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 曹植最新7篇》
曹植简介 篇1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曹操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而曹植受到他父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人们知道曹植,是那首七步诗,让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能够记住这个建安的文学才子。
这首七步诗出自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写的是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成为皇帝,曹丕忌惮曹植的才华,担心他会争权夺势,因此,想让曹植早一点死,于是,出了一个题目难为曹植,让他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否则就以欺君之罪处死。而曹植明白了曹植的用意,用一首诗化解了自己的危局,同时又提醒曹丕不要总起杀人之意。这后来,曹丕果然没有再对曹植下杀手。但是这首诗是否真正是曹植所做,很多人有异议,不过,人们宁愿相信是曹植所做,因为这样的才华符合曹植。
曹植在文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赋,赋诗当时的一种文体,而曹植的《洛神赋》写得是文采飞扬,人物性格跃然纸上,通过这个赋曹植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作为魏帝的儿子,长在帝王家,时刻受到兄长的排挤,但是,他的文学建树绝对不输于曹丕,他和他的父亲曹操、他的兄长曹丕并称三曹,可见三人的文学造诣不相上下。
曹植生在帝王家,但是却郁郁不得志,虽然几次曹操要立他为太子,但是曹操发现他的文学气太浓,还不懂得收敛,更不懂治国,有因为一次曹植任意胡为违犯了曹操的法令,令曹操对他彻底失望,从此再也没有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从此,失宠的曹植就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他的政治抱负再也没有施展之处,后来曹丕病逝,他的儿子即位,曹植依然希望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终究未被皇帝启用,41岁的时候病死,结束了他这不得志的人生。
创作背景 篇2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译文 篇3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步诗曹植古诗 篇4
【愿文】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曹植与曹丕是什么关系?曹丕为何能登上王位 篇5
说到曹植,我们想到“七步成诗”的典故。多少年来,曹氏兄弟之争,人们多要对才华横溢的曹植掬一把同情之泪。建安时期,曹魏的第一大才子曹植,绝对是个文艺青年。音乐、诗歌是文艺青年的标配,除此之外,曹植还很喜欢喝酒,酒酣之时还会舞剑,这格调和修养不知道甩了如今的文青好几条大街。
作为才子的曹植拥有一大帮粉丝,其中一个叫谢灵运的,是曹植的死忠粉,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而生活在南朝的另一位评论家钟嵘,这位大叔评价曹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他们都对曹植评价非常高,确实曹植才华横溢,正因此天妒英才,他的早逝和忧愁都是由他的才气而来,“情兼雅怨”这个词很好概括了曹植的性格,这也注定了一个忧郁的文学家注定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很多人都把曹植和曹丕俩兄弟作比较,其实二人从小的生活经历都很相似,曹丕比曹植先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两兄弟相继出生,拥有者相似的童年,读书、习剑,在戎马间奔波,在没有涉及到权力的争夺时,两兄弟关系应该说是不错的。直到成年,他们不得不面对最残酷的抉择。封建时代为了王位,这种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
经过无数次的考察和筛选,曹植还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宣布了他内心的人选,立二子曹丕为太子,确立了他的继承人地位。曹丕是幸运的,因为比他更优秀更有资格当皇帝的哥哥、弟弟们,皆英年早逝。
众所周知,曹丕有个唤作曹昂的长子,曹操的这个长子性情温和、有勇有谋,二十岁即举孝廉,深受曹操喜爱,可以说是众兄弟之间的榜样,但是,很不幸的是,曹昂大哥在建安二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为张绣叛变突然袭击,曹昂为了救父亲负责断后,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曹昂的死对曹操是成吨的伤害,这件事就成为了他心头的疙瘩,直到他死之前也还念念不忘这个大儿子。不过话说回来,优秀归优秀,英雄已逝这天下就与你无关了。
步诗曹植古诗 篇6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意思是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与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作者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表达了曹植内心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比较有理。他以为曹植《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以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步诗 曹植 篇7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与豆秸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