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摄影相关的美文优秀8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与摄影相关的美文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1
初入门,只是想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仅仅限于文字记载,想给文字配以图示,让生命更灵动起来。
镜头有形,光影无限。我刚刚迈入摄影之门,只是看到门口的热闹,未曾感受到涉足远山,举起相机“咔嚓”一声,凝于快门那瞬间的美感。当相机握在手里,我才开始盘点这些陌生的按扭,它们如同一个个小生灵,簇拥在一起,我一个个解读,再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时感到神奇的不得了,小小的镜头,溶入了诺大的天地,精彩在瞬间变成的永恒。我被这美妙的东西吸引着,无数次地欣赏着,按动着快门,感触着瞬息万变的美好,快门按的次数多了,自然地在脑子里加了滤镜。渐渐悟出,好的作品是有震憾力,有生命的,它能直接撞击着你的灵魂。摄影作品也是对摄影师的一种反映,好的摄影师对社会,人文,美景,人性的理解有独道之处,能用作品来诠释社会,表现人文,抒发美景,揭露人性。
摄影是一种苦涩的美丽,是一种孤独的人生。曾经我不这样认为,只因为我接触过的仅限于影楼师傅,当他们按动快门时说着一些顽皮的让你不得不开怀露齿的固定语言,我没被他们感动过,只是觉得那是一种固定格式,他们在所有人身上套用着的一种格式罢了。当我听着从事摄影,走南闯北的大师们讲解一幅幅作品的构思,(☆)拍摄中经历的种种磨难,痛苦与孤独,为了一个理想的构图,登高爬低,为一个美好的瞬间而激动,为漏掉一个场景而懊悔。他们有过深夜还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三伏”被阳光曝晒退皮的经历,也有“三九”天躲在车内等待黎明的日出。曾有过恶狗的袭击,白眼黑脸的冷遇,当然更多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人间真情融入了镜头触向生活底层,那里有我不曾感受过的美,不曾感到的力量。走进生活的原野,有过客居山乡,夜宿农家的陶醉,走进艺术的原野,也有过身居闹市的孤独。为了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而感动。我真的被他们的精神折服了,由衷地佩服着他们。我感到自己的作品仅仅是个雏形小鸟,在大作面前,我有时都羞于展示,仅仅是在拍照。什么时候我能在光与影的境界里,感悟到了一种思想,一种高度,一种力量,一种永恒,到那时,我想,我会骄傲地拿起镜头,邀你一起去拉萨!拍摄那圣洁的人间天堂!
摄影是一种慢节奏,是一种期待中的绽放。慢,并不代表没有效率。相反,更多的时候代表着生命的质量!平时,我看到美好的景色用手机拍下来,看到激动的场面也照下来,只要生活中有过感动,我总是把这些或美丽,或精彩,或伤感都储存在手机里,感到这是一个多幸运的时代啊!更幸运的是我与单反有着如此深切的缘分,佳能的小何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的耐心的给我介绍相机的功能,拍摄的技巧,光影的选择;摄影课堂上的老师们每天用心的分析着每一张好作品的拍摄方法;国内摄影高手客座讲授自己的摄影感悟。这更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使我对世界的认识又多了一种表达的愿望。平平淡淡中有这么多美好,我的脚步在追逐着精彩的人生!
如果今生能在光影的世界感悟到人性的崇高,人格的魅力,落花流水的感动,世界的永恒,这何尝不是宁静致远的人生?那我将是怎样的一种欣慰呢?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2
昨晚的摄影课着实让我感动而沉重的一塌糊涂,这是我听课以来首次听如此敬重的纪实摄影报道,受益匪浅。
好的摄影作品不是光影交错下的质感,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时代的共鸣。应函真老师的纪实性摄影作品脱颖而出的原因就是她震撼到所有人心灵了。她在拍摄过程中有过跟风,也有过迷茫,一度在风花雪月、江山丽人中摆渡着、混乱着,最终她选择了纪实性摄影。选择纪实性创作其实就是选择了孤独与寂寞,选择了艰辛与沉重。
应老师的作品触及人的灵魂底线,深度地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现象、人文荟萃、淳朴的民俗风情以及中国目前的失独家庭的无奈与悲哀。人文与风情拍摄花絮充满了浓浓的中国情与乡土气息,让我感受到异乡风土人情的魅力,水乡古镇的妩媚,游牧民族的彪悍雄壮。当她讲到拍摄那些智障人群时,我看到了残疾人群的悲惨世界,以及她们给家庭带来的无奈呻吟。应老师是怀着一种怎样心情去举起相机,同情、悲哀、怜悯?她是用心去感受他们生存空间的狭义,自闭,以此来促进社会和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忍让。最促动我灵魂深处的图片是那组《失独之后》的组合纪实,他不是让我一个人沉重,是荧屏前所有听课的人们都是一种感受。面对中国独特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在瞬间塌陷了,父母十年都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的,而且随着年龄的逐渐老去,病痛缠身和心理折磨的两倍摧残,真正能站起来的少之又少。应函真老师是带着怎样纠结的心去面对镜头前的他们,她又是经历了多少回避才能走近失独家庭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拍摄是怎样的个难?
当这些纪实摄影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激起了反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时,我想应老师是痛并快乐着的。
摄影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洗礼与感悟。每个摄影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当我们举起相机按动快门的一瞬间,应该有一种责任置于心里,摄影不仅仅是美的定格、歌功颂德,还应是社会担当。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3
周末无事,看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忽觉得有很久没有到十里河滩走走了,以前去都有人陪着,如今故人皆忙,只得独自一人,挎上相机,出门去了。
天虽是阴的,但还是很闷热,阳光从低低的云层里钻出来,人们便是一阵热汗。
从学校到十里河滩的路并不是很远,然而我究竟还是出了一身汗,还未到得那里,带着腥味的河水味就携着桂花香来迎我了。
时令已是初秋,桂花开得正盛,学校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桂花树都被黄金般的花朵缀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那股醉人的香。
李易安的《鹧鸪天》里说得好,“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喜欢桂花,喜欢它小小的花竟能开出奇香,这竟是我们这些小人物的一些映射了。
我本想用相机记录桂花,然而只在图中看得桂花的花,却不能闻得其香,这实在有些缺憾,却也许是我功力不及,无法使得人看到照片就仿佛闻到花香。
拍不下桂花,我只得拍一些其他的东西了。
于摄影者而言,生活即相机的全部,照片若不能反映生活,就像人没有灵魂,终究是死的。
所以每一个角落,每一朵云彩,甚至每一只飞鸟,都可以拿来摄影,但若要得到真正让人心动的照片,还得花一番心思。
就拿荷花来说吧,用我手里的相机去给她们拍照,如果只是为了拍一朵荷花,那么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就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那么这张照片就只是拍物,会显得死板。
十里河滩的荷花,开得最好莫过于董家堰那一段。
我去的时候,荷花开得最好的时节业已过去,塘中多枯荷,其枝断折,其叶萎黄,昔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已不在,然而塘中也不乏开得好的,有白底粉红花瓣黄蕊的,也有白底白花黄蕊的,红的仿佛娇羞的少女,白的恍若月中的仙子。
我站在一个小木桥上,呆呆的看着这一池的荷花,好像一个和世界无关的人。
荷花的高洁,历来不乏文人称赞,最高者无非宋周敦颐之《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文一出,天下写莲之人无不低头。
古人也喜画荷,我最爱的莫过于八大山人的荷,有开得好的荷,有败荷,寥寥数笔就把荷的孤傲泼于纸上。
如今我拿着相机,脑里想着的,竟全是这些,于是只好调好相机,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
拍摄一朵或两朵荷花,我以为微距不可少,独特写方能显其韵,高傲的茎独衬着一朵远离尘嚣的花,不可不谓之君子。
若是要表现荷塘的繁茂,广角镜头就派得上用场了,然而我只是个初学者,相机也只是一般数码相机,无法拍得其繁茂状。
我旁边的一位摄影者,其摄法便是用广角,于一点慢慢张开,画面豁然开朗,一池莲叶荷花,竟不像人间之景。
除了盛开的荷,我也拍那些叶黄茎枯的残荷。
《红楼梦》第四十回里有这样一段: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我们就别叫人拔去了。”这句诗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原句为“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其意境非凡,然而天公未曾作美,只有一只蝉闷热地在荷塘边的柳树上嘶鸣,不得雨声。
这片荷塘在秋的催促下,缓慢的进入秋天。
荷塘的角落,枯荷已然一片。
拍枯荷,其线条最为重要,须得一个好角度,加上拍摄得一前景物作装饰,如枯叶、水草,若得一二动物,如蚂蚱、飞鸟,愈显其枯萎。
若是拍动景,河滩当然不缺。
一对老人在拍得一张好相片后热情相拥,我的快门轻轻按下;两只鸳鸯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其距离或近或远,或互相梳理羽毛,或扑棱翅膀,扇起阵阵水花。
我捕捉这些奇妙的瞬间,像一个观光的过客。
然而真正的拍照,若是只是一个过客,又怎能走进真正的风景?就像“现代摄影之父”布列松所说:“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
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这些生活中奇妙的瞬间,正是摄影的灵魂所在。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4
摄影,俗话说是照相,摄与色音相同,又名好色也。
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我学会照相,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那时不知道摄影一词,只说是照相。
现在,我才知道玩照相各有各的玩法,有些人热衷于器材,有些人热衷于拍摄,大约很少有人热衷于后期制作。
三者之间,孰轻孰重?摄影者真正乐趣在哪里?也许谁也说不清楚……
我玩的第一部照相机是120海鸥胶片机,使用黑白胶卷,后来有了彩色胶卷。
九十年代,我玩135胶片照相机,2000年以来,我换成了数码卡片照相机,前些年,我再次换成了数码单反相机。
历史家说,摄影术的诞生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运而生的,150多年来,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但万变不离其中,总也脱不开照相机和胶卷的传统模式,代代相传。
人们也一直在为寻求一种新的感光材料和更为方便实用的摄影方法而苦苦追求,以取代复杂、陈旧、落后的传统摄影方式。
曾经有过的那份乐趣,那份快感,是我在部队拍摄的战友们的军姿、军容和军训的图片,有的还上了军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至1986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留下了一些珍贵相片。
我以为,照相多为自娱自乐,多为漂亮美丽而拍照。
我拍摄不是为钱,也不是为名,钱多钱少,水平高低,不是我的追求,我的追求是乐趣,能投入进去便是好事,能参与摄影的全过程,更是一大乐事。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转业地方工作,从事统战、侨联工作,接待的对像大多是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胞,相机伴随我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工作照,生活照,活动照,合影照,著名华侨华人者众多。
为工作增添了丰富多彩,为生活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我与摄影结伴近40年,与摄影结下了一世情缘。
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有过劳累、有过甘苦,有过辛酸,有过品味,酸辣苦甜,乐在其中……
时下,摄影大军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全世界发展壮大,全国、省、市、县相继成立了摄影协会,新生力量,职业的、业余的、还有手机摄影者,层出不穷;空中摄影,水下摄影,高山摄影形式多样。
一代超过一代,相机品位越来越高级,拍出的图片高清、精巧、漂亮;网络发达,微博时尚,给摄影者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不花分文,便可上网公开发表。
各级别的摄影比赛此起彼落,令人鼓舞。
几十年来,我一惯喜欢随意性拍摄,相片内容很多:花卉、风景、人物、动物、飞禽、旅游、生活、菜肴、服装、大事记、大型活动等等,五方八门,想拍就拍,没有顾忌,随心所欲,随便摘取。
乐趣无穷……
摄影是一项健身强体的好方式,多数时间为了拍摄一幅好角度的相片,摄影者必须会在周围的不同角度选择立脚点,跋上跋下,忙忙碌碌,甚至还会出现危险的境地去拍摄一幅较好的、令人满的作品。
特别值的敬佩的那些从军摄影者,他们为了获得一张好的相片,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穿梭于枪林弹雨中去抢拍,精英之者。
摄影是一门高科技的娱乐之业。
要想完全懂得其中技术性,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不管你学习了多久的摄影,拍摄了多少图片,就认为完全懂得了摄影术,那是吹牛皮,机器的操作,图片的构成,焦距的选择,光学的使用,图片的编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创新。
摄影是一门学会做人的健心之业。
一个摄影者,不管是业余的、还是职业的,要想出一张好的相片,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去刻意编造,那是自欺欺人,一个好的摄影者,要经常深入生活实践中去,走近大自然,陶冶情操,陶醉摄影,陶取精华。
摄影中,为师者不多,要多向为师者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摄影是一门追求梦想的快乐之业。
从自己视角去拍摄身边的生活,让“梦想”贴近生活,进入生活,变成生活,能够好好的生活,那就是拥有梦想的现实,也是可以实现的现实中的梦想,生活的美好,需要你的发现。
偶然或刻意。
我们不必计较手上的摄影器材,将生活某时刻定格在美好的回忆里——照片。
法国里昂女摄影师Julie de与摄影有关的散文aroqui又名Duchesse 2 Guermantes.一个非常有才华摄影师,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现实主义。
一个极力创造神奇,神秘和迷人的梦想摄影作品的世界。
摄影乐趣来源于工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5
从小,我对摄影情有独钟。摄影,在我心中是那样的美妙,那样的神奇,看着那些漂亮的摄影作品,我的心总是蠢蠢欲动,终于,无数次的渴望过后,我渐渐地拿起相机,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没想到,自从爱上了摄影,生活在我眼前再也不是那样平淡呆板,而是生机勃勃,仿佛一层面纱轻轻地被揭开,一切都变得大不相同……
爱上了摄影,才发现,平日平淡无奇的小花园是这样生机勃勃、千娇百媚。在这里,假山高高的耸立着,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和巍峨的风姿;睡莲优雅娴静地开放着,像一位娇媚安然的美仙子;桂花冷傲地打开它米粒般的小花朵,把幽香洒向广阔的大地;三角梅恣意地怒放着,一片艳红娇嫩;兰花悠闲地摇曳在风中,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茉莉花在风中灿烂的微笑着,把幽香撒向花园的每一个角落;娇媚的的月季花也来凑热闹,把硕大的花儿捧现在人们面前;热闹的还有那不知名的小花,摇曳在微风中,各自争奇斗艳。在这里,醉人的还有那些盆景,或苍翠,或古朴,或俏丽,美轮美奂,绝妙无比。还有那些小树,翠绿的、墨绿的、嫩绿的,织就了一片绿的海洋,这里那里是小花园,分明是美轮美奂画的世界……
爱上了摄影,才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邕江是这样的美丽多姿。美丽的邕江像一条玉带悄系在南宁的大地上,南宁因邕江而增辉。且不说邕江边上高耸的苍翠如滴的树的海洋,给邕江平添了古朴苍翠。也莫说点缀在邕江上的来来往往或静止不动的船只,或劈波斩浪,挥洒在邕江上;或优美的悄立,静静地停泊,构成了一副唯美的画得世界。但是邕江自身的气势,就已很迷人了,滚滚的邕江水奔腾不息的向下游流去,仿佛是一匹野马,奔腾的气势一泻千里,大有大江东去之豪迈。当然,也有静若处子之温婉,静若处子的邕江,清风徐来,微波不兴,像一面镜子端放在大地上,委婉迷人,魅力无边……
爱上了摄影,才知道,平日里熟视无睹的南宁是这样的美不胜收。成片的高楼一栋栋、一座座高耸云天,或古朴高雅,或清新俏丽,或热烈奔放,把美丽的南宁打扮的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大街上,椰子树像排列整齐的士兵,静静地等待着首长的检阅,各色花儿在微风中怒放着,娇媚艳丽、风情万种,好一片旖旎的南国风光!最迷人的是南宁的夜晚,夜晚的南宁,别有一番景致,街灯如长河般蜿蜒流淌,组成了南宁晚景的主旋律,街灯下是车的长流,也是灯的长流。每座楼房都闪耀着灯光,像一颗颗发出耀眼光芒的宝石缀在大地上,霓虹灯散发着七彩的的光芒,绚丽无比,又如梦如幻,给人以似梦似幻的感觉,迷人极了……
爱上摄影,才知道,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们,是这样的美丽和幸福。看!那公园里晨练的老奶奶、老爷爷,是这样的美。满是皱褶的脸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像一颗不老松红。瞧!那迎面而来的红领巾是这样的健美、茁壮,纯洁的眸子里盛满了对现实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渴望。听!那首著名的《摇篮曲》被母亲轻轻地哼唱着,母爱的光辉成就了天下最美的女人。还有,那些最熟视无睹的脸上的满意的笑、由衷的欢快、淳朴的挂念、慈爱的关怀,都是那样的美,那样的美……
爱上了摄影,才让我明白,生活中,美时时都在,处处都有,人们所缺少的不过是那颗发现美的眼睛!
爱上摄影,美的景物、美的事物,时时处处萦绕在我的身边,我的生活重又变得流光溢彩,魅力无穷,充满魔力!
爱上摄影,真好!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6
写这篇文章似乎有点“愚弄”读者的嫌疑,因为我根本不懂摄影,只是把摄影当成了自己的一种兴趣来看待。
但是别着急,我也想通过这么一篇文章,把自己近年来在所谓“摄影”过程中遇到且能想到的点滴讲出来,和那些跟我一样,对摄影这门艺术如痴如醉的朋友们做个交流。
或许你会笑话我,我初次接触摄影时用来照相的是一部诺基亚手机。
那时我还在西宁晚报做通讯员,记得每天背着一个小皮包,拿着那部诺基亚手机几乎转遍了西宁市的大街小巷。
哪的电线杆倒了、哪的行道树遮住了公车司机的眼睛,或者哪的窨井盖丢了,我都要用这部手机拍下来,之后发表在报纸上的“曝光台”里。
我没有稳固的新闻来源,所以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运气和能力在摸索着做一些基本的新闻采集工作。
即便如此,我拍的照片以及写的新闻稿大多都能见报,每个月在众多通讯员中也能最先完成发稿任务。
那时的我虽然每天在跟摄影打交道,但对摄影全然不知,更无兴趣可言,我仅仅是出于完任务的心态摆弄手中的“相机”,从事“摄影”工作。
当然,我心底里还是会很羡慕那些经常带着照相机出去采访的老师们。
我时常想,假如自己也有一部照相机,采访时在人群里可能会更显“记者范儿”。
后来我去青海青年报做了几个月的实习记者,新闻部刘天远主任对我的启发很大。
他对我的写作水平基本上持认可态度,但十分不满意的就是我的摄影,他经常抱怨我拍的照片不行,并让我下狠心学习。
他曾突然给我一部单反相机让我出去到广场上拍照,当时搞得我是一头雾水。
我想不通,身为记者不搞文字搞摄影有何意义,更不明白他到底想让我拍什么。
而即便想不通,也恰恰是那次,让我有了初次与单反相机接触的机会。
同事小殷是摄影记者,每次一有她的采访,主任都会让我跟着去学习。
在青年报屈指可数的日子里,我从小殷那学会了如何用单反相机的“p”档(全自动)拍照,以至于在以后相当一段时日里用单反照相,我都会习惯性的选用“p”档。
慢慢的,我也意识到摄影并不简单,写作和摄影本身就是记者的看家本领。
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在摄影方面对我影响特别大,就是我的好哥们飞鹰。
当时还在四川上学的他会经常拍一些校园风景照发到网上,其眼光独特,技巧娴熟,拍的照片给人的视觉效果非常棒,这也在隐隐约约中促使我对摄影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飞鹰买过很多相机,我的第一部相机就是他淘汰下来的一部“富士”牌数码相机,当我从他手里接过这部相机,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别提有多高兴。
飞鹰的这部相机解决了我工作中无相机拍照的切实问题,也让我有时感觉拿不出手来的那部“诺基亚”手机免去了“身兼二职”的繁重任务。
除日常的新闻摄影外,一有闲暇时间,我也会试着用这部相机拍一些风景照。
之后在大公报做记者,我才真正自觉地走近和了解摄影。
因为报纸本身辐射面很广,所以社里对新闻稿件中图片和文字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这自然也逼着我在摄影方面加强了学习和探索。
社里专门为我配备了一部单反相机,加之外出采访的频率非常高,照相的`机会也就很多。
当时人民日报的施哥、青海青年报的小殷都是我的新闻搭档,他俩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每次出去采访都会教我如何构图、如何拍照等等,这样一来,我自然就汲取了不少与摄影相关的知识,并逐渐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会时不时的跑到山上,来到河边,找一目标疯狂的按下快门,我迷恋于拍照时心跳、呼吸声与快门发出的“咔擦”声融作一体的感觉。
时过境迁,我离开曾无限热爱着的记者行业快两年了,似乎也已适应了这些不再“寄生”的每个日夜。
我丢弃了每天一两篇框架内千字左右的消息、通讯的写作技能,却仍旧保留着摄影。
我甚至有点庆幸,不再为完成沉重的工作任务而按下快门,也不再为钻在条条框框里写下一些绞尽脑汁的“豆腐块”文章而头疼难眠。
如今,摄影和写作于我完全是种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兴趣,更是为所追求的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姿态。
我把一些照片和只言片语发到博客上,得到了编辑老师的推荐鼓励和网友们的支持,我想,这完全算得上是一种“误打误撞”,因为我不懂摄影,更不为摄影而摄影,我仅是凭借内心一些乱七八糟的感觉,让自己在这个容易浮躁、迷失的年代里维系仅有的一点兴趣。
也有网友在博客上留言让我多写写文章,很多时候当我被一些事物所打动,疲软的我竟怎么也不知道该写些啥,一时间感觉内心空荡、言尽词穷,索性就以拍这种方式尽可能不被遗漏的表达出心声,记录下所感。
同时,我也很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周围更多的人们,其实生活有时的确很美好,处处阳光灿烂,诚如高晓松说过的一样: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7
窗外的雨,很大,比起三河的烟雨朦胧。此时,像是小丹的故事,到了一个高潮的阶段——人生的路还很遥远,不论是颓废还是流浪,都不能让生命失去意义!
回到小城的小丹,似乎还是有些眷念在三河的那几天日子。深夜,四周的一切似乎都睡去了,小丹还在电脑面前,敲打着她自己都不看懂的段子。或许是灵魂还没有随着她一道回来吧。孤独的躯壳听着窗外的雨声,滴答滴答落在窗台上的水花,像是姑娘家乱蹦的心跳,小丹的思绪的回到了那一天,在古河上,遇到的画家——
天气还算不错,去往三河的路上,比在龙川的路上好多了,颠簸的路程,并没有让她感到不舒服。也许是正往古镇的路上,心情总是有点兴奋。三河的途中,风光比较萧条,这与冬天没有什么关系。似乎是落后的缘故,这里的一草一木,被覆盖的灰尘还有单薄的人气,在破旧没有往来的子巷子中,显得悲凉。
城市的发展,总是先走一步,其实繁华就在不远处,只是这路边上的人家似乎是被遗忘了。小丹靠着窗户,拿起相机,一向喜欢以人文生活气息为主的她,正想拍这一幕的时候,车子始终是不尽人意。叹了叹气,她也就放弃了。颠簸的车子,摇晃的身子,小丹其实还是在期待着三河古镇的。来之前的时候,她打听了一番——当地人说,三河以前还是有个老样子的,后来被翻新了,没什么味道了。
这让小丹有些意外,但没有去的心境,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她还是决定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看看这个几百年来的古镇。也许时候来的不对,正碰上冬天,人气的单薄和景象的萧条,是所有喜欢旅游的人,都不愿选择的时候。只是,对于小丹这样一个一根筋的女人来说,旅行的路上不是旅游,流浪上的路上不是颓废!所以,凭着一股劲儿,她还是义无返顾的来了。
下了车,小丹知道,自己已经到三河了。
还没有将四周的环境瞅个仔细,眼前就冒出了个车夫,车夫年纪比较大了,小丹总是喜欢也习惯性将爷爷辈的老人家,称作老爷子——不外乎,这车夫也就成了小丹在三河镇中,遇到的第一个故事角色,老爷子!
或许是钱的缘故吧,其实也就是因为想挣个活,老爷子的态度显得特别热情,亲和。手里拿着三河镇的各处景点介绍单,还时不时将挂在脖子上的一张三河旅游执行证,对着小丹是说的五花八门,天花缭乱。小丹有些发愣,只顾兴奋得张着嘴,一直笑着。老爷子说他载客带介绍景点,一共需要30块钱。
小丹有些犹豫了,以她有些孤僻的性子,什么事情都是喜欢自己做的,尤其是对旅行这件事情。更何况她还正在写部自己的三毛流浪记,对生活和人文气息,更是抓得要紧凑些。倘若写到骨子里,还真的需要亲力亲为。只是老爷子抓着她不放,或许也是看小丹是一个人的原因吧,他总觉得自己这笔生意可以做成的。
当然,他是真的做成了。
因为老爷子告诉她,这里虽然是三河,但还没有到所谓的古镇。如果到古镇,步行得十几分钟。小丹一愣,迫不及待的她,早已是魂儿都挣扎的往身体外飘了。如果还得自己步行十几分钟的话,她会觉得时间的流逝,像是被刀子划破一道又一道的血印。所以,还是败在了急躁的性子上了。
老爷子的车,完全是靠脚力踩的。尽管路程不长,但老爷子的吃力的劲儿还是让小丹感到难堪,她觉得是自己体重的原因,导致老爷子脚力的困难。所以在车子过了“大捷门”牌坊后,小丹就下车了,给了老爷子30块钱后,竟然脸红的跑进了巷子里。巷子不长,却也不短,进来的时候,她瞄到巷口挂了个牌子,上头写着:众人巷。
或许是砖头的颜色,一条三人并排可行的巷子,显得灰浅。与徽州的巷子比,众人巷少了些历史的斑驳和印迹,但再比,又多了些大气和肚量。砖头的格局很清晰,但脱落的墙体还是证明了时代的变迁。小丹没有回头,也没有转身,她好奇的朝着巷子里头走去。一边走,一边摸着还是有些斑驳的砖墙,巷子里窜出一阵风,但风中竟然还掺和着一股颜料味。小丹有些吃惊,来不及给巷子留个影,就奔出了巷子的另一头——眼前顿时是一条河。
如果按老爷子在路上介绍三河的来历的话,那么她眼前的这条河应该就是小南河了。尽管小丹还是不太确定,但眼前这条缓缓流淌的古河,正与杭埠河、丰乐河相交。冬天的河岸,显得单调。尽管一排排古民居错落有致的倒影在河上,尽管老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着,但没有生气的古河,此时流淌的水声,是显得那么平静。
背着包的小丹,伫立在河岸,她站在一棵斜着身子,半悬在河上的老树的边上。风中仍是掺和着颜料的味道——那是水彩的香气。熟悉的味道,让小丹很兴奋。
曾经,她想背着画板,带几只在老街买的毛笔,还有几张宣纸,准备随时大打出手。如今,她是背着旅行包,带着相机,兜里放着一只笔还有一个迷你记事本。做画家的梦想,小丹是不敢想了,做摄影师的想法,小丹是没有想过的,但关于作家,小丹觉得,还是平时写写小文章,积累点生活的常识吧。顺着河岸,她寻找着风中的香气。
古老的河流,平静的像是正在河岸洗涤的妇人,尽管哐当哐当的棒槌声,在古河上荡起一阵又一阵的回声。但河流依旧平静,昔日的野性,似乎是随着年代的过去,变得有些沉淀了。又或许是冬天退水的原因,古河的宁静有种秀气的含羞。单一的枯涩并没有让古河褪去颜色。妇人上身穿着的那件红色棉袄,像是枝头上,挤出的一朵红梅,格外的娇艳。小丹又开始想入非非了,妇人倒影水中的容颜,让她想起了中国古代第一美人西施。或许,古河的岸堤在百年前,也曾出现过一位出水芙蓉羞煞游鱼的美人吧。
按捺不住兴奋,她拿起相机,拍下了妇人抬首一笑的画面。
但却不知道,她拿着相机的身影,被画在了纸上。
古桥上,画家的目光,从一个系着玫红色大围脖的女孩跑出巷子的时候,就没有再转移其他地方。他的视线,跟着小丹的脚步,看到了古河也看到了妇人。但更是看到了一个拿着相机的摄影师,正对着一个美妇人拍照的时候,他发现三河镇,像是回去了一千多年前,晚清的时候。古老的河流边上,正走着一个让他怦然心动的谁家姑娘!
画家的画笔没有因为痴望,而停下纸上挥彩。
而小丹,也不会想到,当年西塘秋雨的邂逅,竟然会在三河有所续缘!只是过去的故事,与今时有些似曾相似。小桥流水的错觉,古镇烟雨的初遇,小丹的眼睛竟然有些模糊了。——天气预报说,三河这两天会有降雨天气,虽然小丹是做好了准备,但冬雨绵绵的天气里,竟然还有些烟雨朦胧的错觉。
正当小丹准备卸下背包,翻找雨伞的时候,她发现古桥上,站着一个拿着画笔,正看着自己的男人。小丹有些吃惊,难道风中掺和着香气,正是来自古桥上?
与摄影相关的美文 篇8
和所有艺术一样,当摄影停留在最纯粹的时候最好。
艺术是相通的,学好一门艺术可以触类旁通。绘画和摄影有很多地方互相融合,例如:角度、色彩、物体的形态、光的明暗面。但照片不是画,看起来像画就谈不上是一张好的照片。拍摄时可以融入画意,让照片富有诗意。
不少文艺青年喜欢民国味,而民国味只是属于那个时期特有的烙印,是一种无法模仿,也很难找回的东西。我不刻意去拍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不破坏所拍摄事物原有的面貌,不去改变它。我一看到想要拍摄的画面,脑海就会自动呈现出对照片的构图,人物风景的形状位置以及光线色彩的搭配。好的作品是摄影师内心真实的写照,你看到什么,你拍下来的自然也是什么。
我常常会被生活中细微的事物感动,我也喜欢拍摄很少有人注意的微小的事物。譬如拍摄一个角落的蜘蛛网,在华灯初上的桥墩处,蹲下来通过蜘蛛网可以看到大半个湖面和一栋栋宿舍楼。夜景本是“冷”的,添上蜜黄的色调,便有了“热”,从而“冷”与“热”互相结合。这样的画面呈朦胧感,湖水看起来像是陆地,有了质感。蜘蛛网还象征着无形的束缚着我们的力量,有时突破这层力量去看世界岂不是更好呢?
拍摄不一定要拍美的事物,有一句话说得好“丑到极处便是美”。丑的事物不一定就是丑的,美的事物也不见得一定美。我喜欢拍摄用摄影记录生活,为朋友拍照,也许她们不是那么美。我会根据他身上的特质来拍摄她,拍很多张,总会有几张能敏锐地捕捉到她最显著的特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肖像摄影中,一个人的眼神极为重要。光源最好是自然光,这样的眼神自然而柔和。
我很喜欢托诺·斯塔诺在1992年拍摄的《感觉》,这曾被选作国际摄影学者威廉·A·厄文的摄影名著《身体:人类形体摄影》。作品采用全黑色背景,使观者的眼神一下子聚焦于照片中心的优美女体,女性的自然、美丽、性感令人难忘。这张照片只用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就有很强的设计感,黑色的背景尽显神秘,很容易唤起观者的想象。
拍摄需要摄影师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对意境的把握,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改变,简单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