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诸葛我评说作文【精彩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千秋诸葛我评说作文【精彩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千秋诸葛我评说作文 篇1
三国时段英豪辈出,文官武将,不可胜数。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我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六出祁山,想北定中原。对孟获七檎七纵宽容大度,使其诚心降服;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辅佐幼主,兴复汉室。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战术兵法。他那篇《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对外界形式了如指掌。司马懿曾评价他:“真乃天下奇才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诸葛亮的一生是成功的,因为后人给了他千古的不朽。就算是再过千秋,史册上不变的,仍会是这个不朽的`奇迹。
千秋诸葛我评说作文 篇2
诸葛孔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传颂,即使经历万载的时光,也从未被世人从历史的记忆中抹去。深究缘由,大概是出于每个人对他的卓越的有心而发的崇敬。而这种卓越的理解,在今天看来,已是人尽皆知,显而易见的了。
诸葛亮之卓越,在于“才”。说到诸葛亮的才能,没有人可以不肯定。因为即使是在社会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现在,能与诸葛亮比肩的智士,也寥寥无几。
也正是他这超人的智慧,让刘备三次进草庐拜访,留下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而不论是隆中对中一针见血的政治蓝图,还是赤壁之战中巧借东风的火烧战船,都毫无保留地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先攻荆益,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和谐睦邻,思维的开阔、逻辑的严谨令人惊异。火烧战船中趁蒋干盗书之际请庞统出山,采纳徐庶建议,再巧借东风,从而取得大胜。
这种“才”,是一种天生而来为基础而又不全依靠先天赋予的可遇不可求的才能。在我看来,先天的天赋只是幼苗,倘若让其成为参天大树,还要在生活中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推敲的品质。而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就是最好的印证。我们无人能否认诸葛亮的天资。但试想,诸葛亮本只是个弯腰种地的农民,却通晓历史、地理,精通各事。除了知识积累外,善推敲也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这种品质,大概诸葛亮就不会免于终生种地的命运,更不会扬名于天下,名垂在青史。
诸葛亮之卓越,在于“勇”。俗话常说“有勇有谋”,两者常被联系在一起。而诸葛亮就是这样,可以说“才”是基础,而“勇”是“才”变成“成”的反应条件。若没了实施的勇气作支柱,莫大的“才”也不能走向成功,取得成果,而“才”又有何用?所以说,没“勇”的“才”不是真“才”,而没“才”的“勇”便是瞎“勇”,两者间是紧密相连的。
草船借箭中,鲁肃多次来催,告诫到期不交差当斩,诸葛亮也不为所动,心中算好了就认准了,毫不动摇。这份坚定是难得的`,即使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这种品质也是能促成大事的。一个人没有坐得住的稳沉劲儿,做事总火急火了,听风便成雨,风来便动摇,这类人必不成大事,越关键时越冷静,不动摇,坚持自己主张的人,才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这,便是坚持、坚定之“勇”,亦是我眼中最大的诸葛亮的“勇”。
诸葛亮之卓越,在于“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第一次读出师表,便被诸葛亮的忠心所打动,脑海中泛现场景,便几度要曾落泪。本想在乱世中苟且偷生,却遇到了刘备的赏识和认同,从而许其以驱驰,二十年间征战南北,出驶东西,只为了一个兴复汉室的伟大梦想。对刘备之于刘禅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而这真诚则是人间最美的品德,诸葛亮一生,前为刘备进尽谋略,屡出妙计,后为刘禅苦心教诲,帮助照顾,可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枉被视为千古臣倍之中的典范了。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从三顾茅庐开始征走天下,到五丈原病逝离去,为刘备,为汉室,出尽无数谋略,用尽全部心血。后来刘备白帝城托孤,把儿子交给了他,便精心教育培养,宽容照顾。虽生前先帝有言若刘禅无能可废,而诸葛亮却未敢独霸政权。一生都在为自己兴复汉室的理想作着一个全然的辅佐者,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亦是诸葛亮最加动人的“忠”。
“诸葛孔明,卧龙也。”他既有着龙的智慧和勇气,又皆备“卧”字的淡泊名利,甘作配角,他在中华历史上了无声息地书写了一条龙的传奇。或许卧龙两字便是对诸葛亮一生所有卓越成功最真实、最确切的写照吧。
千秋诸葛我评说作文 篇3
是谁?虽为布衣,却使昭烈帝不惜三顾其于茅庐;又是谁?虽身在草庐,却兼济天下不忘救世之方;又是谁?虽身居要职,却一心鞠躬尽瘁,辅佐后主治理江山。是的,他正是三国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军事家,他就是孔明先生。
身虽躬耕于南阳,心却早已兼济天下。一次隆中对,深谋远虑,定足三分,知己知彼。一个薄弱的王朝,在他的辅佐下得以强大,与曹魏、孙吴鼎足三分。成为三国历史上的佼佼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一代军师,南征北战,出任丞相,两朝元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丰功伟绩,孰堪伯仲。
巧借东风,决胜赤壁;木牛流马,巧得军粮;永安托孤,贞良死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辅佐后主,一丝不苟。恰当措施,稳固汉业,南征北讨,收复中原。只可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丰功未建,身却先亡;一代奇才,终英年早逝,遗恨万载。
永安托孤,恐辱使命;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先帝遗诏,永生不忘。每当夜临,先帝涕哭之面仿若就在眼前;“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言依旧在耳畔回响。“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的忠贞承诺,句句牢记在心,字字不忘,辅佐后主,至死不渝。
为达统一大业,平息南方叛乱,留后主以安定天下,不惜长途跋涉,于公元二百二十七年率兵北伐讨魏,夺取凉州,为安后方,临走上疏。言辞恳切,话语委婉,力劝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兴复汉室,以还于旧都。言出肺腑,字里行间,流露出孔明先生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时时不忘,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的淋漓尽致。
辅佐后主,只为报恩;言辞恳切,志虑忠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出师表,一份忠臣心。为遗后世太平天下,不惜六次北伐,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一代名将岳鹏举,中兴大宋手书前后出师表。蜀相之心,与他不谋而合。共存北定中原之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定国安邦,以攻代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至今想来,虽为大错,弊大于利,但今人毕竟事后诸葛,为是太晚。坐视不管,更难逃灭亡之运。
他是一代英才,三顾茅庐成真名;他是一代贤臣,辅佐玄德定大业。保后主,进忠言。
“正统不惭传万代,莫将成败论三分。”不以成败论英雄,汉室之路以绝,三分天下并非失败,乱世之间能将天下三分,已是不易。一代丞相,两朝元老,兼济天下,报效主恩。不失一代贤臣风范。
辅蜀汉国基,终恨难成大业。功过千秋,留后世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