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日记 >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7篇】正文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7篇】》

时间: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这次为您整理了情感日志心情随笔【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1

如果喜欢就勇敢点,还算年轻,为什么要失去勇气追求呢。人生最怕不过是遗憾而不是痛苦。因为真实痛苦那也是因为曾经幸福过,最怕只是空白想象。

不要对他人有太多期待,因为期待越美却越是伤人,甚至让你失去了拥有机会。当我们期待越多,我们失望也就越大了。所以我们就在*淡中享受着*淡真实,这足够了。

不要想着去干扰别人宁静,当别人安静做着自己事情,你没必要慌张,你也是可以静静做自己事情。哪怕你觉得她对你隐藏了很多真心话,想想其实你又何必要知道那么多呢,何必要知道别人在默默努力什么了,别人不想说秘密,我们没必要去问,因为只会尴尬。再者说她想跟你说,自然会跟你说。就像是我很早以前就说过心事是跟喜欢人说,而心事也是喜欢人愿意倾听。所以你何必纠结于别人没跟你讲真心话,她自然有真心话跟别人说了,只是你不是那个别人罢了。

其实很多事情,你都懂,很多人,你也看透,只是却没必要去拆穿。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包括自己。我心事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因为我开始发现了别人不用心,而我也只会伤心了,那为什还要把烦恼讲出来,从而又营造了另一个烦恼。所以,静静做自己喜欢事情,想说话会过去,想要倾诉心情也会过去,而你也不会后悔自己一时冲动说话,因为你冷静到根本就没有去说了。

你开始真能**自己话了,你也相信只有自己才是理解自己,那么好好相信自己,对,你就是对。不要制造别人烦恼,不要打探别人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天地,而那个地方是只有自己知道,所以静静呆在属于自己空间,不要试图去进入别人世界,那只会尴尬,她想跟你说话,自然会跟你说,她想你知道话,自然会想办法让你知道,而她不想你知道事情,就不要去试图知道。

现在我懂了,安静听听音乐,做做喜欢事情。该努力还是要奋斗,该放松还是要消遣。其实一切关键就在于我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这样去做就够了,当心足够宁静,但我们足够踏实认真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其实世界还是挺好。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2

1984年10月28日,两万本《联合文学》创刊号于市面上发行,奇迹似的,三四天后,临时办公室内电话响个不停,各地书报摊、书店纷纷要求追加数量,长期订户的划拨单亦大量涌进,短短一周即累积了五千名订户。因应大批读者需求,紧急决定再版一万本。

创刊初期,乃由《联合报》支持人力、财力,然,张宝琴为求永续经营,主张朝自负盈亏、自给自足的企业模式发展,联合文学遂从单纯的杂志出版走向多元化经营。为培养文学阅读人口,于1985年8月创办“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为现存文艺营中最资深及最大者,除传统的小说、散文、新诗等组别,近年亦另辟传播、电影、戏剧、大众文学类,讲师阵容强大,为文艺青年孺慕大师的大好时机。

此外,为鼓励小说创作,发掘文坛新秀,则于1987年起举办“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历届小说新人奖得主,如王文华、邱妙津、骆以军、黄锦树、董启章、钟文音等,往后皆于文坛绽放耀眼光芒。这无疑是一双赢局面,联合文学可透过小说新人奖挖掘新人,创作者除获得优渥奖金外,更有机会一举成名,步入文坛。

1987年6月,联合文学出版社创立,迄今出版丛书一千余种,涵盖黄春明、蒋勋、杨照、平路、朱天心、林文义、罗智成等大家之作,为台湾相当具指标性之文学类出版社。2009年王聪威接任联合文学总编辑后,不仅开辟新书系,推出经典版,并大幅改版《联合文学》杂志,透过讲究的装帧设计与专题企划,盼能在既定的文学市场中打开新局面。

增辟书系,拓展文学范畴

联合文学的丛书出版类型主要分为“文学”与“生活”两大类。文学类以“黄书背”为主,聚焦纯文学,涵纳文丛与译丛,分属华人本土创作和海外文学作品译介,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比例约为九比一。

王聪威上任后,另辟“红系列”、“品味随笔”两个新书系。“红系列”偏属通俗文学,如楚国的武侠小说《太平裂碑记》。王聪威说,“以前我们没有独立的书系去容纳这种通俗作品,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通俗读物也并不是不好,文学的范畴可以广一些。”他希望藉此将通俗小说独立出来,如此可使“黄书背”书系显得更纯粹。

另一新书系为“品味随笔”,开本较小,易于随身携带阅读。根据王聪威的观察,作家一般都有不少未发表的稿子,特别是篇幅较短的文稿,“一定有什么已经躺在抽屉里面很久了,我希望把这些东西从作家抽屉里面拿出来”。在题材属性上,则侧重私人情感的梳理。“品味随笔”迄今已出版十余本,包括郭强生《我是我自己的新郎》、李长声《四方山闲话》、杨佳娴《玛德莲》、陈克华《老灵魂笔记》等书。此一书系,大多向资深作家邀约,编集其遗落已久的作品,不论在形式或取材上,皆希望打造一种“清新感”。

问及小品文的盛行是否为近年新兴风潮,王聪威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复古的风气。三十年前左右,台湾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小品体裁,文章都非常短,大概五百字到八百字。”这类体例的文章,一方面是好的作文模板,另一方面,其书写主题多缠绕着私人的、情感的面向,王聪威喜欢这类日常性的文字与观察。再者,向作家邀稿时,若是表示意欲出版随笔,几乎所有作家皆会即刻点头称好,然,倘若是如“黄书背”那般正式的宏篇著作,作家可能会有所考虑,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够完整、齐全。

“红系列”因非联合文学过去擅长操作的书系,且市面上竞争者众,故尚无法打开市场;“品味随笔”则非常受读者与作家喜爱。

除此,“经典版”亦是王聪威上任后的新规划,从过去出版书目中精选十余册,如简《红婴仔》、朱天心《击壤歌》、骆以军《月球姓氏》、董启章《安卓珍尼》等。其筛选准则兼顾畅销与经典,在装帧设计上赋予统一调性,推陈出新,诱引一般大众重温经典的迷人况味。

上述皆为王聪威接任总编辑之初即擘划的蓝图,如今几乎已一一实现。

过去,联合文学较少出版翻译书,近年陆续出版了Thomas Pynchon《V.》、Georges Perec《W或童年回忆》、Zadie Smith《机巧的感觉:莎娣・史密斯论写作及其它》以及John Updike《东村寡妇》和《东村女巫》等著作,其中不乏首度在台问世的经典作品。在选题上,王聪威说,他喜欢出“比较怪”、“比较另类”的书。

在生活类书系方面,则涵盖美容化妆、励志、健康、理财、教养等各式主题,选题多视市场流行而定。近年,操作最成功者应属美容健康类,每年固定跟时尚美容美妆网站FashionGuide合作出版的《FG美妆年鉴》创下可观的销量,由国标舞天后刘真执笔的《我的完美S曲线》,成绩亦不俗。另外,2010年出版李崇建《作文,就是写故事:故事核心式创意作文术》,汇整作者多年实际教学与演讲经验,颠覆“起承转合”传统作文老套教学法,亦是长年稳占销售排行榜的读物。

《联合文学》杂志,文学质感与美学感官的双重享受

《联合文学》杂志属台湾老字号文学杂志,自王聪威接手后,做了大规模改版,他主张杂志应兼具文学质感与美学感官,每一期皆长时间讨论、琢磨,以求符合现代年轻人阅读的口味。王聪威说,“改版之后的效果很鲜明,销量和订户量大幅跃进,如果去看博客来的排行榜,我们几乎都是稳占第一名。”

“《联合文学》改版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它变成一本‘正常’的杂志。何谓‘正常’的杂志?过去文学杂志的编辑大部分是文学人,他先是文学人,然后才做杂志人,这样的杂志当然文学性很高、内容很强;可是我不太一样,我虽然也是一开始就喜欢文学的人,但我长期的工作都是做杂志。”进联合文学工作之前,王聪威曾任《Marie Claire》执行副总编辑、《FHM》副总编辑,与文坛关系并不很密切,“所以对我来说,我之前看《联合文学》,会觉得它不太像一本能够在市面上竞争的杂志。”比方说,杂志内页常有广告对广告的情况发生,在同一对页里,左右分属不同广告,这绝对是广告商不乐见之事;此外,每一期的目录页不尽相同,且字段时有更动,难免在阅读上造成困扰。

改版后,无论是以“下期预告”掀起读者期待心理,抑或杂志末页用彩色页亲临作家灵感角落,皆突破过往文学杂志范式,“必须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好看到不行,才对得起你的读者。”在内容企划上,则力求贴近时事,如2012年便企划了芥川龙之介诞生120周年专辑。“过去的文学杂志其实很少做跟时效性有关的东西,因为大家都觉得文学可长可久,什么时候做什么主题都可以,但我喜欢做跟时效性有关的,我认为这是杂志应该要做的事情。”

除了形式与内容上的整顿,在作家形象包装上亦有所革新,王聪威认为过去的文学杂志对作家并不够重视,“作家最希望的当然是能够登上文章,可是我认为不够,应该要给他一个好的影像、好的呈现,不能够随随便便就把自己拍的家居生活照放上去。”一回,《联合文学》以林黛为当月作家,杂志出刊后,她特别写信向王聪威致谢,肯定他们将此栏目做得如此之好。该栏目为每月固定企划,篇幅为八页的彩色页,以四千字左右的专访文稿,佐以四、五张彩照。为细致刻划作家容颜,不忘聘请摄影师为作家拍照。相较之下,其它文学刊物仍强调文字取向,并不特别讲究影像铺排,《联合文学》此举一出,自然引发热烈回响。“我认为这就是给作家最好的尊重,你可以在我们的杂志里面获得最好的重视。”王聪威说得自信而笃定。

站在读者的立场,读者应该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文学杂志?过去,文学杂志的封面倾向简单,多是放上一张图片或电影剧照便完结了,王聪威认为那是过去的处理方式,他希望杂志设计可以更符合现代人阅读的美学观,甚至进一步将其推展到读者难以想象之境界。2012年6月号《联合文学》以“2012年世界末日后唯一杂志”为封面故事,封面上错落着大大小小的手写POP字体,条列该专辑目录,充分洋溢着手感与热情,宛如早年校园海报,是以成功创造话题。随着网络上大量转贴,甫开放预购不到48小时,已是博客来“语言文史类杂志排行榜”与“当周中文杂志畅销排行榜”的双料第一名,杂志仍在制作中便决定增加印量,如此惊人成绩确实超脱常人对于文学杂志的想象。

王聪威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他所实行的编辑政策,“尊重广告主、尊重作家、尊重读者,给读者看到最好的,清晰、明了、简单、漂亮的东西。”

文学形象的充分曝光,缔造惊人销量

当前,文学作品要在书市突围日益艰难,王聪威认为,单凭媒体曝光,以求刺激书的销售量,如今机率是愈来愈低了。那么通路呢?通路主宰的力量不可小觑,不过他也觉得,能够选上诚品好书或博客来选书,固然会有成效,但目前看来没有任意一方能带来翻倍卖的巨大而强烈的效果,“所以出版社就是尽可能在很多地方曝光,我跟其他朋友谈的结果,最有效的还是上电视。”以蒋勋为例,2012年《少年台湾》出版时,他上遍了各大媒体,不乏 知名电视节目及广播,其中以接受电视谈话性节目《TVBS广告牌人物》专访的效果最为显著,播出翌日,书的销售量立即往上攀升,每回放一次,便又上冲一次,确有立竿见影之效。

销售长红的《少年台湾》今年预计推出学生版,除原有文章外,并将收录蒋勋专访与相关评介,使之成为一本入门式的读物,指引读者深入蒋勋的文学殿堂,此一企划的初衷在于,近年蒋勋虽名气高涨,然其盛名主要奠基于《天地有大美》、《手帖:南朝岁月》、《此生:肉身觉醒》等美学著作,而《少年台湾》的出版,则是一次漂亮的回归──从美学大师到文学蒋勋。王聪威表示,“《少年台湾》其实是一本很纯粹的文学作品,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抛弃掉过去那种耽美式的笔法,文字很质朴,讲述在地的故事,用那么质朴的文字写台湾小乡镇的故事,所以我希望让读者,特别是学生,知道他其实是一个文学的写作者。”

备受瞩目的六年级新生代作家伊格言于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噬梦人》,荣登当年联合文学销售之冠,销量破万,这在纯文学作品卖上一千五百本即可跃居出版社一哥一姐的年代,委实惊人。《噬梦人》出版前,《联合文学》杂志以伊格言为封面人物,用50页“后人类小说猛击”巨幅专题介绍,这也是《联合文学》第一次为作家棚拍,并做妆发,为求整体造型,王聪威还将鞋子借给伊格言,成功打造其酷帅形象,使得该期杂志创下很好的销量。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3

研读吴晓煜的《中国煤炭碑刻》《华夏与海国游记》等作品,可以感触到这样一个写作者的形象:他是专业的煤炭行业管理者,也是专注的煤炭人文地理学者;他是自在的旅行者,也是自信的文化传播者;他是忧思深广的思想者,也是满肚热肠的对话者。他的作品看似庞博,但闪现着一条主线,就是执著地寻觅散落于喧嚣尘世间的人文薪火。

吴晓煜长期在煤矿工作,后又担任国家煤炭行业的领导,参与制定了一些重要的煤炭行业法规,并且在工作之余悉心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写出了《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煤史钩沉》《名人与煤炭》《中国煤炭史志资料钩沉》《矿业史事杂俎》《中国古代咏煤诗》《中国煤炭碑刻》等煤炭史志方面的人文读本,一改煤炭行业沉寂幽暗的形象标识,赋予煤炭行业浓厚而鲜活的人文气息。这些作品堪称一盏盏照亮煤炭行业历史巷道的宝贵的矿灯。而在此背后,是作者长年不辞辛苦的劳作,比如为寻找煤炭碑刻,他踏访偏远的村庄,乃至在烈日下在山上工作很长时间。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潜心搜集资料的能力是完成这些作品的基础。

吴晓煜选择的是自费的自由的个人旅行而不是有组织的参观,他的作品更是从诗、碑、笔、竹以及山水、饮食等人文符号入手,传播中华文化,阐释人格与操守。如《华夏与海国游记》中的《扬州个园看竹》《湖州茶文化》《绍兴沈园谈陆游唐琬之爱情》等篇什。再比如,他写到的吃镇江蟹黄汤包的“嘴上功夫”(为防烫,需先开窗、后喝汤、三吃光)、扬州冶春花园茶社的冶春蒸饺、京城老字号“砂锅居”等饮食文化都令人着迷。作者还细心留意了海外现代文明的细节,向我们做了精彩的介绍,如应当向日本“勉强”(日语中的“勉强”意指学习)的地方――方便的火车交通和体贴的车厢设计(车门边的“非常席”、暖和的座位、上下车没有令人讨厌的台阶),以及新西兰国境内的“绿”和交通管理之“严”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吴晓煜作品中还有一种非常可贵可敬的品质,那就是忧思深广又满肚热肠。他的目光总是穿过高耸的楼宇和繁华的街市看到低矮的屋舍和寻常百姓。他是一位心系民生的知识分子。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贯穿吴晓煜各类作品的情感基点和思想基础。即便在《中国煤炭碑刻》中,你也能通过《字字泣血的清理煤窑碑》《清代死难矿工墓志铭》《知县董作栋清理煤窑碑记》等短篇文字强烈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他的游记里也随处可见类似小贴士的介绍,读来令人舒心。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4

放假了,终于放假了!

我在心灵深处呼唤。

任那泪水从眼眶涌出,

任那心潮汹涌澎湃。

说不出,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那一摞摞永远看不完的书?

还是为了那一张张令人厌恶的考卷?

只觉得,

有莫名的喜悦,

有莫名的惊愕,

还有那莫名的忧愁

——————

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悄然的,无声的……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5

只有时光会记得,在流年的光影里你如一朵隔世的栀子花绽放在我的记忆里,依然是那么芳香,依然是那么清晰,依然是那么温暖!只是,我不会打扰你。无论是明媚或是忧伤,都将尘封成册。繁华落尽,只有时光会记得。

深秋,寒凉。盈一抹情怀于红尘一隅,掬一抹禅意入墨,以风的洒脱笑看沧桑;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用淡泊写意人生;用安然葱茏时光,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浮沉。喜欢林徽因的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短短八个字,道尽凡世中,爱落尘埃的无奈与感伤。

岁月太深,多少繁华成烟;时光太浅,多少守望物是人非,或许我们无法将生活过得风轻云淡,但我们可以让心境安然。携一抹恬淡于时光深处,以风的洒脱笑看过往,以莲的。姿态期许****。时光在指间淌过涓涓细流,漫过清冽与荒芜,脚步渐远,记忆声息渐隐,老旧成一页翻过繁华的孤独。

歌阑人静时,循着渐去的跫音,掂一阙**仄仄的长短句,拈一串抑扬顿挫的音符,攒成繁芜的人间四月天,独自咏叹曲终人散,翻梦成今古。岁月更替,在光与影的交错里,演绎一场与时光的相逢,孑舞于尘风之上,清音袅袅,回眸初遇的路上,已是草长莺飞,氤氲了我们最美丽的相遇。若可,今生,就在彼此的心里种植一棵开花的树吧,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灿烂彼此的生命。清欢数载共余生,清眸流盼,且听风吟,绽放明媚,浅唱忧伤。

时光宛如白驹过隙,转眼而去,很多的时候,拂去记忆上的尘土,翻开融入记忆深处相知相惜的情爱,静静的温润着。只是有些人有些事,却随着风随着雨终成为了记忆中最美的一抹剪影。就这样在时光的隧道间穿梭而过了。

花开几度,四季轮转,多少人,多少事,一些缘分,一些遇见都慢慢消散在视线里。在流年的光影里你如一朵隔世的栀子花绽放在我的记忆里,依然是那么芳香,依然是那么清晰,依然是那么温暖!只是,我不会打扰你,我会在彼岸守望着天涯的你,然后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感悟岁月,感悟爱情,感悟那一缕划过心海的疼痛。

指间的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红尘中不断地遇见,别离,一切,淡然于心。静默于尘世荒凉的一隅,看透岁月镌刻下的斑驳痕迹,几番喧嚣,几番静谧,蹁跹于在水一方,守望着一个人的守望。

岁月若水,走过才知深浅;时光如歌,唱过方品心音。人生,因缘而聚,因情而暖。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爱情因为珍惜而美好;友情因为真诚而长久;亲情因为相依而温暖。盈一抹感悟回望流年,那些邂逅和心动的时刻,那些在生命中灿烂过的笑容,那些伸手就能握住的暖意,终是芬芳了过往的那一抹嫣红,唯美了整个曾经。

岁月依然静好,浮华一梦里,有些爱终究会散落天涯,并不是所有的执子之手,都能携老。那么,就这样吧,一些朦胧,一些真实,放手与爱,抑或,都是一种执着。握着一路相伴的温暖,轻拂时光的弦,余音袅袅,轻抚静默的花,妖娆盛开,安静绽放。

携一片清风,揣一段往事,独饮一杯寂寞,微闭双目,在时光的河流里搁浅记忆。无论是明媚或是忧伤,都将尘封成册。繁华落尽,流年成殇,蝶绕指尖,落花掩埋思念,遗忘在尘埃里。流光谢尽,繁华无期,纵使一纸衷肠,又何需痴情泪?爱成往事,只有时光会记得。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6

1 引言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老人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余燕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自行组织展开了“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利用社会实践,为社会承担责任,主动去关爱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团队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宣传三者结合的方式,去了解、关爱这个特殊群体,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二字。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严格遵守学校下乡纪律,坚持社会工作的博爱、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价值理念,把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运用到调查实践中,展示了农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情接待和高度赞扬。

笔者与笔者的团队一起,紧紧围绕“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这个主题,开展了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宣传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此次实践也让笔者经历了很多东西,对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的体会,下面笔者分模块讲述此次活动的经历与感悟。

2 志愿服务――传递温暖

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80岁的张爷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其进行了交谈。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爷爷,我们来探望您啦!”6月20日上午,先锋镇利民村的空巢老人张顺林与其老伴儿王美英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们是第一批前来探望他们的人。我们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下田拔草耕地。完后,我们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们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老人都是本村的且大都是空巢老人。

随后,我们又先后探望了利民村的其他几位空巢老人。

3 社会调查――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聊天的形式展开,详细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有的表示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倾向于让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还有的老人认为人老了,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烦子女。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该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该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笔者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二,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村委会,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该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理调节方面,村委会要及时掌握了解老人情况,多于心里出现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4 宣传很给力

我们通过扛旗、扯横幅的形式展开“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这种宣传形式在这条本不热闹的乡间小道上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展示了农院学子的风貌。随后并与这些空巢老人合影留念。

5 感悟

这是步入大学的第二次社会实践,去年只是简单地走访基地。而今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自己还担任队长,队中的成员也来自不同班级,这带给我的考验是很大的。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锻炼了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况,也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其次,是组织能力,自己要对不同的人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协调、安排,这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再者,是交际能力,实践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配合自己的调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还有就是自己的吃苦能力,实践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烈日炎炎下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总的来说这次实践真是受益匪浅,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展示了农院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短短一天的暑期实践活动结束了,从开始筹备到实践总结让我学会到了爱的力量,青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获益颇丰。在实践中,笔者亲眼目睹了老年群体的辛酸与无奈,亲耳聆听了老年人的心声。在此,笔者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这一群体,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关心和帮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献出自己力量,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敬老、爱老、助老!了解社会老年群体生存状况,倾听老年人的声音,关(上接83页)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7

听人家说“我们每七年就是另一个人。”可是,何以琛还是用了7年的时间等到了他的赵默笙。突然之间想起,我们之间也是一个7年,从中到现在,刚好7年。可是,我们之间却因为时间、因为距离的变化而渐行渐远。

那一年,是我过得很开心的一年。我们整天笑着闹着,一起课、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可是,2年过后,我们渐渐走远。再后来,偶有联系的你,也终究因为距离而疏远。中考那一年,3所不同的学校,了我们之间永远的距离。

而今,虽然是不同的学校,但你们终究还是因为在同一个城市而又再次遇到。而我,却只能以一个你们都不知道的名字,远远地看着你们的文字,从那些只言片语中,我知道了,你们的现在。而我,却也固执地不肯改名字,固执地以那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名字示人。只是因为,曾经想过,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城市,重新开始。可是,那个希望,却因为高考的失利,而烟消云散。

你们所在的那个城市,有我一半的梦,有我曾经地希冀。只是,如今却不属于我,每每看到那些只言片语,会羡慕、会嫉妒、更会心疼。所以,我总是会在潜意识里排斥那些连我自己都会笑话自己的过往曾经。可是,那些文字,还是会在不经意间,走进我的世界。虽然你们并不知道我的存在,但那些曾经,毕竟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的。

那7年,是过去,真的过去了。也许,在你们淡忘我的同时,我也已经在渐渐地将你们从我的生活中淡忘掉吧。7年,我们之间,一切的一切,烟消云散,回到原点。也许,我还会继续以那个份,默默地注视着你们的一切,直到,我真的放下了。到时,我也许也会为另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