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精选十篇】正文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精选十篇】》

时间: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十篇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1

自3月份驻村以来,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下派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队员的相关规定,坚持与村干部一起工作,深入村民中间,详细了解村情民意,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最基层人民的现实状况;同时,与村领导班子一道,在乡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尽心尽力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新农村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委会隶属xx县xx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xx县城 8公里,交通方便。xx村委会东邻金马镇,南邻督捕抚,西邻秧田坝,北邻青禾。辖瓦舍、路溪白、旧龙寨4 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撒尼等民族。全村有国土面积 7.6平方公里,海拔在 820米— 850米之间,适宜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744.00亩,其中人均耕地0.56亩;有林地8205.00亩。有农户 336户,有乡村人口5007人,其中农业人口5007人,劳动力3605人,其中党员为94人,其中贫困户有 00多户,占全村人口的 3%。

二、开展工作情况

驻村后,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以调查了解情况为主,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村民交心谈心,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努力维护驻村指导员的`形象。驻村后,我对xx村的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现状等作了认真调查,并草拟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是根据xx村的实际情况,协调州属有关单位为xx村争取相关工作经费;二是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当地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现状做了相关了解,按县新农队办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村干部积极深入到各小组就“美丽家园”建设、文明交通进村等政策法规进行了宣传,为人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学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打下很好的阵地基础;三是积极协助村干部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收缴、贫困人口识别、农村低保工作整顿及各类纠纷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面临的问题

xx村的经济发展是以烟草为主,这样就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和村民对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二是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责任感不够。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要开展什么活动、做什么工作只能向上级讨,这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四、几点建议

xx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党中央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尤其对“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许多的政策逐步倾斜到“三农”上。因此,政府应当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比如农民的基本保障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问题等。

总结二个月来我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中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都迫切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努力去完善;继往开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逐项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努力在“深思考”上多下功夫,做到凡事多想一点,想早一点,想细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2

根据《**市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调业务熟悉,具有调研经验的同志,对供销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和对象

1、现存企业:日杂公司

2、退休干部:2人,安置职工2人,享受低保职工2人,下岗后购买供销社门店仍然经营农资、日杂、百货的职工3人。

3、“两社一会”创办中,吸纳为综合服务社的社员及部份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4、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分村委会及个别农户。

5、目前我社现代流通网络产业协会辐射的部分乡(镇)、村。

6、区社财务、报表、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有关档案资料。

7、劳动社会保障局查阅供销系统相关人员的医疗保险等情况。

二、区社基本情况

**区供销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员1人,事业推公人员3人,工勤人员1人,合同制工人1人(驾驶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

三、改革改制情况

我社认真贯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资产退出,职工身份置换,债务不悬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员分流安置,向个体私营经济转化”的总体思路,于98年开始进行企业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统有12个企业,干部职工597人,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留了农资公司和日杂公司两块牌子,其中,日杂公司仍进行经营活动,在区社的指导支持下,将原资产进行改造建设成茶叶市场,管理人员3人。其余基层社、购销店、厂、公司、营业执照全部到工商注销。一次性安置职工192人,内退18人,其它124人(调动、死亡等),支付安置职工补偿金总额192万元,分流职工参加社保192人,医保192人。

四、离休人员情况

离休人数2人,离休人员由区老干局统一管理,医疗费全额报销,退休人员247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82万元,参加大病医疗保险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25万元,247名退休人员向社会化管理过渡,支付社会化管理费用20万元,33名退休党员向社区过渡。社区管理费、社保费、医疗保险费、丧葬抚恤费都按标准要求解决,不存在大的困难和问题。

五、“两社一会”的发展情况

20xx年至20xx年6月底共发展“两社一会”46个,其中:协会11个,专业合作社2个,综合服务社27个,市场4个,协会带动农户1259户,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27户,20xx年1—6月份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77万元,综合服务社销售化肥11200吨,日用消费品购销总额35万元,经营总额4084.58万元。

六、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现状:目前已发展的农资流通网络辐射全区7个乡(镇)20个村,还有3个乡(镇)80个村的农民没有享受到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全区共102个村委会,33个市场,其中区级7个,乡级10个,村级16个,有75%的村没有集贸市场。

2、构想:期间,新建和改造4个农村集贸市场,新建忙畔街道文伟村集贸市场,改造凤翔街道复合村街、圈内乡宁安街、蚂蚁堆乡蚂蚁堆街集贸市场,建设1个区级农资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万元,建设博尚、那招片区,圈内、平村片区,凤翔、忙畔、邦东、马台、南美片区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100个“两社一会”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综合服务社70个,行业协会15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四进村”、“五个有”工作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好**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3、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从20xx年起,期间市财政每年给改造和新建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区政府配套5万元;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供销社领导对重点市场实行挂钩联系,以确保市场建设按质、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继续安排5万元的化肥储备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农药仓储设施建设和3万吨化肥储备。

七、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

**区共发展协会82个,总会员数2396人,其中供销社领办11个,均为农产品行业协会,占协会总数的13%,发展会员1259人,占全区总会员数的52%,其中团体会员22个,农民会员1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数227个。创办农产品经纪人协会1个,会员62人,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一期,培训62人,全区农产品交易总量13003万元,通过供销社服务所占农产品交易比例约为20%。

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参与新农村建设中3个试点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支持产业发展资金4万元,发展核桃200多亩,茶叶500亩,支持民居房改造1户资金5000元,带领试点村协会会员到外考察学习32人,投入资金1.5万元,进行农业科技培训12期,培训492人。

九、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多、负债重,主要是欠货款和银行贷款,整个系统共负债257万元。

2、企业改革期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报特殊工种59人,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确定,20xx年12月份以前,以办理退休手续22人,现有37人,从20xx年1月1日起省局不认可,无法办理退休手续。

3、基层社、购销店都处置变现,农村经营网络只能以供销社分流职工和社会能人大户为主体,依托原有门店改造升级,但因供销社没有执法资格,对他们只能作一些业务上的监督、指导和要求。

4、资金投入不足,集贸市场建设均需20万元以上资金,而上级扶持资金1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十、对策、措施

1、供销社工作应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2、上级要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以推进真正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3、从**区供销社目前现状看,物流配送中心只能采取开放办社、招商引资的.形式进行,而在立项标准上应相对发达大城市有所降低,才符合边疆城市的实际情况。

4、在领办、创办协会、专业合作社过程中,供销社只能按照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的原则,组织、扶持、服务其发展。

5、巩固供销社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地位,以减少和杜绝不合格化肥在市场上泛滥,保障农民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化肥。

6、农资经营的市场准入由供销社审批,供销社把取得准入的经营户与“两社一会”的创办结合起来进行管理。

7、上级对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给予大力扶持,保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8、条件好、建设效益好的农村集贸市场在上级扶持的基础上结合“谁投资谁受益”的筹资方式,减少筹资压力。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3

一、调研目的

近年来,随着武隆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一些地方污染源增加、污染物增多、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加深、污染危害加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损害了农村人居环境,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农村一直以脏乱差为代名词,为改善这诸多现实状况,我们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师生本次行动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导向,力图将农村建设成为整洁干净的新环境,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县。我们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农户现居住环境的实际情况,以便后续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言而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日益上升为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点。本次调研活动旨在提高全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科技意识,创建优美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 调研时间

20xx年07月05日——20xx年07月15日

三、 调研地点

重庆市武隆县双河乡荞子村、新春村、木根村、梅子村

四、 调研对象

相关农户,村社干部,外地游客等

五、 调研方式

分小组进村入户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用所学知识向农民宣传环保理念,指导村民科学方法进行生产,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引导村民培养良好的生活生产习惯等。

分小组由村民带领走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户劳作情况与田间地头环境的问题处理情况。

六、 调研人员及分工情况

总指挥:武隆县环保局、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带队教师:吴雪锋、邹仕鑫、刘兰英

队长:高阳

副队长:刘飞、郭晓朦

A组:木根村、梅子村

组长: 高阳 刘飞

组员: 陈瑶张怡 张玉霜 黄燕雄 翁敏 韩亚鑫 肖俊 江帆 阮震 B组:荞子村、新春村

组长:郭晓朦

组员:张星星李誉 王玲张松 赵超凡许祖国蒋天付姚尧邬静淳叶兴新

七、 调研过程

7.1. 召开前期座谈会:20xx年7月5日由武隆县环保局副局长陈上宜以及双河乡乡长安朝树主持召开的座谈会。让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队员了解到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即改善农村脏乱差问题,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讲解田间堆肥方法,以及同农民交流的方式方法。

7.2. 召开前期动员大会:20xx年7月6日上午9点半,由武隆县环保局副局长陈上宜以及双河乡乡长安朝树出席的动员大会,同时还包括双河乡各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和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25位师生也参与到其中。本次动员大会主要介绍了本次清洁家园活动的主旨及内容,以及号召村民积极参与“清洁家园行动”。

7.3. 活动开展阶段:7月6日队员们深入乡村,经过最初的摸索,了解到了一定的基本情况。

7.4. 活动中期总结:20xx年7月9日由武隆县环保局陈上宜副局长及相关工作人员与资环院队员共同召开总结会,在会上队员们依次提出了发现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式,以及宣传方式上的创新和方法。陈上宜副局长也提出了几点意见:宣传方式的.改善,做好心得体会,要学会动脑,掌握常识,善于总结。

7.5. 活动深入阶段:20xx年7月10日到14日,经过前期的总结,掌握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后,我们再次深入村社,除了走访农户,我们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做农活,了解他们对环保的认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更多的有效性信息。

7.6. 活动最终总结:20xx年7月15日,由武隆县环保局局长陈少力,双河乡书记冯志权以及部分村社干部同我们共同参与了活动最终总结,会上我们做了详细总结以及解决办法,领导们也做了相关的报告。

八、 调研内容

8.1. 向村民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特别是向农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理念和知识,保证环境保护的广泛性和延续性;

8.2. 指导村民做好“清洁家园行动”,清除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白色垃圾,引导村民培养良好的生活生产习惯;

8.3. 协助村民做好环境卫生,包括室内外,圈舍、厕所、厨房等;

8.4. 调查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8.5. 通过媒体宣传(电视台,微博等)武隆环保工作开展的情况,创作一批宣传口号标语或农村宣传的顺口溜、歌谣等;

8.6. 调研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九、 调研发现的问题

9.1. 乡村存在的问题:

9.1.1. 白色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式

来源:农用薄膜是双河乡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双河乡平均海拔1200m,形成了这一代特殊的高山气候,常年平均气温比县城低7℃以上,并且,由于高山气候的影响,双河乡的蔬菜具有口感好,无污染等优点,因此这里成为了重庆市的一个高山蔬菜基地,这里的蔬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这里的地膜的用量十分大。粗略估算,每亩地种植烟叶每季需要地膜3kg。由于青椒、黄瓜等其他蔬菜一年可以种两季或者两季以上,且烟叶只能种植一季,因此种植蔬菜所使用的地膜的量是种植烟叶的2至3倍。有的农户家里有20来亩地,每年光是购买地膜的钱就高达5000多元,以此可见,双河乡地膜使用量之大。

与地膜使用量成鲜明对比的是地膜的回收问题。在武隆县由于地膜使用后带有泥土,回收后需要清洗,并且地膜的密度小占地大,没有一个垃圾回收站愿意回收地膜,政府也没有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大多数农民选择将地膜就地烧掉或扔到田间地头。据我们了解,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需要200年才能降解,并且残留于土壤中的地膜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地膜成为了这一带最主要的污染源。

处理方式: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双河乡,农户处理地膜的方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烧掉,第二种是扔到没有种植作物的土里。几乎没有一户农民会把使用过后的地膜带回家妥善处理或者扔进场镇上的垃圾箱。又因为地膜使用后带有泥土,使其重量增加也难于清理,因此也没有人会回收地膜。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地方办酒席时由于锅盖不够大,直接将地膜覆盖在锅上当锅盖来蒸食品。日常生活中产生白色垃圾(食品袋等)大多数都丢到门前的水沟里或者做饭时扔到灶台里烧掉。

9.1.2. 田地间产生的垃圾及处理方式

田地间的垃圾最主要是用完的农药袋,经过这段时间的走访,我们发现,农民们用的农药最多是袋装农药,像尿素这类农药是大号编织袋,农户一般将其用来装垃圾。由于双河乡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烟草种植,因此,农药的使用量也十分巨大。和地膜一样,农药袋、农药瓶的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调研发现,在木根和梅子两个村的村民处理农药瓶农药袋的方式都是哪里用完哪里扔。甚至有的村民在井边打水,兑好农药后就直接将农药瓶或者农药袋扔到井里或者灌溉用水的水渠里,有的水井甚至是饮用水源。这样就直接将点污染扩大成为了面污染。

当问及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带回家妥善处理时,有一位村民道出了原由:家里有小孩,放在家里怕被小孩误食。而废品回收站的人也由于农药带有毒性不愿意收购农药瓶和农药袋。再加上村民对残留农药的危害意识不够,导致村民对农药瓶和农药袋处理方式很不恰当。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用水调研报告。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xx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XX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xx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我国贫困地区有18%的农户取得饮用水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被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xx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二、以金华市为例

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7.89%,全市范围约有100万左右农村人口仍在饮用被污染的溪河水、塘水和公用大口井水,约有45万人口仍在饮用分散式供水源。全市农村总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361.14万,其中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149.4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41.4%;饮用水不安全人口211.7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8.6%。在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中有175.27万是属于饮用水水质超标,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82.78%;有36.45万属于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度方面缺水问题,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17.22%。饮用水水质超标集中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锰、浑浊度、铁等指标,超标人口达67.96万,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全市共有45个乡镇322个村20.7万人存在饮用水含氟超标问题。农村饮用水的不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农村水传染病的诱因,成为农民生命与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1.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

2.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

3.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农村基本上没有垃圾处理厂,在有些地方,农村甚至成了城市垃圾堆弃的场所。

4.从农民饮用水主渠道乡、村水厂目前的状况看:大部分乡、村水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规模小、工艺差、设备简陋。农村居住分布较散,水管铺设较难,同样给集中供水带来了巨大困难。

5.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习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报告《农村用水调研报告》。

6.形象工程造成恶劣影响。这项由国务院于20xx年批准的工程,计划解决1.6亿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20xx年至20xx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238亿元,地方自筹配套资金195亿元,可解决1.0866亿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那么这433亿元资金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地方反而造成了恶劣影响。

7.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8.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卫生部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9.人为地造成地下水短缺。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增加GDP数量,开采矿产。主要体现在开煤矿上,因为深挖井,地下水多到那里了,使得另外的地方有水的井没水了,无水少水的井更枯了。

10.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11.用水价格太贵。在有些已经建好水厂的地方,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不用自来水。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二)法律、体制建设。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三)责任到人,实行问责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对供水公司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

(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__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XX镇,辖8个村,农业人口7533户2.96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全镇总面积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农业生产总值 1300万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__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镇有五个“新农村”试点,分别分布在碧石、沙田、十六都、溪头四个行政村五个试点自然村。这些试点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十六都村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

我镇新农村建设虽取了一定成效,但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除了十六都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1、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2、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虽有所改善,但通达深度、通车质量都存在较大问题。且镇村都面临通村公路的养护资金紧缺的困难。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镇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完善、强化、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要根据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要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上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与自然相和谐。重点整治脏乱差,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镇村干部工作作风,耐心做好引导、疏通工作,认真按照“三清、三通、三改、三规范”的要求,进行一次村庄整治建设。成立“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加快“六改四普及”步伐,集

中力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净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三)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进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制约。树立“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自然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四)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加强乡风建设,加快文化站建设,继承发扬农村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6

1、贫困户家庭结构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人口老少人口数量多,有专长和一技之长的人缺少。二是家庭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普遍缺乏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三是家庭居住条件简陋、屋内摆设简陋,占全村一半的农户还住在土房中。四是家庭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少、现金纯收入比重少,收入主要来源和支柱还是单靠纯农业的收入。五是家庭消费食品消费支出偏高、人均食品消费量偏少,不少家庭开支入不敷出,而尤为明显的事如果有学生要供养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外债累累。

2、贫困户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规模偏小,农业生产能力较低。贫困户平均每户经营耕地面积很少,比全村户均平均值低很多,同时又由于资金不足和经营观念淡薄,制约生产发展。二是缺乏增收渠道,结构调整进程较慢。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力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老幼,另一方面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落后,限制了其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少数贫困户既无劳动力,也无特长,只能靠政府和其他乡民的救济。三是经济效益较低,抗灾自救能力很差。在有天灾的年份很多农户都无法偿还生产贷款,而这样又为第二年的在生产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7

一、实践目的:

(1)了解认识水电站及其附属建筑的设计思维,选址要求,工程条件,生产过程等。

(2)调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成果。

(3)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普通民众对低碳的了解与接受程度。

二、实践内容:

(1)于7月13日乘车进入褒河水库库区。在水电站站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坝主体,对于大坝的选址要求,工程条件等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到该大坝为多年调节型双曲拱坝与为何在此处修建的理论依据。参观了坝后的三处发电机房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的工程特点与其与机房选址的依据等。

(2) 于7月14日在汉中市周边的建国村与舒家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调研,听取在场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要求和工程细节。参观了新街子国家级标准化供电所,与当地技术人员与分管主任开展座谈活动。

(3) 于7月15号在汉中市明珠小区开展低碳宣传活动。

三、实践结果:

(1)褒河水库为我国实用水头最高的水库之一,地势险峻两侧均为峭壁。山体向内挤压效果明显故兴建的大坝为饱和状态下的双曲拱坝依托山体压力与水压形式。两者互相平衡。

枢纽工程属二等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效益。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双曲拱坝、岸边引水式电站、东西干渠渠首电站和反调节池等。坝体混凝土工程量约20万m3。该工程荣获水电部优秀设计奖与优质工程奖。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900km2,多年平均降雨量950.6mm,多年平均流量43.6m3/s,年平均径流量13.8亿m3。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4290m3/s,千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5590m3/s。水库正常蓄水位618m,校核洪水位619.5m,总床容1.1亿m3。设计灌溉面积51.5万亩,灌溉引水流量33m3/s。电站总装机容量4.12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42亿kwh。

混凝土双曲拱坝高88m,坝顶高程620m;坝顶弧长260m,中心角129度。外半径111.5m;坝顶厚5米,坝底厚27.27m,厚高比0.31,孤高比2.95。坝体内设置一条纵向廓道,用来灌浆与观测场压力。拱坝内部和外部共设置290支观测仪器,以监测大坝的运行情况。水库泄洪采用坝身开大孔口的方式。石门拱坝是我国继欧阳海拱坝之后修建的第二座坝身大孔门泄洪拱坝。

大坝除供电外,兼具防洪等功用。其同时提供勉县,宁强,略阳的供水给养。

(2)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村通工程的进一部建设的成果。

建国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农村电气化发展的重大政策,通过贯彻“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和“国家筹一点、企业出一点、农民集资一点”、“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自建、自管、自用”等集资办电的方针,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和电气化县的建设。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务院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电气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启动了改革农村电力体制、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和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使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取得了实质性飞跃。主要表现在:

农村用电水平明显提高。XX年全国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为5669亿kwh,比1978年的510.23亿kwh增长1111%;全国县及县以下年人均用电量达到了501.9kwh,比1978年的64.6kwh增长77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101.1kwh;农业人口人均用电量325.97kwh;农业人口人均生活用电量78.93kwh。

农村通电率不断提高。1978年至XX年,全国乡、村、户通电率分别从86.86%、61.05%、93.3%提高到98.45%、98.23%和98.03%。北京、天津、上海、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宁夏、安徽、河北、浙江、福建等12省市实现了村村通电。乡通电率达到100%的县有2303个;村通电率达到100%的县有1917个;户通电率达到95%及以上的县有1910个;户通电率低于50%的县减少到106个。

农村电网已具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XX年末,全国农村电力110kv变电站4000余座、线路13万公里,35-66 kv变电站16000余座、线路31万公里,3-10线路275公里,低压线路716万公里。全国农村已形成了以110 kv和35(66)kv为主网架的农村电力网络,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电网已建有220 kv变电所,县城实现了环网供电。

农村电源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国家在加大电网向农村延伸供电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农村多种能源发电。逐步形成了以大电网网供电为主,农村小水电、小火电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发电为补充的农村电源格局。XX年全国县及县以下发电设备装机容量4613万kw,发电量1541亿kwh,占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的21.75%。

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成绩巨大。从“七五”期间,以小水电供电地区为主开展的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到1994年国家提出到上世纪末建成1000个电气化县的目标,掀起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高潮。到XX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电气化县5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653个。

建国村为汉中电气化建设中城中村的典型代表,有地段狭窄,人口密度大,用电量大等特点。过去此处电杆林立,电网假设无规划,因用电户多,用量大故私接现象严重,用电环境恶劣。

在新农村电气化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多项改革修正。为缓解用电压力特铺设地下输电电缆,即解决了用电量大的问题。又对过去过于密集的电线又所缓解。因其地段狭窄全部使用地下排线使得户外环境大大好转,有效的对这里过去的环境进行了改善。同时大容量箱变等设施的使用对用电环境都有好的改善。

舒家营是典型的农村地区,人口较少,用电量校但存在环境地形复杂,人员分部距离远,电力基础设施差等多项实际困难。

针对这些实际也采取了架设高架线路,安装集中箱变,集中电表盒等手段,很好的改善了当地的用电条件。

新街子供电所是国家级标准化供电所,其整洁的环境,高效的作业能力,优良的管理系统,完备的设施建设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们还与当地技术人员与分管主任开展座谈活动,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问题也得到了技术人员的详细解答。我们讨论了现在电力系统存在的各项问题,关注畅想了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揭开两天来在参观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丰富深刻了知识与见解。

(3)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我们在汉中市明珠小区及其周边通过架设展台,向路人分发宣传材料,调查问卷等方式宣传低碳生活。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得进行各种方式的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实际效果与关注度。通过对数百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民众的调查,得到了关于人们对低碳的了解与接受程度的报告。实际情况反映人们对与低碳的了解还是欠缺的,有部分人甚至觉得这种“有好日子不过的”生活方式不易接受。同时还有大量的群众表示,这种形式的生活受带来的对环境的改善杯水车薪,同时表达了对于政府部门的关注程度过低及其不作为的谴谪。

四、实践总结及体会: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从7月处就开始了各种内容形式的'准备工作,最终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通力合作。

本次活动贯穿了发电,送电,与合理用电的整个过程。对于相关专业的同学是一个难得的实践结合理论的机会。

对于我个人而言也同样有许多收获:

对于集体我一贯的态度都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对于自身的有利条件如果可以为集体谋得利益的话都会为集体服务。对于个人的矛盾也好,其他的东西也好都必须为集体利益让步。

与人的合作与相处时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每个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就可的到最好的结果,为了整体的和谐,有时其实并不需要全部的发挥,适当的让别人有所发挥,自己适当的克制反而可以比争相而动表现自己有更好的效果。

纪律与规范并不是样子货或者表面工作,其实对整体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也是最具有效率的行动方式,所谓“混乱而高效”并非其表象的含义,这里不多加叙述。

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完满的完成了各项预定要求,是整个实践团队的共同胜利,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属于整个集体的美好回忆。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8

在今年3月,我采取的嘱托,省委和县支行护理,并开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和生活教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心目中的宗旨,以维护和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通过访问和聊天的形式和村庄的乡亲和了解民意的村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分析思考,并获得相关信息后,调查报告。县,乡,乡镇政府,村位于从124公里外的县,东,南邻村,西镇,北县,三组村民管辖村38公里,基本情况现有农民638人,农村人口19。在农村经济的1.6607万亿元的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599元,是一个贫穷的村庄。村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森林面积。是保持最好的,物种多样性和立体分布在世界上的生态环境。村土地面积474平方千米,人均耕地1.81亩,有效灌溉面积157.8亩,251.8亩农田耕地,林地5400亩,包括经济水果,85亩,每秒0.13英亩人均经济林果,主要种植核桃和经济成果;18xx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76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大麦和其它农作物。基础设施,接近年底,村里已实现水,电,道路,电视,电话,五通。所有住户安装太阳能;所有家庭的力量;自来水的16访问,仍然有饮用水,或不符合水质电视农民87固定电话或手机号码与农民40。房屋土木结构的房屋在村里的农民,农民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村到乡镇公路,泥泞的道路,农村道路,是一条土路,主干道,除了村道中的污垢集团,中村26日,28拖拉机,摩托车,汽车。车站,市场等。经济,万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607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收入为513,000元,约占总收入的30.89%,畜牧业收入614,000元,占收入总额的36.97%;林业收入13,800美元,占总收入的6.85%;1214,900第二个和第三产业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2.94%;工资收入1.892亿元人民币,约占总收入的1.39%。1599元的人均纯收入的农民,农民的收入,牲畜收入,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特点和水产养殖。数的18.92元,每年的52移徙工人(占14.08%的劳动力),在全省所有工人村的农民收入。

文化,教育,卫生,小学学校4995平方米,建筑面积,与教师和81名学生。123个行政村的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包括81名小学生,42名中学生。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室,业余文化生活的村民网站。卫生设施几乎是准备设立的三个村庄,乡村医生,村民的普遍滥用条件下的医疗室。

村土地纯藏定居点的人文地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除了藏族传统节日,很有当地特色的丹巴节7月15日农历9月第15届农历京山,跑马节的节日。二,村(一),畜牧业,牲畜种类和数量的村庄,牲畜品种,畜禽品种的大量人口,牛,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骡的主要支柱产业的地位,猪,共有村牦牛,黄牛和犏牛4843;马,骡,785;绵羊,山羊,1781猪895的藏族牧民放牧牦牛村,以家庭为单位,从每户牲畜公牛的40多头不等xx年的羊村养殖的人数正在增加。西藏小型猪养殖村的各种特性,一般喂食萝卜,土豆,谷物,牧草,饲养藏猪喂酸奶,不要使用混合饲料,添加剂,肉类是优秀的琵琶藏猪生产的猪肉是一个村该产品的特点。12,农业的特点很长一段时间,村里的牧民挤牧养牛羊,它是很难圈养,终年放牧管理。只要可能越冬,牧民冬季草场和牲畜,以保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季度过度放牧,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在冬季和春季,夏季和秋季的迁移,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放牧牲畜保护和顺利生态保护,无论是有用的家畜村牲畜屠宰率的销售量,但单一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村民自发收购,或牧民直接牛县交易,交易成本,销售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市场得不保护非肉类产品,深加工

(二)耕地的农业村,主要是在海拔2300-2800米的'山谷,高原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700毫米,主要用于种植小麦,玉米,大麦,土豆,萝卜,油菜,蔬菜,水果,干果等。村特殊的自然和地理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土地和生产方式,培育村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年度作物灌溉在干旱河谷耕地,水浇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村庄附近,比种植玉米,小麦,大麦收获更多。在过去的两年中介绍,村里的塑料薄膜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产生显着的改善。灌溉生产,提高冬季作物轮作,苗施肥。超过一年的是一个熟悉的两种作物,缺医少药的地区,萝卜和其他种牧草,绿肥,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有利于牲畜的目的。12,干热河谷干热河谷位于离村,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其他农作物,一年一熟的壮族房子。干热河谷近年来,大规模引进核桃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大部分核桃树仍处于苗期,预计五年后要承担水果,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村庄,牧场,强房间耕作,放牧,在村中心的主要房子,畜牧业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村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一个三口之家和生活方式的生产和经营。

农业,形成多点之前,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广泛分散种植的特点,根据调查发现,在一个单一的作物品种,生产成本高,粮食作物和现金的比例;作物不合理的低收入村的农业总产值。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9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镇叶村

调研对象:叶村村民

调研方式:访谈、查阅资料、观察

调研内容:通过对西递镇叶村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切实感受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表现出的新气象。把叶村村民自身的深切感受与西递镇政府资料结合起来,科学认识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总结出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西递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古村落是世界文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使西递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西递镇一方面积极开发古村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图形成旅游带动经济、经济保护资源的良性发展模式。西递镇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力。西递叶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一、 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叶村是位于西递古村落不远处的一个村落,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在现代商业经济,从而形成与西递古村落遥相呼应的现代新型新农村。叶村从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化发展,一开始就瞄准蚕桑的发展空间惊醒蚕茧生产。因此全村形成“家家有桑田、户户出蚕茧”的局面,共有多亩桑田,蚕桑收入约占叶村收入的80%左右。XX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XX年正式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生产发展,以西递为中心,发展经济,同时发展蚕桑、茶叶和林业,20xx年叶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道路四通八达,建成现代化叶村小学,可容纳学生200余人,同时配备电视、电脑等教学设备。基本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因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二、 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叶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发挥作用的成功实例。叶村的成就与村镇的建设理念、基础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机制、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等具体举措分不开,叶村实现了政策扶持、政府导向、群众参与的有效结合。

1、 科学全面的发展思路。叶村是西递镇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递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大力发展叶村的蚕桑经济。叶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生活、文化、民主等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切忌盲目发展。确立“以发展蚕桑推动旅游,以旅游带动蚕桑生产,打造黄山一流茧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建立千亩桑园示范基地,把农村新面貌与古村落文化遗产连成一个整体。对叶村的项目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进行整体布局,合理分配,各方面统筹兼顾。结合“奇山、秀水、古建筑、徽文化”的地域特点,按照“统一规划、切忌盲目”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叶村“古朴、典雅、秀丽、文明”的特色,切实落实叶村小集镇规划和林业整治规划,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格局。

2、 加大投入,做好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叶村商贸区项目、农家乐旅游项目、村级道路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千亩桑田示范建设等项目建设,确保硬件设施齐全。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及新建项目的落实。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基地、旅游食品休闲加工基地、农家乐基地、生态养生基地,发展多种多样的林业经济和自然风光。开辟了叶村商贸区,大力解决道路设施或道路路面差等问题,建设道路交通网,加快与西递古民居间的联系。建设酒店、旅馆、娱乐场所,为西递旅游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场所。建设沼气池,各家各户都可以筹资建设,叶村村委给予补助,以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破坏。

3、 形成政府村民互助机制。力图形成“政府引导,村级为主,农民自愿,人人参与”的良性机制。政府积极宣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鼓励和激励机制。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开展以“促经济发展,建和谐叶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规划建设千亩桑园,解除群众扩大蚕桑养殖的顾虑,为群众解决蚕桑的销路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影响下,蚕茧价格下降,村民开始丧失对蚕茧春出卖的信心。叶村村委积极寻求市场,为村民蚕茧的出卖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村民养蚕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进行经济援助。叶村村民叶积极地向村委献言献策,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发展策略。同时利用政府提供的先进设备学习养蚕、种茶技术,科学发展农业。村委定时开展农民培训班,村民可免费学习的咨询。因此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互助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村委的工作效益。

4、 加大教育力度。XX年10月叶村开始建设叶村小学,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叶村小学项目是新农村示范镇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暨民生工程建设项目,XX年年8月正式完工。叶村小学改扩建后,彻底解决了叶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新项目将学校旧教学楼拆除,建成一幢建筑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增加厨房一间,改建学校大门与围墙,整个项目完全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建设,确保了与古民居的和谐统一,拓宽了学校通往公路的道路。在新建的校园里增添了课桌椅、dvd、彩电、电脑等电教设备,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多功能教室。据陈女士介绍,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教育基地,还是培训农民的活动场所。平时学生利用先进现代化设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周末或晚上叶村村委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借用新设备推广蚕桑、茶叶制作技术。建设图书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

5、 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叶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工作。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宣传到村,用电话、广播、报纸、宣传栏、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政策,与村民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山东省高密市的蚕茧专家到村指导,为村民讲解蚕茧饲养技术,提高村民的专业素质。还经常举办相关培训班或讲座,曾举办过“巾帼生态家园”专题培训班,向村民介绍清洁能源使用、节能环保、环境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叶村以健康、和谐、文明、向上为目标,在全村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村民“讲文明、讲道德”。村委紧抓“四乱”和“三清”工作,切实改善乡村“脏、乱、差”的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在叶村全村推广使用沼气,加大一池三改的力度,推广生态家园建设,把叶村建设成为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明的的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时开展“乡村文化节”活动,兴“贴时代春联”的时代新风,在村民中营造热情、活泼、时尚的文化氛围。

在三天实习过程中完美参观了“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以及颇具道教文化的齐云山,这都是徽州特色浓厚的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西递镇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的旅游价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村委组织和村民齐心协力,叶村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叶村叶从贫穷落后的小村一跃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2024年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殊镇调研材料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面我就文殊镇近期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

牢固树立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的观念,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强化规模生产,实现“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使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特。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扩大暖棚圈舍建设规模,年内计划建成规模养殖小区6个,大力推广良种体系建设,以肉羊胚胎繁育基地为中心,实施扩繁示范和与改良品种,年末力争实现牛羊改良任务头只。上半年畜禽存栏达到29438头只,同比增长8.6%,出栏33185头只,同比增长26.4%。以养殖业为主的“万元院”达到406户。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和检疫监督工作,特别加强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免疫不留死角。今年我镇春季防疫工作进展顺利,防疫率达到98%,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种植业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经济作物。一是充分发挥制种基地优势,大力引进花卉、番茄、洋葱、脱毒土豆、四季豆、优质西甜瓜等名优蔬菜品种,今年全镇蔬菜花卉制种面积达到1779亩。二是正确引导日光温室建设,努力提高种植效益。年内计划新建日光温室150亩,目前已落实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食用菌培育为主的“万元室”588.5亩。三是落实订单作物面积9600.7亩。林果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林和经济林同步发展。冯家沟村高新日光温室林果种植业通过一年多的发展,今年初见成效,平均亩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有效的带动了全镇林果业的发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在巩固去年造林成果的基础上,补栽、新栽造林285亩,4月10日-15日全体机关干部对嘉肃公路两侧树木进行补植补栽,完成造林面积120亩。同时加强造林工程管护,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全镇以育苗为主的“万元田”面积达173.6亩。

二、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全面提高二三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及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半年全镇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55期,完成培训人数2113人,发放培训资料、宣传单3581份,举办驾驶员培训班2期,完成技能培训56人,首期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班已报名40人,将于6月5日开班。上半年全镇非农产业从业人员达1162人,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纯收入1123元。二是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充分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寻求发展路子及多种经营的模式。积极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发展以肉食品加工,蔬菜脱水加工等优质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农产品加工业;以水泥生产和空心砖制造为主的建筑建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利用河口度假村及冯家沟村的育苗基地等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全镇以农家乐园为主的.“万元园”达13亩。三是以双泉开发区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及启动民间投资力度,年内计划完成招商引资8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0万元的空心砖项目,建成了600平方米办公楼及职工宿舍,5月中旬计划试车成功投入生产。同时计划投资500万元的恒丰建材项目,落户在开发区内,已完成立项批复、土地规划、建设规划等手续,计划建成年产新型墙体材料10万平方米、机械加工1500件的建材厂一座。民间资金起动顺利,完成民间投资102万元。四是切实加快流通组织建设。着力支持3家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培育扶持2个农产品购销流通公司,实现加工与运销为一体企业的滚动式发展。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与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农家店加盟,改造商业网点8处,全面实现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建设农村经营服务网络。

三、以项目带动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点完成六大工程:一是全镇的农田渠系改造工程,对全镇的干、支、毛渠进行改造,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二是农村“六小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暖棚圈舍350座,沼气池200户;三是小城镇建设,年内完成镇区供、排水工程规划;四是河口村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计划完成河口村务活动中心建设;五是小康样板村住宅建设抓一个示范村;六是完成文殊镇中心小学至冯家沟村五组4.8公里道路建设工程。为了达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效果和总体推进工作的目的,每个项目都有科级干部牵头,具体负责落实。镇党委、政府将严格跟踪落实,项目建设纳入年终考核,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思想保守,开拓增收渠道的闯劲不够;二是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急需加强;三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要审时度势、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全面完成既定任务,努力推动文殊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重点完成农田渠系改造工程、实施农家“一池三改”工程,抓好日光温室建设和河口村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

二是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应用、开发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继续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放手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和经纪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建设促进市场、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有机联系,集信息、储藏、包装、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市场,作好洋葱等农产品的销售。鼓励并组织加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在双赢基础上与农民签订农业生产订单,带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

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依托双泉经济开发区,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实现农民收入由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全面启动体现农家生活的生态旅游业,牵动旅游产业逐步升温,加快发展。

四是加快高新农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快畜禽品种的改良,推进全镇“两品一游”农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切实可行的高标准、高附加值的农村生产项目,全面发挥各项先进专业技术作用;努力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措施上开拓创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求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更大进步。

五是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营造农民持续增收的新环境。一是要继续作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保证参保率达到85%以上。二是要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三要加强民政救济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创建、环保创建活动,按照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标准,集中整治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问题,保持村容整洁,改变农村面貌。六是增强服务意识,践行“执政为民”。认真贯彻党的“__大”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贯彻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进一步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强化基层民主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开创有秩序、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新局面。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转变和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思路,为农民讲实话、办实事,努力开创文殊镇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