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组织分配(优秀4篇)》
满腔热忱尽职尽责服从组织精益求精 篇1
满腔热忱 尽职尽责 精益求精 服从组织
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
——读《关键在于落实》有感
“组织的任务就是员工的工作,组织的困难就是员工的责任,组织的要求就是员工的义务。用100%的热忱去做1%的事情。”
前几天,我有幸阅读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书,感触良深。“关键在于落实”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落实为什么是关键、怎样落实各项工作呢?对此,这本书用生动的例子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对抓落实,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抓落实,是我们所有企业员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战略目标固然重要;战略目标一旦确定,关键问题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针对目前公司的一些现象,我有如下感想:
公司自从2011年初改制重组以来,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企业对外形象、员工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公司还存在一些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的现象。例如,公司明文规定早上超过8:15吃早餐要进行处罚,但是还是有个别员工超过时间还在吃早餐;规定开会不准迟到,但是每次开会还是有人迟到;规定一人一岗,一岗多责,目前还是有个别业务部门存在“一个人干,一个人看,还有一个在捣蛋”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执行公司相应政策的时候落实不到位。大家抱着只要自己遵守制度,不管别人是否遵守的心态,或者觉得碍于同事的面子等想法,给个别不严格要求自己、得过
且过的员工制造了懒散空间,对企业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带来影响。
阅读此书后我深刻认识到,落实是企业兴衰的分水岭,落实则企业兴,落空则企业衰。作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企业、改变其他员工。但是我可以扎实工作,把手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抓落实,积极向上,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挖掘自身潜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集体,提升部门综合实力,提升集体战斗力。通过阅读本书,我重点学习了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主要有以下五个准则:
一、对工作永远怀有满腔的热忱。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忱,可以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将他所拥有的梦想变为现实,使他从一般人变为巨人。
二、要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全心投入,尽职尽责,这是成为落实型员工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对工作怀有激情、怀有敬畏之心。
四、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避免应付了事的态度,克服马虎轻率的毛病。
五、要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作为组织成员,应该明确,忠诚于组织、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是落实好组织决策的重要前提。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上述五点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们的企业、也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工作,把手中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七日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篇2
正确对待走留 服从组织安排
授课提要: 课目:老兵退伍思想教育
目的:通过学习教育,使临退老兵端正服役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走留、荣誉、困难和伤残,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关系,服从组织安排,增强再就业的信心。
内容: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方法:理论讲解、事例说明、班排讨论、多媒体配合授课。 时间:25分钟 地点:学习室
要求: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善于思考,认真回答教员的问题。
教学保障:老兵退伍教育有关教材、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授课内容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老战士在服役期将满的时候,都要面临着一种抉择,那就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退出现役。在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中,多数同志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豁达的胸怀,能够自觉服从大局,正确对待走留。但也有少数同志缺乏正确的态度,叫走不愿走,叫留不愿留,影响了退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思想情况的调查,以我们中队为例,通过对去年的22名退伍老兵和今年即将面临退伍的19名退伍老兵的思 想情况调查摸底发现,当前部队走留矛盾之所以这么突出,主要源于三种压力:一是选取压力。特别是去年部队工资制度调整改革以来,想转改士官的人数明显增多,大大超过了走留的正常比例,其有选取压力的占想留人员的100%,另有2%的想留但受选取压力的影响,最后放弃选改。二是家庭压力。有的战士迫于家庭压力,走留的意愿不由自己,其中自己想留,但家人要求复转的是极个别;而自己不想留,但家人强力要求留的占少数,多数家长还是尊重子女个人的选择。三是就业压力。感到当前社会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想通过转改士官来逐渐达到曲线就业的目的,有这种想法的占想留人员的80%以上。那么,面对重重压力,我们面临退伍的老战士应该怎样正确走留、减轻压力呢?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讲老战士如何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一。强化大局观念,增强奉献意识
在走与留的问题上一般存在两种矛盾:一种是想走而走不了。比如,有的同志感到自己立了功、入了党,在部队再也没有发展了,不如早点走;有的家庭存在实际困难,期望退伍回去解决;还有的在家乡已联系好了工作,担心“留”失良机,但部队建设还需要他们继续服役。另一种是想留却需要走的。比如,有的想选改士官、破格提干,实现人生的“转折”;有的想能学上一两门技术,以解除“后顾之忧”如此等等,但部队受编制、选取名额等因素的影响,又需要这部分人走的。。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解决,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
2 首先,要牢记“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树立一种法规意识。首先是处理好美好愿望与现实问题的关系。固然,个人的意愿和困难是要考虑的,作为一级组织也要合情合理予以解决。但在涉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走留问题上,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应该以部队建设大局为重,毫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其次是处理好个人意愿与组织行为的关系。走留问题,不是一种个人意愿,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对每一个面临退伍的老战士而言,是一味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考虑问题,还是自觉从部队建设大局考虑问题;是一切听从组织安排,还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如果没有铁的纪律作保证,叫走不愿走,那么部队的新老交替怎能实现?同时,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约束,各走各的“路”,叫留不愿留,那么我们这支军队由谁来支撑?因此,我们一定要抛开私心杂念,强化服从意识,站在大局的高度看问题、想问题。再次,我们要树立一种法规意识。就是公民服役和退役都是有法可依的,不管是改选士官还是退役都是对部队建设作贡献,拒绝服役和退役都是违法的,所以能否服从组织决定,依法服役和退役是衡量一个军人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
其次,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假如说我们都不服从组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休的利益,那么,就会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在这种情况下,是为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还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勇于奉献,应该说,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额济纳旗中队有一个特殊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每名官兵抵御腐朽思想的绿色屏障,它就是(像 胡杨)的戈壁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历年来转退的老战士在走与留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觉悟,自觉做到走者欢心,留者安心。
再次,要学会辩证地看待机遇。在走和留的问题上,不能如愿的同志往往认为:想走走不了,想留留不下,无疑就丧失了一次个人发展的机会。但是,应该看到,机会仅仅是为理想的实现而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条件,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自己本身条件不具备,即使有了机会,也未必能变成现实;如果自己具备了条件,即使这个机会失去了还会有别的机会。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振奋精神,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这就是,逆境虽然给人以苦恼,但却能磨砺人的意志,甚至往往造就强者;顺境虽然令人高兴,但也容易使人产生自满,失去勤奋,甚至头脑发热。机会是人创造的,错过一次机会并非就是失去了所有的机会,我们不能为此而抱怨或苦恼。
二、回顾成长进步史,正确对待得与失
军人职业就意味着牺牲。我们从入伍的第一天开始,就随时做好了牺牲奉献的准备。而这种精神不仅仅表现在流血牺牲上,也体现在正确地对待走与留的问题上。
第一,要正确对待个人荣誉。有的同志之所以在走与留的问题上忧心仲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看待个人荣誉。比如,有的同志感到在部队没有立功、入党回家低人一等,不想走;与之相反,有的同志立了功、入了党,就认为荣誉到了手,再留没干头,不如快点走。我们应该明确,一旦组织确定自己退伍,即使没有立上功、入上党,也不是说就没有荣誉,相反,服从组织决定,这种默默无闻的牺 牲更令人钦佩和称道。同时,一旦组织确定留队了,即使立过功、入了党,也并非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更不是“再干也白干”。有的在部队的培养下学到了管理经验和技术;有的当了骨干,入了党,立了功。这些虽然可以说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但也时刻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在我军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默默无闻、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的光辉典范,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隐功埋名几十年、不求个人功劳名利的老英雄李玉安,还有我们总队被全军评为优秀士官二等功臣白呼和,以及支队的好士官王曙东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向他们学习。
第二,要正确看待得失。论得失不能单方面看,事实上行行业业都有得失,人人都在做贡献,人人都在付出。我们可以想想,工人做工,把利润上交给国家;农民种地,为国家提供粮食;科技人员发明创造,为国家发展生产力;还有地质工作者常年奔波在荒郊野外,煤矿工人日夜战斗在煤矿井下等等,这都是奉献。而他们又能得到多少回报呢?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同的形式,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一些青年曾问一位老山前线的伤员:奥运会金牌得主获得奖金几万元,你们打仗流血负伤,奖金是多少?伤员回答说,我们没想到过奖金,如果只是为了金钱,别说几万元,就是用黄金铺路,我们也不会拿青春和生命来换取。这正是我们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而乐于奉献、勇于牺牲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第三,正确对待家庭困难。有的同志希望通过早退伍来解决家庭或个人的实际困难和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部队建设的需要,个人愿望达不到时,就要求我们自觉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只要 我们有了克服困难的充分思想准备,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有了我们军人所特有的素质和胆识,再加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许多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况且,我们还有上级组织和地方政府,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困难,还可以通过组织和地方政府帮助解决。
三、走得愉快,留得安心
在走留不合自己意愿时,是消极服从,“不得已而为之”,还是积极适应,自觉以大局为重?作为一名受党和部队教育培养的老战士,应当如何去选择?
留是组织的信任。当你被确定留队,这时你要明白:部队需要你。也许你有部队需要的军事素质,也许你有部队需要的管理能力或技术。一个人的军旅时光是短暂的,能在军营这座熔炉里得到锻炼的机会更是有限的,你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今后的工作里,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安心本职,思想不松,作风不散,标准不降,干劲不减。如果你们人留心不留,不仅白白耗费自己的青春,还影响部队建设,于军于己都不利。
走是部队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想留的那部分同志来讲,当你拿到退伍证时,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也不要因为以前没有得到而后悔。要知道:走,是工作的需要,不能因为快离队了,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纪律约束。没有离开军营,就还是一名军人,坚决要做到不给领导出难题,不向组织提出无理要求,离队前留下好思想、好形象。讲到这里,可能有的老战士会认为,我们中队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偏远的边疆地区、贫穷落后地区,加之中队又是总队的先进中队,在考学提干、入党立功和选改士官方面组织上应该给予特殊照顾。可以说,这样的想法不能算什么无理想法,但是反过来我们可以想想, 近年来中队是一年一个新起色,一年一个新变化,无论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是学习训练设施的配套,或是吃隹可以说在当地都是比较好的,多数单位和家庭是无法比拟的,当然这与官兵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更离不开开上级对中队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这难道不是组织上对我们的关怀吗?我们不能拿边远艰苦作为换取功利的条件,归根到底我们要讲大局讲奉献,还是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这样,我们才会无愧于当兵的历史,无愧于组织对我们多年的培养。
未来是美好的。警营生活的结束是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也是另一番奋斗的开始。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大部分同志虽然没有一技之长,但也不必担心,更不要因服役几年某种愿望没有达到而抱怨、而后悔。要知道,任何竞争,最终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应该说,经过部队多年培养教育和严格锻炼,我们退伍军人的综合素质,明显优于一般社会青年。自古军营育英才,军队这一特殊的集团,历来是造就人才的大熔炉。翻开中外名人录,有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都是经过军旅生活锻造培育出来的。曾有人做过统计,深圳优秀企业家中70%是转业退伍军人,还有各行各业的许多领导,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们的辉煌业绩都与军旅生活密不可分的。
思考讨论题:如何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正确对待走留?
服从组织分配 篇3
新兵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第七讲
正确对待分工 自觉服从组织分配
教育目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新兵、用先进的思想塑造新兵、用典型的力量鼓舞新兵、用正确的行为引导新兵,引导新兵了解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明确军人使命职责,端正入伍动机,安心部队生活,尽快实现由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教育重点:
1、明确平凡的岗位是光荣而神圣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2、讲清个人愿望与组织需要之间的关系。
3、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职为党和人民服务。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育时间:2课时
教育材料:
每一位战友在度过紧张艰苦的新兵连生活后,都希望能够分配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岗位,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作为一名新兵,究竟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分工,不仅关系到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部队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且更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
准确定位,就是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在思想上首先要有高度的服从意识,顾全大局,始终不忘当兵为什么,在行动上要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集体需要中,忠于职守,始终明确当兵干什么。对待岗位分工,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服从组织需要,让部队工作来挑选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一、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需要精神享受,这就要求人们从事不同的生产和服务。因此分工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越发展,分工就越细。部队也一样,有很多不同的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祖国和部队建设的需要。部队全面建设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岗位都能为部队做出不同的贡献。在部队大家庭里,政治上人人平等,只有工作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做哪项工作,只要你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都有可能当模范、当英雄、当标兵。张思德同志生前是中央警卫团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当过通信班长,为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报名到深山烧木炭,后来因为炭窑崩塌,不幸牺牲。他的岗位虽然很平凡,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其追悼会上,毛主席亲自到会,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几十年来,张思德一直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消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有些同志便开始抱怨:整天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怎么能当战斗英雄?有什么出息?其实不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坚守“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信条,在本职岗位上下狠劲,苦钻研,就会干出成绩,赢得同志们的赞许,得到组织的肯定。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能否尽心尽职,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二、服从部队需要,正确对待分工
个人的经历和生长环境不同,志向和爱好也不尽相同,同志们有的入伍前开过车,有的行过医,有的当过厨师,有的理过发,还有的当过厂长、经理等等。在即将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时,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分配到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或者将来即使回到地方也能用得上的工作。当然,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组织上在分配工作时,也会尽量照顾到每个同志的爱好和特长,力求人尽其才,但是,部队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人去干,不可能使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志都要站在部队建设的高度,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革命分工。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个人志向要服从部队工作的需要。
在地方,经理、老板可以挑选员工,员工也可以选择经理、老板,这种双向选择显然是不适应部队的。每个战士不能凭个人的需要来选择岗位,而应让革命工作挑选自己,真正树立“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那里搬,无论搬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革命战士就应该把部队的需要当作自己最大的志愿,愉快地服从组织决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
(二)要坚决服从组织分配。
部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战斗集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所以每个同志穿上警服的那天起,就要准备牺牲个人的利益,坚决服从组织的需要。工作中,有些同志可能要当战斗员,有的要当炊事员,有的要当驾驶员,有的要当给养员,有的甚至会调整几次工作,但不论工作如何变换,条件如何艰苦,都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就像雷锋同志那样“革命要我去烧炭,我就作张思德;革命要我去炸碉堡,我就作董存瑞”。
三、刻苦钻研业务,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一旦组织上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个同志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都应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岗位的需要。
(一)要努力在工作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干好工作。因此,有的同志就以对本职工作不感兴趣为由,马虎应付,使工作长时间没有起色。其实,兴趣爱好不是一成不变的。青年人的可塑性大,个人兴趣爱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改变。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即使没有兴趣,也会在工作实践中产生兴趣。因此,我们每个同志都应当注重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
1、全面认识岗位的社会意义。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部队工作千百种,那一行都很重要,就像一部机器上有很多螺丝钉一样,每一个都有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大家都去执勤或训练,没人去烧饭,那就不能保证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秩序,更谈不上完成任务了,因此只有各个行业的工作都干好了,整个部队的工作才能正常运转,才能有战斗力。
2、辩证地认识岗位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有的同志狭隘地认为,只有干技术工作才能促进自己成才。其实,无论什么岗位,只要尽心尽职,努力工作,都可以实现成才的目标。我们常讲的“只有没出息的思想,没有没出息的工作”、“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万事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把目标定在成才上。有些同志爱对分配的工作挑挑拣拣,源于“怕苦怕累”、“贪图安逸”的思想,如到部队服役,是抱着舒适、清闲而来的,那么对哪项工作都不可能产生兴趣,即使有兴趣也会因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退缩,或者被前进中的困难所吓倒。如果到部队来,是为了经受锻炼,为了成才,那么就会把繁重的体力劳动当作是对自己体能训练,把艰苦的工作环境看作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正如孟子所说的“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这样,才会在本职岗位上成为有用之才。
4、成才的基础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技术,是当代青年战士的一个热门话题。的确,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不管是战场还是市场,都将是“科技的较量”、“人才的竞争”。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若手里没有几把“刷子”,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的。由此看来,要求在服役期内掌握一两门过硬的技术,是有远见的表现,无可非议。
(1)树立正确的成才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技术的呼声中,目前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把学技术仅仅作为个人谋生的资本;有的选择专业不科学,一味往开车、修理等热门技术圈里挤;有的竞争手段不正当,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到处托关系、打招呼。凡此种种,都背离了学技术的根本目的,偏离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正确轨道,必须加以纠正。
(2)消除安于现状的心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大家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部分同志的人生观中,这一意识已经慢慢的有所淡忘了,尽管很多谈到自己的入伍动机和家庭父母的态度,都说是希望自己来到部队这个大熔炉、大学校吃苦锻炼的,但现实中有的同志一碰到吃苦受累,往往就自觉不自觉地打起了退堂鼓,缺少底气,表现拈轻怕重。特别是在岗位分工上,少数人往往图舒服、图省力。殊不知,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美丽的花环从来都是用芥刺编织而成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经常用八旗子弟的史实教育我们。满清的八旗军英勇善战,十三万满旗兵席卷中原,一举夺取明朝天下,可谓所向披靡。但后来八旗子弟沉湎享乐,吃皇俸,不习武,衰败得不堪一击。虽然满清政府请来外国教官来训练自己的军队,装备了洋枪洋炮,试图重振军威,最终也无济于事。这一历史教训我们应当引为鉴戒。
5、正确认识人才的内涵
军地两用人才的内涵,第一就是“军”字。爱军,是军人的本质;习武,是军人的职责。作为一名军人,成才的“坐标点”首先应标定在部队岗位上。很多事实也表明,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社会有所贡献,仅靠一技之长是不够的。据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介绍,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一般三五个月就可以上岗了,而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意识、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等基本素质却需要较长时间。而这些基本素质恰恰是警营舞台能够培养的,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部队是组织最为严密的社会集团,能使军人锻造出优于其他行业的独特素质。复杂的执勤战备要求,锻造了军人的机智和灵敏;艰苦的环境,锻造了军人的勤俭和质朴;激烈的业务训练,锻造了军人的勇敢和无畏;严格的组织纪律,锻造了军人的沉着和严谨;军队的崇高使命,培养了军人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和献身精神。一个人有了这些基本素质,无论到哪里,也不论干什么工作,都是可以干好的。一位优秀企业家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合格军人,就已是半个企业家”,“企业竞争与打仗一样,企业家的素质70%是军人具备的素质”。一些地方企业把员工拉到军营进行强化训练或请部队官兵到企业对职工进行军事化管理培训,以及一些外国企业研究《孙子兵法》,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说警营的每一个岗位都是我们青年军人成才的平台。
(二)要努力钻研本职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和钻研业务,是思想和行为的有机统一,钻研业务的动力来源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而热爱本职的精神又必然体现在钻研业务上。
1、要努力学习本职业务,熟练掌握基本功。各行各业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这就要求大家要勤想、勤问、勤记,积极向老同志请教,向内行人请教,尽快由外向内行转变。
2、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熟练掌握本职业务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刻苦钻研,都能够有大作为。
3、要虚心好学,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每个同志都不能忘记这一真理。在新的世纪里,尤其在目前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大潮中,每个同志都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善于从书本学技术、学文化;学习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革命精神;善于学习周围战友的优点,博取众长,丰富自己,使自己在本职岗位上掌握更多的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要立足本职发挥个人特长。
有的同志可能认为自己原有的爱好、特长、愿望和现在从事的专业对不上口,自叹无用武之地。其实,这种想法有失偏颇。自古军营多俊才,古今中外,多少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曾经是一名士兵。因此,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关键问题是要摆正自身特长和服从分工的关系。
1、要把本职岗位作为发挥特长的沃土。服从组织分配,不是要扼杀个人的特长,而是要求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个人特长的关系。本职岗位好比是新战士一块肥沃的土地,个人特长好比是一粒饱满的种子,特长这粒种子只有深埋在本职工作这块土壤里,让它发芽扎根,生长开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脱离本职去发挥特长,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收获。
2、要让个人特长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作用。服从组织分配不是否定个人特长的作用,而是要让个人特长发挥得更充分些,更合理些。部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为有志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各种才干都可以在部队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有些写写画画特长的,可以搞好政治环境布置,在宣传工作中发挥作用;具有文体特长的同志,可以教唱歌曲、编演节目、组织文体活动,活跃业余文化生活;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的同志,可以为部队的训练、教育出点子、想办法、提建议,协助干部抓好文化教育,提高基层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修理、种植等各种手艺的同志,可以修理营产营具,养猪种菜,在后勤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等。这样,不仅能使每个同志都能在部队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也能使个人的特长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要结合完成各项任务来发展特长。服从组织分工,也要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发挥自身特长。实践证明,这是发展个人特长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三百六十行都有我们发挥特长的机会,只要我们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日常工作、训练、生活中坚韧不拔、勇于创新,那么就一定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今天我们首先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作为一名光荣的当代消防战士因该如何正确处理组织分工,在这里主要通过一些事例,结合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仅供同志们在警营生活中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促进。最后,祝愿全体新战友们,无论在警营的哪个岗位上都能展现警营男子汉的英姿,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为我们的消防部队建设添砖加瓦。
读《服从组织是党员天职》有感 篇4
读《服从组织是党员天职》有感
老王是在大学期间入的党,现在也在机关党委办公室借调,但对我党的认识还非常浅薄。读这篇文章,有些想法,想与大家分享。
还记得,在鲜红的党旗面前,我们庄严宣誓:“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但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同志在面临岗位调整时,却忘记了自己的誓言,提拔晋升自不用说,但当调整到条件艰苦或困难较大的岗位时,却叫苦连天、怨天尤人,乃至于四处公关,谈条件讲借口做选择,身上的党性荡然无存。总书记指出:党员要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其中的大局意识如何体现?就是要求党员同志要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指挥,这才是真正的政治上的明白人。
服从组织安排,要常怀感恩之心。个人服从组织,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每一名党员都应认识清楚个人和组织的关系。组织关心个人成长,培育个人成才,在必要时需要个人为之付出和奉献。但有些人却认不清、看不明这一层关系,有了成绩就认为是自己的,提拔自己是应该的,稍不如意,就觉得是组织错了,是组织亏欠了自己。这种消极的意识一旦产生就非常危险,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就容易发生违纪违法的危险。
服从组织安排,要常怀理解之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谋一时。如果只从个人角度来看待组织决定,就容易一叶障目,视野狭隘,认识偏颇。只有站在组织的角度去眺望大局,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才能理解组织的决定,认清时势的需要,领悟上级的苦心。如果一个乡镇地处偏僻、条件恶劣、发展落后,亟需一位能力突出、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去领导发展,这是组织经过深思熟虑后,出于对群众负责,对个人信赖才作出的决定。如果不能理解这一层用意,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那是党性缺失、难当大任的表现。
服从组织安排,要常怀担当之心。面对困难重重的任务,我们要有中流击水的豪气,面对艰苦卓绝的岗位,我们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不论是在什么领域,不论是在什么岗位,不论是在什么地区,都要有一颗要把事情干好的决定,要有一颗干好为止的恒心,要有一颗能把事情干好的信心!绝不是说,我听从了组织安排,到了这个岗位就行了。而是要履行使命,敢于担当,干出一番事业来!如此,才对得起组织的信赖,才对得起人民的期望。
当然,服从组织的安排也不能盲从盲信。党内有党内的民主渠道,如果对组织安排确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党内渠道反映和沟通,但这也并不能动摇“个人服从组织”的基本原则。除非是明显的违法违纪违规的命令。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身肩历史使命,必须心怀大局意识,坚持“四讲四有”,好不犹豫地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排头兵角色,才是真正的政治上的明白人!
拓展阅读:服从组织是党员天职
个人服从组织,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员干部应该把党性放在第一位,时刻服从组织原则、执行组织决定,在组织需要的时候牺牲和奉献,这才是有大局意识,才是政治上的明白人。
今明两年,全国省市县乡领导班子将陆续换届。近期,湖南、重庆等省市已经开始了区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工作职务流转更换、干部队伍新老交替、领导班子新陈代谢等将成为换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得到晋升或者转到满意的岗位自不待言,但当或退或留,或转到艰苦岗位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还是四处公关、软磨硬泡或者找借口、谈条件,就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具有真正的党性和修为。
1938年11月,中央军委政治部找李先念谈话:“先念同志,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当时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缩编,()干部降一两级是正常的,但从军级降到营级,是极为罕见的,李先念却毫不犹豫地回答:“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共同底色。老一辈革命家、福建宁德原地委书记李天瑞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20世纪70年代,李天瑞恢复工作后,当时他的组织、人事关系早已调到省里,子女也希望他回省城工作。然而,当接到组织要他到闽东水电站工程工作的通知后,李天瑞二话没说就直奔一线。后来组织上又调他到地处深山的贫困县屏南任县委书记。妻子担心那里山高水冷,对患气管炎的他不利,可他却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不去,到贫困山区应坚决服从。”
“组织”是党的生命线。1922年的二大党章第四章“纪律”即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在革命年代,我们党依靠强大的组织性,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依靠着坚强的党组织,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告别了“一穷二白”,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到今天已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然而,面临国内外的机遇与挑战,面临“两个一百年”的艰巨任务,组织性只能加强,不能丝毫有所放松。
个人服从组织,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每一位党员,都要认识清楚个体和组织的关系。每一位党员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靠组织培养。现实中,有些干部摆不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有了成绩认为是自己的,被提拔了觉得是应该的,稍不如己所愿,便认为是组织错了或者亏欠自己。这种动辄对组织妄加揣测和议论,乃至试图以消极抵制来对待组织决定的错误思想非常危险。党内有党内民主的渠道,如果对组织安排确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党内渠道反映和沟通,但这并不能动摇“个人服从组织”的基本原则。
“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这是党章对党员义务的规定。党员干部应该把党性放在第一位,时刻服从组织原则、执行组织决定,在组织需要的时候牺牲和奉献,这才是有大局意识,才是政治上的明白人。
(来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