共和官员极度仇恨。腐败现象腐蚀党的肌体,切割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最终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亡党亡国。查看当时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到表面上的苏共腐败就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前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在得势的几十年间,纷纷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成为贪婪的掠夺者和腐化的寄生虫。据1962年5月19日的苏联《红星报》报道,列宁格勒一个军用工厂的领导人,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工厂所有关键性职位上,把国营企业变成了‚私人企业?。3年内,仅出售自来水笔一项就贪污了120万卢布。另据1962年5月18日的《乌克兰真理报》报道,哈尔科夫的一个家具厂的厂长,在工厂中附设了一个地下针织车间,进行投机生产。这个厂长有几个老婆,几辆汽车,几所房子,并且是赛马场上的大赌棍。这些企业负责人总是同国家的物资供应部门、商业系统和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勾结在一起,在警察和司法机关中也有他们的保护和代理人,甚至还得到了国家机关中高级干部的支持和庇护。据1963年10月20日苏联《消息报》和1964年第12期的《消息报星期副刊》报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的一个附属工厂的厂长及其一伙,通过贿赂,获得了58部针织机和大量原料,同52个工厂、手工业合作社和集体农庄搭上关系,几年中赚了300万卢布。他们收买了社会保安机关工作人员、监察员、稽查员、巡视员等。仅丘尔巴诺夫就收受贿赂654200卢布,约合105万美元。1983年10月31日,乌兹别克共产党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夏拉拉希多夫因侵吞数十亿国家资金的乌兹别克棉花案件而自杀。

苏共特权阶层的形成(特权阶层大概4万人左右,算上其家属大概300万人左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被解散埋下了‚地雷?,也造成了整个社会民众最终抛弃苏共,投向叶利钦的怀抱。官僚特权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五个方面:1、特殊工资。即除正式工资之外还同工资一起发给另外一个所谓的‚钱袋?,其数额不等,使权贵们的收入高达社会平均水平的四倍。2、特殊供给。各级党政机关均设有内部供销点,政府根据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发给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持有者能够买到稀缺商品。3、特殊住房。许多风景名胜避暑胜地,都有大小官员的别墅。4、特殊服务。享有特殊的医疗服务,病房护理周全,伙食好,医疗水平高。配备有小汽车等良好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批的服务人员和警卫人员。政府还提供大量的补贴,免费到疗养胜地度假、出国旅游等。5、特殊教育。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保送进入最好的学校享受优秀教育的制度。这些党政要员,不仅是国家资源的分配者,还成为国家资源的占有者、所有者。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官员享受这种特殊权利极为不满。党内官僚特权阶层的存在和腐败之风的蔓延,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阿尔巴托夫说,腐败在苏联不仅造成了国家物质上的损失,道德上的损失就更为惨重,社会分化加剧;经常遇到磨难的大多数对那些不仅享受福利照顾而且享有种。种特权、任意攫取不义之财而又逍遥法外的“上流人物”的憎恨之情与日俱增,埋下了社会冲突的地雷。

整个社会的普遍腐败和过着像沙皇一样生活的特权阶层,政府高官的轿车一路绿灯,从来不知道还有塞车这回事,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中国记者亲历苏联解体时发现民众若无其事,街上到处都是在庆祝的民众。1991年8月解散苏共,因苏共名誉扫地,人民没有起来保卫苏共,各级党组织没抵制,军队也分裂和倒戈。人民群众不是隔岸观火,就是幸灾乐祸,甚至直接加入掘墓人行列。心中没有人民,忽视群众利益,加上全面的腐败和特权制度,所以苏共被人民抛弃了。腐败是造成苏联政息党亡的重要原因。我们要从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中吸取教训。

一、坚持党要管党。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队伍庞大,人员参差不齐,各种机会主义者可能隐身于党的队伍中,一旦出现危机,这种人会最先跳出来背叛党。革命时期敌人的刺刀清纯了我们的队伍,和平时期,特别是党作为执政党长期执政,各种机会主义者就会混入我们的队伍。要把好队伍入口关,做好党员的考察,发现动摇分子应该及时清理出队伍,反之,就要大胆提拔在危机灾难面前经受得住考验的党员干部。党要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管理党,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苏共灭亡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一个专门管理党员的机构,甚至还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腐败现象存在,放任党员腐化堕落,逐渐脱离群众,有的甚至成了人民群众的公敌。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累,不为色所诱,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重点加强党员干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使政府机关臵身于广泛有效的监督之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管的权力最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在对党员的监管中,重点要放在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上。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是政府形象的具体代言人,干部出现腐败,影响就会很恶劣,容易败坏党群干群关系,导致人民群众离心离德。

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惩防并举,重在预防。加强制度建设,消除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步铲除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形成完善的干部选拔机制,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暗箱操作,从机制上减少和遏制权力寻租。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之所以能够产生和长期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权力的垄断,尤其是对干部分配、任命权力的垄断。继续完善和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依法依纪、绝不姑息、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8

前两天观看《居安思危》这部影片前三集,在近二个小时放映过程中,情节扣人心弦。剧中以列宁建立政权到最终的剧变、解体,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的感想如下: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思想政治修养,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觉悟,不断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努力争做一名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能过硬的职工。

二、廉洁奉公,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要向身边的优秀党员★WWW.BAIHUAWEN.com★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想着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事关党员形象,时刻约束自我。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我,严谨、细致,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进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要更加认真负责,牢牢记住入党誓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格地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我,努力向优秀的党员同志看齐,为实现长沙水文的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9

3月17日,河北路桥高速公路养护有限公司组织员工集体观看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专题片。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昔日强大的苏联,为何会走到今天这般境地,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逐步发现了苏共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历史原因。首先,体制改革有问题,苏共是依靠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建立起新政权,但在长期独裁中,苏共的体制改革迟缓,使本应是人民根本利益代表的苏共的代表性和合法性受到了严重损害,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其次,党的领导权落入反苏亲美派分子手中,并受到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是苏共从内部开始瓦解。最后,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领导人,尤其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

由此可见,外部的干扰固然可怕,但内部的侵蚀瓦解才是最具有破坏力的。路线要正确,方针要明确,人民要团结,这是一个国家兴旺的前提和保证。前苏联的惨痛教训教育我们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意识,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实群众路线,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积极进取奋斗。

在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此次观看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要以史为鉴,牢记历史使命,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10

从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人们思想束缚等,没有来得及深入细致研究改革的历史伟大意义和政治,就以“摸着石头过河”的仓促前进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和预测——这恐怕是今后给共产党人留下的历史隐患。其实邓小平同志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精神礼貌建设,在物质领域发展过程中,没有强大意识形态的精神礼貌建设,就好比一个畸形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中国正是这样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今日的巨大的阵痛!

反思80年代的改革,改革本身也没有错,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共识。改革怎样改?走走看看,摸摸看看都能够,就是改着改着,构成了特权思想、权贵意识——这是改革最大的败笔!逐步构成巨大的官宦集团利益链条。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人民币服务,把人们、民众彻底忘却了。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深有体会,上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改革的举措就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提高地方政府的参与权、话语权,只要地方政府加大教育的投入,教育发展时地方政府优先有话语权,说话算话了。所以那时候高考一下子出现政策重大变化,北京的高校就是招生北京学生的比例大大增加,且这个比例不断升级。试问:北京政府的财政哪里来,谁给的?国家财政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利益链条,就是北京的孩子、高干的子女能尽可能上好的大学、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意味着好大学就是好工作、好岗位、好待遇,意味着好的前景、好的归宿!——这是最大的不公平!这样特权思想、意识下改革,带着巨大问号的改革成了某些人作为拥有特权的借刀石,为自我局部利益画上一个无可厚非的圆满句号,诸不知,这样的思潮在全国各个领域迅速蔓延,一时下海潮、经商潮猛烈膨胀,官宦子弟开始摸索寻求自我的生存之路,这样的历史背景不发生今日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那就怪了。其实这样的过程产生今日的结果都是一种必然。

还有借助改革大旗(实际是幌子),国有资产很多流失,流入地方政府以及个人腰包。显性流失就是一夜之间把国有资产瓜分、变成个人私有财产;隐性流失把原先属于国家划归地方,把全中国人们的共同财富划给局部利益机构——这种改革一夜之间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倾吞国有资产,一夜暴富。把国有资产划给地方同时,地方政府也千方百计打造自身利益链条,把国家、人民给一步步忘记了,忘记了国家与地方政府关系,把国家给的利益当成自我的特权,官宦横行,猖獗泛滥,权贵意识、集团利益慢慢构成,官二代开始寻求分享改革的最终一杯羹,很多的官二代开始寻求在自我能伸手的领域肆意攫取,为了人民币不惜任何手段和卑鄙伎俩,变本加厉瓜分最终国有资产,官商勾结,伸手垄断行业,如:铁路、煤炭、石油、能源、电力、水利、通讯、地产、银行等等等等,构成中国独一无二的官宦利益链条,逐步构成巨大的网络,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占据国家的核心部门和要害位置,有牵一发动全身之功力。这样大规模、习以为常的官宦利益链条网是任何国家所没有的,应对这样的形势,当局者也十分清楚,彻底铲除就会经历漫长时间和精力,甚至把自我的性命有可能搭上,如果不铲除,这股恶势力就会进一步助长和蔓延,就会把国家机器运转的满目沧桑,遍体鳞伤,让广大民众彻底失望。

试问:这些利益集团捞钱捞到什么时候是个结,当权当到什么位置是个终?如何,习近平担任组长,自我把自我推向很危险的前沿阵地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深化继续推进还是局部妥协还是彻底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