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听雨》阅读赏析【精选2篇】》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季羡林《听雨》阅读赏析【精选2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注释: 篇1
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
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4、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15、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16、“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17、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18、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19、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参考答案 篇2
(一)14、心旷神怡或心花怒放15、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1分)让作者感到无量的喜悦(1分)
16、“悲欢离合总无情”(1分);作者认为蒋捷的境界不高(2分,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17、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各1分)
18、
①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之概了。
③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青春活力。
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C20、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1分)(3)对社会:关注民生。(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