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简便计算题最新3篇正文

《简便计算题最新3篇》

时间: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简便计算题最新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简便计算题范文 篇1

【关键词】简便运算;有效途径;小学数学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简便计算的教学,能提高运算的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何进行简便计算教学,促使学生具有灵活的简便运算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练、提”三个教学途径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简便运算能力。

一、简便计算的“学”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学背景要力求生活化,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是自己平常接触过的生活场景。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否是最佳方案?带着这个疑问,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在小学教材中,任何简便计算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尤其在商品买卖别多见,教师需要的生活背景从这个方向都能找到,而且这样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学生也能认同这样的背景。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小明去超市买玩具花了18.70元,买彩色笔花了6.50元,买笔记本花了1.30元,小明一共要付多少元?

除了有“生活化”的教学背景,还应该指导学生建立“凑整化”的简算意识。首先,教学中要重视估算。估算中把一些数“看成整千、整百、整十、整数”,与简便计算中“凑成整千、整百、整十、整数”虽然思维方式不同,但两者渊源很深,有共同的知识起点,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进行估算,能使学生建立“一般数字”与“特殊数字”(整千整百整十整数)之间的联系,为简便计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学中要重视“特殊值”。能够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往往有几个特殊的数字,如果我们能对这些数字加以重点研究,训练学生基本的运算联结(如能直接说出50×2=100;9.9=10-0.1等),就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后看到这些敏感的数字就能立即想到可以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这些“特殊值”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接近整千整百整十整数的数,另一类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是整千整百整十整数的算式。对这两类数字,要求学生加以特别的注意,加以诵读记忆,并进行相关的游戏练习(如从一组数中找出相加、相乘、相减得100的数),学生就能初步具有对这些数的敏感性。今后遇到这些数据,就会首先考虑是不是可以简便计算。

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对方法的“命名化”。在学生对“生活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方法,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发现的方法及时总结、归类以及作一定的补充。特别是教师要对不同的方法冠以不同的方法名称。给方法取名很重要,一是有利于使零散的方法、技能结构化、系统化;二是名称有利于学生记住基本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把运算规则以及实际经验上升到方法,对方法命名,使知识结构化,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二、简便计算的“练”

在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练习时,往往会看题目要求。如果要求简便计算,才想到用简便性质方法去套这些数字,如果题目中只要求计算,学生一般不会想到简便计算。为了纠正这样的观念,需要转变学生的思维,养成如下思维方式:

任务刺激联想认知策略运用信息反馈

四则混

合运算

题 目 运算方法

运算定律

运算性质 选择合理方法能不能

算运算结果

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如下工作:首先教学时,简便计算应该渗透到每一道例题教学中。教材在编排上把简便计算作为专门的一个知识点放在四则计算教学的最后,这是符合学生对知识“渐进式”的学习规律的。但这样的编排也容易在学生中产生这样的错误观念:因为不是任何计算题都可以进行简便计算,所以只有在遇到一些特殊的算式时才需要考虑简便计算,一般的计算题不需要考虑简便计算。要帮助学生纠正这个观念,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一般的四则计算例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征,看看能否进行简便计算。发现数据不能进行“凑整”,再按照一般的教学顺序教学。 多了这一步“观察能否简算”的程序后,学生就会认识到,简便计算是在解决每一道四则计算题时都应该考虑的。

其次教学时, 简便计算习题应该隐藏到一般的四则计算习题中。把能进行简便计算和不能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习题混合在一起,既可以使学生的简算意识充分地显露出来,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四则计算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三、简便计算的“提”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简算意识后,要提升他们简便计算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简便计算题范文 篇2

误区一:没有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就不是简便计算

【错题例选】

(1)38×(25+75)

= 38×25+38×75

= 950+2850

= 3800

(2)628-159-128

=628-(159+128)

=628-287

=341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意识性错误。以上两例的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而且分别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和减法的性质,可是这样来算显然是不简便的。为究其原因,笔者访谈了几位这样做的学生,他们都认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算意识所造成的,他们错误地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解决对策】

培养正确的简算意识。简便计算的意识是需要的,但处理得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认识,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如上题 38×(25+75),一种方法采用直接按运算顺序计算,另一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体会,在对比中分析两种算法的差异,体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才是合理的选择。

误区二:简便计算就是“凑整”

【错题例选】

378-136+164

= 378-(136+164)

= 378-300

= 78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干扰性错误。“凑整”能使计算简便,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教师在教学运算定律时,总是让学生观察算式中各数的特点和联系,在练习时不断地用这样的数刺激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而缺少了对算式整体的分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数的特点上,出现了如36+64-36+64=100-100=0;25×4÷25×4=100÷100=1的现象。

【解决对策】

处理好刺激的强弱关系。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些特殊性的算式结构往往成为学生感受信息刺激强弱的干扰因素。如学生观察36+64-36+64时,算式的整体运算成了弱刺激,算式的数据特点却成了强刺激。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正是平时不恰当的强化行为所造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刺激的强弱关系,有意识地强化重要的弱刺激,引导学生注意将算式的整体结构与数据特点相结合,积累辨别经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算式的整体的运算顺序,进而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误区三:所有的运算都能简便

【错题例选】

120÷5+120÷10

=120÷(5+10)

=120÷15

=8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定势性错误。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容易使学生把眼光紧盯着简便。教学乘法分配律,教师会因为其中的公因数而过分强调找算式中的相同因数,这使得学生在遇到120÷5+120÷10这类算式时对相同的120产生同样的想法。因为学生有了较强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体验,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产生了惯性,再加上题目里“简便”的暗示,在遇到类似120÷5+120÷10的题目时产生了错误的猜想――“除法分配律”,这正是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题范文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

简便计算不仅是数学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字感觉的重要途径。尽管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也接触过简单的简便计算,但是四年级的简便计算才是重要的奠定基础阶段。目前在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的改进空间,需要根据教学现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一、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为了强化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目前在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中,多采用“题海战术”,使学生通过大量简单重复的机械性运算,使学生头脑中产生简便计算的“思维定式”。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过量简单的数字重复运算,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未免有些枯燥,使学生认为简便计算就是“反复找那几个数”,产生了抵触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其次,只强调阶段性的高强度练习,而不去归纳总结,使学生难以摸索出简便计算的规律,而且应用基础不扎实。再次,形成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只找有利于简便计算的数字而不去看运算符号,如面对125×8÷125×8这道题,部分学生会根据简便计算的定式将此题这样做125×8÷125×8=(125×8)÷(125×8)=1000÷1000=1。即使是题做对了,但是对于做题时运用到的运算定律往往回答不出。最后,部分教师在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教方式僵化,忽略了根据学生数感差别而因材施教。

二、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的应用策略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比大量的单纯数字的计算或者在内容上学生不易理解的应用题的简便计算,不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如,用某企业采购某两种商品的例子不如用学生买文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比如班级给6名学习进步学生买奖品,每人奖励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6.8元,一个笔记本3.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多数学生很自然地要先算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奖励,用(6.8+3.2)×6=60(元)来计算,也会有学生6.8×6+3.2×6这样计算,然后通过两种计算方式的对比,得出第一种计算方式计算快速且不易出错的结论。同时涉及学生日常购买的学习用品,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对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习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出题引导与重方法归纳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简便计算的好处,教师在平时出题时要注意多设计一些利于简便计算的题型,使学生明白通过简便计算可以把繁杂的数值计算通过等值变型,转变为简单的计算。同时要定期进行总结归纳,归纳哪些数可以凑成10、100、1000…简便计算要作为一种终身的计算习惯去内化,使简便计算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习惯。但是这种习惯需要平时的积累,这要求我们教师多设置简便计算的情景,将利于简便计算的题型贯穿于整个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

3.关注性质教学和负面效应

只有适当地训练简便计算,学生大多可以不同程度地掌握,但学生往往对用的什么方法和这种方法怎么得来的说不清楚,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所以要求我们提高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应用能力,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对简便计算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4.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基础的扎实,要求学生计算过程“一步不落”,偏离了简便计算的教学目的。在学生中有些学生的数感很强,往往看到了算式后直接通过心算很快就说出了结果,对于这样的学生,没有必要再要求他们一步步地进行拆分与拼凑,这样不仅使他们厌烦而且长期下去会钝化他们的数感;而对于数感很差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有耐心,在他们对简便计算不能完全理解和熟练应用的时候,可以先采用四则运算分步计算,使这些学生从主观上放弃对原有方法的固执,肯于接受简便计算的学习。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积极引导,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到教学实践之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计算的诀窍,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