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查经 16章最新5篇》
查经资料 篇1
申命記與申命記派(張明佑)
申命記與申命記派
張明佑
一、前言
上次概路的介紹了五經興耶典之問題,現在接著論及王經之後的歷史書,我以「申命記與申命記派」為題,試圖從較為寬大的角度來探討這些書。我首先要介紹申命記派歷史之理論,而後採取此看法來探討申命記派的歷史背景,瞭解此一學派興起之過程以及申命記之誕生,最後簡介申命記之內容及有關的神學問題。
二、關於申命記派歷史的理論:
在一九四二年,德國聖經學者馬丁·挪斯(Mortin Noth)提出一新學說,認為申命記到列王記下(包括申、書、士、撒上下、王上下)這七部書乃一大部歷史書,可名之為「申命記學派的歷史著作」。此乃一位申命記派的作者,在主前五六O年左右于巴勒斯丁,將以色列民族從主前十三世紀佔領迦南地開始,到主前六世紀擄到巴比倫止,這七百多年的歷史加以編輯而成一部歷史巨著。申命記派作者以申命記的觀點來解釋及評佤以色列人之歷史,即以申命記「順者昌,逆者亡」之論調為其衡量的標準來編寫這一部歷史。申命記派作者搜集了許多古老的詩集、傳記故事,或古代經典,王宮年鑒等怍為編寫的資料來源。挪氏此說一出,當然給聖經學界帶來陣陣漣漪與衝擊。這種說法無疑言JEP(D文件除外)這三種資料檔,僅散見於創世記民數記這四本書中。因此,挪氏的理論乃是肯定四經之說。我想採取挪氏一這種說法來探討申命記以下到列王記下這些歷史書。
三、申命記派歷史背景:
首先,探討關於申命記派的歷史背景,為了方便起見分三段證明。
1瑪拿西時代:混合主義與恐怖主義,
主前七二一年,北方以色列國被亞速國所滅。因此有一部份利未人或先知,逃往南方避難。他們攜有北方的資料傳統。他們來到南方猶大圈首都耶路撒冷之後,隨即著手整理編輯。
後來,到了主前六八六年,瑪拿西登位為王。當時亞述國在肥沃半月鴛地區,成為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因此瑪拿西王唯命是從,並大力推行亞述的宗教。猶大國不僅斷送了政治上的自由,而且也使其宗教走上混合主義的路線,在耶和華的殿中居然建了亞述天星諸神的聖壇。
瑪拿西此舉當然激起愛國份子,及忠於耶和華的人之反對。瑪拿西為應付這種反對的情勢,採取恐怖血腥的手段,以鞏固其王位。此事筒記于王下二十一章十六節:「又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從這邊到那邊」。在這種逼迫的情況中,那些來自北方忠於傳統信仰的人,他們的編輯工作或活動,自然轉入地下暗暗進行。他們很可能為了保護其傳統資料,而將一部份作品藏於暗室或牆壁中。
2約西亞時代:宗教改革運動
主前六二一年,約西亞王舉行宗教改革,整修聖殿,在牆壁上發現了一部律法書。一般認為此律法書乃現有申命記的原本,它至少包括現在的申命記十二章到二十六章這一段內容。而且也有不少人臆測,此律法書很可能是來自北方的利未人所藏的。此時,約西亞以此律法書作為改革運動的方針和動力。申命記學派很可能由此日益增強,因而形成改革運動的主流。
3亡國與被擄:信仰的重生
主前五八六年,南方猶大國被巴比倫所滅。浩劫之後的耶路撒冷,只剩一片焦土,人們死傷無數,而活著的人們大部份被擄到巴比倫,留在故土的盡是赤貧的農民而已。以色列人經此災難,不僅沒有就此斷絕消失,反而從廢墟中形成了新的社會,它的民族生命恢復,它的信仰得以鍛煉加強,漸漸找到以後所要走的方向。就在被擄中,申命記派作者開始著手編寫那部歷史巨著——申命記派歷史著作。
四、申命記派作者編寫之目的:
由上述歷史背景的探討中,我們不難發現申命記派作者編寫歷史巨著之目的。以色列人經歷了二大災難,南北二國相繼淪亡,現今又身處異邦世界中,這對選民的打擊,自然不可言喻。何以遭此災難?乃因以色列人長期背叛所致。因此,申命記派作者除了安慰這些被擄的以色列人之外,同時叫他們悔改。另外,申命記派作者也設計以色列人被擄回來之後,應有的神子民的生活。
五、申命記內容綱要:
上述之探討,不僅使我們瞭解申命記派之興起,同時我們也看出申命記與此學派密切的關係,兩者缺一不可。我們可以說由於申命記才有此學派,而此學派不僅保持了申命記,同時也使這一本書發揚光大。那麼,我們現在集中焦點於此一本書上,作概略的探討。申命記可分為三個部份:
㈠一章—四章:挪斯在其所著「遺傳歷史之研究」,認為這一段經文並非申命記這一本書的引言,而是申命記派作者給他的歷史著所寫的引言。果真如此,則這一段乃是在被擄時所寫的。
這一段主要是談到以色列人在曠野及約但河外戰爭的經過。
㈡五章—二十八章:一般人都認為這一部份是較為古老的作品。這一部份又可分為二部份:第五章至十一章很可能是利未人的講道篇。主要是說以色列人在西乃山的經驗,即說明以色列是什麼,同時也說明神選召以色列為其子民的條件。第十二章至二十六章可以說是申命記的中心,約西亞王修殿時所發現的律法書,很可能是這一部份的經文。二十七與二十八章主要論就福與咒咀的事。
㈢二十九章—三十四章:這一部份也是申命記派作者所寫的後記,其目的乃要與下一部書「約書亞記」相連。這一部份所記的,二十九章到三十二章論摩押平原與百姓立約,並且立約書亞為其繼承人。三十三章是摩西的祝福。三十四章記摩西之死。
六、申命記的土地神學
申命記的內容極為豐富,無法詳盡的探討,因此僅提出一特殊的主題來探討,即「土地的神學」,因為這一個主題似乎也與我們有密切的關係。土地一直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在其上人得到居住的空間,得到機會,得到財富與東西之來源。在舊約中對於人的生活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甚具獨特看法的一本書乃是申命記。土地乃這一本書首要的主題,申命記中所有的誡命,其主要目的乃要叫以色列人在這個新居地中,建立一種新的禮儀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故土地在申命記所記以色列人被拯救的事實中,乃一主要因素,土地可稱之為神給以色列人的禮物;同時神附帶給以色列人額外的禮物——免受敵人攻擊而在土地上安居樂業。
關於申命記的「土地身學」之內容,由於時間有限,無法加以探討,僅就所牽涉的一問題,即人與土地的關係,加以分析探討之。在舊約中,對於人與土地的關係有二種看法:第一種看法乃像亞伯拉罕的生活方式,他是典型的神流浪的百姓,為了順從神的呼召,甘願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土地,來到神要他去的新的地方。從亞伯拉竿的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神的子民是流動的,極具移動性,而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乃時時展望神新的土地。人與土地這種機動性的關係,可稱之為「遊牧性的」。
這種遊牧型的特徵也表現在希伯來人的神觀裡,事實上希伯來人的神觀乃在遊牧型的社會裡產生的:從出埃及、曠野的流浪、與迦南人不斷的交戰等這些經驗造成了他們的信仰。舊約中的耶和華與「遷移性」有密切的關係,他是歷史的主,而不是靜靜地被安置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雖然在舊約中提起耶和華在特殊的地方出現,但他不受這個地方的限制。他不僅跟百姓向前運動,而且是走在百姓的前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約櫃,耶和華是在約櫃的上面,而約櫃是不斷移動前進。故耶和華可以說是一位住在會幕中的神,他在各種事件中將自己啟示出來,他通過變遷的事件向百姓說話。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新約對於人與土地的關係,或人與世界的關係,其看法較屬遊牧型的。土地已經失去它的地理性質,神的百姓在世上是客族,是陌生人。新約中神拯救的恩賜,不是給人在世上的生活有一固定的屬於物質環境上的生活,而是一種遠超過這個世界永生的生命。
現代人類生活,移動性越來越成為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我們無法像以前一樣永遠居住在固定的地方,從鄉下湧到都市求學、工作謀生,在都市中更不斷的流動。現代人類生活可比喻為生存在交流道上具有高度的移動性,不僅能向不同的方向移動,而且必須移動,不得停止。因此,有一些神學家強調人類移動性生活的價值,認為常常遷移的人較能容忍新的觀念。
第二種看法,恰與上述看法相反,就是申命記這一本書給我們顯示的一幅拯救圖畫。人定居下來,在美好的土地上過美好的生活,得以長壽,享受土地所給予的東西,充滿快樂。這種生活方式,乃是一種「定居型的」。
定居於土地上生活,乃是肯定土地的價值,肯定土地作為人類生活的環境。這種看法與「祭典」(P典)肯定世界乃人類居所之看法相同:在創世記第一章的創造故事,乃是第五世紀祭典作者所著,此一記裁獨缺「失樂園」之故事。他們是比耶典(第十世紀)更為晚期的作者,不可能不知道失樂園的故事,然而他故意不提,其目的乃要說明人生存在這個世界是神的旨意,而不是因為刑法,人不是要生存在樂園裡,而是要生存在這個神所創造的世界裡。此乃人被造的目的,故其一生終極的事業乃要開化這個世界,使這個世界產生人類的文化。
人在他立腳的土地上發揮其潛能,乃人生永恆的願望。人定居於固定的地方,建立他的家庭,發展他的事業,同時享受從土地上勞苦得來的結果,土地成了人類生命的一部份,此乃人類生存的實際情形。以色列人亦不例外,只有當他們進入迦南地,定居於這個應許的土地上生活之後,他們才發展了新的文化,也發展了他們的宗教儀式及建立聖殿,也發展了新的政治型態。總之,人只有在土地上生根之後,才結出文化的果子。
現代的以色列人,土地意識更為濃厚,申命記的「土地神學」不無貢獻。也因為這種土地意識,使他們能在仇敵圍攻中堅持維護立腳之地。
上述看來似乎兩相對立之看法,其實是一體的兩面。換言之,這兩種情形乃是神子民在世的生活寫照,舊約只不過是分別論述而已。使徒保羅在其書信中充滿「你們住在世界,但不屬世界」的看法,正足於說明這兩種在舊約裡似相對立之看法,在新約終未論的信仰裡已臻趨一致。
马太福音系列查经大纲(17章24-27节 篇2
馬太福音系列查經大綱(17章24-27節)
納稅的問題
*************************************************************************************************************************************************************************************************************************************************
前言
出埃及記30章11-16節是摩西法律的規定之一﹐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按以色列人被數的,計算總數,你數的時候,他們各人要為自己的生命把贖價奉給耶和華,免得數的時候在他們中間有災殃。凡過去歸那些被數之人的,每人要按聖所的平,拿銀子半舍客勒;這半舍客勒是奉給耶和華的禮物(一舍客勒是二十季拉)。凡過去歸那些被數的人,從二十歲以外的,要將這禮物奉給耶和華。他們為贖生命將禮物奉給耶和華,富足的不可多出,貧窮的也不可少出,各人要出半舍客勒。你要從以色列人收這贖罪銀,作為會幕的使用,可以在耶和華面前為以色列人作紀念,贖生命。」
根據摩西法律﹐交納聖殿的稅收是贖回生命的意思。尼希米時代貧困人也得三分之一作為支持聖殿的奉獻(尼10章32節) 。耶穌時代半舍客勒相當於一位工人兩天的薪水。那時羅馬希臘貨幣可以用來交易﹐好象人民幣換成美元才可在大陸使用一樣。這種聖殿奉獻和羅馬政府稅收官員不同﹐猶太聖殿需要用財務來維持。如果有人不交納聖殿禮物﹐聖殿可以抵押欠債人的財務。每年3月政府公告15日為賦稅日﹐鄉鎮支起帳篷收稅。如果25日依然沒有賦稅﹐直接交到聖殿皆可。據說每年猶太聖殿收到14。5頓的銀子。
人物和事件發展 ( 18章 24-27節)
收丁稅的人﹕____________
為何收丁稅的人和彼得說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彼得是耶穌的 _____________
耶穌是否付聖殿稅﹖_____作為上帝代表耶穌是否需要交納聖殿稅﹖ ______
耶穌如何使用發生的事件/背景來教導門徒關於納稅的真理﹖
耶穌如何解釋﹕
比如美國回大陸探親的交納關稅/人頭稅收﹐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人才要求交納稅收﹖
什么是外人﹖
耶穌說“兒子就可以免稅” 是什么意思﹖
耶穌從來不欠君王的東西﹐也不欠世人的債務﹐我們倒是欠耶穌的債﹐無法還清
耶穌的智慧在哪裡﹖
“觸犯” 的意思是﹕使得某人失足﹐滑跤﹐絆倒。
耶穌指示彼得干什么﹖
彼得看見什么神跡發生﹖
從魚肚中得到交納聖殿的銀子是什么意思﹖
真理和應用
1、 我們欠上帝的東西是否可以如數歸還﹖還得清麼﹖
2、 地上的君王需要我們繳納稅收﹐我們是否有耶穌的態度﹖(羅13﹕7)
3、 兒子就可以免稅﹕您是不是上帝的兒子/孩子﹖
4、 您是不是“外人”------ 和上帝分開
5、 如果您是基督徒﹐是否曉得耶穌為您負債/免債/贖回生命
6、 在您生命中有什么神跡發生過﹖說說您的生命改變過程。
马太福音查经 16章 篇3
马太福音查经
16章
【太十六13】“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有古卷无我字)?’” ﹝文意批注﹞“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该地位于加利利海以北,近黑门山麓,此地有浓厚的异教色彩。“人说我人子是谁?”主自称‘人子’,这称呼表明:(1)祂虽是神,但显在人前却是一个地道的‘人’;(2)祂被犹太人所弃绝。 ﹝话中之光﹞
(一)‘该撒利亚腓立比’是远离宗教气氛与范围之地,主特意把门徒带到那里,才问这一个切身重要的问题,是因为传统的宗教知识与观念,常会蒙蔽人,使人不容易接受属天的启示。
(二)认识耶稣基督,乃是进入属天领域的入门;凡不认识耶稣基督的,就不能有分于教会与天国。
【太十六14】“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文意批注﹞“施洗的约翰,”他的特点在于生活的见证(参三4);“以利亚,”他的特点是为神大发热心(参王上十九14);“耶利米,”他的特点是为神的子民哀哭(参哀歌);“先知里的一位,”‘先知’的特点是为神说话。
﹝话中之光﹞
(一)施洗约翰、以利亚、耶利米和众先知,都是为神所用、替神说话的仆人,他们顶多在某些方面好像基督,却不是基督。人若没有启示,就不能透澈的认识基督。
(二)门徒成天和主在一起,连他们也似乎对主不大认识;口里说基督的人,不一定对基督有真实的认识。
【太十六15】“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 ﹝话中之光﹞
(一)传闻的、二手货的认识(‘有人说’),不算数;亲身的、头手的认识“你们说”才算数。要紧的是我们自己对主有没有真实的认识。
(二)认识主是人撇弃一切,竭力追求得着基督的起点(参腓三8~12)。
【太十六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原文直译﹞“。.。你是那基督,那活神的儿子。” ﹝文意批注﹞“你是基督,”‘基督’意即‘受膏者’(但九26),这是指主从神所受的职份;神用圣灵膏祂,差祂来地上完成神的使命(参路四18~19)。 “是永生神的儿子,”‘儿子’酷肖父亲的形像,故‘神的儿子’意即祂是神的显出和表明(参约一18),这是指主的身位。 ﹝话中之光﹞
(一)对基督的认识应包括两方面──职份和身位;这两面的认识,缺一不可。
(二)光是心里相信祂不够,还得口里承认祂(参罗十9~10);主喜欢我们宣告:“‘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三)我们所需要的是‘活神的儿子’,不是死的字句和道理。
【太十六17】“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原文字义﹞“西门”听者;“巴约拿”约拿的儿子,鸽子的儿子。 ﹝文意批注﹞“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意即‘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的’(加一12)。 ﹝灵意批注﹞‘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主在此特别称呼彼得的别名‘西门巴约拿’,含意是说他能听见圣灵(鸽子)的声音,即有圣灵的启示,故是有福的。 ﹝话中之光﹞
(一)认识耶稣是基督并非一件小事,乃是有福的。 二)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
(三)父借着圣灵的感动与启示,乃是人真正认识基督的根源(参约十六13);我们对主的认识,乃是因父神借着圣灵的传译(参弗一17),将祂儿子启示在我们的心里(参加一16)。
(四)除了基督教是出自神启示的宗教以外,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出于人意的宗教,是血肉的人指示血肉的人,想象出一套如何拜神、讨神喜悦的办法。
【太十六18】“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作门),不能胜过他。” ﹝原文字义﹞“彼得”小石子(petros);“教会”召出来,会众,聚集;“盘石”大石(petra);“权柄”门(复数词)。 ﹝背景批注﹞“阴间的门(原文),”古
时城门口有宽阔处,是公众聚集的地方,也是行审判的地方,官长都坐在城门口,所以‘门’是代表‘权柄’。 ﹝文意批注﹞“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
含意如下: 1.“我要。.。”说出不是任何人,乃是主自己才能建造教会。这也表明教会的建造,乃是在主死而复活之后的事。2.“我的教会,”说出教会并不属于任何人,乃是属于主自己。注意:在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太两次提到‘教会’(本节和十八17);马太十六章是讲宇宙教会,马太十八章是讲地方教会。 3.“这盘石上,”说出教会的根基,不是彼得这块小‘石头(stone)’,乃是彼得所承认的基督这块大‘盘石(rock)’(参林前十4;三11;彼前二7~8);或者说,‘盘石’是指彼得因神的启示,而作出对基督的信仰告白,故可指‘使徒的教训’(参弗二20;徒二42)。“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阴间’指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参伯廿四19);此处转用来指掌管死亡的黑暗权势(参启六8;廿14)。
﹝问题改正﹞罗马天主教误用本节圣经,认为教会是建造在‘彼得’这块盘石上,而以彼得为首任教皇,进而倡议‘教皇无误论’,教会必须遵守教皇的谕旨,否则即是拆毁教会的建造。凡有良知的基督徒,绝不能同意这种说法。(注:彼得自己也曾犯错,请参阅加二11~16)。
﹝话中之光﹞
(一)主拯救我们,是要我们这些尘土所造的人(创二7),变化成为活石(彼得的字义),好作建造教会的材料(参彼前二5)。
(二)教会是建造在‘对基督正确的认识’这个根基上的。任何出于人的意见、观念、作法和道理,都不过是属人的会,是人为的组织,而不是教会。
(三)“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信徒重生所得的复活生命,是死亡所关不住的生命;我们惟有靠此生命,才能胜过阴府。
(四)信徒单独个人,仍可能受黑暗权势的危害;所以在属灵的争战中,我们若要得着保护,便须联于基督的身体,不可离开教会。
(五)阴府最害怕的,乃是‘建造起来的教会’;我们必须建立基督的身体,使教会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参弗四12~13),才算是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属灵战士(参弗六10~17)。
(六)天父启示基督(参16~17节),基督启示教会。惟有蒙父神怜悯而得到启示的,才能真认识基督;也惟有真认识基督的,才能真认识教会。
(七)没有父的启示而认识基督,必是头脑的,字句的;没有基督的启示而来摸教会的问题,必是危险的,混乱的。
【太十六19】“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原文直译﹞“。.。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必是已经(having been)在天上所捆绑的;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必是已经在天上所释放的。” ﹝原文字义﹞“捆绑”加以制裁,宣告禁止(法律用语);“释放”解除刑罚,宣告准许(法律用语)。 ﹝文意批注﹞“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钥匙’原文是复数词,乃权柄的表征;‘你’指彼得。这天国钥匙的交托,应验在五旬节那天(参徒二38~42),和在哥尼流家里(参徒十34~48),彼得曾分别为犹太和外邦信徒,开了进入天国的门。 “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按原文看,主并不是给人定夺有罪或无罪的权柄,而是给人有属天的眼光,能够正确地宣告天上的判决。并且按前后文看,这里是指传福音的权柄和能力说的。 ﹝话中之光﹞
(一)必须是真认识基督和教会的人,才握有“天国的钥匙”,能为人开启属天的丰富,带下属天的祝福。
(二)凡真实认识基督和教会的人,他们的行动是和天上的行动一致的,故有捆绑和释放的权柄。
(三)真实属灵的权柄是从启示来的──启示带进认识;认识带进建造;建造带进权柄。
【太十六20】“当下,耶稣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祂是基督。” ﹝文意批注﹞这是因为犹太人对‘基督’(即弥赛亚)有错误的观念,认为那要来的弥赛亚是他们民族的救星,要来率领犹太人反抗异族的统治,建立一个纯犹太人的太平国度。所以若把‘祂是基督’宣扬出去了,对祂的救赎工作不但无益,反而会生乱。 ﹝话中之光﹞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属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参林前二14),所以不要随便把神圣的事物和经历告诉人(参七6)。 【太十六21】“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文意批注﹞“从此,”是指神启示基督,基督启示教会(参16~19节)之后。 “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主耶稣定意前往耶路撒冷受苦、受难,并不是逞匹夫之勇,乃是为遵行神的旨意,完成救赎大工。 “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即受犹太公会的逼迫;‘长老、祭司长、文士’乃公会的主要成员。
﹝话中之光﹞
(一)主在启示祂要建造教会(参18节)之后,紧接着便提到祂的十字架;这给我们看见:十字架乃是建造教会的路。
(二)先认识基督与教会,后才认识十字架;十字架的功课,必须以认识基督和教会为根基,才会有功效,也才有积极的意义。
(三)信徒最深的十字架,不是不信的外邦人给的,而是在教会里面有地位、有圣经知识的人(“长老、祭司长、文士”)给的难处,并且这些难处是多方面的(“许多的苦”)。
(四)人认识了有神性的基督(参16节)之后,还必须认识救赎代死的基督。
【太十六22】“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说:‘主阿,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文意批注﹞“彼得就拉着祂,劝祂,”原文的意思是‘彼得就向前拉住祂,责备祂’。
“万不可如此,”原文意思是‘可怜你自己’或‘愿神禁止’。
﹝话中之光﹞
(一)彼得凭他天然的心思和情感,来劝阻主耶稣上十字架;可见天然的人不认识十字架,也不肯接受十字架。
(二)彼得显然只听进前半‘受许多苦和被杀’的话,而没听进后半‘第三日复活’(参21节)的话;他代表了一般人所犯的毛病:只注意消极的话,而忽略了积极的话,其实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太十六23】“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原文直译﹞“。.。因为你不思念神,只思念人。” ﹝原文字义﹞“撒但”敌对者,控告者;“绊。.。脚的”绊跌物,障碍,网罗,陷阱;“体贴”把心思放在。 ﹝话中之光﹞
(一)一个得神启示的人(参17节),还应该作一个体贴神、遵行神旨意的人。
(二)一个体贴神的人,也就是一个思念神的人;思念才会体贴,不思念不能体贴。
(三)彼得一不体贴神的意思,而体贴人的意思,就变成了‘撒但’。可见人的意思是和神的旨意作对的(“撒但”的字义),是拦阻主(“绊我脚”)建造祂的教会的。
(四)体贴人的意思,不体贴神的意思,就是只顾到人的得失,而牺牲神的利益。
(五)撒但会利用人性里面‘贪享安逸、害怕受苦’的倾向,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牠的工具。
(六)彼得刚刚说了对的话,一下子就说错话了。可见人无论多么有启示,多么的属灵,若不小心,仍有被撒但利用的可能。
(七)认识基督的人‘是有福的’,但一拒绝十字架,就立刻变成是“撒但”,这说出我们不但要认识基督,也要认识十字架(参林前二2)。凡拦阻人背十字架的,就是出自撒但。
(八)不只蛇(引诱人犯罪)是撒但,连不明白神旨意的天然爱心,以及人的意思,也是撒但。
(九)仇敌一要窃取神该得的敬拜,主立刻就说:‘撒但,退去罢’(参四8~10)!仇敌一要高举人的意思而委曲神的旨意,主也立刻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撒但之所以为撒但,就是因为牠在这两件事上和神作对头。
(十)基督降世最大的目的,是要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任何企图拦阻主成功救法的人,都是和撒但同心,该受主的斥责。
【太十六24】“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原文直译﹞“。.。若有人愿意来随在我的后头,就当否认弃绝他自己,举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文意批注﹞“就当舍己,”‘舍’原文是‘否认、拒绝、放下’,意思是不但否认了关系,也是断绝了关系。 “背起他的十字架,”‘十字架’有两种:(1)基督的十字架──是为着赎罪(彼前二24);(2)信徒个人的十字架(他的十字架)──是为着将自己与主同钉(罗六6)。十字架包括三方面:受苦、被杀和复活;可惜一般基督徒仅仅认识并经历受苦的一面,而缺乏被杀和复活的经历。
﹝话中之光﹞
(一)我们的‘己’乃是拦阻人跟从主的大患,必须拒绝自己,才能无条件的顺服主的带领,走主的道路。
(二)十字架的口号乃是‘除掉他’(约十九15),所以背十字架就是除掉自己,也就是舍己──向着世界,自己是死的(加六14)。
(三)我们要跟从主,就必须舍己;要舍己,就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主为每个人安排的十字架各有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十字架。
【太十六25】“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原文直译﹞“因为凡要救自己魂生命的,必失丧魂生命;凡为我失丧魂生命的,必得着魂生命。” ﹝原文字义﹞“丧掉”除灭,失去,毁掉。 ﹝文意批注﹞‘生命’原文是‘魂’,包括心思、情感、意志。 本节的意思是说,凡在今世追求安逸,让自己的魂满足的,必要在来世叫魂痛苦,失去魂的享受;凡在今世为着主的缘故,使魂受苦的,必要在来世得着魂的满足。
﹝话中之光﹞
(一)救则丧,丧则得;赚则赔,赔则得(参26节)。知所先后,才不致遗恨永年。
(二)本节的‘失丧魂’,就是前节的‘舍己’和‘背十字架’;十字架最终所要治死的,就是己和魂生命。
(三)背十字架、舍弃自己,总是会叫魂感觉痛苦的;凡不能叫魂感觉痛的,还算不得是十字架。
【太十六26】“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 ﹝文意批注﹞“赔上自己的生命,”意即死亡。 人赚得全世界,只不过让魂得着短暂的享受;赔上魂生命,却叫魂受到永远的亏损。两相比较,何者有益,各人心中了然。
﹝话中之光﹞
(一)世界只有在人还活着的时候,才有用处;但人不能用世界来换取生命,因此生命比世界更宝贵。
(二)由本节的话可见,‘世界’是和‘生命’相对的,贪爱世界,就会丧掉生命;所以我们不可爱世界,而应宝贵生命。
【太十六27】“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原文字义﹞“行为”惯行。 ﹝文意批注﹞原文在本节开头有‘因为’一词,表示正因为主耶稣将要在荣耀里降临施行审判,所以不可只顾肉身性命和今生享受。
“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行为’不是忽然的,也不是偶然的,乃是一生经常习惯的行为,所以才遭到永久的报应。
﹝话中之光﹞
(一)千年国度里的赏赐,乃是根据“各人的行为”,并非根据我们得救时所共有的身份。
(二)信徒欲知自己将来是否能得赏赐,只须省察自己的行为(参该一5;林后十三5)。
(三)我们若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但若贪享罪中之乐,就要受到该受的报应。
(四)本章启示的次序是:(1)基督;(2)教会;(3)十字架;(4)荣耀。基督是启示的中心;教会是彰显基督的器皿;十字架是彰显基督的途径;荣耀是彰显基督的极致。
(五)惟有认识基督,建造教会,走十字架的道路,才能使基督得着完满的彰显,这就是荣耀。
【太十六28】“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祂的国里。’”
﹝文意批注﹞“在没尝死味以前,”即‘在离世以前’。“人子降临在祂的国里,”指当祂得国降临时(参路廿三42)。 本节就字面而言,是应验在第十七章变化山上的经历(参十七1~8)。 ﹝话中之光﹞
(一)十字架使信徒得以有分于国度的荣耀。我们若肯甘心背十字架,舍己以建造主的教会,就能看见国度的荣耀。
(二)得胜的信徒虽然要在来世,才能丰丰富富地体验国度的荣耀,但在今世,也能豫尝得荣的滋味。
经申查 篇4
经申查;该单位资质证件齐全丶真实丶可承担工程资格施工。
经审查;上报人员资质证件真实丶齐全`有效可承包工程施工能力。
经审查;上述工程材料丶构配件丶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丶准许进场丶同意使用于拟定的部位。
所报材料真实丶齐全丶有效丶施工手段用料及施工进场机具计划丶同意按期进场使用。 经审查;上报评定资料真实丶有效符合本工程项目设计要求。
经审查;所报资料证件真实丶省安捡院许可丶同意该设备紧急放行施工。{必须有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证}
设备;1:所报附件材料真实丶齐全丶有效。2.所报检验批实体工程质量符合乄乂规范要求丶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经审核;同意本方案上报内容丶可按此方案指导乂乂工程施工。
经审核;所报预案内容符合现场作业实际环境丶同意本方案执行安全管理施工。 管道安装;收到乂乂系统菅道施工自检资料乂乂页;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经审查;所报检测资料真实丶符合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
所报附件材料真实丶有效丶所报检验批实件质量符合GB50126工业设备管道丶绝热施工规范。
经审查;同意本方案上报内容丶可按此方案执行吊装管理施工。
所报乂乄月份未完计划的纠编措施可行丶符合合同工期要求丶同意按调整后的乂乂月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审批月计划)
工程工序隐蔽报验申请单,经捡查同意本工序隐蔽,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工程强性条文执行; 经审查本条文符合工程施工,同意实施。
经审核: 上报单位工程质量评定材料真实。 齐全。 有效符合××文件和××规范要求。 经审查; 所报分部工程质量申报验资料, 同意验收。
查经资料 篇5
查經資料大全
诗篇第四篇拾穗 【诗四1】「显我为义的神啊,我呼吁的时候,求你应允我!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现在求你怜恤我,听我的祷告。」“显我为义的神”——在旧约中就早已有了福音的真理,福音的中心是什么呢?就是人不能靠自己的功劳,不能靠律法称义,只能借着神所赐给人的义而称为义。在此大卫知道自己毫无称义的希望,只能靠显他为义的神。“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穆勒先生(George Muler)曾这样说:“经过大的试炼纔能有大的信心。”他从自己的经验中证实了这话。神的引领总是先走过那急难困苦的路,将我们带过宽阔之地(诗一一八5),所以信徒在困难中的时候,切勿忘记困难不过是引进宽阔之地的门路。——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困苦逼人局处一隅,“使我宽广”有同说“解困纾危”。
“使我宽广”。直译作:在狭窄的地方给予我空间。
首段的祷文。诗人求神怜恤。
「你曾」:原文或译作「求你」。
求你应允我。指希望得到满意的答复。
显我为义的神啊。这个说法在《旧约》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你曾使我宽广。即“在绝境中你为我开路”。诗人曾被敌人追逼,现在觉得可以自由行动了。
求你怜恤我。本节每一个词都是以长元音i结尾,似乎表达一种恳切的呼求。
本篇也属个人求告诗,背景为圣殿中某种与《申命记》十七8~13或十九16~21所说的讼案有关的祭祀仪式(看5节)。有人比较六十五与六十七等篇,认为本篇为求雨之诗,人们因干旱转向外邦神求救。诗人却坚信神必拯救。有人主张本篇与前面第三篇原为一篇,属同一作者。二者内容虽有若干相似(例如都讲到平安睡觉),这相似主要来自写诗的格式相同,内容方面殊乏连贯性,很难是大卫逃避押沙龙经验的描写。很可能是诗人受诬陷,罪得洗脱,但敌人仍旧要害他,遂抒发为诗歌。www.
诗四 在这首表达信靠的诗歌里,大卫寻求神的帮助(1节),警告他的仇敌,又劝谕他们倚靠神(2~5节)。尽管遭到敌对,大卫仍表达对耶和华的信靠,因为祂赐下喜乐、和平、安稳(6~8节)。“交与伶长”。参看简介的“题目和专门术语”部分。
有人认为吟唱本诗是圣殿公众礼拜的一部分。在准备献祭时唱1-4节;献祭时唱5,6节;献祭结束后唱7,8节,作为蒙悦纳的保证。 【诗四2】「你们这上流人哪,你们将我的尊荣变为羞辱要到几时呢?你们喜爱虚妄、寻找虚假要到几时呢?」信徒对于世上自以为上流的人,可以这样问,因为他们不知神的选民有何等尊贵的地位,所以他们将他们的“尊荣变为羞辱。”——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上流人”为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人。“尊荣”指个人的尊严或对神的信靠。“虚妄”通常指偶像的敬拜,此处可指诬告(参三十一18)。
「上流人」:有财有势的人。
「我的尊荣」:或指诗人所尊崇的荣耀之王。
「虚假」:或指假神。
这首诗歌的背景可能跟第三篇相同(即押沙龙的叛变)。大卫呼吁反叛者再三考虑是否要支持押沙龙。“虚妄”。无用或虚空的东西。“虚假”。说谎或欺诈。
你们这上流人。原文是bene 'ish,特指杰出人士。另一个词bene 'adam泛指所有的人。大卫从向神祈祷,转到对追逼他的人说话,仿佛他们就在身边。
将我的尊荣变为羞辱。如果是指押沙龙时代的背叛(见诗3,4篇序言),那么显然说的就是大卫被剥夺了国王的尊严,沦为乞丐,极其困窘。
虚假。希伯来语是kazab(“谎言”)。背叛者所走的路最终证明是虚幻的,肯定会失败。物质的享受和属世的野心无法得到持久的幸福。这只是谎言而已。
2-5 劝勉敌人:诗人请他们留意:既然神恩待诗人像恩待虔诚人一样,他们为何还要诬告他呢? 【诗四3】「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神特别的爱那些顺从他的人。“虔诚”照英文的译法是(Godly)就是“那些像神的人。”他们因为有神的灵就有神的品性。这样的人是特别属神的。“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既然在爱子里,蒙了父神的眷爱,向父所求的也必蒙他的垂听。——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虔诚人”是与神和人的关系上都守约不逾的人。耶和华对待虔诚人的态度不同,特别照顾他们,听他们的祷告,答允所求。
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安排诗人从事一项特殊的工作,所以他仇敌阻挠这一旨意的一切努力都将失败。
虔诚人(chasid)。指以虔诚的生活态度表现爱神的人。
祂必听我。由于他虔诚忠实地履行神交给他的任务,神就保证垂听他的恳求并拯救他。这就是信仰的基础。如果基督徒忠实地履行神对他的计划,他就会得到神的支持,直到完成上天为他所设计的的工作。 【诗四4】「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并要肃静。」
〔暂编注解〕保罗用另一方式说过同样的话:“生气却不要犯罪“(弗四26)。“肃静”有闭住嘴不要说谎或不要再诬告人的意思。夜深人静应扪心自问,别再说谎犯罪。
应当畏惧(ragaz)。仇敌(诗4:2)受到警告要恐惧自己的背叛的后果,从而住手。
不可犯罪。即不要继续犯罪,坚持自己的诡计。
要心里思想。即更加理智一些,考虑一下自己的良知和宽宏,不要感情冲动,一意孤行。
要肃静。“淤泥只在静水中沉淀,露水只在静夜里滴下。夜里,当双眼向周围的世界关闭时,应该睁开来自省”(F.B.麦尔)。在夜深人静之际,只有神的圣目垂顾他,他就可以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计划蒙神悦钠,并得出可靠的结论。这里隐藏着治疗精神不安的处方,和医治罪人的秘诀(见伯33:14-17)。 【诗四5】「当献上公义的祭,又当倚靠耶和华。」当归给耶和华的就要归给他。我们一切所有都是他的,所以要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这是神所喜悦的,也是我们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解经家多数认为本节是向“上流人”发出的呼吁,劝他们度正当的生活,以公正的心向神献上当献的祭,谦卑地听神的话,信靠祂。
“公义的祭”。正确的献祭,与押沙龙的献祭形成对比(撒下一五12)。
就是献祭出于诚实的心和正义的动机(见申33:19;诗51:19),与虚浮的供物相对照(见赛1:13;耶6:20;弥6:7,8节)。 【诗四6】「有许多人说:“谁能指示我们什么好处?”」信徒难免听见有人讥诮他们,并毁谤他们的声音,我们不能向他们回答,只能向神祈求,要他光照我们。他的面光一照在受逼迫的人脸上,就必反照出来。——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把本篇解为第三篇之续的学者,认为本节上半是大卫的从众失望灰心时说的话或押沙龙的跟随者的怨言。下半节则是大卫为自己和属他的人的祷告。但更可能的解释是,全节都是诗人在不知何以自处中,求神赐福的祈祷。“仰起脸来,光照我们”即恩待之意(看民六25~26)。
“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向我们施恩。
有许多人说。一般人都会问:“谁会给我们好处?哪里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是不信神的实利主义者所提出的讽刺性疑问。这些问题只能从虔诚信从神之人的生活中找到答案(见诗16:11)。
耶和华啊,求你仰起脸来。参阅亚伦的祝福语(民6:26)。与敌人的计划相比较,诗人只希望得到神的悦纳。这乃是最完美的。神的真儿女有恒久的满足。这种满足不在于属世的物质和情感,而在于认识到他因与神交往得到上天的悦纳。
6-8 祈求的基础:诗人信赖神,知道神会垂允,故有快乐和平安,可倒寐便睡,很快进入梦乡。 【诗四6 神的脸光】「神的脸光」的象喻在埃及亚马拿的王室书简,和乌加列的信件都可以找得到。例如埃及王一个臣仆有「太阳(即法老)的面灿烂地照着我」这样一句话。有两个小型(长约一吋)的银制卷轴,在耶路撒冷称为凯特夫欣嫩的地区出土。这些来自主前六、七世纪某个墓穴的护身符,上面有民数记六25的祝福,其中有求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一语。这些卷轴是现存最早的圣经经文例证。藉神明的脸光得着怜悯,是主前十二世纪以降美索不达米亚的典籍和碑文中都曾经提及的概念。──《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7】「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这正是那在困难中以神为乐的大快乐。这快乐是永久的(罗五11;诗卅七4;赛五十八14)。——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心”被视为生命里非物质部分的中心;非物质的部分包括情绪、思想、动机、勇气等。
心里快乐。不是指拥有属世的物质,而是第6节所描述的,得蒙神悦纳的快乐。这种快乐超过农民丰收的喜悦。希伯来人和其他民族一样,收成是他们特别快乐的时候。
五谷(dagan)。不是玉米。巴勒斯坦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大麦和小米。“五谷和新酒”有时似乎代表田里所有的农作物。
新酒(tirosh)。参赛65:8。
7~8喜乐与平安都从神而来,诗人用丰收时的欢乐描写内心的喜乐和信心,没有恐惧,没有失眠之夜;神是他的保障,躺下便甜睡。 【诗四8】「我必安然躺下睡觉,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信徒因为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将一切都交托给神了,就能安然居住。好像小孩在母亲怀中一样。这是何等的平安,何等的安全!——包忠杰《诗篇注解》
〔暂编注解〕「胜过 。.。.。. 的人」:或作「当五谷新酒丰收的时候」。
安然躺下睡觉。诗人心里平安,所以平静地躺下睡觉。信靠神是睡眠的保障。这二者是分不开的。本节与诗3:5相对应。那里说的是诗人清晨思考神让他入睡,虽然有凶恶的仇敌包围着他。本节是在晚上,他进一步平静地躺下,知道自己虽然被仇敌所包围,神仍会赐他安然入睡(见箴3:24)。
安然居住。诗人表示自己认识到,只有依靠神,才能平安过夜。他相信神会保护他,完全地保守他。凡拥有诗人这种信心的基督徒,无论是夜里睡觉,还是白天工作,都不必害怕。第8节的观念是《诗篇》121篇的主调。 【思想问题(第4篇)】 1 诗人祈求时称神为「显我为义的神」,这和3节对神听祷告一事有什么提示? 2 本篇告诉我们,把快乐建于谁身上才是稳妥呢? 3 大卫为什么能在苦境中安然躺下睡觉呢?为何我们祈祷,将事情交托给神后,往往仍不释然?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材料来源】《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圣经注释》?《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