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分享(7篇)》
历史是一个让考生头疼的科目,因为有大量的资料需要学习和背诵,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分享(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篇1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2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2)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
2、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1)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2)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如何学好历史方法 篇3
一、如何阅读教材
1、以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
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
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
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
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三、如何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学科就是由历史概念建立起的体系。怎麽掌握呢?分析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外延和内涵。
历史概念一般分为:历史人物类、历史事件类、历史现象类、历史著作类、历史结论类、理性型概念等。
例如历史事件类中的“文艺复兴”,外延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成果;内涵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复封建斗争。
四、如何探究历史结论
从历史史实说明为什麽得出这样的结论,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它。例如“铁血宰相”俾斯麦,书中列举了他的哪些活动,来表明他是一个铁碗人物,从他的时代属性来理解个人评价。
五、何总结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有横向,也有纵向。总结横向特征就是由史到论,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出事物发展的本质趋势。例如综合17、18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既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时期。
纵向特征可以用建立专题和纵向梳理知识线索的方法进行。
六、如何梳理历史线索
也就是分类构建历史专题线索。比如可以把《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本进攻卢沟桥通电》组合在一起,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有一个整体认识。
七、如何培养概括、比较和评价能力
1、概括
任何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都是由各层次的“概括和举例”构成的。概括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结论;举例是对概括的充分论证。我们所说的史论结合就是概括与举例的结合,论点与论据的结合。
2、比较
有同学在思考比较类的问题时,往往感到很困惑,无从下手。有一个化难为易的方法,就是确定要比较的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比如说改革类,都包括改革的原因,领导阶级、内容、结果、性质和影响等要素,根据构成要素自己设定比较项目。
3、评价
基本方法是:找准时间和空间范围,使被评对象定格,归位;抓住被评对象相应的典型的历史事实;重视被评对象的属性,阶级的、社会的、时代的等。
八、如何培养材料解析能力
要充分运用课本中选取的材料,培养自己的答题技巧;注重老师平时对这类题目所进行的训练,归纳总结方法和思维操作。
九、如何培养识图和用图能力
1、地图
运用地图的方法就是把获取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或重大事件联系起来分析。
2、插图
明确观察目标,把观察到的历史信息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4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5
1、雅典民主政治
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是按财产多寡来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贵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克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克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意义: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主要内容: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期间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
了解《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公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认识罗马法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②为罗马统治者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④顺应经济发展和变化,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6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2022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7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1、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原因: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自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
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4、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5.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的最主要原因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资本输出多而工业投资少
7、促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新贵族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于是同阴谋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8、从英属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转变的主要因素: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9、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
10、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间矛盾激化
11、萨拉托加大捷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主要原因: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并增强信心
12、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
14、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15、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
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8、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
19、 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0、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1、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22、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2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
24、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25、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
26、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27、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28、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29、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0、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31、决定圣西门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恩格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
32、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
33、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4、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
35、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36、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深入进行
37、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
38、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
39、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40.19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
41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42、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的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
43.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44、 1861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45、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46、德意志在19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7、 19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政权
48、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49、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
50、 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51、日本经济垄断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其历史原因在于: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
52、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
53.18、19世纪俄国沙皇主动进行两次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无力阻挡资本主义世界潮流
54、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55、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5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
57、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58、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引起1848年欧洲革命的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59、 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的浪潮,其相同原因;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60、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61、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6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程度不同
63、 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64、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内燃机的发明
65、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性加强的决定因素:各国科技和垄断组织发展水平不同
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
67、 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
1、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根本目的:限制君主的权利
2、 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国王分别召开新议会和三级会议的共同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4、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主要目的: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5、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6、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意图:进占中国市场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的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8、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的直接目的:镇压反对派
9、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最终目的):使俄国成为西欧式的大国,增强俄国实力,巩固贵族地主商人的国家
10、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增强俄国实力
11、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确保贵族地主利益
12、推行“铁血政策”来统一德意志的根本目的: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3、普鲁士于1866年发动普奥战争的直接目的: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14、 1869年日本政府实行“奉还版籍”的主要目的:实现全国政治统一
三、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后果
1、《权利法案》的最主要作用: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专政
2、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 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在欧美国家取得全面胜利
6、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法国1794年热月政变、1799年雾月政变、1830年七月革命和1848年二月革命的相同结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
序
四、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
2、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要特点: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进行斗争,开始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3、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显著特征: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垄断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5、日本垄断组织产生的最大特点:在政府保护下产生
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彼得一世改革时俄国社会状况的相同特点: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
8、英国资产阶级最终夺取政权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9、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的标志:波士顿倾茶事件
10、北美独立战争前,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11、南方奴隶主挑起美国南北战争的标志:南方军队炮轰萨姆特要塞
12、 19世纪末美国垄断的标志:大量的托拉斯
13、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14、 18世纪晚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的标志:雅各宾派(资产阶级民主派)掌权
15、标志近代世界体系开始真正形成的两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17、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机器制造业已实现了机械化
18、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世纪30、40年代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9、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20、标志法国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势力的事件:1830年七月革命
21.1917年,俄国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落到资产阶级手里
五、实质 本质 性质
1、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资本原始积累
2、 1640年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内战,大块拍卖土地的政策,其实质在于: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所有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两次内战之间的议会同军队斗争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农民的矛盾
5、 1649年建立的英吉利共和国的性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
6、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
7、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8、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和“平等”要求的实质:反映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9、《人权宣言》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10、拿破仑的失败和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实质:法国的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势力的力量
11、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的帝国
12、彼得一世改革的实质:农奴主阶级实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清除封建割据状态
14、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使用奴隶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
15、 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六、依据 条件 前提 背景
1、 拿破仑能在1799年夺权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希望他稳定政局
2.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统一市场开辟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4、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前提条件:武装倒幕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世界近现代史下)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1.19世纪末的德国有着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政权
2、 意大利被俾斯麦拉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
3、 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6.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俄法结盟,造成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 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欧洲列强间争夺激烈。
8、 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主要原因:只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9、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10、一战后引起美日之间在东亚深刻矛盾的根源:美国金元势力的膨胀。
11、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会外谈判,日本被迫让步的主要原因:中国坚持斗争。
12、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13、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能成为一战导火线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要大国均完成战争准备。
14、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5、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7、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18、 20世纪30年代美国能够保住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美国有三权分立的民主传统
19、罗斯富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高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0、 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
21、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骗取支持
22、一战后,引起日美在亚太地区深刻矛盾的根源: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以侵略中国转嫁资本主义世纪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24、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实施夺取东南亚的方针,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25、导致德国在职941年的苏德战场上战略计划落空的主要原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26、希特勒发动不列颠之战的直接原因:丘吉尔拒绝与德国和谈
27、导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28、苏联没有成为《波茨坦公告》签署国的原因:尚未宣布对日宣战。
29、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积极扶植的直接原因:中国革命的胜利。
30、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基本相同因素: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
31、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对抗,其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32、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废除了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封建因素。
33、二战后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裂的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区占领
34、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局长时期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3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较战前更加密切,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协作日益加强
36、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欧洲实力消弱;苏联的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37、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38、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其直接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9、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美苏形成实力均抛
40、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41、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42、苏联失去东欧的根本原因:苏联不具备对东欧的经济吸引力
4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身经济力量的衰弱
44、两极格局瓦解的决定性因素:苏联解体
45、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46、影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4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48、当前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美日中等国实力增强
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接原因: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冲突、地区冲突激烈的主要原因: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
二、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
1、1918——1920年的德国与1792-1794年的法国相比,国家局势的相同特征:新生的社会制度遭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2、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形势的最大特点:两种性质的政权并存的局面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4、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基本特征在于:大危机、大动荡、大较量
5、法西斯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6、二战前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特点: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7、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表现新政特点的措施:《国家复兴法》
8、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确保资本主义私营企业自由制度,但为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局部调整原有生产关系中的弊端
9、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形成两极国际格局
11、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12、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新旧格局变化的特点:由两极对立的格局转到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
13、欧洲统一过程的显著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渐到政治统一
14、欧洲统一过程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15、第三次科技革命最明显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相互渗透,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16、日本确立天皇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的标志:1936年二二六事变
17、德奥合并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18、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标志:丘吉尔就任首相(1940.5.10)
19、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的标志: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
20、1942年1月,26国共同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1、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22、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
2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华约组织的建立
2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