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日记 > 新兵公开日记剧本8篇正文

《新兵公开日记剧本8篇》

时间:

《新兵公开日记剧本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新兵日记3】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新兵日记 1

你好!

我叫陈怡倩,今年12岁。我的家住在美丽又富饶的厦门,我的老家在华安,华安有一个土楼。我在仙岳小学读书,成绩时好时坏。我的爱好又很多,比如:游泳、爬山、玩电脑、看书等有意义的活动。

我偷偷告诉你,我可是个电视迷,我爱看《新兵日记》、《萌学园2圣战再起》、《爱让我们在一起》、《爱似百汇》、《终极三国》、《夜市人生》等电视剧,有一次,我家的宽带到期了,所起不能看《新兵日记》,我生气的跟我老爸吵了一架呢!

最近,国内举行了“手拉书”活动,希望你能来这里住几天。听说你们那里会让你贫穷,老师说,有一个小男孩费了很大劲才买回来一本新华字典,新华字典对你们来说很贵,所以你们一下课就像他节,他的字典成了全校的唯一一本。所以我想给你们捐100元和学习用品。

我建议你们来我们这里住几天,然后我们一起玩游戏,我希望在我们分别时,互相交换相片或物品,做纪念品。

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跨过万水千山,架起一座爱心之桥。

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快乐,身体健康!

厦门市仙岳小学五年级:陈怡倩

新兵日记 2

“我”是成空地导某旅的有线专业新兵张哲铭。作为新兵连训练场上的佼佼者,他下到连队,分配去学习有线通信。

下连后的第二个星期,战友们中午给张哲铭过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18岁生日。他嘴里吃着美味的蛋糕,心里却担心着下午的被覆线训练。张哲铭的特点是聪明机灵,脑子转得快,学起装备来又好又快,但体能却是短板。收放被覆线要求体能好,手上也得有劲儿。前几次跑线张哲铭都被战友甩下老远,被覆线训练也成了他最怵的课目。

下午的训练如期而至,背上盘线用的罗车,张哲铭心里已忐忑不安,和他同组的刘豪、杨衡都是训练尖子。果然,才跑了一半,张哲铭已经落后二三十米。“今天我就成年了,不能就这么输给他们。”心里这么想,脚上却不听使唤,同组三人里,张哲铭拼尽全力,仍最后一个跑完,落后第一名刘豪五十多米。

训练结束后,班长郭宏凯找到张哲铭:“这就是你送给自己18岁的生日礼物吗?”班长的话深深地触动了张哲铭。“这还是那个在新兵连老受表扬,什么都不肯输给别人的我吗?这点困难就把我打倒了吗?18岁的我必须改变。”晚上,张哲铭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段话。

那天起,课余时间就很难在电视房、俱乐部、军营网吧看到张哲铭的身影。耐力差,张哲铭就一圈圈的长跑;腿部没有爆发力,就一次次的蛙跳、深蹲起立;手上没劲儿,就做引体向上、俯卧撑;收线慢,他就一遍遍的练习缠线,左手的食指和小指外侧都被被覆线磨掉了皮,打起了泡,长出了茧。

新兵日记 3

8月的天气异常炎热,我们40多个新兵在县武装部集中换装后,一个个满头大汗又兴高采烈。在热烈欢送的锣鼓声中,我们坐上一辆大客车赶往火车站。

我是第一次坐汽车,既兴奋又觉得难受。车到道县河� 客车一停,我急忙下车呕吐。接兵同志安慰我说,这是晕车,无大碍,漱漱口,喝点水,休息一会儿就好了。果真渡河后上车继续前行,心里就好受多了。

运送新兵的火车是“闷罐车”,即运送货物的封闭车厢。一个排三十几个人挤在一个“闷罐”里,背包靠两边一字儿排开,车厢的中间拉开两扇门,带兵干部在门上用背包绳拉起两道保护绳,防止人员掉下去。

火车“哐啷、哐啷”走得很慢,逢站必停,逢车必让。接兵干部为了活跃气氛,教大家唱军歌。第二天下午到了岳阳,因轮船还有好几个小时才开,带兵干部允许新兵5人一组去岳阳楼游览。我们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以对岳阳楼很是向往。登上岳阳楼,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八百里洞庭水天一色的壮观胜景,要不是规定了返回的时间,我们真不想离去。

我们坐上客轮,溯长江而上。客轮上的伙食还真不错,是我们这些农村娃以前从没吃到过的,以至有个新兵在客轮上每天写的日记就是三餐吃了哪些菜品,我跟他开玩笑说:“你是不是为到部队当炊事员作准备?”

晚上9点,船到了万县码头,在这里要停两个钟头,允许新兵上岸。我约了两位新战友上岸走走。码头上许多小贩在叫卖,煮熟的鸡蛋5分钱一个。再往城里走,真是大开眼界,见识了与农村不一样的景象。

可能是江水浅的缘故,坐了两天客轮后又换乘登陆艇,四十多人挤挤挨挨坐在一艘登陆艇上,在灯火中到达了重庆朝天门码头。

有“火炉”之称的重庆,8月下旬还是够热的。尽管新兵们穿着衬衣,但背包一背,登上码头一百多级石梯,集合排队一折腾,个个早已汗流浃背。大家顾不得这些,双眼始终不离重庆夜景,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楼房,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灯光,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在街道两旁乘凉的男女?

重庆坡多,大家艰难地行进着,从朝天门码头经过闹市区来到两路口后休息了十来分钟,新兵们个个擦着汗,笑谈看到大城市的感受,尽管疲惫,可心中却充满着兴奋和好奇。

新兵日记 4

他到新兵连的头一天晚上,就被急促的紧急集合声吵醒,他穿好衣服跌跌撞撞地来到集合?I,新兵连长将他们带到营房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连长叫他们往山下看,山下是一座灯火璀璨的不夜城。连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没有参军,或许你们也会在那灯火之中,过着自由放纵的生活,你们都怀着不同的梦想来到军营,但我不管你们来军营是为了什么,我只要你们记住:我们是军人,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守护山底下的那片灯火,为那片灯火奉献我们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记住:热血报国,青春无悔。”

第二天的训练结束后,他将连长说的那番话写进了他的日记。在日记的结尾处他写道:我知道,我选择了参军就是选择了奉献,责任,这4个字将成为我的信仰,我也记住了“热血报国,青春无悔”这8个字,我愿意为守护那片灯火而奉献自己的青春,直到我退伍后……

19岁,他已不是当年那个连军礼都敬不好的新兵蛋子了,他已� ”在他参军满一年的那天,他在日记中写道:“18岁那年我选择参军,虽然我没有戴上大学的校徽,但我戴上了充满荣誉的领花,现在想想去年的我可真傻,尽然为了她的一句‘我喜欢军人’而选择来到部队,不过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并且现在也找到了自己的追求,此刻,我真想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大喊一声‘万岁’……”

20岁,虽然很舍不得,但没办法,为了部队的建设,他必须得脱下这身穿了两年的军装,在听到领导宣布退伍的名单报出他名字的那一刻,他哭了,这是他两年来第一次流泪,今晚,将是他在部队的最后一个晚上,今晚也注定是一个难免之夜。他回想到了与父母当初在火车站送别时不舍的情景,新兵连长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想到了……想到这些,他又不由地流下了眼泪。

半夜,急促的集合声响了起来,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已是退伍的军人,仍然穿好军装来到集合地,和他一样,其他20多名将要退伍的老兵也来了,连长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我国某地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需要救援,但连长要他们20多名明天退伍的老兵留下,尽管他们请求推迟退伍,随队出发,但连长却丝毫不让步。

在部队将要出发时,一封不知由谁起草的《请战书》递到了他面前,一张不大的纸上签满了20多名退伍老兵的名字。他们将这封《请战书》交给领导后,领导被他们的执着所打动,破例让他们推迟退伍,随队出发。

到灾区的第二天,他便牺牲了,当他的战友找到他时,他是微笑着的,或许,他是在为被他拯救的生命而高兴,也或许他是在为自己能够实现当初的追求而欣慰吧!

战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了那本日记本,在日记本的第一页,战友们看到了那几个字——热血报国,青春无悔

沐彬中学高二:刘威

新兵日记 5

踊跃投身火热军营,树立从军报国理想。很多新兵反映,正是因为在剧中看到了朝气蓬勃、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火热军营生活,看到了以许三多为代表的优秀士兵的成长经历,才萌生了穿上军装、走进军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南京军区某部新兵调查显示,95%的新兵入伍前就知道《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40%的新兵入伍前完整地看过该剧,都被这部戏所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一些大学生新兵谈到,《士兵突击》特别能打动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心,剧中人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正是我们建功立业、实现人生追求所需要的。空军某训练基地新兵任意说:“许三多让我懂得了‘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自甘平凡的人’的道理,好好的活,要做有意义的事,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让我坚定了从军报国的信念。”许多新兵深有感触地说,在部队再次观看《士兵突击》,对军队、对军人、对军装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为什么当兵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履行使命有了更强的精神动力。

积极培育顽强作风,努力争当优秀士兵。在观看《士兵突击》的过程中,许三多的成长经历引发了很多新兵的思索。许三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退缩,在强敌面前不胆怯,深深地激励着新兵们,使他们在精神上经历了一次洗礼。许多新兵叫响这样的口号:“学习许三多,超越许三多!”海军某训练基地的新兵喊出:“学习许三多精神,练就过硬杀敌本领”、“不放弃才能有希望,不抛弃才能得胜利”等口号,激励自己走好军旅人生第一步,打好坚实基础,锤炼过硬素质,培养顽强作风,锻造合格军人。第二炮兵某部通信总站的一名新兵在“如何当好兵”的演讲中说:“我们要向许三多学习,在平凡和普通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北京军区某部新兵在征文中写到,要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像邱少云那样视纪律如生命,要像许三多那样始终如一执著坚定,努力当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兵。

自觉磨炼坚强意志,掀起爱军精武热潮。许多部队在组织新兵训练时,都以电视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来激发训练热情,效果十分明显。广州军区某特种大队新兵认为,许三多精神就是坚韧、顽强、耐力和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我们也要具备这些。许多新兵都以许三多为榜样,在训练中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北京军区新战士李金说:“参加野外军事训练,让我体验到了像《士兵突击》那样惊心动魄的场面,艰苦的环境不仅没有让我退却,反而使我增添战斗豪情。每当我想起许三多,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尽早成为一个许三多式的优秀军人,就是我现在的奋斗目标。”空军某司训大队新兵李超说:“看了《士兵突击》后,我明白了,训练中再苦再累,还是得看人的意志能否顶得住,我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现在训练成绩明显提高了。”《士兵突击》中那句“不抛弃,不放弃”,已成为许多新兵的行动,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就用这句话激励自己。驻守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神仙湾边防连新兵看了《士兵突击》后说,剧中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党和人民放心,请各级领导放心,我们一定要当好合格的卫国戍边人,坚决履行好职责,在生命禁区创造新的辉煌。

有力增强团队意识,主动维护集体荣誉。如何使刚入伍的新兵尽快融入部队这个集体,是新兵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部队组织观看《士兵突击》,通过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引导,拉近新兵与部队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武警某部新兵陈晓风体能素质较弱,单杠第一练习只能勉强做一个,5公里越野总是落在最后,给连队成绩拉了后腿,为此情绪一度很消沉。看了《士兵突击》后,他在日记中写道:“吃得消和吃不消是一道选择题,为了肩负的责任和连队的荣誉,永不放弃是我惟一的选择!”许多新兵反映,他们在生活训练中经常交流《士兵突击》的观后感,很多人张口就能说出剧中带有哲理性的台词,并且身体力行,从一点一滴来塑造军人的灵魂,维护军队特有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新兵日记 6

“兵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部队管理工作大局的成败,张原嘉同志的带兵方法是人文关怀与科学管理的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部队兵员管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趋势,值得全面推广学习借鉴。”2014年3月19日,辽宁公安边防总队在鲅鱼圈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召开了全省兵员管理教育培训班暨“两个经常性”工作现场会,刘海涛总队长充分肯定了该中队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模范带兵的经验做法。

队魂塑造战士精气神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高效快捷的信息化进程让大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微信交友、网上购物、拼机游戏等填充了年轻一代的日常时光,然而,与外界仅一墙之隔的部队警营却是另一番天地。单调的军事训练和乏味的一日生活制度,让这些80后、90后的战士们的内心不再“安分”,营区的大门能拦住他们的人,却拴不住他们的心。“只有不断地满足战士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用文化的力量感召凝聚兵心,激发队伍活力,这才是增强部队战斗力和向心力的致胜锦囊。”2011年,刚到监护中队任职不久的张原嘉认准了这个理。

找准了症结,张原嘉不等不靠,积极申请购置了架子鼓、吉他和电子琴等一批乐队器材。他主动走访驻地文化部门,邀请了音乐学院毕业的专业老师来队为战士们讲解乐理知识,排练演唱。这下战士们来了兴致,大家跃跃欲试。霎时间,乐器声、演唱声和笑声夹杂在一起,中队的平静从此被打破了,战士们的热情也为警营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中队到机关、从部队到驻地,几年间,中队小乐队、擒敌表演等经典节目相继多次参加了驻地广场文化月演出,既丰富了警营文化生活,又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得到了广大群众和有关领导的好评。“鲅鱼圈边检站监护中队的小乐队很有特色,不仅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认识了一群朝气蓬勃的战士和一支英勇顽强的队伍,让开发区的老百姓们为之自豪与荣耀。”营口市鲅鱼圈区宣传部副部长赵英如此评价。

打造一支边防铁军,只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一股力量和灵魂将战士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张原嘉大胆提出了打造“火狼中队”的建队口号,总结提炼出了“忠诚铸魂、精武创新”的队训,集中力量创作了中队的队歌——《监护中队之歌》,并以麦穗、火焰、狼、数字为元素,自主设计了“麦穗绕火狼”的队徽,寓意部队官兵具有狼一样勇猛、团结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文化标识的成功启用,再次点燃了官兵们的热情与激情,增强了官兵们的职业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为使官兵耳濡目染感受队魂,张原嘉还在办公楼大厅、楼道设计了以“忠诚铸魂、精武创新、寄予期望”为主题的主题文化长廊,战士风采、新兵感言、老兵寄语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动着过往的你我他,凝聚了官兵们的赤胆忠诚,也铸就了中队团结奋进、威武不挠的钢铁身躯。

2013年的夏夜,战士王聪正在码头站岗执勤,只见远处有个人影摇晃而来,越来越近。“这是边检限定区域,请出示您的证件。”王聪例行询问。“你管我,臭当兵的……”那人满身酒气,难听的话说了一大堆。正值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哪受了这气,“反正天这么黑,别人也看不见,教训教训他。”王聪刚要动手,转念一想,“没有不透风的墙,我自己受处分倒小,给中队抹黑事大!不行,我不能损害集体利益。”王聪的拳头松开了,主动上前搀扶并联系工友将他送走。就这样,一场冲突化解了,但一颗责任与使命的种子在王聪的内心开始生根发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警营的生活我最爱。”官兵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这支有着25年历史的连队面貌焕然一新,连续十一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漂”进心灵的悄悄话

“往常训练回来喝水还得排队,这下有了净水设备可真好,喝水又及时又放心,咱中队领导真办实事!”今年4月7日,这个站监护中队新兵李清海在“漂流日记”中留言,心中的企盼就变成了现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1年3月,刚刚调入这个站监护中队任中队长的张原嘉碰到了难题,他鼓励中队思想骨干和管理骨干与战士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摸清战士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没想到新兵不敢说,老兵不愿讲。伴随着80后、90后战士逐渐增多,内心隐蔽性大、不擅与人交流问题凸显。如何走进战士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面对面不行,我们就背靠背。”没过多久,张原嘉在营门口安上了“官兵心里话信箱”,战士们将信将疑,议论纷纷。两天后,中队战士段勇急匆匆地闯进宿舍,兴奋地说:“这个周末,每班可以有2个人出街!”班里的几名战士听后高兴得跳了起�

“官兵心里话信箱架设了官兵间沟通的桥梁,不受时间、地点和级别的限制,大家可以采取不署名的方式大胆地袒露自己的心声,中队领导就可以准确把握官兵内心动态,从而更好地解决官兵思想和生活上的难题,营造拴心留人的警营环境。”张原嘉道出了自己的秘诀。

斗转星移,一茬茬的战士已经记不清往信箱里发泄了多少“牢骚”和“困惑”,但在每张纸条的后面,都有一个温暖他们内心的动人故事

一晃两年过去了,“官兵心里话信箱”虽然深受战士们欢迎,但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官兵需求多种多样,出现了处理官兵“信件”不够及时的问题。张原嘉从微信的“漂流瓶”中获得灵感,大胆地推出了“漂流日记”活动。在延续“官兵心里话信箱”不署名形式的基础上,要求官兵每天利用自习时间撰写“漂流日记”,自由表达生活感悟,亮出思想观点。为兼顾互动性和私密性,漂流日记每人一本,且随机发放并非专人专属,还可对他人的想法加以跟帖、评论,但事后不允许议论和追问。

“最近的训练就一个字,累。我真的有点吃不消了。”新兵战士李辉的抱怨在“漂流日记”上跟帖无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一段就好了,我刚下连的时候也是从这过来的,别灰心。”“我们都是好样的,加油!”……这朴实、真切的语言饱含战友间浓厚的情谊,又如亲人般温暖的宽慰。“漂流日记”让每个人都成为教导员、思想骨干,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避免了当面斥责的尴尬,吹散了无数郁闷、消极的“阴云”,打开了通往战士们内心的又一扇大门。

“官兵心里话信箱”、“漂流日记”等系列活为官兵们搭建了一个自由宣泄、真情沟通的平台,它犹如一根红线将几十颗不同级别、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它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又一个胆怯、沮丧的心扉,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埋在心里的“疙瘩”。

训练场上的“催化剂”

2014年3月30日,该站监护中队的营门口热闹非凡,严整的军容抑制不住战士们内心的喜悦,队列动作规范有序、整齐划一,擒敌表演吼声震天、气势逼人……原来,这是中队战士献给父母的一份特殊礼物。

当天,这个中队组织开展了“家长警营开放日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家长们应邀来队,一同见证从孩子到战士的完美转型。“咱家的孩子都被我宠坏了,入伍前还是个捣蛋鬼,没想到几个月的光景变得这么出息,还是部队好啊!”新兵赵宇的母亲喜极而泣。

当新兵战士头顶国徽、身穿戎装踏进部队大门的那一刻,� 如何激发调动战士们的参训热情,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张原嘉苦苦思索。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原嘉发现新兵们最热衷的事莫过于向家长汇报部队的生活状况,“家长警营开放日”的想法油然而生。

当得知父母要来队探望,还要专门观看自己军训汇演,这下新兵们可来了劲。不能在父母面前丢脸,一时间成为了新兵们共同的心愿。训练场上的他们生龙活虎,训练场下还不忘切磋交流,战士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随着远道而来的家长们走进中队大院,欢笑与泪水,感恩与安慰,倾述与嘱托,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定格在那一刻。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1年,张原嘉刚到中队谈及训练工作,队内上下透露出一种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体重二百多,体能不行,何谈训练?”战士们的窃窃私语传到了张原嘉的耳朵里。一次军人大会上,张原嘉面对全体官兵立下了军令状:“我今天的体重是216斤,两个月内体重减30斤,如果失败以后不提训练二字。”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他利用午休时间坚持6公里慢跑、100个俯卧撑和240个仰卧起坐,一个月下来体重有了明显下降。张原嘉的减肥成果让中队里的几个“小胖墩”羡慕不已,“中队长,能不能把我们也带上?”张原嘉欣然答应了。渐渐地,张原嘉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多。一个半月下来,张原嘉的体重锐减37斤,张原嘉用汗水和行动彻底征服了官兵们的抵触心理,也树立了一名基层带兵人的威信。

张原嘉深知,真正的爱兵,不仅要对战士们的今天负责,更要对他们的未来设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张原嘉亲自走访驻地训练团体交流学习,并与驻地散打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邀请专业教师为官兵每周义务进行一个小时的散打训练,并为官兵每人配备了专业的训练器具,官兵们的参训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成为了课上课下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中队还组建了倒功操表演方队,多次组织开展了徒步拉练、拓展训练和CS实战对抗演练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战士们参训积极性和主动性,谈训色变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战士们的汗水没有白流,眼前的新兵们早已褪却了入伍前的稚嫩,浑身透着股军人特有的精气神。2011年,中队4名战士代表这个站参加了总队军事业务比武竞赛,最终获得了边检类团体总分第一名全省第五的优异成绩,中队战士谷浩还获得全省个人对抗演练第2名,协作攀登第3名。几年间,中队官兵还相继完成了鲅鱼圈区国际马拉松赛、十二运赛事安保和抚顺清源抗洪抢险、“平安之盾”口岸联合处突演练等重大执勤任务,得到了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张原嘉入伍9年,带兵5年,由一名入警大学生被锻造成部队的“铸魂人”;他坚持以陪伴战士成长的视角去知兵,以润泽战士心灵的情怀去爱兵,以锻造战士兵魂的理念去带兵,带出了一支精诚团结、忠诚奉献、善打硬仗的“钢铁”连队。作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带兵人,他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使命。

新兵日记 7

“阿木!”“到!”“到!”在成都军区某师直属队新兵营,有人喊一声“阿木”,总能听到两声响亮的“到”。不是因为这个阿木说话结巴,而是这里确实有两个阿木:新兵翁姑阿木和他的班长马海阿木。巧的是,两个阿木,同是彝族“90后”,又都来自四川大凉山——他俩故事开始的地方。

去年8月,大凉山地区突降百年罕见暴雨。洪魔无情,冲毁了翁姑阿木家的农田,冲垮了附近乡亲的房屋。翁姑阿木记得,束手无策之际,是在这训练的解放军哥哥们跳进洪水,抢救出他们的物资,又奋战数天,清走了淤泥。打那时起,他从小许下的当兵梦更坚定了。送走解放军哥哥的那一天,他向着车队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如愿以偿参军入营后,翁姑阿木惊喜连连:自己来到的部队,当时就在家门口抢险救灾;自己的班长马海阿木,正是那群救命恩人中的一个!入营第一天,听着班长熟悉的家乡话,忆起洪灾里的一幕幕,翁姑阿木只觉得亲切又温暖。

一个新兵营,住了俩阿木,大家只好分大小。生活中,大阿木对小阿木关爱有加,别人见了,直夸“哥俩好”。但大阿木心里有底:兵当得好,才是真的好。新兵日记里,他这样记到:“阿木很腼腆,办事却大大咧咧,体能也不怎么好,要加强对他的训练。”小阿木入伍前打过工,虽然有个当兵梦,但初入军营的他,对紧张的部队生活并不适应,班长的严格,更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还是老乡呢,一点情面都不给!”渐渐的,小阿木在大阿木面前沉默起来。这些,心细的大阿木都看在眼里。

一次队列训练时,小阿木因为几次做错动作,挨了副班长批评,居然哭了鼻子。训练间隙,大阿木把小阿木叫到一旁:“来,咱俩比一把摔跤,看谁才是真正的彝家雄鹰!”说罢,大阿木抡圆胳膊和小阿木“扭”在了一起。几个回合下来,两人满头大汗,却难分胜负。突然,大阿木卖了个破绽,被小阿木摔在身下。“不错,摔跤比我强,以后训练可不能落在我后面!”起身后,大阿木拍了拍身上的土,留下一句。

新兵日记 8

——微博墙

刚结束一天的训练,第二炮兵某旅新兵营三连一排三班战士夏文富回到宿舍,在一旁团团转。班长刘森林见状走过去,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但夏文富没好意思告诉刘班长真正的缘由。

入伍前,夏文富在云南财经大学就读,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习惯于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在微博上分享。到部队后,和所有新兵一样,夏文富告别了互联网,上交了手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最初夏文富还是非常不适应。尽管每天的训练让夏文富有点吃不消,但新兵营的点滴——领导的关怀、新战友的关心、繁重的军事训练、严格的日常管理……都萦绕在他脑海里。夏文富特别想把这些感受都表达出来,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早操集合时,夏文富发现宿舍门前多了一面军容镜,镜面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纸条。开饭前,三连连长蒙祖海和指导员杨兴忠一起到“微博墙”前,拿着笔在小纸条上写了两条“心情”——“新战友,这里是你们展翅高飞的新起点!”“新战友,你们是新鲜血液,军营欢迎你们!”

此后,每天训练结束,夏文富都能看到一个个新战友拿着笔在“微博墙”前写些什么。

“吃到炊事班做的生日蛋糕,居然还是水果夹心的,跪服!”

“跑步老是先出右脚,徐李,能不能给力点!”

“收到老妈的来信,开心ing......”

看着战友们的一条条心语,夏文富于新年第一天在“微博墙”写下:“新年新气象,看我的!”

其实,开心不开心,表扬或批评,都可以在“微博墙”上写一写。这种看起来比较“落伍”的方式,成了新兵们畅所欲言的渠道之一。

微博墙2.0版

——政工网论坛

新兵一连二排八班战士李时政也是“微博墙”的常客,但他“光顾”更多的是新兵营开通的政工网。

入伍才半个月,李时政就成了政工网论坛上的明星,不仅文章不断,还不时在论坛上建言献策。

如今,回想第一次在政工网“冲浪”,李时政觉得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又能体验拇指敲击键盘的感觉,陌生的是政工网比起互联网有了“新花样”——网页上诸如如何预防训练伤、寒冬腊月小心你的肠胃等指南比比皆是,都让李时政真切地感受到部队像个大家庭。

浏览到“以文会友”板块时,李时政忍不住把“梦之初”敲了出来。版主孙志远审稿时,一下子被李时政细腻的笔法打动了,稍加润色,便置顶到头条。

入伍前,李时政是三峡旅游学院的学生,爱旅游,爱写旅行日记,日记本有厚厚的一沓,是学院出了名的“文艺青年”。他习惯了每天都在电脑上敲日记,再晒到自己的微博上,乐于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兵之初”在政工网“蹿红”让李时政颇为意外,战友们把他团团围了起来问诀窍。李时政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他只是把爱写日记晒微博的习惯延续到了部队。

去年12月28日,新兵营为新战士过集体生日。当晚,李时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论坛上建议——可以把活动内容“晒”到政工网上,供大家欣赏。第二天,李时政再浏览政工网,便看到了专题网页“新训时刻”的“头条”——新兵过集体生日。照片里,李时政的脸被战友杨贵林涂满了奶油,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尽管政工网不比互联网那般花哨,却更贴近新战士的一日生活,也渐渐成了新兵们“七嘴八舌”的最佳平台。

政工网论坛2.0版

——DV大放送

相比李时政,新兵三连二排七班战士熊伟却觉得每周的DV大放送更激情。早操、集合唱歌、队列训练、政治教育、看新闻联播,直到熄灯睡觉……新兵营一有“风吹草动”,文书王建会就会全程跟拍。同其他新兵一样,熊伟特别想知道为什么要拍这些镜头,但始终没敢问。

周五晚上,熊伟和其他309名新兵一起被“请”进俱乐部。二连指导员谢小平打开电脑,架好投影仪,播放一周视频剪辑——有班长们悉心指导的画面,也有训练间隙的“新训好声音”,但更多的是新兵们“冒泡”的瞬间。中途,谢指导员申明:上了镜头的新兵都要自报“家门”,谈上镜感受。

熊伟看得脸红心跳,因为好些“冒泡”的瞬间他完全可以是主角,只是没被拍到而已。

不过在心里,熊伟觉得这招有点“土”。入伍前,熊伟已经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毕业,是一名上班族。他几乎每天都会用手机录一段视频,然后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微博上的“拍客”好友圈。

熊伟在开饭路上行进时顺拐,也被镜头捕捉到了。他站起来讲的第一句话便是“当时我根本没意识到我顺拐了”,战友们一下就乐了,个个捧腹大笑。

尽管军营DV大放送每周才一次,但熊伟却有了“货真价实”的收获。细心的他把一组组“冒泡”的镜头记在心里,对照自己的姿态,一点一滴的纠正。另一个收获便是,不知不觉间,熊伟发现自己已经记住了50多名战友的名字。

熊伟和他的战友在这种别致的交流中,互相认识、熟悉,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