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
以前也读过一些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只是泛泛的进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计划等等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忙。读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后,感觉很不一样,他不仅仅提出了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说,并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很多故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首先,李开复教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当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欢乐。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读了李教师的“成功”后,体会很深,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仅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欢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其次,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首先要摆正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础。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再将二者用到追寻梦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行为方式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梦想。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每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而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良性约束,是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力量。
人生态度包括勇气,自信,同理心,胸怀,自省,进取。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进取向上的态度。在顺境中,要善于自省,客观的评估自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气,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动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境域;在处理事情时,要怀着同理心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待人处世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主动反省自己,勇于承担职责。在人生态度上,我觉得自己在自信和勇气上还有些欠缺,在开会或其他场合总是不够自信,有想法可是没有勇气去表达,只是被动的等待被要求发言时才说。所以以后我必须会进取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行为手段是实现价值观的途径。具体体此刻四种本事上,即学习力、有效执行力、合作沟通本事和人际交流本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本事素养。此刻一项工作的完成会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很多的人际交流,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最终实现对工作任务的有效执行。同时发现兴趣和追求梦想是行为手段的源动力,一个人仅有拥有梦想才能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的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沿着自己的成功之路稳步前行。
我觉得它最值得读的地方是李开复教师结合了中国和美国人思维的精华。并且给了正确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我看过写不少助人成功和成材的办法,也许他们写的不错,给出的方法也能把人塑造得更好,可是却无法让人有模仿的冲动和理由。可是这本书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影子,沉稳、睿智,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开放、善于沟通,有着一个优秀的美国人所具备的素质。他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明白如何去做。这种智慧,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并不多见。这本书里面传统而又开放的思想,应当能与当代中国年轻人一贯的思维找到切合点。
一向觉得自己够聪明,够冷静,李开复教师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看了他举了的那些学生来信的例子:“我的目标就是考清华的研,可我又担心自己考不上,很迷茫,不明白该怎样办?”等等的各种言辞,我最终明白其实我也一样迷茫,一样没有看穿一些东西,没有领悟一些东西。
做最好的自己,这么傻的书名,却成为我读完全书时真正的信念!
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坚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足够优秀,不是每个人都成熟到能够和一个四十多岁冷静睿智,事业辉煌到如同神话一般的男人比。那么,为什么不读读这本书呢?让一双沉稳的眼睛帮忙你打量你自己,看到你的与众不一样,你独特的优秀和你从来不曾察觉的缺陷。
李开复是聪明的、努力的,也是足够幸运的。他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传统又开放的母亲,从小便被灌输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又被送到了美国理解了开放式的教育和熏陶。他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品德卓著,坚定地追求自己梦想的父亲,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热爱。他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个学问出色、品格甚高的教师,即使他的看法和研究方向与教师完全相悖依然不遗余力的支持他,最终使得他在自己的第一项研究上取得成功。他更幸运的是他遇到的这些人,这些事使得他逐渐构成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一步步坚定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最终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首富了,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赚钱。我也能够理解李开复为什么能够取得那么多的成就了,因为他的目标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成功。寻找一份事业,并且乐在其中,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并且用它来造福世界和人类。
最终,是让读者用“智慧选择成功”,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当你做出选择后,就要“轻轻”放下,不要过多的研究,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你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书中,经过缜密的逻辑和真实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人人都能够成功;我能够选择我的成功”这一主题。这本书对于我们青年人选择未来的道路,在推动社会提高的过程中雕塑出来未来的自己有很大帮忙。最终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理解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一样”,做最好的自己,做欢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2
这学期,当我读的是《做最的老师》这本书,感受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举例说起,真实自然,每一节都让人感动。
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不被一些学生喜欢呢?“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把你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合上《做最的老师》体会到: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今后,要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3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十分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这本书分成功、价值观、进取主动、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追寻梦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最终是完整于均衡15章节,很完整的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梦想。就比如在学习音乐方面,我该如何去均衡的利用时间,给自己一个计划,一天练多少时间的琴,抽出一节或两节自修课的时间,预习或复习功课。当然,在空余之际,还能够听听对自己有益的音乐。既能够放松心境,更能够在音乐中获得很多知识。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极好之处便在于,它帮你更好的理清了这个目标,这个过程,好书的魅力便在此,医治你心灵的创伤,解答你心头的疑问,给你的头脑不断的补充养分,每一个字每句话在我迷茫痛苦犹豫不前时,有力的拉了我一把,我就像干涸的禾苗都重新获得了生机其次是自己定位,自己认识十分重要,应当说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还怎样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呢?
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洁净自己的心灵,做对人类,对社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你会收获最欢乐最幸福的最真实的自己。如果你不具备这种品质和素养,而又没有意识去努力改善和养成,你就不可能成功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最终明白。做最好的自己,这么傻的书名,却成为我读完全书时真正的信念!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成功的自己,一个最好的的自己。我感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那么多。这个暑假也总算是没有慌度。
做最好的自己,相信您必须会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4
最近,忙里偷闲拜读了《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励志书。
这不是一本新书,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这本书对于职场中的我却变得尤为重要。
这书名乍一看像是朋友之间用于勉励的极平常的一句话,听来就像“加油” 或者“好小子,有你的”那么自然,亲切,但细品起来,这书名倒仿佛是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谁都渴望成功,但似乎谁都摸不准成功的脉络;与其裹挟在追逐成功的大军里茫然前行,还不如冷静下来,自己跟自己比上一比。
作者是少数几位在大洋两岸都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与普通科学家或企业管理者不同的是,李开复博士总能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将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对中国青年学子的关怀和教育方面。在此前几年的时间里,他亲自写给中国学生的四封公开信文笔亲切,说理谨严,感人至深,李开复博士亲自创办和主持的“开复学生网”更是成为了无数逡巡和徘徊在学业与生活之路上,渴望追寻理想、赢取成功的中国学子的“心灵课堂”。
2005年9月,李开复博士专门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撰写了成功指南——《做最好的自己》,在“真诚”这条贯穿全书的主线上,李开复博士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影响自己成长或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实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临几次重要抉择时的心灵历程。当我读到他为了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放弃原专业的学习时,我被他追寻理想的经验与方法所折服和感动;当我看到李开复博士在导师罗杰瑞迪的鼓励下向着陌生的科学领域坚定前行的时候,我似乎听到一个成功的科学家用真切的话语鼓励我说:“嗨,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当我从其他资料中获悉,李开复博士为了决定是否回国创业,竟然使用“利弊对照表”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不仅会为李开复博士心中深藏的爱国情结感动不已。
首先, 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或许你没有怡人的相貌,没有动人的歌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 …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也许理想和现实总存在着差距。那么,面对这些,你是无奈,是悲痛,还是积极进取?我想每一位有上进心的人都是不甘沉沦的。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每天挑着两只木桶上山担水,一只木桶完好无缺,一只却有裂缝。每次主人挑水回到家时,好桶里的水总是满的,坏桶里水却只有一半,坏桶因此黯然神伤。但是有一天,主人忽然发现,在山路的左侧, 也就是坏桶所在的那一边开满了小花。而右侧却没有。原来坏桶一路洒出的水正好被种子吸收,才开出了花朵。有时候残缺也能创造种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 一只残缺的木桶,因此,我们又何必自寻苦恼呢? 你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并获得快乐,人生不也同样有意义吗?
再次回顾哲人那段话,我想,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风味: 太阳虽然被人高歌,受人关注,但哪一颗星星不是“太阳”?只不过它距离我们太遥远罢了,而实际上它或许比太阳更大,更亮。
“21 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邓博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自己所钟情的大学没有如愿,刚开始心里有些失落,但很快作了调整。正是在有关方面组织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登机前,我收到了南京审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当时不是很理想,但也还是有些感动,在落寞中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后来到了墨尔本大学,我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我觉得,或许读什么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应该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吧!”
在同学们的眼里,邓博是:
“一个很低调但又很活跃的人,一个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人。”
“一个非常善良、很乐于助人,乐于公益活动的人。”
“一个比较自信、敢想敢做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正如李开复说的,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我觉得它最值得读的地方是李开复老师结合了中国和美国人思维的精华。而且给了正确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我看过写不少助人成功和成材的办法,也许他们写的不错,给出的方法也能把人塑造得更好,可是却无法让人有模仿的冲动和理由。但是这本书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影子,沉稳、睿智,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开放、善于沟通,有着一个优秀的美国人所具备的素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去做。这种智慧,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并不多见。 这本书里面传统而又开放的思想, 应该能与当代中国年轻人一贯的思维找到切合点。
以上是我通读了《做最好的自己》的总体感受。其实,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8章胸怀——海纳百川的境界。
文中运用了许多典型的事例和经典的语言,像“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人的关键在于胸怀”、“人的胸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出来的,除了有意培养和训练之外,最重要的事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等等等等,一句句平实无华却充满哲理的话不断的冲击着我,使我在叹服李开复博士的高见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胸怀”二字的理解。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的多个不同的角色,我们是孩子,是长辈,是同事,是同学,是朋友,是爱人,在每个角色圈里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相处,去呵护每个角色圈的氛围。然而,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差异,我们用什么去维护每个和谐的角色圈呢?答案里一定包含这样一个词语:胸怀。在与家长之间出现代沟时,需要你的胸怀来理解父母;在与小辈出现矛盾时,需要你的胸怀来包容小辈;在与同事、同学、朋友出现摩擦时,需要你的胸怀换位思考,谅解他人;在与爱人意见不同时,更需要你的胸怀缓解气氛,努力去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这一切,看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何其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已深深地体验过。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努力。
李开复希望中国青年读了此书,能够成为:
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
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逊,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
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
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开采、从交友中品位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5
看过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后,感慨万千!在书中,作者结合自身成功的例子,融汇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理论的高度上给成功赋予了全面的定义,澄清了社会上肤浅、片面、一元化的“成功”,并对成功的每一个要素进行详细且富有说服力的讲解。在读的过程中,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这本书的真诚和逻辑性—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博士—难怪!这让我自始自终感受到一种来自精神世界的启迪,如同一名虔诚的信徒受到点化般的醍醐灌顶!
毫无疑问,价值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价值观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决定了每个人在做出判断时的态度,价值观包含: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态度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发现兴趣、有效执行、追求理想、合作交流。积极和同理心、自信和自省、勇气和胸怀,这三对矛盾体辩证而统一。“在积极和同理心之间求得最佳的平衡,参与社会事务时既不能咄咄逼人,也不能因羞涩而畏缩不前”、“既不能因自信而跌入自负的深渊,也不能因为过于自谦而加入自卑的行列”、“既要有勇气面对挑战,改变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也要有足够的胸怀接受那些我们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极富激情和理性逻辑的完美结合,这正是我一直追寻的目标!
书中字字锱铢,句句经典,直指核心“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回想起年初时,我也曾有过相似的想法,当时设定的目标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让周围人引以为骄傲的人,似乎在向着“Make a difference”努力。现在是检讨目标执行情况的时候了。回顾目标的实现情况,确发现没有有效地执行、实际的执行与目标的设定存在偏差。读到此处,顿觉豁然开朗,我身上的弊病所在,即缺乏有效地执行力,正如领导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一样。想要目标得以有效地执行,必须要具备计划的能力、追求的毅力、执行的魄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在我身上体现的表面且肤浅,按照作者所述的八个要素分析,我需要制定一份周密的阶段性计划,循环修正计划并进行差距分析,始终怀有坚强的魄力,高效的利用时间、善用80:20法则,不断尝试,增加成功的机会;并时刻谨记“先影响自己,再影响他人,最后才有可能影响环境”,针对不同的场合,抛弃一成不变的领导风格,使用不同的领导力,不断提升管理的水平。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间没有聪明与愚笨之分,有的只是勤奋与懒惰之分;生命的意义亦有多种,每个人的看法亦不同。让我们求同存异,共同努力做一个勤奋且对社会他人有益、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