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优秀6篇)》
内容导航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2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3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4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5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6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
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除夕
管熙昀
除夕,始于先秦,又称为大年夜。相传,它是为了庆祝上古时期人们用红光和火焰打败一种叫“夕”的怪兽而设置的,故此得名“除夕”。今年的除夕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变得有些冷清,不禁使我回想起前几年在信阳老家过的除夕和它那种种有趣的风俗。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早早跳下床,大伯母包的饺子一个个雪白可爱,早早地躺在锅里了,随它们一起翻滚的还有几十个大如乒乓球的汤圆。信阳过除夕,早饭习惯饺子汤圆一锅煮,寓意“越搅越圆”。其中的一个饺子里还会包裹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吃到的人便会欣喜若狂,仿佛迎接他的将会是一年的好运!吃完早饭就要大扫除,擦门擦窗擦凳子,还要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和一个倒贴的“福”字。
山里山外不住地传来鞭炮声,我和堂哥也在外面乱窜,看着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的热闹景象。按照老规矩,吃完午饭就要开始做年夜饭了,一家子人齐齐上手,而我们小孩子则嬉笑着在厨房“帮忙”,实则是看看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厨房里不时飘出诱人的肉香,这顿饭要从下午六点吃到八点,席间什么都有,糍粑、烤鸡、年糕和各式各样的鱼,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而吃年糕则意味着“步步登高”,所以大家都吃得格外开心,直吃得肚子像一个皮球似的鼓起来,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饭桌。
夜深了,外面开始闹将起来,几百响烟花同时窜上天空,“嘭”的一声绽开笑脸。大人们开始打牌、聊天,孩子们就跑在外面放花筒、烟火,在爆竹的噼里啪啦声中,火花映照着我们兴奋的脸庞。大家一直疯玩到凌晨一两点,才依依不舍地睡去。守岁,这个除夕最后的环节结束了,往后就是新的一年。
冯骥才先生曾写道:“年,真的是太美好的日子,太好的文化了。”是啊,除夕是中国人极重要的日子,我也期待着再次在除夕与家人们在家乡欢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2
老家的花鼓戏
叶语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过节,过节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就像老北京过年时要买杂拌儿,浙江过年时要舞龙灯,我老家湖南过年时候要请戏班子来唱湖南花鼓戏,热闹美好,才有年味儿。
今年过年回了老家,在奶奶那儿了解到了花鼓戏,便兴致勃勃地与她聊了起来。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民歌,山歌和民间歌,不知怎么地的,好好的歌,就慢慢发展成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了。有的人说,听过黄梅戏、京剧、豫剧等等,怎么就没听过花鼓戏,可你不知道,花鼓戏的历史悠久,早在1818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就介绍:“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全鼓喧闹,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这充分说明我们老家的花鼓戏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就已形成。
和奶奶正聊得正欢,突然窗外灯火通明,浩浩荡荡走过了一群人,奶奶说戏班子来了,快跟上“大部队”,去看戏吧,我答应着。可突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晚饭还没有吃呢,奶奶急忙从火炉里抽出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有几块烤得焦黄的糍粑,她把糍粑中间掏了一个洞,塞了不少白糖,然后用袋子装了好几块。然后拿了两个凳子,便拉着我出去了,“大部队”的人群浩大,前面几个零头的便是戏班子的人了,人去七拐八拐地将大家领到了戏亭子里,他们利索地换上了服装,简单化了妆,便开始唱戏了,花鼓戏很朴实,节奏很明快、活泼,里面有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小旦开朗泼辣,小丑夸张风趣,小生风流洒脱。里面有丰富的情节和动作,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划船、挑担、砍柴、打铁、磨豆腐、摸泥鳅等贴近生活的桥段。看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生怕漏听了一句台词,少看了一段情节,观众们不时爆发出掌声、叫好声、笑声。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了,把舞台包围得水泄不通。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把花鼓戏场子烘托得热闹非凡,年味十足。我一边陪奶奶看戏,一边吃糍粑,糍粑外焦里嫩、软糯香甜、Q弹可口,我超喜欢吃,再看看戏台上下的场景,真是很享受这样的“年味”!
春节在老家的短短几天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和快乐情景,我真期待再次回老家过年!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3
春节的习俗
刘宇轩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而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春节的风俗。
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春节了。在春节有着许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拜年,吃团圆饭……作为小孩而言,最感兴趣的就是吃除夕团圆饭和放烟花啦!
夜幕来临,厨房里大人们忙忙碌碌,在准备着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菜品看着都好吃,让人看了想要快点尝一口,我们小孩早已等不及了,于是经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吃一口,我们细细地品尝着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这香气在人们口中不肯消失了一样。
团圆饭后当然少不了放烟花,只听见“呲——”地响了一声,一个个小小的火光从口子里钻了出来,又迅速地飞入天空,只听“啪——”的一声,就像那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在了那漆黑的天空中,十分绚丽,慢慢地又消失在天空之中,接着又是几声“啪——”,那几朵花朵又缠绕在一起,好不可爱。这花朵什么颜色都有,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蓝的,还有紫的,颜色丰富多彩且不单调。甚至还有能变色的,看完了总要尖叫一声,真是热闹非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4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这不,我已经过了12个元宵节了。
在元宵节那天,我们家有个不变的习俗,就是早餐一定要吃汤圆。汤圆有煮的、炸的、蒸的。汤圆馅有黑芝麻、五仁、果脯、巧克力等等。而我们家只吃煮的黑芝麻或五仁馅的汤圆。中午,通常都吃炖菜,比如说酸菜炖排骨、小鸡炖蘑菇、鱼、泥鳅等。晚上则出去走一走,顺便吃一些路边小吃,有烤冷面、炸串、豆干、臭豆腐……光是想想我都会流口水。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就会出去看烟花。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烟花。烟花有红色的,旁边有黄色点缀,还有绿色的是用金色装点其间。但这些我都不大喜欢,我喜欢的是秀丽的金色烟花,中间和四周还用黄色和红色做装饰。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不禁感叹:烟花为了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美丽的色彩。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按奈不住了,于是买了“摇摇花”玩。“刺啦”一声,烟花亮了,火星不断地向下掉,向左划半圈,再向右划半圈,一个爱心便出来了。烟花也玩够了,那就要看看那些路边摊里都有什么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卖小玩意儿的路边摊。每次我都会买一些头饰,比如说带变色灯的花环、猫耳朵发夹或是一些可爱的小挂件。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些好吃的。有我爱吃的棉花糖、糖葫芦、烤冷面,还有毛蛋、烤串、手抓饼等。
烟花一停,元宵节也就要过去了,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呀!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5
端午包粽子
张嘉倪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今天选择一个经典的习俗来写——端午包粽子!
一说到粽子,每个人肯定都不陌生,今年的端午节,我打算自己学包粽子,妈妈也特别支持我的想法。
一大早,我跟着妈妈一起来到了超市采购所需食材。有许多东西需要买,有赤小豆、糯米、白砂糖、红豆、绿豆、蜜枣、艾叶等。
回到家,我们放下大包小包的食材,洗洗手,我挽起袖子,准备开工。
妈妈告诉我,这粽子有很多种口味,问我要包哪种。嗯,我仔细想了又想,最终决定,还是一如既往的蜜枣味吧。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艾叶卷成一个类似作 文 吧圆锥的形状,往里边加入白砂糖、赤小豆、蜜枣、还有最重要的糯米。然后用几条绳子封好口,一般我们家里还会准备很多种颜色的线以便对不同的口味进行区分。这样,一个个小粽子就做好了。
转眼间来到了最简单的一步——那就是上锅煮了,我帮妈妈把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放进沸水里煮十五分钟,终于能休息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粽子终于出锅了!煮好的粽子,满屋飘香,剥开粽叶,里面红棕色的粽肉在灯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简直棒极了,我和妈妈都很开心。
包粽子非常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6
闹元宵
徐一凡
“卖汤圆啦,快来看一看呀,圆又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
天还没黑透,我就吵着闹着要吃元宵。“我要吃六个大的,六六大顺吗!”看着我调皮的样子,妈妈摸了一下我的头说:“那我要吃十个,十全十美吗。”妈妈的话音更落,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吃完元宵,我们就向西大桥走去。放眼望去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人山人海的,我们穿过人群,等待着放烟花。不一会儿,烟火腾空而起,几个星光在空中炸开,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菊花,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整个天空变得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烟花刚放完,舞龙就开始。
铿锵有力,热闹非凡的铜鼓声响起,一条锦色长龙的身体就开始动了,在会场上翻腾起舞,带动了会场的欢腾。舞龙人灵活的操控着“龙”,让它时而盘旋时而驾雾、活灵活现,好像在悠闲地玩游戏。舞龙人随着节奏让“龙”做着高难度的动作。一拐,一扑,一跳,龙也翻腾着身子,在空中飞舞。不时从人群上掠过,变化无穷。在旁边看的人们也目不转睛地看着精彩的表演,还不时喝彩。我也看得入了迷,心想:这不就是“中国龙”吗?顷刻,金龙腾空跃起,咬住龙珠,头一摆,龙珠便向半空飞去,耍珠人一个漂亮的三连翻,又赢得阵阵喝彩,接住龙珠,迎面冲来的双龙,挥动着龙珠,向远方跑去,观众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闹元宵,要的就是好玩、热闹。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