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感恩父母的现代故事【通用7篇】正文

《感恩父母的现代故事【通用7篇】》

时间:

感恩如同一杯香茶,清幽淡雅,需要细细品味;感恩就像一堆火焰,温暖人心;感恩如同和煦柔和的风,带来春光无限……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准则,是一种品德。无论是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现代故事,供大家参考。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感恩父母的现代故事【通用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1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感恩父母故事5篇精彩汇集 篇2

我的父亲母亲

在我开始稍微赚钱比较多的时候,我从上海买了一个GUCCI的包包给妈妈。

那天回家,因为我没有带隐形眼镜的药水,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起床出门帮我买药水去了。那个时候我还在昏睡,并不知道妈妈精心地换上了好看的衣服,背上了GUCCI包包。当我起床刷牙,从厕所出来之后,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眼圈红了一轮。爸爸在旁边沉默地抽烟。目光稍微挪到旁边,就看见那个GUCCI包上被小偷用刀片划开的一个长条口子,像是一张嘲笑的嘴,恶毒地咧开着。

爸爸低声怒斥着,说:“你就是爱炫耀,有了新包包就了不起了,别以为自己是阔太太。”妈妈在旁边低着头,一颗颗眼泪掉下来,她说:“我没有这样想……我就是很高兴,想背……”

我走过去抱了抱低头的妈妈,说:“没关系,我下次再买给你。”

半夜起床的时候,看见他们还没睡,妈妈在床边小声地嗡嗡哭。爸爸坐在一旁,戴着老花镜,在不太亮的黄色灯光下,用胶水一点一点地把那条口子黏起来。

后来那个包包,我妈妈再也没有背过。它被小心地收藏在衣柜里,即使那道黏合后的疤痕完全看不出来。

几年前,20万元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字。那个时候正好是爸爸50岁生日,爸爸学会了开车。

想了很久送什么礼物给爸爸,最后咬一咬牙,想要送一辆车给他。

一个做出版的商人,正好在和我联络,他听到我要买车,于是推荐成都的一家做汽车专版的报纸负责人给我,他们的报纸上,每期都有一整版关于汽车的话题,他们对汽车了如指掌。他们说可以代我选车,然后亲自送到自贡我家去,交给我爸爸。我很开心地答应r。

在我爸爸收到汽车的隔天,我在上海,去楼下买东西的时候看见路边的报纸,上面有一张我爸爸的照片。爸爸坐在汽车上,手握着方向盘,有一点害羞,但是也非常高兴地笑着。我拿起报纸,看见上面的大标题:《暴发户的可笑嘴脸》。

我跟爸爸通电活,电话里他很高兴,反复地和我说:“儿子,爸爸很高兴,就是太贵了,哎,突然买这么贵的东西……谢谢明明。”

我握着电话,随意地说:“我在报纸上看见你的照片了,拍得挺好。”

爸爸有点害羞地说:“那个记者把车送到了之后,一定要我坐在座位上拍照,我一直推辞,说不要不要,但是他说要发新闻,说你让我拍张照片,还一直说你孝顺,后来我也推辞不了……呵呵,他们还让我摆了很多姿势,一大把年纪了,还真不习惯啊,嘿嘿,也当了一次模特。”(感恩父母 爸爸顿了顿,见我没回答,有点担心地问:“……是不是我不该拍照……其实我也和他说了不要拍……”

我说:“没事,没事,照片挺好。”然后匆匆挂了电话。挂上电话后,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翻涌出来。

我买光了周围的所有报纸。那个晚上,我在垃圾桶里把它们烧成灰烬,我真的好恨他们。

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儿子也送你们礼物,也用自己挣的第一笔钱买了东西送给你们,你们一定也是这样满心的喜悦,一定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定也是这样的“暴发户的可笑嘴脸”。

我签售时,爸爸妈妈来过几次,他们就默默地站在最远的角落。有时候我从匆忙的签名中抬起头,透过无数黑压压的头顶望向他们,都可以看见,爸爸开心的微笑和妈妈激动的目光。

在别人津津乐道着我,或者与我有关的新闻时,也许默默走过去的那一对老人,他们的心里会痛苦难言。

感恩父母故事5篇精彩汇集 篇3

孝道三戒

孝道是孔子“礼治天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人品之一。

在《论语》中,共有十九处提到孝,并且对孝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标准,可见孝在孔子思想和《论语》中的份量。孔子所讲的孝道,虽已经二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但仍闪耀着真理和人性的光芒。面对孔子所倡之孝道,试问天下之子女,几人敢言已达之?恐怕很多人只会冷汗一身了。

冷汗出在哪里?出在难以做到的“孝道三戒”。

一戒色难,不可把孝敬当负担。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点破了尽孝的最难事,也道出了孝之最高境界。那就是真正从内心深处孝敬父母,能够始终对父母和颜悦色,而不是把孝敬只当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甚至是一种恩赐。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当我们的生命凝聚着父母之恩来到世上,也就注定我们必须要对父母报以恩情。如果我们对生养父母都不能孝敬,却去谈什么博爱之心,岂不是滑稽得很?但事实上,现实社会上却不乏有把孝敬父母当作一种生活负担的人。

不少人把自己的应尽孝心作为一种累赘和父母双亲讲条件,与兄弟姐妹平分摊,甚至把父母当皮球来回踢来踢去。正由于此,不知多少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老了老了却要落得个两老分离,居无定所。

不知多少老人虽然拉扯孩子好几个,却要忍着子女冷漠无情的眼光度馀生,就着子女极不情愿的脸色吃冷饭。也因于此,现在不少老人不再讲养儿防老,而是存钱防老,早早地把自己送进养老院。这是一种多么的悲哀与不幸!

色难,难在“除私心安良心”;色难,难在“去心魔留善根”。没有良心和善根的人,是做不到孝的。

二戒惟钱,切记赡养并不等于尽孝。

有不少人认为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他们更多的钱花,让他们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能够享享清福。这种想法和做法对吗?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人们讲孝,大多指能够赡养父母。但是,那些狗马之类的,也能得到很好地喂养。如果我们不从心里敬重父母,从心里孝敬父母,那又何区别呢?这就告诫我们,孝敬父母只在物质上给他们提供基本保障甚至优厚条件,都是远远不够的。

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心孝,除了物质上的供养,更要注重在精神上为年迈的父母创造更多的舒心和快乐。经常回家看看,和父母唠唠家常,抽时间陪父母出去转转,给老人讲讲社会上有趣的事情,时常让他们和孙子孙女亲热亲热,隔三差五和老父亲对饮几盅酒,定期为老人做个体检,等等这些看似小事之举,对他们来说,却是最为宝贵的情感财富。

但不少人因工作忙而无暇顾及老人,于是就多给钱,或给父母雇保姆,或在城市买房把老人接来住。表面看上去,都是些大孝之举。但事实上,却因根本没有顾及老人的情感而成了不孝。更有一些城里人嫌乡下的公公婆婆不讲卫生,不但自己不愿意去甚至连孩子也不想让去。这样的人就是给老人金山银山,又怎能和孝挨得上边?

孔子的话提醒我们,对老人而言,物质上已经享用不了多少东西了,他们所渴望的就是女子真正从情感上关注、关心他们的需求,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满足。

三戒越轨,时时处处都需走正道。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做儿女的,除了能够在生活上照顾好父母,还有就是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行为担心而寝食不安。

就如孔子所言,除了让父母会为自己的身体挂念,其他事情都能让他们无虑。(感恩父母 做儿女的能够正直为人,其实就是一种大孝。但有一些人,为了所谓的报恩,让受了一辈子苦的父母过上“幸福”生活,就不惜去偷、去抢、去贪、去受贿来“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往往因东窗事发,害得父母一夜白头,两眼哭干,甚至郁而逝。这哪里是孝父母,简直就是在害父母。

所以,孔子告诫我们,除了竭尽所能反哺父母之恩,还有就是要始终走正道,让父母亲在家中不至于因为担心你哪天会误入歧途而提心吊胆。从这个层面上说,努力工作并有所建树,不单是个人追求的问题,也不单是职业道德的问题,还是一种尽孝的家庭美德。

孔子也不主张对父母惟命是从,强调“父母几谏”。有不同意见,要注意以尊重、委婉的态度和父母多沟通,取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但如果动不动就以代沟为名,根本听不进父母的意见,以我行我素标榜自己的成熟和独立,这都是大不孝了。做子女的,在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同时,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给了父母应有的尊重。

天下之事,知易行难。正所谓,讲孝,论心不论行,论行天下无完人。面对孔子之孝道,我们除了汗颜羞愧,那就是身体力行了。只要用心去做了,冷汗或许就少出许多。

感恩父母故事5篇精彩汇集 篇4

恩师

村子里的小学就在庄台南面的一块空地上。几间简陋的房屋里,几十个调皮的孩子和三个老师构成了这个学校的全部。除了屋前空地上的一根竹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之外,这里和平常人家的屋舍没有什么区别。它淹没在了村庄里,成为村庄的一个部分。尘土飞扬的操场上,我们在蹦跶之中开始了求学之路上的起点。

学校里的三个老师都是村里人,他们初中毕业以后就在村里教书。吴老师教幼儿班,另外两个冯老师分别教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学校里校长由女冯老师担任,男冯老师除了教学以外负责每天用那一根铁棒敲挂在屋檐下的那一块铁,校园里就有了钟声——这真是“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他们下课之后就是农民,我们教室外面就是大片的农田。坐在教室里可以听到农人的叫喊,也偶尔有人趁闲时站在窗外羡慕地看着读书的我们。我们就在庄稼的味道里大声地朗读那已经卷了边的书。

那时候家里穷,连三十块钱的书杂费都凑不齐。急性子的父亲在教室外面大声地和老师吵起来,他粗鲁的叫喊声里净是酒味。教我的是女冯老师,没有交齐学费她照样答应我进教室上课,并且在课后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要刻苦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学们都买了《新华字典》,我只能用向高年级同学借来的没有了检字表的旧字典查字。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那本崭新的字典送给了我。

老师整天和我们在一起,只有起早贪黑地去做农活。体育课的时候我们一起溜到老师的地里帮忙扛稻把。她也不阻止我们,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看着自己懂事的孩子一样欣慰。我们鼓足了劲在地里跑来跑去——帮家里做事情从没有过这样卖过力气。现在想想,这可是充满着一种情感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报答老师。我们慢慢地长大,到四年级结束的时候就转到大一点的学校里上学。而他们依旧在村子里守候着新来的孩子。村子里每一个人都叫他们老师,他们几乎是村里每一个读过书的人的老师,先是父母们,然后是孩子。

岁月流变,我们都出息了,小学校也因为孩子太少而被其他学校并掉了。房子还空在原来的地方,长满了野草,朗朗书声已不在。他们因为清退的政策回家做了农民,他们本来就是农民。他们没有水平去大的学校继续教书,只有永远在村子里的路上来来回回,默不作声。见到我们从外面回来还是会微笑着问我们学习怎么样,然后关照那句话要好好念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笑容和关怀没有改变,只是脸上的皱纹深了一些。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高厚明先生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村子里简直就是一个传说。父亲总是喝得醉醺醺地朝我喊:“你要是能像高厚明一样,老子就是拆屋卖瓦也要供你上学。”先生出身贫寒,几近家徒四壁,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后家里又遭火灾,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先生的父亲坚持供他读书。热心人帮助先生的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悉数用来买书。最终,先生考上大学,做了教师——虽不是显赫的职务,可在我们那个穷困的村庄已绝对是“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了。因此,先生成为我们村子里是勤学成才的典型,家长们教育子女总是以他为榜样的。

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坐着父亲请来的拖拉机开到了学校,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先生。他个子不高,一身朴素的衣着,脸上也总是挂着朴素的笑容。父亲离开学校的时候,大声地对他说:“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就打。惯儿不惯学。”他总是这么粗鲁,声音里都能听出粗鲁的酒气。

先生教政治,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素有“高克斯”之称,就连爱女也起了“燕妮”的名字。他的“抄写”读书法,虽然辛苦但是效果很明显。据他介绍,他考上政治系之前将政治书抄写过不下十遍,所有内容了如指掌。上课的时候根本不用打开教材,所有内容熟稔于心,娓娓道来。他学习上的勤奋给我们极大的感染,那时候早读课的时间早,寒冬腊月里他总是第一个坐在教室前面开始备课,学生们一个个地在他之后进入教室,感到很愧疚。因此,向来以懒散著称的文科班,早读是没有人迟到的。

他上课语言极其幽默,有一次突然变声叫道:“我有钱上买天,下买地,中间买空气的啦……”其滑稽的表情令全班大笑不止,大家便记住了剥削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嘴脸。他上课内容翔实,绝无虚言。尤其是先生设计的“地毯式轰炸”练习题,令人喘不过气来,久之我们便训练有素,大受裨益。他注重点滴的积累,从不夸夸其谈。教室前面的墙壁上设计了一块园地,他每天在上面写一句励志名言,从不间断:高考期间则是每天将收集到的报刊上的招考资讯剪贴在上面供大家参考。那一年,他的头发突然白了很多,为了我们文科班,他真是呕心沥血。他让师娘辞职在家照顾生活,孩子的学习也顾不上,教学楼里只要灯亮着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先生思想也有“顽固”的时候,甚至不近情理。班上有城里来的孩子,穿着怪异,他便严厉批评,毫不留情面。女同学只得换上平常的服装。那时,班上有出名的调皮鬼闯了祸央人到他门上求情,被他断然拒绝,来者所带特产被他扔在门口的地上。大家都认为先生清高得有些不近乎人情,很多人甚至恨其“顽固不化”,并且找到了根源——先生的父亲也极讲原则,在世的时候学校请他当门卫,学校到了夜间十二点后任何人不得进门,先生的父亲把握得很严格,师生们都不敢迟到,否则便是“一只麻雀也别想飞进来”。据说有一次校长夜间迟归,也只得偷偷地翻过铁门进来。

班上同学大多来自农村。生活费经常是青黄不接。他在班上设了规矩,凡是吃饭有困难可以向他借生活费,从来不曾吝啬。我的母亲病重卧床,父亲身无分文,他了解情况之后带头捐款,并在班级动员募捐,还找到校长为我减免学费。拿着充满爱心的捐赠,我几度热泪盈眶。

毕业那年,先生鼓励我填报师范学院,我一口气将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师范院校。我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正好在外学习回来。他站在路边就迫不及待地让我打开信封,看了我的通知书他很兴奋,露出宽慰的笑容,这种笑容好像他自己当年从村庄里走出去一样快乐。

大学毕业以后,我回到了母校任教。其时,先生已经调离学校。我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勉励自己做一个正气、勤奋的教师。当班上的孩子叛逆出走的时候,我会陪着家长在寒冬的深夜里去网吧寻找;当有学生生病的时候,我会陪着他去医院,并垫上医药费;当学生静静地休息的时候,我会幸福地从宿舍前走过……我做这些事情心中总是幸福的,就好像是报答自己的老师多年前对自己的关爱。

上大学之后,我的生活稍有改观。可是面对当时所有志愿里的中文系,我曾经觉得很是虚无缥缈。中文系这个听起来浪漫的名字在现实中显得有点空虚。我经常在学校外的路边停停走走,寻找那份很不踏实的梦想。当我找到自己那支还能写字的破笔的时候,似乎找到了行走的拐杖。这一切因为一个诗人,一个老师——陈义海先生。尽管他似乎并没有给我很多直接的对话和帮助,但我在他诗人的长发和气息里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义海教我们西方文学和比较文学。他站在教室的过道里,中等的身材几乎被学生的目光湮没。他语调深沉,讲到激情的地方,忘情地朗诵莎翁的诗文。他流利的英语和深情的朗诵让我们为之陶醉,尽管有时大家未必全能听懂。有一次教室里全部安静下来,沉默之后爆发出掌声。他浅浅地一笑,有些羞涩地推推眼镜,继续介绍缪斯女神。

义海学外语有很神奇的经历。他上初二的时候外语都一窍不通,偶然有一天顿悟似的理解了那些豆芽一样的文字,发狂似的要学外语。父亲咬牙给他买了收音机,听了半天的英文节目也没有听懂一句,后来才知道听的是日语节目。他学英语的热情很高,放牛的时候牛吃草,他读单词,大有“对牛弹琴”的意思,以致村里人觉得他有精神病。他带一块七毛钱去买英语书,为了省五分钱举着衣服游过一百米宽的河水;为了去县城买英语书,他甚至隆冬的午夜就悄悄出发。

这些事情从书上读来,泛黄的纸上好像仍有他执著的脚步声。义海老师毕业于外语系,却有在学校墙壁上写诗的疯狂。他长长的头发就好像是一首诗。他读的是英文,研究的是新诗,后来又师从孙景尧研究比较文学,骨子里却是传统文人的特质。这大概是家族基因遗传。先生祖父少读诗书,到八十多岁时两耳失聪,老眼昏花,却仍能诵读“四书五经”,且很有意味。天气晴好的时候,他经常提着一面小铜锣,走村串户唱古书。这让我想起先生朗诵诗歌时的样子,他的那首深情的《西茉纳之歌》:

西茉纳,时间将温柔下去/为了你也为了我/我站在山顶上/看见你和麦浪一样/骄傲,布满山谷

他沉醉地朗诵的时候,内心一定和他的祖父一样是孤独的。我们这些80后和那些愚昧的村夫一样不能懂得这些纯美的东西。诗人是孤独的,诗人也只能孤独。先生那深情的声音和那小铜锣的声音一样具有孤独的特质。可惜我等也是美的失聪者,听不到那些天籁一般的吟咏。

先生是一个绅士,为人和善,对学业的要求却很严格。他从来不布置学生之间可以复制的作业,考试之前也不做任何提示性的复习。这在学生之间引起很多的怨愤,但是他仍然只是浅浅地一笑。他不需要成为那种“好好先生”式的教授,那些先生大概会担心学生们不及格,他的课程及格率却很高,因为大家都很认真地去温习,现在想来这对学业大有裨益。

先生去英国期间,发电邮鼓励我继续读书考研,我当时在偏僻的多村教书,物质、精神都很匮乏。我于是拼命地读写,最终也没有能考上研究生,但是因为读书写作离开了那里。并不是埋怨乡村的不是,可是离开对于我个人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他在英国的酒吧里也吟诗,作为来自中国的诗人,他用自己原创的英文诗歌征服掌声和英镑。我想,在朗诵结束时他一定还有浅浅的微笑,那是诗歌一般的微笑。一直记得先生的号码,却久不去打扰他。他不需要无谓的问候,他是一个诗人,和诗歌一样是用来怀念的。他说他的手机通常放在家里,等下班的时候看一下,他知道有人记得他就好。

读懂义海,我是在深夜那些泛黄的纸上,在他的那些优雅绅士般的文字里。这样的义海,像秋风里飒飒作响的叶子,能把风最美的声音表达出来。这样的老师也让一个糊涂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5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这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此刻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最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样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这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向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6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但是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7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